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挽联 > 正文

秦腔已故艺术家名单?

2024-08-22 19:10:1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秦腔已故艺术家名单?

据公开资料显示, 1933年李夕岚出生于陕西渭南。由于其父李国章喜唱曲子,农事之余,常参加乡间的文娱活动,搭班演戏,所以李夕岚在很小的时候便在父亲的影响下爱上了戏曲。1947年经人介绍进入西安易俗社学戏,半年后因病辍学,后考入西安三意社,学习旦角表演。由于她的虚心学习和刻苦钻研,技艺提高很快,初登舞台便为观众所瞩目。解放前夕,她已经是活跃在西安戏曲舞台上的生气勃勃的女演员之一。

二、2021年去世的秦腔艺术家?

2021年4月24日11时11分,著名秦腔表导演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姚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4岁。

姚峰,男,国家一级导演,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人,生于1947年5月,10岁考进灞桥区文工团,11岁进西安三意社学艺,主工须生、红生。1987年赴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

姚峰先后担任西安秦腔剧院百年三意社业务科科长、百年三意社艺研室主任、艺委会主任、编导室主任、演出团经理,并在西安市数年春节晚会担任导演、总导演工作,西安市数届“石榴花大奖赛”评委、全国“育新人大奖赛”评委会副主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艺术指导,被原尚友社聘为业务团长兼导演,退休后,被西安音乐舞蹈学院西舞秦腔剧院聘为业务院长兼导演。

姚峰导演的剧目影响广泛,多次获奖,秦腔历史剧《隋宫秘刺》荣获宝鸡地区新创剧目导演奖;秦腔现代戏《白鹿原》、秦腔古典剧《方芸娘》荣获第一届中国秦腔节优秀导演奖;秦腔传统剧《杀驿》《古城会》荣获第二届中国秦腔节优秀导演奖;秦腔历史剧《造佣记》荣获陕西省“月季花”优秀导演奖;秦腔历史剧《咸阳桥》荣获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优秀导演奖;秦腔传统剧《三上轿》《打神告庙》《打镇台》《盼子》荣获西安市“石榴花”大赛导演奖。秦腔传统剧《挑袍》曾荣获西北五省“太阳杯”大奖赛一等奖、西安市石榴花大赛一等奖。

三、秦腔艺术家李梅的老师是谁?

李梅,1969年6月16日出生于陕西西安,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主工正旦、小旦,谙熟秦腔、眉户、碗碗腔,能文能武,是秦腔剧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四、秦腔界老艺术家导演都是谁?

是有李双江 金铁霖 蒋大为 蒋英等

五、秦腔老一辈艺术家都有谁?

答:秦腔老一辈艺术家有五人。分别是马友仙、贠宗翰、李爱琴、肖玉玲、康少易。

六、挽联的格式?

常用挽联写法,适用于大部分场合:

上联:悼念某某某 下联:某某某敬挽

上联:沉痛悼念某某某 下联:某某某敬挽

上联:某某某千古 下联:某某某敬挽

常用花圈挽词:

流芳百世,遗爱千秋

音容宛在,浩气常存

陇上犹留芳迹,堂前共仰遗容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长昭泣人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似留芳

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

七、挽联的意思?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

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八、秦腔的分类?

秦腔可分为东西两路:西路流入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秦腔又名"秦声""乱弹""梆子腔"。民间俗称"大戏",清代中叶以后,北京等地亦称"西秦腔""山陕梆子"。秦腔在陕西境内,因各地方言、语音的不同而演变形成了四路:流行于关中东府同州(今大荔)地区的,称"同州梆子"(即东路秦腔);流行于中府西安地区的,称"西安乱弹"(即中路秦腔);流行于西府凤翔地区的,称"西府秦腔"(即西路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称"汉调桄桄"(即南路秦腔)。秦腔流传十分广泛,盛行于陕西的关中、商洛、汉中等地,流行区域西抵陇州,东至潼关,北达榆林,南过宁强,向外曾流行至京、津、冀、鲁、豫、皖、浙、赣、湘、鄂、粤、桂、川、滇、青、宁、新、藏等省区。1949年后还传至台湾,域外远达吉尔吉斯斯坦。

秦腔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也就是以一个曲调为基调,通过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的变化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式。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带板、滚板等六类基本板式。彩腔,俗称"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秦腔用假嗓唱出,其中的拖腔必须归人"安"韵,一句听下来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这也是秦腔与其他地方戏曲不同的地方。

九、秦腔的来历?

秦腔算不上百戏之祖,暂且不谈昆曲,在所有的梆子腔体系中,比秦腔还要早的是同州梆子和蒲州梆子,也就是清朝人所说的山陕梆子。山陕梆子才是梆子腔的鼻祖。

十、秦腔的剧种?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