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挽联 > 正文

孙中山和段祺瑞,有何矛盾?

2024-11-17 23:35:5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孙中山和段祺瑞,有何矛盾?

袁世凯夺取了革命果实之后,孙中山发起了一系列运动保卫民主,其中他发起的第一次护法运动,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越发》和国会,二人产生了矛盾,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后来失败。

二、段祺瑞结局?

段祺瑞的结局是是病死的,段祺瑞(1865—1936),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三、段祺瑞名言?

爱国朝野一致,救国唯有自救耳。

                                                      --段祺瑞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段祺瑞

四、段祺瑞最后结局?

答:段祺瑞(1865年3月6日一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病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五、段祺瑞哪个党派?

皖系。段祺瑞(1865-1936年),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人。中华民国时期皖系军阀首领,号称“北洋之虎”,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病逝于上海宏恩医院。段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六、段祺瑞生平介绍?

民国军阀大帅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汉族,安徽合肥人,生于1865年3月6日(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为民国时期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

七、段祺瑞手下谋士?

段祺瑞的心腹谋士徐树铮,早在1901年刚满二十岁便一心投笔从戎。在济南投奔袁世凯未果,却意外遇到了袁世凯的部下段祺瑞,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徐树铮成为段祺瑞的左膀右臂。段祺瑞的“三造共和”之举,这里面有很多都是徐树铮的功劳。

1911年,袁世凯在北洋各将领“拥护共和”的通电下,逼迫清帝退位,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这其中段祺瑞是第一个发表“共和”通电的将领,而电文的起草者就是徐树铮。1916年袁世凯称帝,徐树铮也劝段祺瑞不要趟这浑水。于是段祺瑞干脆称病抵制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死后,继任的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势如水火。黎元洪迫不得已免了段祺瑞的职务,这时候徐树铮为段祺瑞恢复权利四处奔走,也参加了张勋组织的徐州会议,得知张勋要复辟的计划。

为此他建议段祺瑞,先利用张勋赶跑黎元洪,等复辟成功后再振臂高呼,率军攻打张勋。结果果然按照段、俆的想法实现,黎元洪被赶下台后,张勋再次把清朝小皇帝附上龙椅。

于是在段祺瑞号召下,各地共和军纷纷朝北京进军,张勋的复辟仅仅持续12天就失败了,段祺瑞也成为了“三造共和”的英雄,而徐树铮则功不可没,因此也得到段祺瑞的重视。

在徐树铮的一生中,影响最大的怕是要算收复外蒙古一事。自清政府退位后,在俄国的支持下,蒙古的王公贵族不愿再听从北洋政府领导,他们宣布独立,随后又取消独立,但却实行自治,中国北洋政府只享宗主权的空名。

徐树铮很早就关注外蒙古问题,在1912年就提出力保蒙古的战略思想。1919年徐树铮提出《西北筹边办法大纲》,指出不仅要外蒙古撤销自治,还要与内地一致的同化政策。

在他的强势威吓下,外蒙古的王公和喇嘛放弃了之前的讨价条款,在徐树铮制定的撤治条件下签字,并把撤治呈文递交给当时的总统徐世昌。这样在徐树铮的铁腕下,外蒙古又完全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下。

徐树铮的确非常有才能,许多段祺瑞的重要举措都是徐树铮实际负责。可是他有个性格上的缺陷,太过张扬跋扈,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在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期间,段祺瑞一般不亲自来找黎元洪签字,都是作为秘书长的徐树铮代为转呈。每次徐树铮来到总统府,都趾高气扬地让黎元洪速速签字,丝毫没有把这个民国总统放在眼里。气得黎元洪抱怨道:“现在哪里是责任内阁制,简直是责任秘书长制!”就连段祺瑞也说“又铮(徐树铮的字)荒唐”。

他做得最大的一件错事就是杀了当时的总统府顾问陆建章。陆一直与段祺瑞不和,几次在段祺瑞背后搞小动作,为此段祺瑞几次提出要杀死陆建章。而徐树铮则充当了实际执行者。他写信把陆建章请来,而后借奉军之手处死他,但却由此开罪了当时的实力派军阀冯玉祥。

段祺瑞曾一度发起了针对南方各省的战争,力图武力统一全国。不过在前线军事失败、后方各军阀的掣肘下,武力统一失败,皖系也从此退出政治舞台。而失去皖系的依靠,段祺瑞和徐树铮也只能惨淡下台。

1925年冯玉祥控制了北京,段祺瑞成为冯的政治傀儡,而徐树铮则联系其他军阀,希望推段祺瑞为总统,共同对付冯玉祥。冯得知这一消息,感到芒刺在背,再加上数年前舅父陆建章被他杀害一事,遂萌生杀心。1925年12月29日,徐树铮离京赴津,走之前段祺瑞曾给他看别人偷偷送上的纸条,上写“又铮万不可南去,去必死”十个字。徐树铮看了后却毫不介意,置之不理。当天徐树铮离京的消息就被冯的亲信告知,冯随即下了处决令。徐树铮在离京不久就被杀死。

得知消息的段祺瑞痛不欲生,惊呼:“断我股肱!断我股肱!”可他自己都是一个政治傀儡,明知徐树铮惨死,也无法追究。

八、挽联对联

如何写好挽联和对联

如何写好挽联和对联

挽联和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人们对于故人的思念和追思,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写好挽联和对联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功底,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写好挽联和对联。

如何写好挽联

挽联是葬礼上常见的文学作品,通常写在追悼故人的纸条上,悬挂在灵堂上方。写好挽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用合适的词语:挽联通常使用严肃庄重、寓意深刻的词语,要符合葬礼的氛围和主题。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词语,如思念、缅怀、永恒等,也可以适当引用诗词以增加文化内涵。
  • 结构简洁明了:挽联的结构一般为四句联排,每句七个字,并且前两句与后两句有一定的呼应关系。要求用字得体、协调,不得有病句和语病。
  • 表达真情实感:挽联是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要真实、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挽联,可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敬意和祝福。
  • 注意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挽联有所差异,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尊重传统,避免不当言辞或造成误解。

如何写好对联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用来装饰门楣、墙壁或庭院的一种艺术形式。下面是一些写好对联的技巧:

  • 平仄押韵:写对联时需要注意平仄的搭配和押韵的对偶,使对联的音韵和谐悦耳。一般来说,上下联的平仄要保持一致,上下联的押韵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对。
  • 对仗工整:对联的对仗是指上下联在词义上的呼应,要求意义上相对、相协,不出现偏差和矛盾。对仗要工整,字数要对称,形成一种平衡美。
  • 有文化内涵:对联既要求平仄对仗工整,也需要有文化内涵。可以引用典故、诗词或对联中蕴含哲理的意境,使对联既有美感又有意义。
  • 注意书写规范:对联的书写要规范、工整,每个字要写好每一笔,字体要统一,字迹要清晰可辨。对联的摆放要整齐,与门楣或墙壁相协调。

总之,写好挽联和对联需要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积淀。在创作挽联和对联时,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工整和文化内涵的运用,同时要符合葬礼和家庭装饰的主题和氛围。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对您写作挽联和对联有所帮助。

(本文共计1000字)

九、对联挽联

在中国文化中,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代表着新的开始、团聚和祝福。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享受丰盛的年夜饭,互相交流亲情,传统的对联挽联也成为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环。

对联的意义

对联,也被称为"春联",是一种以对偶的方式写成的文字。它通常由两句对称的短句组成,每句短句由七个字或者五个字组成。春联的意义在于传递吉祥和美好的祝福,寓意着对新年的期盼和祈福。对联贴在门楣上,相信可以驱邪纳福,给家里带来好运和健康。

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祈福活动。早在唐朝时期,人们就开始在重要场合使用对联。最初,对联的内容是诗句或者文章的引用,用于装饰场所,带来吉祥和美好的氛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笔法和内容既要符合文化传统,又要具备创新性和独特性。写对联需要用到诗词的基本技巧,包括对韵、对仗和意境的把握。对联的内容通常涵盖吉祥、福气、健康和成功等主题,以表达对来年的美好期望。

对联和挽联的区别

另一种类似对联的艺术形式是挽联,也被称为对挽。对联和挽联在形式上非常相似,都是通过对偶的方式表达祝福和寄托情感。然而,两者之间仍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对联通常用于欢庆和喜庆的场合,如春节、婚礼或庆祝活动。对联的内容更为偏向祝福和吉祥。挽联则更多地用于悼念和哀悼的场合,如葬礼或纪念活动。挽联的内容通常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悼念之情。

对联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尽管对联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但它仍然在今天保持着活力。如今,人们在春节期间会互相交流挂在门楣上的对联,分享吉祥和美好的祝福。对联也逐渐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对联的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挂联,而是拓展到电子媒体和网络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对联创作,与更多的人交流和互动。

为了传承对联文化,许多机构和组织举办对联比赛和展览,以鼓励对联艺术的创作和创新。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对联爱好者和艺术家参与,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对联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成为文化界的热点话题。相关的研究和教育项目致力于传承对联的技艺和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对联艺术。

对联的未来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在未来发挥作用。尽管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但对联仍然能够传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融合,对联的形式和应用也将继续创新。例如,人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创造出更具个性化和互动性的对联形式。

无论对联的形式如何变化,其核心的价值和意义将永远不变。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祝福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十、走向共和段祺瑞结局?

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中,段祺瑞最后结局时成为总理。袁世凯死后,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复辟清朝,在复辟前,张勋专门拜访段祺瑞,试探段祺瑞的态度,段祺瑞嘴上说支持张勋。后梁启超询问段祺瑞为何支持复辟。段祺瑞阴险的说,如果不支持复辟,自己又怎么成为再造共和的功臣呢。走向共和这部剧到张勋复辟就结束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