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挽联 > 正文

王阳明的弟子?

2024-08-02 15:43:10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王阳明的弟子?

1、王艮。王艮这个人恐怕大家相对熟悉一些,因为他创办过赫赫有名的泰州学派。至于泰州学派影响力有多大?这么说吧,后人甚至认为泰州学派的影响力超过王阳明本人。似乎有些夸张了,但是在万历年间,说这话倒不为过。他们在万历年间搞的动静,让朝廷都感到害怕。

二、冀元亨。他是唯一一个与王阳明先生共患难的一个弟子,宁王叛乱,被王守仁平了之后,朝廷有官员,诬陷王阳明与宁王勾结,宁王不承认,只说跟冀元亨交流学习过。冀元亨被抓,遭到严刑拷打,冀未曾开口。

三、徐爱。是王阳明最早的一批弟子之一。王守仁提出“良知说”,当时的人都不咋信,是徐爱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学说,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儿,没点本事是不行滴!

王阳明先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圣贤,后世追随者多如牛毛,诸多伟人对他推崇倍至。

二、王阳明弟子有谁?

王阳明之庐陵八弟子

王阳明收授的大批门生中,吉安本邑的学子就有近五十位,其中邹守益、欧阳德、聂豹、罗洪先、刘阳、刘文敏、刘邦釆、刘梅源这八位门生最为著名。

王阳明创立心学之初正是朱熹理学大行其道之时,要把自己倡导的心学思想装进理学名域的庐陵人脑袋里,可见王阳明先生悟道之艰辛。从他与理学名儒罗钦顺的辩论和八位吉安学生的书信及言论中,我们能领悟到心学大儒王阳明的人生智慧。

三、王阳明的有名弟子?

王艮(1483—1541)明朝哲学家,初名银,王阳明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取“道止于至善”(《易·艮卦》)之意。他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灶户(从事盐业生产)的家庭,7岁就读乡塾,11岁因贫辍学,随父兄烧盐。19岁起,多次到山东经商,曾一度习医。后转而治学,成为泰州学派的创立者。

王艮在见到王阳明后,表现得很不羁,他直接坐到了本该王阳明坐的主座上,说话也是狂傲不驯,大讲尧舜,圣贤。但是,在谈到良知的时候,只几句话,就被王阳明折服了,马上一改刚才的不恭,老实的承认不足,起身坐到自己该坐的位置去了。对此史料上的记载是这样说的:“讲及良知,曰:简易直截,予所不及。下拜,隅坐。”

但是第二天,王艮就反悔了,他说,昨天是我被你的气势和话语欺骗了,我们今天再争辩一次,如果这次我还是不及你,我才真正服了你!史料上是这样记载的:“ 明日,复入见,曰:绎思所闻,轻易拜矣。请与再论。”于是,王艮和王阳明这次辩论了很长时间。王艮对王阳明彻底折服,五体投地。由此,王艮正式拜阳明为师,执弟子礼。对此,王阳明感慨道: “吾擒宸濠(宁王),一无所动,今却为斯(王艮)人动。此真学圣人者。” 王艮师从王阳明后大有长进

四、王阳明写给于谦的挽联?

王阳明年轻时最崇拜大明一代奇才于谦,经常跑到于谦祠里瞻仰。王阳明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研习兵法。后来他为于谦写过一副传世的挽联: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出于对偶像的崇拜,十五岁的王阳明决定离家独自去居庸关外考察一番。这一出去,去了一个月。走遍了大好河山,在蒙古族部落参加骑马、射箭比赛,结交了不少好友。

这一番闯荡,王阳明也得到了不少历练。

五、王阳明的亲传弟子?

       王阳明弟子很多,亲传弟子主要有钱德洪、王畿、邹守益、冀元亨、王艮等。

     1、钱德洪

     钱德洪 (1496年—1574年),名宽,字洪甫,因避先世讳,以字行。号绪山。尝读《易》于灵绪山中,人称绪山先生。

明朝中后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浙江余姚(现由宁波市代管)人。

王守仁(又名王阳明)的学生,是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于同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龙溪齐名。

       2、王畿

     王畿 (1498—1583),中国明代思想家。字汝中,号龙溪,学者称龙溪先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师事王守仁。为王门七派中“浙中派”创始人。

弱冠举于乡,跌宕自喜。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试礼部不第,闻王守仁回绍兴稽山书院讲学,返乡受业。

五年,会试中式,未参加廷试,回乡与钱德洪共同协助守仁指导后学,当时有“教授师”之称,为守仁最赏识弟子之一。七年,赴京殿试,途中闻守仁卒,奔广信料理丧事,并服心丧三年。

十一年,中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进郎中。给事中戚贤等荐畿,首辅夏言斥畿伪学,乃谢病归。来往江、浙、闽、越等地讲学40余年,所到之处,听者云集,年过八十仍周游不倦。

王畿继承王守仁心学,又加以改造、发挥。其学以“四无”为核心,认为心、意、知、物四者只是一事,若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则意、知、物皆无善无恶。

主张从先天心体上立根,不注重“致良知”功夫,谓任心之自然流行,即可脱离生死,将守仁良知之说引向禅学。

神宗万历二年(1574)在南京讲学,与李贽相识,李贽深受其影响,为之翻刻《文录抄》,畿卒后,又为《王龙溪先生告文》以祭之。生平著述、谈话,后人合辑为《王龙溪先生全集》。

       3、邹守益

      邹守益 (1491-1562) ,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县北乡澈源(今江西省安福县连村乡新背老屋里村)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弟子。

邹守益一生尤其重视教育,崇尚简易明白、朴实无华、直指本心。他认为,教育是人后天赖以长进的最根本的途径。守益教人,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并对“致良知”作了充分的发挥。

邹守益著作有《东廓文集》、《诗集》、《学豚遗集》等。今有《东廓邹先生遗稿》传世。

        4、冀元亨

       冀元亨(1482年-1521年),字惟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常德府武陵县(今湖南省常德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5、王艮

六、王阳明三大弟子?

1、王艮。王艮这个人恐怕大家相对熟悉一些,因为他创办过赫赫有名的泰州学派。至于泰州学派影响力有多大?这么说吧,后人甚至认为泰州学派的影响力超过王阳明本人。似乎有些夸张了,但是在万历年间,说这话倒不为过。他们在万历年间搞的动静,让朝廷都感到害怕。

二、冀元亨。他是唯一一个与王阳明先生共患难的一个弟子,宁王叛乱,被王守仁平了之后,朝廷有官员,诬陷王阳明与宁王勾结,宁王不承认,只说跟冀元亨交流学习过。冀元亨被抓,遭到严刑拷打,冀未曾开口。

三、徐爱。是王阳明最早的一批弟子之一。王守仁提出“良知说”,当时的人都不咋信,是徐爱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学说,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儿,没点本事是不行滴!

王阳明先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圣贤,后世追随者多如牛毛,诸多伟人对他推崇倍至。

七、王阳明弟子中最优秀的?

一、徐阶

徐阶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首辅。徐阶只能算是王阳明的外门弟子,因为徐阶的老师聂豹也只是王阳明的外编弟子,但是徐阶很好的继承了王阳明的思想,成为王学右派的代表人物。徐阶的作为多表现在政治方面,纵观他一生的政治生涯,可能用传奇来形容。他扳倒严嵩、智斗严世潘、提拨张居正等。有人认为张居正也受到阳明了心学的影响。他的一生就像“谍战剧”的男主角一般。

二、王艮

王艮可能有些声名不显,但是他创立的“泰州学派”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泰州学派属于阳明心学的分支,泰州学派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启蒙学派。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改良运动、维新运动无不受到泰州学派的影响。而王艮被评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先驱者。

三、李贽、何心隐

为什么把李贽、何心隐放在一起说呢?因为他们的思想类似,他们都是猛烈的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并且批判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商业发展。何心隐主张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的观点。李贽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他们二人都思想都符合明中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和特点。

四、黄宗羲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等。他被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他首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他写的《明夷待访录》剑指封建专制主义,但是却不被清朝所重视,最终落入日本人手中,日本自此崛起。

五、顾炎武、王夫之

顾炎武、王夫之他们二人都是继承了反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顾炎武首次提出了国家与天下的概念,把“国家”和“天下”区分开来,他认为“国家”只是一家一姓的王朝,而“天下”则是人民的天下。后世梁启超总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则是更加剧烈的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主张限制君权。

八、王阳明弟子的八个门派?

有七个主要学派,据《明儒学案》所列,计有浙中、江有、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泰州等七个学派。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心学创始人。

因为曾被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时,居于阳明洞,因而被世人尊称为阳明先生。

心学史开篇的“龙场悟道”便是发源于此,王阳明谪居龙场三年,悟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重要思想。

他门下弟子众多,于王阳明死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不同,形成了七个主要学派。

一、右派(江右学派)

正一江右王门学派,系指明代中后期江西一带的王门后学。

代表人物有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欧阳德、壬时槐、刘文敏、刘阳、胡直、邹元标等一批著名的王门弟子。它与浙中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闽粤王门、北方王门、泰州学派等并称为“王学七派”。

也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王门学派之一,并享有“王学正宗”的称誉。从学术宗旨来说,王门各派后学,包括泰州学派,均以阐发阳明学说为己任,尤其以发挥“致良知”说为重点,对“良知”本体的性质特点及“致良知”的途径,都作了具体的探讨。

聂豹(1487-1563年),明代学者。字文蔚,号双江,江西吉安永丰人。正德12年(1517年)考中进士,为平阳知府,官至兵部尚书。是明代有名的廉吏之一,名垂青史。

聂豹推崇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以阳明为师,但他认为良知不是现成的,要通过“动静无心,内外两忘”的涵养功夫才能达到。

豹著有《双江文集》十四卷,与《困辨录》(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徐阶,明松江府华亭县人(今上海松江区)。早年即工诗文,善书法。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延平多盗,到任后捕剧盗100余人;清理积案,释出系囚,赢得声誉,升为黄州同知,后又擢为浙江按察佥事,进江西按察副使,并主浙、闽二省学政。皇太子出阁(读书),擢为国子监祭酒。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一种用来与神沟通的文体,嘉靖帝信神)为嘉靖帝所信任。

另编有《岳庙集》,并行于世。

二、南中王门学派

广布于“南方”的王守仁门人的一派。代表人物有戚贤、朱得之、薛应旂、薛甲,主要学者还有查铎、唐顺之、徐阶等。

戚贤,字秀夫,号南玄,江北全椒(今安徽全椒县)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刑科给率中,拜王守仁为师。

坚持良知说,拒斥佛老。

朱得之,字本思,号近斋,直隶靖江(今江苏靖江县)人,从师王守仁,任江西新城丞。

薛应旂,号方山,常州武进(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县)人,拜江右王门学派欧阳德为师,嘉靖年间进士,知慈溪县,转南方考功,又升为浙江提学副使。

为借王器以正学术,遂填王能为察典,一时间许多学者以为逢迎时相夏贵溪之意,不许其称为王门弟子。然而其弟子顾宪成创东林学派,所以黄宗羲认为东林异源于此。

薛甲,字应登,号畏斋,江阴(今江苏江阴县)人,嘉靖年间进士,授官兵科给事中。官至四川、赣州金事副使。驾信象山、阳明之学。

查铎,字子警,呈毅斋,宁国径县(今安徽涅县)人,嘉靖年间进士,授德安府推官,后为刑科给事中,官至广西副使。拜王畿、钱德洪为师,墨守“致良知”说。

该学派认为“心”即“良知”是世界的本体。说:“万物皆具于心”(《薛方山纪述》)。

又说:“天地万象,吾心之糟柏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所谓心者,非今一团血肉之具也,乃指其至灵至明能作能知,此所谓良知也”(朱得之《语录》)。

说:“良知与知识不同。良知是天命之性,至善者也。知识是良知之用,有善有恶者也。”

还认为:天命之性,能生万物。天命之性却又不与万物匹比,所以叫做“独”,这就是“心之灵”。”此心之灵,天理人欲,毫忽莫掩,又谓之独知”。

又认为循“天理”,去“习气所蔽”即“致良知”。说:“慎独即是良知”。时时不忘遵循“天理”,使“念虑觉识”和“视、听、言、动”,“不为习气所蔽,即是致良知”。

该学派认为“感物为格”。说:“格物之为感物,彰彰明矣”。“夫不能感物者,必其知有未致”。

该学派主要著作有米得之《语录》;薛应旂《薛方山纪述》;薛甲《文集》、《心学渊源》。

三、闽粤王门学派

代表人物有方献夫、薛侃,主要学者还有杨骥、周坦等。

方献夫,字叔实,号西樵,少年中进士,官为吏部主事,迁员外郎。

拜王守仁为师,为王门岭南弟子的第一人。又官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引疾归里。后又起用为武英殿大学士。

薛侃,字尚谦,号中离,广东揭阳(今广东揭阳市)人。正德年间进士。

请归养亲,于江西拜王守仁为师,学习四年。先后授行人、司正。终因立储上疏,遭太常彭泽、少傅张字敬的诬枉罢官。归田讲学,弟子百余人。

杨骥,字仕德,先拜湛若水为师,后来卒业于王守仁。

该学派认为“心”是世界的本体。所谓“天由心明,地由心察,物由心造”(薛侃《语录》)。

又提出认识人应从“可见可闻”人手。说:“学不明,世儒只在可见可闻、有思有为上寻学,舍之,便昏债无用力处”。

“道本家常茶饭,无甚奇异”,“世人好怪,忽近就远,舍易就难,故君子之道鲜矣”。

在社会伦理观方面,提倡舍生取义。说:“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忘躯求道之意”(薛侃《语录》),“重生是养口、体者也,成仁取义是养大体者也”。

儒家这种“舍生无欲”与佛老不同。佛老“二氏之敝,在遗伦”。即儒家舍生是不惜以最大代价履行社会义务,而佛老的空无是逃避社会责任。

该学派主要著作有薛侃《语录》;薛侃门人《研几录》。

四、北方王门学派

北方之为王氏学者独少,穆玄菴既无问答,而王道字纯甫者,受业阳明之门,阳明言其“自以为是,无求益之心”,其后趋向果异,不可列之王门。非二孟嗣响,即有贤者,亦不过迹象闻见之学,而自得者鲜矣。

北方门是明代阳明心学“王门七派”之一,而洛阳王学又是北方王门的主力军。此派学者在学宗阳明的基础上多有发明,为阳明心学北移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时蔚为北方大宗。

它即是阳明心学在北方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学派,也是传承“洛学”的重要学派。

五、楚中王门学派

湖南一方的王守仁门人学派,代表人物有蒋信、冀元亨。

蒋信,字卿实,号道林,明朝中后期楚之常德(今湖南常德市)人.嘉靖年间进士。

官为户部主事,转兵部员判、郎,又为四川佥事,兴利除害,禁道士妖术;升贵州提学副使,建正学书院和文明书院.后归故里,建学校于桃花冈,学徒云集。

曾先后拜王守仁和湛若水为师,学术得于湛若水较多。

该学派主张'心'是世界的本体,心产生'气',即'太和','气一分殊'产生世界万物。(黄宗羲:《明儒学案·楚中王门学案》,本文下同)

认为'人除却血肉,只有这一片精灵唤做心'。

'命之曰心,本取主宰之意,心之活泼泼处是性。''宇宙浑是一块气',亦称'太和',源自于'穆',即无或默,源自于'命',源自于'道',源自于'诚',源自于'太极',穆、命、道、诚、太极皆同义,总之是'一个神理'。

从'心'来看,便看到'心'产生'气','心'活泼拨的性质便是'天性之命'。事物同出于一个'太和',所以形形色色,原因是'气一分殊'。

又认为释学为'空',儒学为'空处见实'。

说:'要之,圣学与释氏,智原是不同,释氏只要见一个空,圣人却是于空处见万物一体。自身与万物一例,所以此心便无所不贯,人伦日用,何处容增减一毫?'

该学派主要著作有蒋信著《桃冈日录》。

六、左派(浙中王门学派)

代表人物有钱德洪、王畿。

钱德洪,字洪甫,号绪山,明朝中后期浙江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

王守仁平定“震源之乱”后,返故里,钱德洪与同邑人范引年、管州、郑崽、柴风、徐珊、吴仁等数十人同拜其为师。因到余姚投师的人日益增多,钱德洪与王畿代师疏通学术大义,一时称其为教授师。

嘉靖年间,王守仁出征在外,钱、王二人代师主持书院。然后,钱德洪出任苏学教授。

王畿,字汝中,别号龙溪,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拜王守仁为师。会试得中,却未廷试而归,重返王守仁门下。

前后四十年无日不讲学。自北京、南京及吴、楚、闽、越等地,到处都有讲舍,尊其为儒宗。

该学派认为“良知”说是当世学术的精髓。认为,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以唤醒人心,求“仁”就是孔氏学说的精髓。

战国时期,孟子又提出“义”,没有“义”,“仁”无由达到,“义”便是孟子学说的精髓;晋梁以来,佛老泛滥,宋儒遣复古礼,执“礼”便是宋儒学说的精髓。

王守仁提出“良知”,以“良知”启迪天下,使知物理不外于吾心,“致知”便是今日学术的精髓。(黄宗羲:《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学术精髓都是因时而立。

该派固守师说。

坚持以先天统后天。主张“和而不倡”,说:“吾人之学,切忌起炉作灶,惟知和而不倡,应机而动。

故曰‘乃见天则,有凶有咎,皆起于倡”。认为“正心为先天之学,诚意为后天之学”,“心”即“良知”,是框定世界万物的规矩或标准,一言蔽之,是“先天统后天”。

还说:“谨独(慎独)即是良知”,“良知不由学虑而能,天然自有之知也”。

该学派著作有王畿《论学书》、《语录》、《致知议辨》;钱德洪《会语》、《论学书》。

七、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创始人是中国明代学者王艮,属于阳明学派的分支,被称为“左派王学”。

其学说的特点是简单易行,易于启发市井小民、贩夫走卒,极具平民色彩,故流传甚远。

嘉靖五年(1526年),王艮应泰州知府王瑶湖之聘,主讲于安定书院,宣传“百姓日用即道”,开始泰州学派的创立之先河,学生多是下层社会人士,如农夫、樵夫、陶匠、灶丁等。

泰州学派以“百姓日用即道”为标揭,阐述“满街都是圣人”,“人人君子”,“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庶人非下,侯王非高”。虽被斥为异端,却道出小市民的心声。

其门下有朱恕、颜钧、王襞、罗汝芳、何心隐、李贽、焦竑、周汝登等人。

但因过于狂禅,《四库全书》不收李贽、罗汝芳、颜钧、何心隐、周汝登等人的著作。

黄宗羲《明儒学案》:“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王艮门人辑有《心斋全集》6卷。

何心隐是泰州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反对“无欲”,主张“寡欲”,与百姓同欲。

他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的观点,五伦中,他最重朋友,其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某些特点。著作多散佚,今有中华书局版《何心隐集》。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至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心学的一个核心在于区别于之前理学等学派,提出了: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 ,即“知行合一”。

虽然心学各个学派的发展利弊皆有之,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流传,无疑影响了后世。

他对自己心学的梳理概括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但是,心学学派自从王阳明创立初始,就被当时的明朝统治者和朝中大臣所贬斥,明清两代一直都没能发扬光大,到了民国儒学更是彻底衰落。

九、王阳明门下有女弟子吗?

王阳明门下没有女弟子。

王阳明之庐陵八弟子

王阳明收授的大批门生中,吉安本邑的学子就有近五十位,其中邹守益、欧阳德、聂豹、罗洪先、刘阳、刘文敏、刘邦釆、刘梅源这八位门生最为著名。

王阳明创立心学之初正是朱熹理学大行其道之时,要把自己倡导的心学思想装进理学名域的庐陵人脑袋里,可见王阳明先生悟道之艰辛。从他与理学名儒罗钦顺的辩论和八位吉安学生的书信及言论中,我们能领悟到心学大儒王阳明的人生智慧。

十、王阳明龙溪学派弟子叫王什么?

王畿。

王阳明的弟子王畿(号龙溪)一方面"亲承阳明末命",将传承师说作为一生的职志而不遗余力,把乃师"良知说"及其强调自我意识、尊重个体人格的思想解放精神加以继承和发扬并使其明朗化,使阳明学说在晚明广为流传,其传承之功不可磨灭,是使王学成为明中晚期一股代替朱学而行的思潮以至风行天下的关键人物。另一方面,王畿又对乃师的学说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发挥,"时时越过师说,把当时思想解放的潮流发展到极端"。较阳明,王畿以其真性狂豪的理想人格、心体无欲的本体意识及一念自悟的为学方法共同阐发他"以自然为宗"的学术宗旨,在"自然"、"真狂"、"无欲"、"自悟"等方面彰显其思想特色和学术个性,完成了对阳明理论的超越,亦形成了王畿哲学的鲜明特色,创立了区别于阳明心学而独具一格的心学学说——"龙溪心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