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小说梗概?
一、老舍先生小说梗概?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二、老舍先生的成就?
一、文学成就
在中国现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文学与曲艺进行结合,长时间地关注曲艺发展,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参与了曲艺,尤其是主要曲种(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家。
老舍的《茶馆》、《龙须沟》奠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特的风格,创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
《龙须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建立的奠基之作,剧本为演出建立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形象鲜明的,强调从生活中塑造一个鲜明形象的基础。
这对我国的话剧事业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成长起到了一个最基础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风格,被北京人艺的导演、演员所继承并沿用至今。
二、政治成就
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领导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老舍在担任总务部主任期间团结了全国的抗战文人,使这一时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文艺界团结得最好的时期之一。
三、老舍先生的文学造诣是否大于鲁迅先生?
怎么说呢,这俩人的区别在于他们俩可能不属于同一个行业……
鲁迅更类似于文艺领袖,即写小说也写杂文,他写个借条在当时都是可以卖钱的。他写出来的错别字那叫“通假字”,他对于中国白话文的贡献基本上属于泰山北斗级的。
而老舍先生则更倾向于专业文学创作,他比鲁迅精专得多,地方特色更浓郁,但是确实没有鲁迅的影响力大。
实在想不出能够合适对比这两个人地位的类比,想来想去。可能就像塞尚和毕加索吧……
四、老舍先生的马褂先生讲了什么?
马裤先生代表的是中国现代化的不彻底性和部分国民的劣根性,他是五四运动后国人身上缺点的缩影。
从马裤先生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穿着打扮上即可看出他的爱慕虚荣和没学问,他所能改变的都是用钱可以买来的,而真正有价值的思想道德内涵却依旧停留在现代化前的水平,五四运动后的现代化应该是人人平等的,然而他拿茶房当奴役使和其他种种素质低下的行为丝毫让人感觉不出思想的进步。
此外,老舍也批判了中国现代化的误区--盲目西化,中国是不可以全盘西化的,毕竟中西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我们的现代化最好是量体裁衣,取适合中国现代化的精华来学习。现代化不能只是外表上像西方靠拢,精神上的进步更重要。
五、写给鲁迅先生的挽联?
鲁迅在上海逝世,郭沫若当时在日本,惊悉鲁迅先生长逝的噩耗,非常悲痛,当晚写了(民族的杰作——悼唁鲁迅先生),并写有挽联: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还有一个1936年鲁迅病逝,美国著名作家斯诺也曾与剧作家姚克联名悼念鲁迅: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六、评价老舍先生的时代?
文艺界劳模,人民艺术家:老舍老舍先生是善于描写生活,发现悲剧的一个作家
七、老舍先生有哪些作品?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小说)、《茶馆》、《龙须沟》(话剧)都是对社会的各个层面有很深刻描写的经典,可以多去品味一下大师,不要让这么有才华的作品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中。
八、老舍先生必背内容?
1.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2.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3.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4.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5.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6.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7.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8.乱世的热闹来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
9.最大的牺牲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10.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11.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12.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13.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趣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再明起来,则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
14.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15.谦虚使人的心缩小,象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
16.烟酒又成了他的朋友。不吸烟怎能思索呢?不喝醉怎能停止住思索呢?
17.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
18.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19.我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
20.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21.悲哀中的礼貌是虚伪。
22.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
23.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真确,什么东西也写不出。
24.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
25.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倖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总之生在这个年月,一个人须时时勇敢的去面对那危险的,而小心提防那「最」危险的事。你须把细心放在大胆里,去且战且走。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
26.文艺决不是我的浮桥,而是我的生命。
27.“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
28.母亲的心是儿女们感情的温度表。
29.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
30.屋里灭了灯。天上很黑。不时有一两个星刺入了银河,或滑进黑暗中,带着发红或发白的光尾,轻飘的或硬挺的,直坠或横扫着,有时也点动着,颤抖着,给天上一些光热的动荡,给黑暗一些闪烁的爆裂。有时一两颗星,有时好几个星,同时飞落,使静寂的秋空微颤,使万星一时迷乱起来。有时一个单独的巨星横刺入天角,光尾极长,放射着星花;红,渐黄;在最后的挺进,忽然狂跃似的把天角照白了一条,好像刺开万重的黑暗,透进并逗留一些乳白的光。余光散尽,黑暗似晃动了几下,又包合起来,静静懒懒的群星又复了原位,在秋风上微笑。地上飞着些寻求情侣的秋萤,也作着星样的游戏。
九、白鹿原朱先生挽联?
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去世以后,黑娃为他写了一副挽联:“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在人心叵测的白鹿原上,不管是白嘉轩、鹿子霖、白孝文抑或是田小娥,都是一介俗人,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着人性的黑暗面,不是绝对的好人。
唯一能称得上是圣人的角色,就是朱先生。
十、老舍先生汪曾祺读后感?
老舍先生认为元宵节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这当然不能成为理由。老舍先生最在意元宵节恐怕就是元宵节的灯会了,也有焰火。
我认为还是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美!不说现在还未到元宵节工人就要返岗工作,学生就要返校上课,实在有煞风景。
况且中国南北方,东西部传统和文化是有一些差异的,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甚至有些地方已趋于淡薄。而除夕就不同了,举国欢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湖四海,全球华人到处欢歌笑语——辞旧迎新嘛!
在中国的词语里恐怕没有比“除夕”更甜更美的词了!甜在哪美在哪?恐怕就是词条后面的举国同庆,合家团聚,万家灯火了!
而“正月”呢?“正月初一”也是开心和快乐的——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虽然总不明白为什么这一天总是欢天喜地的,但既然高兴既然满足那就成了,也不去想那么多。
现在有了“五一”“十一”这些黄金周,加之平时休假时间长了,有更多休闲方式可供选择,“年”的情结便淡了下来,但不管如何“年”已深深扎根中国人心底,是团聚和谐平安亲情的符号!
借老舍先生的话来做结:“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节。
大概是考试前的一两个星期吧,我读完了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
可能是由于知识,经验不够的原因吧,我还没能完全看懂,就是看了个大概,虽然骆驼祥子奋发向上,但到了后来,什么都没有。我从中了解到了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骆驼祥子的正义,他的诚实,他的厚道,使他阴阳差错的认识到了很多人,有从朋友到夫妻的虎妞,有骗钱的警官,还有乐于助人的······
在老舍的笔下,出现了很多北京市民阶层的人物形象。如小商人,小职员,巡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