当前位置:首页 > 挽联 > 正文

民国文人哲理句子?

2024-12-03 14:09:5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民国文人哲理句子?

1,鲁迅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2,张爱玲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3,钱钟书,杨绛

(钱)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钱)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钱)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杨)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杨)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杨)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4,朱自清

我只照我喜欢的做就是了,这就是自由了。

落叶,是大自然的美学。

从前有位高僧,入山修道,道行甚高。后来见过俗世,看见粉白黛绿,心便动了。

5,老舍

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

6,沈从文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不要刨根问底别人的过去,那可能是永远不想触碰的回忆。等,一城烟雨;渡,一世情缘。

7,冰心

愿你的生命有够多的云翳,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

8,巴金

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夜晚,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那个隐秘的角落,他们悔恨、悲泣。为了这一天的浪费,为了这一天的损失,为了这一天的痛苦和无聊。自然,人们中间也有少数得意的人,可是他们已经满意地睡熟了,剩下那些不幸的人、失望的人在不温暖的被窝里悲泣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

二、浙江民国的文人?

您好

经过查询,民/国时期浙江文人有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等。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

三、民国时期文人野史?

民国时期的文人数不胜数 有民国大文人黄侃,1962年在武昌中山大学担任校长 ,他的作风霸道 黄先生一辈子最亲近的就是书 ,此人随性洒脱,耿直不阿,性情奔放 。

四、民国文人气质特点?

我首先想到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民国,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也是文坛高度发达的时期,民国文人个人特色明确,人才辈出,思想的独特更是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他们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睿智儒雅又别具一格的气质,似兰花一般清芬,又宛如梅花一般傲然挺立,文人风骨亲切又高洁,像泉水一般清列,又可汇聚成一束光,指引着人前进向上。

五、民国有哪些著名的文人?

国学大师    

一、黄侃  

二、刘文典  

三、赵元任  

四、刘师培  

五、吴宓  

六、钱穆  

七、王国维  

八、陈寅恪  

九、章太炎  

十、梁启超    思想大师:  一、金岳霖  二、冯友兰  三、傅斯年  四、马寅初  五、李叔同  六、马一浮  七、熊十力  八、梁漱溟  九、蔡元培  十、胡适    文学大师:  一、辜鸿铭  二、梁实秋  三、闻一多  四、张恨水  五、林语堂  六、沈从文  七、郁达夫  八、郭沫若  九、周作人  十、鲁迅

六、民国文人爱情故事

民国文人爱情故事探索

近代中国的民国时期,是一个动荡而又充满魅力的时代。那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他们的生活和情感被刻画成了一幅幅美丽而又复杂的画卷。在这个充满传统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许多精彩纷呈的文人爱情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精彩故事的浪漫与深意。

丰子恺与陆小曼的一见钟情

“相逢如相识,一见如故”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恰到好处地描述了丰子恺与陆小曼的初次相遇。丰子恺,是当时备受瞩目的一位画家和作家,而陆小曼则是一位知名的诗人和才女。

这两位才子佳人相遇在上海的一次文艺晚会上,他们互相倾慕,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文学追求。他们的对话充满着智慧、机智和幽默,让在场的人都被他们迷住了。

从那一刻起,丰子恺和陆小曼的爱情故事便开始了。他们彼此欣赏、支持和激励,共同创造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他们的爱情被后人用诗歌和散文来歌颂,成为了民国时期的佳话。

郁达夫与林徽因的悲欢离合

郁达夫和林徽因,是中国文坛上另一对备受瞩目的文人情侣。郁达夫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而林徽因则是一位才情出众的建筑学家和诗人。

两人相识于北京大学,彼此都被对方的才华和智慧所吸引。他们共同追求着艺术与美的完美,用笔尖和心灵交流着彼此的情感。

然而,他们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和外界的干扰,他们多次经历着痛苦的分离和困扰。但无论怎样的悲欢离合,他们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钟情,用文字和画笔诠释着他们的爱情和理想。

萧红与李长林的情定终生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匠,她的小说和散文作品深深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而李长林,则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两人相遇于上海大学,他们一同倾听着鲁迅先生的讲座,一同参与着激烈的学术交流。这种共同的爱好和理念,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尽管萧红的人生经历曲折而艰辛,但她始终坚守着对李长林的情感和承诺。他们的结合被视为一段真挚而又坚定的爱情,无论是激励着萧红的创作,还是影响着李长林的学术发展。

结语

以上只是民国时期一些文人爱情故事中的几个缩影。这些故事里,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他们通过文学和艺术的追求,将爱情升华为一种精神和情感的寄托。

这些故事让我们见识到了民国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变革。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故事,我们不仅可以品味其中的浪漫和情感,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民国文人爱情故事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底蕴和情感魅力。它们是一段段动人的爱情往事,也是一部部珍贵的历史记忆。让我们铭记这些故事,传承着那段浪漫而又动荡的民国岁月。

七、情爱民国:民国文人的婚恋微记录

在情爱的世界,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人们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婚姻与爱情。而回顾到民国时期,我们不禁要问,那个时代的文人又是如何记录下他们的婚恋经历呢?今天,我们将进入这个世界,一探民国文人的婚恋微记录。

浪漫的民国岁月

民国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剧变的时刻,苦难与挣扎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主旋律。但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文人墨客,从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寻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浪漫。他们在墨香书院中落笔,记录下那段段让人心动的婚姻与爱情。

情爱民国,这个时期的文人,多是逐梦于诗书之间的人们。他们酷爱文学,以情感的流露与思想的抒发为主要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于婚恋的思考与理解。

情感的流露

在民国时期,文人们以诗词为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诗行之间蕴含着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他们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他们对于婚姻与爱情的领悟。比如,著名的文人林徽因与徐志摩,他们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着整个时代。他们用诗词为媒介,将他们的感情传递给了无数人,他们的爱情也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经典。

思想的抒发

除了情感的流露,民国文人还会借助他们的作品,表达对于婚姻与爱情的深入思考。

在他们的笔下,婚姻不仅仅是男女间的感情纽带,更是两颗心灵的契合。他们认为,婚姻应该是相互理解与支持的结晶,是情感与理智的融合。他们在作品中探讨婚姻的本质,呼吁人们对于婚姻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够避免种种不和谐的问题。

婚恋的微记录

对于这些民国文人来说,他们的婚恋经历不仅仅是一段个人的故事,更是整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个时期,婚姻的观念相对保守,但是这并没有阻挡文人们追求爱情的脚步。

他们在书信中记录下与情人的点滴,用文字传递彼此沟通与关怀的温暖。这些书信成为了他们的珍贵回忆,也成为了研究民国文学与婚恋的重要资料。

对于民国文人的影响

民国文人的婚恋微记录,不仅仅是情爱的见证,更是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记录展示了一个特定时期的婚恋观念与情感表达方式,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现代文学作品中,仍可以感受到民国文人对于婚恋的思考和诠释,他们的文学遗产一直流传至今。

因此,在回顾情爱民国的同时,我们也要感叹那些文人在个人婚恋经历中展现出的浪漫与情感。他们用诗词与作品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婚姻与爱情,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历史故事。

让我们珍惜那段美好岁月,感受那段动人情感,将民国文人的婚恋微记录刻在心底。

八、哪些民国文人去了台湾?

张大千、胡适、罗家伦、傅斯年、梅贻琦、梁实秋

九、如何形容民国时期的文人?

民国文人,犹如春秋诸子百家,虽错杂、零乱排列,却又各有所长,为近史之罕见。

十、民国时因爱国而死的文人?

伤逝的背影——朱自清之死

  ——朱自清之死

  袁 潇

  朱自清的家喻户晓,不仅因为《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长期选入语文课本,更因为曾受到毛泽东的表扬。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同样被选入课本也广为人知,文中写“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948年法币贬值,物价飞涨,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也生活困难,国民党政府便发给高等学校的教师“配购证”,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因为复杂的政治背景,吴晗等起草一个拒绝救命粮的声明,动员教授们签字。此时的朱自清已陷入严重的生活困境,营养不良使得病情日逐恶化,大大小小七个孩子处于半饥半饱状态,全家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面对送上门征集签名的稿子,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他的名字。——他终于饿死了!

  时至今日,人们有理由问一声:既然朱自清当时处于这种状态,为何不能不请朱自清在拒绝救命粮的声明上签名?就算因为他的声份名望而在征集签名时难以舍弃,那是否应该在他签名后,以其他方式对他进行救济?

  但政治家们显然顾不上这些。

  朱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有回忆文章说,当时从解放区带来的秧歌,已在清华园里流行,1948年元旦中文系新年晚会主要节目就是扭秧歌。自清老师带着病,但是还兴致勃勃地和同学们在一起热烈的扭起来了。同学们给他化了妆,穿上一件红红绿绿的衣服,头上带了一朵大红花。他愉快的兴奋的和同学们扭在一个行列里,而且扭得最认真。”这样的文字令人鼻子发酸,能想象出吴晗们扭秧歌的模样,但实在想象不出朱自清涂脂抹粉、穿红带绿地扭秧歌是怎样一幅画面,——也不忍细想。

  朱自清先生有一篇《论吃饭》的杂文“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想不到吃饭更难,没饭吃的也更多了。……知道了吃饭权的,更怎么能够不起来行动,要求这种‘免于匮乏的自由 ’呢?于是学生写出了‘饥饿事大,读书事小’的标语,工人喊出‘我们要吃饭’的口号。……”这篇文章鲜为人知,“饥饿事大”,是谁剥夺了朱自清的吃饭权?

  每次对学生介绍朱自清,好象都要着重指出“他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这就是民族气节吗?人道主义有国界吗?当年的吴晗们顾不上这些问题,甚至后来回忆时还满怀自豪。直到文革初期,吴晗即受到非人的对待,以至于惨死狱中,不能说无因可循。

  今天人们反美仇美的方式,与朱自清有了很大不同。大学生们不妨一边表现得似乎与美国不共戴天,一边拼命啃英语,渴望早日拿到赴美的签证;官员们不妨一边切齿痛恨美国的“霸权”,一边争相把子女送往美国;至于一些反美仇美的学者,他们在中美之间飞来飞去,一边尽情享受美式生活并尽可能多地捞取美元,一边不遗余力地对美国进行着批判和声讨。种种行状无不耐人寻味。

  ——朱自清的背影已逐离逐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