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挽联 > 正文

郭嵩焘子女?

2024-08-12 01:53:1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郭嵩焘子女?

郭嵩焘的子女 郭嵩焘的后人郭嵩焘一共有四个儿子,郭焯莹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人称郭十公子。>郭焯莹是特立独行,为不可一世的狂士。他为人十分毒舌;只推崇谭嗣同一人;模仿先秦诸子的行文,写出来的文章晦涩难懂,还喜欢用古字;喜欢带着歌姬去游玩。但是,郭焯莹一生致力于楚辞研究,著有《读骚大例》一卷,敢发前人所未发之论,对《楚辞》有颇多独特见解,对楚辞学有很重要的影响

二、郭嵩焘读音?

guō sōng tāo

郭嵩焘,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咸丰四年(1854年)至咸丰六年(1856年)佐曾国藩幕。同治元年(1862年),被授为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同治二年(1863年)任广东巡抚,同治五年(1866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光绪元年(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不久出任驻英公使,光绪四年(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

三、郭嵩焘的画?

当时,在欧洲发达国家比较流行人物的肖像画,作为驻守英、法的大使,郭嵩焘也时髦了一次。

他找了一名欧洲籍的画家为他画像,在作画的时候,郭嵩焘要求画师:一定要画出自己的耳朵。因为,大清有割耳的刑律。然后,郭嵩焘又提出画出官帽花翎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显示出帽子的尊贵和不同凡响。

一般来说,人物的画像都是正面像,而脑后的花翎就没有办法画出,画像的画师也觉得十分为难。但没想到的是,郭嵩焘居然把头低到了膝盖的位置,并问画师:“这样能不能看到花翎?”画师随即回答道:“大人之翎顶自见,大人面目何存?”

郭嵩焘发现自己的耳朵和花翎不能兼顾,于是,就只好把帽子放到一边,提出画免冠全身像。

此篇文章在《申报》刊登之后,充满了讽刺的味道。文中把清朝大使的形象描述的是面目全非,甚至,是一副弱智丑陋的样子。这篇文章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是,文中提到的一些细节却与郭嵩焘有着非常的相似之处。

四、郭嵩焘的妻子是谁?

郭嵩焘的正妻有两位,一是原配陈氏,一是续妻钱氏,二人皆出身世家。陈氏,名隆瑞,是湘阴陈兴垲先生之女。郭、陈两家相距不远,世相通婚交好。

五、嵩焘读音?

嵩焘的读音是sōng tāo。

一、嵩

〈名〉

中国山名 。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高峰有三:东为太室山(1440米),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

如:嵩岳之妃(指嵩山神的夫人灵妃)

〈形〉

山高

嵩,中岳嵩,高山也。——《说文新附》

嵩,高也。——《尔雅·释诂》

山大而高曰嵩。——《释名·释山》

崧高维岳。——《诗·大雅·崧高》

又如:嵩呼(祝颂皇帝,高呼万岁);嵩崇(高大);嵩峦(高峻的峰峦)

二、焘

详细释义

〈动〉

1、覆盖。通“帱”

迈仁树德,覆焘无疆。——诸葛亮《请宣大行皇帝遗诏表》

又如:覆焘(覆盖)

2、引申为庇荫 。

如:焘冒(荫庇);焘育(焘养。覆育。指天地化育滋养万物)

3、载,承受 。

如:焘载(天覆地载)

六、郭嵩焘出使英国的简要经过怎样?

1876年12月1日傍晚,郭嵩焘在上海虹口码头登上英国邮船Travancore号,于当晚12点准时起航,中国第一任驻英公使的外交历程从此开始了。

郭嵩焘的出使并不是一件现代意义上的单纯的国家外交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带有请罪性质的:为“马嘉理案”向英国道歉。郭嵩焘出使英国的消息传出时,清廷内部有不少王公大臣与名士还恪守着“天朝上国”的狭隘观念,把郭嵩焘的出使行动看成是毁掉一世清名的差使。在当时人的眼中,郭嵩焘的洋务主张就已经标新立异,令人侧目了,而这次,他竟自弃父母之邦,远赴夷人之国,简直是匪夷所思。

七、郭嵩焘是洋务还是维新派?

《清史稿》载:“中国遣使,始於光绪初。嵩焘首膺其选,论交涉独具远识。”

近代洋务思想家,是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郭嵩焘的一生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特征,反映出方生与未死之际先行者的历史命运,考察历史,反顾来路,郭嵩焘是中国十九世纪末维新派的先声,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全盘西化论”的嚆矢。

八、刘锡鸿和郭嵩焘的关系?

是朋友和同事的关系

刘锡鸿(?-1891), 原名刘锡仁,字云生,广东省番禺县捕属人。原籍广东新会。是19 世纪60 年代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的反洋务论者,是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于1876 年任清朝驻英使馆副使和出使德国大臣,并兼任驻奥匈、荷兰公使。他可以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节。

九、1876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的原因是?

1875年,郭嵩焘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次年,授兵部侍郎,因以通晓洋务被派出使英国,为马嘉理案道歉,成为首任出使英国钦差大臣,兼出使法国钦差大臣。

  1876年12月,郭嵩焘一行从上海登上邮船出使英国。当时虽负有到英国谢罪的任务,郭嵩焘出使期间仍能不辱使命。到达英国后,郭嵩焘的洋务和外交才华在此时得到了完全施展。在任期间成功解决喀什噶尔问题、武昌教案以及各种商务纠纷,又借鉴西方礼俗举行大型茶会,广邀各界人士。郭嵩焘更被推举为“国际法改进暨编纂协会”第六届年会的大会副主席。

  郭嵩焘於出发前曾受命,将沿途所记送返总理衙门,当他到达伦敦后,便立即将几十天的日记题名为《使西纪程》寄回总署。《使西纪程》把途经十数国的风土民情、宗教信仰,到土耳其开始设立议会、制定宪法的改革,以至苏彝士运河巨大的挖河机器,全都作了介绍。在驻英期间,郭嵩焘参观了各地的政府机构、学校和工厂,他称讚西洋政教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概念,认为“西洋政教、製造,无不出於学”,以及“重商文化”对西方富强产生的作用,并提出仿效的建议。

十、左宗棠给曾国藩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生平。[2]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晚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早年曾中过举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编练了“楚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屡建奇功,人称“常胜将军”。在洋务运动中,他与沈葆桢在福州设马尾造船厂,制造轮船,为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做出了贡献。左宗棠是我国近代对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有《左文襄公全集》传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