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挽联 > 正文

我与地坛地坛是什么?

2024-10-25 12:09:5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我与地坛地坛是什么?

北京的地坛公园。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祇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我与地坛感想

我与地坛感想

人们常说,旅行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它能让我们走出常规的生活,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风情。而对于我来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旅行莫过于我与地坛的邂逅。作为中国首都北京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地坛以其独特的历史和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

地坛被誉为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瑰宝,而我也是怀着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美的追求,踏上了这片神圣的土地。穿过巍峨的红墙,我走进了这个占地约270万平方米的广阔园区。刹那间,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仿佛时光倒流,将我带回了古代。

地坛的建筑风格独特,它以其精美的结构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我首先被迎接的是巍峨壮观的圜丘坛,它高达9米,坛顶由一块巨大的圆形石板组成。而坛周围的环廊更是雕龙画凤、琉璃瓦片随处可见,每一处都透露着古代建筑的独特美感。

走进坛内,我眼前一亮。我看到了一座座古色古香的祭坛,它们各自有着各自的用途,拥有着不同的神圣含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祭天坛,这是地坛中最重要的祭坛,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祭坛建筑之一。站在祭天坛的上方,我俯瞰整个园区,心情不由得平静而激动。

除了古建筑的魅力,地坛的周围环境也让我着迷。园内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古树名木,参天大树和细小的花草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散步,仿佛走进了一座大自然的博物馆,尽享着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

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地坛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园区内,我见到了很多寿皇殿、圜丘等建筑物,它们是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神明的场所。这些建筑物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体系。

在地坛散步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热情好客的当地居民。他们围绕在一起,悠闲地品茶聊天,时不时还会唱起一段古老的民谣。我跟他们交谈,了解了更多地坛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这次与地坛的邂逅不仅让我欣赏到了古代建筑的壮丽和自然景观的美丽,更重要的是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古人对神圣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感受到了古代智慧与普通百姓的智慧相融合的魅力。

地坛散发着千年的文化和智慧,它让我细细品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一个游客,我深深被它所吸引,也深深被它所感动。在这片土地上,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历史和文化,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智慧的敬仰。

回忆起我与地坛的邂逅,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这次旅行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的文化,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世界,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每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中国的古老文化,去感受那些被岁月沉淀的智慧和美好。地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给了我这样的机会,也让我有幸见证了历史和现实的交融。

让我们一起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时光的长河中永不褪色。而我们,也应该倍加珍惜这些瑰宝,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和精神的寄托。

三、我与地坛,地坛对我的意义?

史铁生写的《我与地坛》。地坛对于当时的他来讲,就是精神家园。

腿部残疾之后,史铁生焦虑苦闷,无法排遣。他几乎每天都去地坛,闷坐、看书、思考。地坛成了史铁生的精神家园。那几百年的古树,那旁逸斜出的枝叉藤蔓,那在地坛活动的人们,都使史铁生思考。他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自己还能干点儿什么?最终,在这个精神家园里,他了悟了生死,破茧成蝶,写出了《我与地坛》这本书,成长为著名作家。

四、我与地坛中地坛的特点?

史铁生曾无限流连于地坛,并因此感恩自己的命运。如今的地坛园林规整,无颓墙,无荒草,也没有雨燕自林中飞出,搅动这皇家祭坛的落寞;京城的初雪久候未至,2010年最后一次残阳夕照,唯有冷风凛冽中飘来几不可辨的气味,知史铁生者,遂了然那气味中,或亦有一缕是属于十数年前那个作家的,他坐在轮椅上,感知四季更迭,天地洪荒。

五、我与地坛为什么去地坛?

节选:……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千四百多年前就坐落在那儿了,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他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常觉得这里面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了四百多年……

六、我与地坛是地坛公园吗?

是地坛公园。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史铁生(1951~2010),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

七、我与地坛评价?

作为一篇散文,《我与地坛》所取得的成就及所达到的高度是无与伦比的……《我与地坛》堪称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而其影响,也不限于‘文坛’。它在各个阶层的读者那里都引发了强烈持久的震撼、回味与思考。

1991年1月,《上海文学》杂志发表了作家史铁生的新作《我与地坛》,尽管发表时没有标明这部15000字左右的作品究竟是散文还是小说,但由于它与史铁生个人经历与生命的紧密关联,而被视为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

八、我与地坛介绍?

《我与地坛》是在 2002年5月发行的图书,作者为史铁生。

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语文教材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九、我与地坛解析?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部散文作品,它以作者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死亡、亲情、命运等众多深刻问题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一些解析:

结构与主题:《我与地坛》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地坛公园寻找和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包括对生与死、为什么生、怎样活的思考。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作者为了感受亲情,怀念母亲而再次来到地坛公园,通过回忆母亲来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两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我”在寻找生命的答案。

人物刻画:母亲是《我与地坛》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作者通过对母亲的细致刻画,表达了对母爱的深深感激和对母亲无尽的怀念。母亲的坚强、无私、慈爱和忍耐,成为了作者生命中的重要支柱,也让读者深感母爱的伟大。

写作手法: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包括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意识流、内心独白等叙事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深刻。

情感表达: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表达了对生命的痛苦、挣扎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作品中充满了悲情和伤感,但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总的来说,《我与地坛》是一部充满哲理性和人性关怀的作品,它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史铁生个人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人类面对生命、爱情、亲情等重大问题时的共同体验和感受。

十、史铁生,我与地坛,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全文,我与地坛史铁生原文赏析,史铁生我与地坛散文读后感txt?

这个网址可以看全文

http://www.biwangxiao.com/zixun_gaokao/6327.html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