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挽联,或诗(沉痛悼念钱学森)?
一、求挽联,或诗(沉痛悼念钱学森)?
横批 永世长存 上联 爱国爱家、精益求精、航空航天、百年奋斗功在当代 下联 系统工程、理论物理、思维科学、三大贡献利在千秋
二、挽联对联
如何写好挽联和对联
挽联和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人们对于故人的思念和追思,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写好挽联和对联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功底,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写好挽联和对联。
如何写好挽联
挽联是葬礼上常见的文学作品,通常写在追悼故人的纸条上,悬挂在灵堂上方。写好挽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用合适的词语:挽联通常使用严肃庄重、寓意深刻的词语,要符合葬礼的氛围和主题。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词语,如思念、缅怀、永恒等,也可以适当引用诗词以增加文化内涵。
- 结构简洁明了:挽联的结构一般为四句联排,每句七个字,并且前两句与后两句有一定的呼应关系。要求用字得体、协调,不得有病句和语病。
- 表达真情实感:挽联是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要真实、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挽联,可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敬意和祝福。
- 注意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挽联有所差异,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尊重传统,避免不当言辞或造成误解。
如何写好对联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用来装饰门楣、墙壁或庭院的一种艺术形式。下面是一些写好对联的技巧:
- 平仄押韵:写对联时需要注意平仄的搭配和押韵的对偶,使对联的音韵和谐悦耳。一般来说,上下联的平仄要保持一致,上下联的押韵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对。
- 对仗工整:对联的对仗是指上下联在词义上的呼应,要求意义上相对、相协,不出现偏差和矛盾。对仗要工整,字数要对称,形成一种平衡美。
- 有文化内涵:对联既要求平仄对仗工整,也需要有文化内涵。可以引用典故、诗词或对联中蕴含哲理的意境,使对联既有美感又有意义。
- 注意书写规范:对联的书写要规范、工整,每个字要写好每一笔,字体要统一,字迹要清晰可辨。对联的摆放要整齐,与门楣或墙壁相协调。
总之,写好挽联和对联需要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积淀。在创作挽联和对联时,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工整和文化内涵的运用,同时要符合葬礼和家庭装饰的主题和氛围。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对您写作挽联和对联有所帮助。
(本文共计1000字)
三、对联挽联
在中国文化中,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代表着新的开始、团聚和祝福。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享受丰盛的年夜饭,互相交流亲情,传统的对联挽联也成为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环。
对联的意义
对联,也被称为"春联",是一种以对偶的方式写成的文字。它通常由两句对称的短句组成,每句短句由七个字或者五个字组成。春联的意义在于传递吉祥和美好的祝福,寓意着对新年的期盼和祈福。对联贴在门楣上,相信可以驱邪纳福,给家里带来好运和健康。
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祈福活动。早在唐朝时期,人们就开始在重要场合使用对联。最初,对联的内容是诗句或者文章的引用,用于装饰场所,带来吉祥和美好的氛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笔法和内容既要符合文化传统,又要具备创新性和独特性。写对联需要用到诗词的基本技巧,包括对韵、对仗和意境的把握。对联的内容通常涵盖吉祥、福气、健康和成功等主题,以表达对来年的美好期望。
对联和挽联的区别
另一种类似对联的艺术形式是挽联,也被称为对挽。对联和挽联在形式上非常相似,都是通过对偶的方式表达祝福和寄托情感。然而,两者之间仍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对联通常用于欢庆和喜庆的场合,如春节、婚礼或庆祝活动。对联的内容更为偏向祝福和吉祥。挽联则更多地用于悼念和哀悼的场合,如葬礼或纪念活动。挽联的内容通常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悼念之情。
对联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尽管对联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但它仍然在今天保持着活力。如今,人们在春节期间会互相交流挂在门楣上的对联,分享吉祥和美好的祝福。对联也逐渐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对联的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挂联,而是拓展到电子媒体和网络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对联创作,与更多的人交流和互动。
为了传承对联文化,许多机构和组织举办对联比赛和展览,以鼓励对联艺术的创作和创新。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对联爱好者和艺术家参与,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对联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成为文化界的热点话题。相关的研究和教育项目致力于传承对联的技艺和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对联艺术。
对联的未来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在未来发挥作用。尽管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但对联仍然能够传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融合,对联的形式和应用也将继续创新。例如,人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创造出更具个性化和互动性的对联形式。
无论对联的形式如何变化,其核心的价值和意义将永远不变。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祝福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四、小凤仙挽联
你好,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形式——小凤仙挽联。
什么是小凤仙挽联?
小凤仙挽联是一种流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挽联通常由一对对联(上联和下联)组成,用于祭拜先祖或者庆祝节日等场合。这个文艺形式之所以称为“小凤仙挽联”,是因为其文字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小凤仙挽联的特点
首先,小凤仙挽联的书法非常精美,以楷书、行书等传统书法体系为基础,结合了篆刻、隶书等其他书法形式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字体线条流畅,书写规范,字形工整,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小凤仙挽联注重意境的表达。上下联一般是对仗工整,字数相等,通过对联的结构与内容表达祭祀或庆祝的主题,使之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通过挽联,人们向祖先表达敬意,亦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再次,小凤仙挽联使用的纸张种类多样,从丝绸、宣纸、竹节纸到手工造纸等,每一种材料都为挽联的观赏效果增添了特殊的美感。同时,小凤仙挽联的雕刻技艺相当独特,凤凰、龙、花鸟等各种纹饰图案经过精心雕琢,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精致的氛围。
小凤仙挽联的艺术价值
小凤仙挽联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通过欣赏和研究小凤仙挽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
其次,小凤仙挽联的艺术特点,如精美的字体、独特的纸质和精致的雕刻,使其成为艺术品收藏者追逐的对象。每一幅小凤仙挽联都经过大师的巧手雕琢,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纹样成为了艺术品市场上备受推崇的珍品。
另外,小凤仙挽联还富有神秘的审美意趣和文化底蕴。通过挽联的文字和图案,我们可以洞察古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情感。
小凤仙挽联与当代社会
尽管小凤仙挽联起源于古代,但在当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它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学习、欣赏和传播小凤仙挽联,我们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同时,小凤仙挽联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适当欣赏一幅小凤仙挽联,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情,感受到艺术的美妙与魅力。它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唤起对艺术的热情与追求。
总结起来,小凤仙挽联是一种充满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形式。它通过精美的字体、独特的纸质和精致的雕刻,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同时,小凤仙挽联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和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在当代社会中,通过学习和欣赏小凤仙挽联,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享受到艺术的美妙与魅力。
五、宠物兔挽联
宠物兔挽联
宠物兔是我们家庭中一份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们可爱的外表和温柔的性格让我们忍不住对它们深深依赖。然而,当我们失去宠物兔时,我们感到无尽的伤痛和悲伤。这时候,一封挽联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内心的绝望和哀悼之情。
亲爱的宠物兔,你来到我们的家庭,成为了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你的无私和忠诚让我们在孤独时感到不再孤独,在困难时得到无尽的支持。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地把你带离我们身边。你的离去让我们心如刀割,愿天堂没有痛苦和忧伤普遍,你可以在那里无忧无虑地奔跑。
宠物兔,你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束明亮的阳光,永远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你的快乐和活力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每天都充满能量。你是那样聪明可爱,懂得如何带给我们笑声和安慰。但现在,我们只能怀念你的善良和美好。
在我们心中,你将永远是一位特殊的成员。你的离开让我们感到刻骨铭心的伤痛,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你的日子会是怎样的。虽然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你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改变。
宠物兔,你的离去教会我们珍惜生命的每一刻,以及与你相伴的时光。你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爱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无论是与你一起分享游戏和欢乐的时光,还是共度孤独和困难的日子,我们将永远珍惜你给予我们的宝贵回忆。
宠物兔,虽然你已经不在我们的身边,但你的精神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当我们想起你时,我们会回忆起所有的美好时光和幸福回忆。虽然你的身躯已经离开,但你的灵魂将永远与我们相连。
亲爱的宠物兔,愿你静静地安息在天堂。在那个美丽的世界里,你可以永远无忧无虑,享受无尽的欢乐。我们会一直怀念你,并永远怀抱着对你的深深的思念。
宠物兔,你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虽然你的离去带给我们伤痛,但你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完整,更加有意义。你是我们生命中最可爱的伙伴,我们将永远怀念你的爱和陪伴。
亲爱的宠物兔,虽然我们无法再与你相聚,但你永远不会被遗忘。你的离去让我们明白生命的宝贵和短暂,我们要学会珍惜每一个与亲人、朋友、宠物相伴的时光。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我们向天空深情祈祷,愿你在无尽的天堂中永远快乐!
六、挽联,外婆挽联?
答:挽联,外婆挽联如下:
1,笑看百年沧桑巨变,无憾一朝驾鹤西行 横批:人间一瑞
2,百岁老人过世对联,一岁小童来世对对 横披:来世再对
3,百年经历风雨千古灵鉴,一朝驾鹤归西谢世仙游 横批:冥庭赴宴
4,百年风雨飘摇过,万世德馨寿永存 横披:来世再对
5,一生勤俭耄耋仙驾黄鹤,两袖清风豁达早生极乐 横批:冥庭赴宴
七、钱学森诞辰?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八、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县,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 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同志,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56年初,他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
钱学森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在一起(13张)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控制科学领域,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引起了控制领域的轰动,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他成为了该组织第一届理事会中唯一的中国人。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在应用力学领域,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压缩边界层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并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在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钱学森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196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在思维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推动思维科学研究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他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并将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此外,在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钱学森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同志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他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与钱伟长、钱三强被周总理合称为“三钱”。
九、钱学森爹?
钱均夫
原中央文史馆馆员
钱均夫,男,1880年出生于中国浙江杭州,名家治,后以字行,祖籍杭州;曾在原民国政府教育部任职多年,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1956年被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吴越国王太祖武肃王钱镠之32代孙,钱学森的父亲,厉麟似的老师。1969年去世。他是一位爱国的革命人士,新中国文史专家。
十、钱学森事迹?
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中国两弹一星问世了,威振惊撼全世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