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拜见李贺时,李贺多大?
一、元稹拜见李贺时,李贺多大?
元稹年龄比李贺大,足足大了十一岁,两人都是当时有名的诗人,有一天年长的元稹去拜访年少有名的李贺,拜访李贺时,李贺只有十几岁,元稹只是一个毫无名气的校书郎,而且是明经擢第。于是让下人传话说:“明经擢第,何事来见李贺?”
二、李贺的家人?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三、李贺的籍贯?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1]祖籍陇西郡。[2]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李昌谷。
李贺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3]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4]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8][9]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四、李贺的官职?
奉礼郎 。
李贺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
五、李贺的号?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号诗鬼。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六、李贺的名讳?
唐代诗人李贺,因为父亲的名讳而不能参加科举据说李贺得罪了某些官员,当他去京城考试时,这些人找到一个理由:因为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晋肃”恰好和“进士”谐音。中国古代有避讳的传统,任何场合都不能直呼长辈姓名,直呼长辈姓名和骂人没什么区别。他们说李贺考进士就是犯了父亲的名讳,就是不孝,所以 取消了李贺的考试资格。当时韩愈闻讯很是为李贺抱不平, 撰文《辩讳》埋汰一下这帮小人。文中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大意是说“老子名叫晋肃,儿子就不能参加进士考试;那老子名叫仁,那儿子岂不是连人都不能做了吗,岂有此理?”但这于事无补,李贺一辈子都没考上进士。
七、李贺的雅称?
诗鬼,李昌谷。
李贺的称号是李昌谷,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八、李贺的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九、李贺的诗句?
李贺有关诗句,例如:
1.《梦天》
唐代 ·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2.《野歌》
唐代 ·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3.《天上谣》
唐代 · 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十、李贺的故事?
李贺很小就有"神童"之称.相传他7 岁时就已经阅读了大量书籍, 能写出很漂亮的文章和诗句.当时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湜听到这件事, 就派人要来李贺的诗作, 阅后十分惊奇, 竟怀疑不是出于李贺之手.韩愈说: "如果是古人的作品, 我们或许没有看到, 现在诗人的作品, 我们哪能看不到呢! "于是他和皇甫湜一起从洛阳到昌谷去拜访这位"神童."
李贺作诗写文, 总是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深刻的构思, 从不生搬硬造、东拼西凑去模仿别人.他平时很注意积累素材, 观察生活, 锤炼文字, 深化意境.他常常早上出去, 骑一匹瘦马, 后边跟一个小书童, 背上一个书包.他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凡是认为有意义的事, 都随时记下来, 放到书包里.凡诗不先写题目, 晚上回家以后, 再拿出来一一整理成完整的诗文.他的母亲常常看到儿子背着一书包纸片回来, 又每天写到深夜, 心疼地说: "孩子啊, 你要把心呕出来吗?"
由于李贺注重观察和思考, 因此在艺术风格上能出奇制胜, 不落前人窠臼, 惊世骇俗, 耐人咀嚼.如"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唱天下白" (《致酒行》)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铜仙人辞汉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行行》) 等都是至今传诵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