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挽联 > 正文

蒋介石真的爱宋美龄吗?

2024-08-11 16:29:1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蒋介石真的爱宋美龄吗?

1922年蒋宋认识,到1927年他们才结婚。整整5年,无论是所谓政治婚姻,还是有阴谋的攀附于宋美玲。我都觉得这是段美妙的爱情,人一生有多长,从民国的兴旺到新中国的成立。他们这一路只对夫妻而言,不论他们好与坏,也算是磕磕绊绊风雨同舟。

我一直都认为宋美玲是个聪明的女人 ,她的情商都是高于当时社会女性的。她受着美国的教育长大,蒋一生有4个老婆 ,她是最后一个。一位外国海龟家境也是相当不错的千金,愿意跟一位有过妻史的人结婚,我觉得一部分是蒋介石追求的猛烈,并且宋也是足够爱蒋。历史记载:宋家的要求是蒋介石必须加入基督教,而根据基督教教义,教徒只能有一个妻子。在“离婚不离家”的原则下,毛福梅最终同意了与蒋介石离婚,走完了法律上的程序。至此后,她虽然不再是蒋介石的妻子,仍然住在蒋家,蒋家的族谱上也依然写有她的名字。后来,毛福梅与蒋介石的关系处得还不错,与宋美龄也是相处很融洽。

在蒋介石的日记中,屡屡流露出对妻子宋美龄的顾念之情。夫妻短暂分别时,他曾在日记中写下“'平时不觉夫妻乐,相别方知爱情长。’别后更觉吾妻爱夫之笃,世无其比也”这样的句子。在涉及到宋美龄在家庭中的地位时,他更在日记中直言“凡认余为父者,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

很多人说他们俩最终也没有生一儿半女,其实在以前的历史记载中也多次提到,宋美龄其实是怀过孩子的,只是当时时代变动,孩子不幸流产,后来蒋担心其妻子身体就不在要孩子了。

曾经看海峡两岸有一期是专门讲他们爱情的 ,也公布了很多蒋的日记,都是磕磕绊绊的小事与宋美玲的爱情故事,两个人的性格有所不同,宋美龄曾多次劝解过蒋介石不要老爱发脾气,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而蒋介石也确实努力地改进过。一个女子,如果能有蒋介石这样的老公是多么的幸福啊!如果能驾驭这样的男子又是多大的本事啊。而一个男子,能不顾一切追求到宋美龄这样的女子是多么的勇敢和执着啊,能与之相知相守又是多么的有爱啊!

二、宋美龄的遗产留给谁了?

孔令仪:宋美龄遗产只有12万美元 孔令仪说,宋美龄一生不问金钱事,自1991年赴纽约定居后,只有一次问起孔令仪:“钱够用吗?”孔令仪回答说,放心,够用的,此后宋美龄再也没有过问金钱之事。宋美龄初时与小外甥女孔令伟同住长岛孔家老宅蝗虫谷,房子是大姊宋霭龄、孔祥熙夫妇买的;孔令伟1994年过世后,因长岛住宅太偏僻,冬天下雪不方便,孔令仪便劝宋美龄搬往曼哈顿住,但所住公寓为孔令仪大弟令侃名下所有,因此宋美龄在纽约并无房产。 孔令仪说,宋美龄在台湾也没有任何房地产。惟一拥有的一栋房子在上海,是宋美龄1927年在上海与蒋介石结婚时的陪嫁。这幢房子当时在法租界霞飞路(即如今的南京路)附近,现由祖国大陆方面保存。这是宋美龄生前惟一的房产。 孔令仪指出,宋美龄一生不会赚钱、更不管钱,身后仅留下12万美元银行存款,由孔令仪代管,此外别无其它资产;宋美龄晚年在纽约,住的、吃的、用的,包括昂贵的医药费用,均由孔家出钱。

三、蒋介石与宋美龄,真爱到底有几分?

“平生未有之爱情”

“奢靡趋俗,招摇败名”、“以洁如治家无方,教育幼稚,不胜怨恨”……这些出自蒋介石早年日记的怨言,是对其前妻的评价。

蒋介石在与宋美龄结婚之前,已有过三位妻妾,分别是原配毛福梅,第二位姚冶诚和第三位陈洁如。但在他早年的日记中,常常慨叹自己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直到1927年底和宋美龄结婚以后,蒋介石对婚姻的看法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1926年,蒋介石在广州第一次见到宋美龄时,就对这位“美妹”一见倾心。1927年12月1日,经过执着追求,蒋介石终于和上海名门宋家三小姐结为秦晋之好。他完全沉浸在一场春风得意的爱情盛典中。

当日,他在宋家的要求下接连举行了两次婚礼,一次是在宋家举行的简洁的教会婚礼,一次是在大华饭店举行的豪华、时尚的婚礼。从当天的日记中,看得出蒋介石的心情极好。

蒋介石写道:“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地矣。”他还详细写下他们婚礼后乘车游行、晚宴,以至最后进入新房的情景。可惜后面日记的三行字被墨笔涂去,只能隐约看出最后三个字好像是“乐无穷”。

因为宋美龄在宋家姐妹中排行第三,蒋介石在日记中常以“三弟”、“三妹”来称呼她,而“爱妻”和“爱”更是蒋介石对宋美龄独有的蜜语和昵称。

其后,沉浸于新婚甜蜜中的蒋介石与宋美龄,时而缠绵在上海的家中,时而沐浴于汤山的温泉。此一阶段,蒋介石在日记中充满了喜悦的记述,家庭幸福是他最喜欢的话题。

蒋介石年轻时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好武尚斗,喜爱冒险。杨天石从蒋日记中看出,与宋美龄结婚后,蒋介石改掉了很多坏毛病。他坚持写日记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修身养性。在此后的日记中,他对家庭和感情的记述明显增多了。

“别后黯然销魂,更感悲戚”

1985年,美国人迈可·考尔斯出版了一本名为《迈可回顾》的回忆录。书中写道,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威尔基访问重庆,作为随员,考尔斯见证了这位特使与宋美龄发生的“风流韵事”——秘密约会。“蒋介石发觉,气愤至极,率领手持自动步枪的士兵前往捉奸”等等。

杨天石教授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史学研究者们一致认为这是美国人的“恶作剧,是很荒唐的事”。实际上,考尔斯并非这段“桃色新闻”的始作俑者。

早在1974年,美国出版的一本《皮尔逊日记》就曾谈到威尔基访问重庆时与蒋夫人有染。在美国的宋美龄读到此书后大为震怒,将出版商告上法庭。最终出版商进行了公开道歉,并承诺再版时将诽谤的文字删除。

杨天石教授为了拿到自己的“证据”,专门对威尔基访问重庆那段历史进行了考证。他几乎收集了当年重庆《大公报》的所有报道和相关档案资料,把威尔基在重庆6天里所有的活动排列了一遍,甚至把时间精确到了分钟。

整理之后的日程表让人一目了然:威尔基紧密的行程中,没有任何可以和宋美龄单独约会的空隙。

杨天石教授说,还有一点也许不为外人所知:那时的宋美龄一直身体不好,她是不是那种风流女子暂当别论,但她当时根本就无暇他顾。

早在抗战初期,宋美龄到淞沪前线劳军时,突然遭遇日军飞机空袭。她乘坐的汽车在躲闪中翻车,自己也受了伤。从那以后,宋美龄就常年疾病缠身。

1942年,她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10月27日,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妻体弱时病,未能发现病因,甚忧。”两日后又写道:“妻体弱神衰,其胃恐有癌,甚可虑也。”

10月30日他再次写道:“恐妻病癌,心甚不安,决令飞美就医,早为割治。”4天时间里,蒋介石在三篇日记里写到宋美龄的病,一来说明宋美龄的病情确实很严重,二来也表明了他对妻子的爱怜之情。

杨天石教授认为,从这些日记里可以清楚看出,宋美龄此后访美确是去看病,而非像美国人所说的与威尔基之间的“私情”有关。

宋美龄访美启程前,蒋介石依依不舍,愁肠百结。这一心情在1942年11月2日的日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妻将赴美,此心甚抑郁,不知此生尚能有几年同住耶?”

11月17日下午,蒋介石和宋美龄一起讨论她赴美国的一些注意事项,回到住所后,“夫妻依依,甚以明日将别为忧也”(当天的日记)。

在11月18日的日记中,蒋介石用大段篇幅记述了送别妻子的过程,精确到每一个时间点:“五时醒后不能安眠,默祷妻此行平安成功……九时,送妻至九龙铺机场,同上机,送至新津大机场,换大机……十二时,送妻登机……别时,妻不忍正目仰视,别后黯然销魂,更感悲戚。”

宋美龄走后,蒋介石更是倍感惆怅。他在11月19日的日记中写道:“‘平时不觉夫妻乐,相别方知爱情长。’别后更觉吾妻爱夫之笃,世无其比也。”

宋美龄到达美国后,经医院检查,确认没有患癌症。消息传来,蒋介石大喜:“妻于二十六日平安飞到美国,并据医者检查,决无癌症,此心甚慰。”

其后,蒋介石对宋美龄仍思念延绵。11月29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妻于十八日赴美,临别凄怆,儿女情长,今又获一次经验也。”

那年春节,宋美龄一人在美国度过。除夕之夜,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今日为旧历除夕,孤身独影,萧条寂寞极矣。”类似这样的记述还有很多,杨天石教授常常边看边叹息:和宋美龄分隔两地期间,蒋介石对妻子的顾念之情,溢于纸上,绝不是伪装出来的。没有真情实感,哪能写得出来。

“凡认余为父者,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

在蒋介石眼里,宋美龄不仅对自己有情有义,对自己的事业也是一心一意地支持。

早年蒋介石生病的时候,因为前妻姚冶诚没有照顾好,他就在日记中大骂她不贤良。而宋美龄在蒋介石生病中的表现,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1934年2月23日,病中的蒋介石在日记里记述:“妻护病保身,无刻不在心,无微不至,诚贤良也。”因为操劳过度,宋美龄自己也病倒了。8月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表达了对宋美龄的愧疚之情:“妻为我受热忍苦致病,可感也。”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原大战爆发,中央政府缺钱,蒋介石找时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借钱,被拒绝。这可急坏了宋美龄。

她面见哥哥说,我知道蒋介石的脾气,你不给他筹钱,他一定失败;如果失败,他一定会自杀;如果他自杀,我也决不活着。宋美龄还把自己的房产和珠宝交给宋子文作抵押,并发誓如果蒋介石在前方殉难,她也将一同赴死。宋美龄的做法震撼了家人,宋子文为此也转变了态度,决定为蒋介石筹措经费。

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日记中也大量记述了宋美龄的出访和外交活动。1943年3月2日,他在日记中充满自责地写道:“余妻昨日在纽约市政6厅演讲,几至晕厥,其身心之疲乏与精神之愤懑可想而知。此余之审事不周,任其单身前往苦斗之过也。”

在蒋介石的日记中,不仅有他对宋美龄的情与爱,某些文字中甚至流露出,他对宋美龄还有超乎寻常的依恋。

蒋介石曾在1930年12月4日的日记中写道:“自我有智识以来,凡欲出门之时,必恋恋不肯舍弃我母。到十六岁时,必待我母严责痛击而后出门,及至二十余岁犹如此也……近三年来凡欲出门时,此心沉闷惨淡,必不愿与妻乐别者,岂少年恋母之性犹未脱耶,余诚不知所以然也。”

宋美龄一生没有生育子女,蒋介石认为是一大遗憾。为了巩固宋美龄在蒋家的地位,蒋介石曾经在1934年和1936年两次立下遗嘱,嘱咐他的两个儿子:“余死后,经国与纬国两儿皆须听从其母美龄之教训,凡认余为父者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不能有第二人为母也。”

杨天石教授说,蒋介石强调宋美龄是他两个儿子的唯一合法母亲,正是因为蒋氏出于对宋氏的爱恋之情,希望确立她独一无二的蒋夫人地位。

1949年5月,大势已去的蒋介石准备逃往台湾。5日下午,蒋介石带着蒋经国专程来到上海的东平路,这里是他当年与宋美龄结婚时的新居“爱庐”,他要临别再看最后一眼。那时宋美龄还在美国,不知归期。

蒋氏的心情不禁流露在当天的日记里:“晡与经儿同往虹桥路岳父母墓前敬谨告别,回程到东平路爱庐视察,全室皆空,但觉凄凉与愧惶而已。”

四、蒋介石给宋美龄种梧桐是哪年?

  种梧桐树是1920年,但是蒋介石追求宋美龄是1927年,并不是蒋介石为了宋美龄而种的梧桐树,所以这只是后人故意用这个巧合来抒发和赞美爱情的。

南京广种法国梧桐,始于1920年代。1917年,孙中山发表《建国方略》,盛赞南京“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决心营造一个理想中的首都南京。孙中山的宏愿,正是六朝古都20世纪民国范儿的历史源头。 尔后,1919年《南京新建设计划》、1920年《南京北城区发展计划》、1926年《南京市政计划》、1928年《首都大计划》陆续出炉,至1929年《首都计划》定稿,“民国首都南京城”的宏愿,终于变成了设计图纸。

国都设计处处长林逸民在交出《首都计划》时说:“全部设计皆为百年而设,非供一时之用,故于设计事项,不敢不格外慎重。”(《首都计划》)设计者们的目标是“将首都一地不独成为全国城市之模范,并足比伦欧美名城也。”(《首都计划》)对于包括园林绿化、城市建筑等多种元素在内的总体城市风格,设想“建筑方面,不独易臻新巧,且高下参差,至饶变化……主要机关建在中央,其他环列两旁,有如翼辅拱辰之势,若出自然,抑建筑大道,互相贯连。察其地形,施工又便,加以凿筑湖池,择地最易,园林点缀,随在皆宜,于庄严璀璨之中,兼擅林泉风景之胜。”此设想在宏观上采纳欧美模式,微观上则采用中国传统形式,极富诗意,让人联想到汉唐气象,天人合一的中华大美。 设计者们甚至给出了具体的园林绿化规模标准“大南京每一百三十七人,即占公园一英亩,此数实城市设计家所认为最适宜者也。”(《首都计划》) 这标准,相当于公园和林荫道占全城面积40%,且平均每个南京市民可享有9平方米的林园绿地——超过了当时的伦敦、巴黎和柏林。为华盛顿的6倍之多。

五、宋美龄的家人?

宋美龄,海南文昌人,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

宋美龄与大姐宋霭龄、二姐宋庆龄并称为宋氏三姐妹,父亲为富商宋嘉树,母亲是倪桂珍,丈夫是蒋介石,哥哥是宋子文。凭借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求宋美龄的评价?

蒋夫人应该说的近代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她对近代历史的贡献有很多。但现在只承认了蒋夫人对西安事变和中国抗战所作出的努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肯定态度。  但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单从对和错的角度分析,要根据历史以及遗留下来最宝贵的资料综合来看。  就如你所说,宋美龄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所以对她的评价更应该公正和公平。  总起来说,宋美龄个人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很大的,她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也是空前的。你可以到网上找些资料看看,就会明白。  最好是看看凤凰大视野 给宋美龄的评价 和 世纪宋美龄 这些片子,很好的勾勒了她的一生,希望你在了解完之后,对蒋夫人也更加深刻的认识。  2.宋美龄,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对她的故去以及她的一生,中国各界站在历史的角度,给这位历史人物作出了积极评价。  “宋美龄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谦平教授说。“中国史学界对宋美龄的评价在主流上是肯定的。”

七、宋美龄手镯的来历?

宋美龄翡翠麻花镯的由来:20世纪30年代,北京古斋有一块翠料,翠色极佳,请玉工剔除疵点,制作麻花手镯一对。这对翡翠麻花手镯,不但完美无瑕,而且式样新颖,碧绿如水,灵巧美观,居翠镯之冠。款式新颖,玉质鲜艳,如水般剔透。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以4万元价格买到这块翡翠手镯。宋美龄见到杜夫人佩戴的翡翠手镯,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杜夫人只好割爱送给宋美龄。宋美龄从此对这个翡翠手镯呵护有佳,随着时间这个手镯越来越通透,越来越光亮,翠色更加鲜艳,宋美龄从不离身。

八、蒋介石的精美散文

蒋介石的精美散文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瑰宝,展现了蒋介石作为一位伟大政治家和杰出文人的双重身份。这些散文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散文风格和主题

蒋介石的散文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既有个人的思考和情感抒发,也有对社会、国家以及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注。他以流畅洒脱的文字和充满哲理的句子,展现出他对生活、人性和爱国情怀的独特见解。

他的散文作品不拘泥于形式,既有长篇抒情,也有短小精悍的篇章。他经常运用比喻、修辞和寓言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感和思考的深度。

蒋介石的散文风格清新脱俗,没有繁复的修辞和文字堆砌,却能让人感受到他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他的文字流畅优美,富有音乐感,读起来让人如沐春风,仿佛置身于诗意的世界。

蒋介石的人生态度

蒋介石的散文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乐观信念。他在作品中表达了追求真理、进取、奋斗和拼搏的价值观。他相信人类的努力和智慧能够改变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他的散文作品中也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用简洁而深入的文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蒋介石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体现在散文中,更贯穿于他的政治理念和行动中。他坚信以人为本,以民为中心,追求社会公正和人民幸福。他始终秉持着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利益奋斗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蒋介石的文学贡献

蒋介石的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现代散文具有重要意义。他以政治家的智慧和文人的才情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性,更在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上具有独特贡献。他以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现象的本质。他的作品启发了无数读者对社会、人类和生命深度思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蒋介石的散文作品具有普适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不仅适应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也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当时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蒋介石的精美散文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展现了他伟大的政治家和杰出文人的才华。他的散文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感人的情感,让读者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追求真理、热爱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九、宋美龄的诗画?

宋美龄热爱绘画,对绘画也颇具天赋。她的作品主要分为山水画和花鸟画两个画种,其山水画场景开润,气度恢宏;花鸟画则以兰、竹居多,显示了其超脱世俗的个性。

   宋美龄的绘画风格和其老师有类似之处,山水画构图妥贴,用笔精到,清逸处有灵气,沉厚处韵苍润,古趣昂然。笔下的兰、竹、花卉,笔墨重而不浊。苍老而 润,清超脱俗,充满诗意。花鸟画和山水画相比,造诣要更高一些。她的作品既反映出女性柔美的一面,也反映出岭南画风清雅细腻的特征。

十、蒋介石的得力干将?

五虎将:卫立煌、戴安澜、杜聿明、张灵甫、王耀武

五虎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

有两种说法,不过第二种比较多。五虎上将

蒋介石的军事集团里战将如云,内有五人能征善战,屡被重用,人称“五虎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五人后来都担任过战区司令以上高职:刘峙曾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司令;顾祝同曾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蒋鼎文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陈诚曾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参谋总长;卫立煌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司令。

八大金刚

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里,有八位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重要将领,深得蒋的信任与重用,号称“八大金刚”:何应钦、刘峙、顾祝同、张治中、钱大钧、陈诚、蒋鼎文、陈继承。此八人均毕业于正规军事学校:何应钦、钱大钧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生;蒋鼎文就读于浙江陆军讲武堂;其余五人则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材生。“八大金刚”在黄埔军校时为蒋介石所倚重,组建国民革命军后成为蒋介石军事班底的核心,是中央军中最早的一批军、师长。

十三太保

1932年,蒋介石授意其心腹、黄埔毕业生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等人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仿照法西斯特务组织意大利黑衫党、德国褐衫党,又称“蓝衣社”),由蒋介石核定干事13人为该组织骨干,被称为“十三太保”。具体哪13人,说法不一,有说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刘健群、潘佑强、郑介民、葛武綮、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杜心如、胡宗南等13人;也有说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护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等13人。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