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的贡献?
一、竺可桢的贡献?
学术成就
历史气候学的奠基人
是历史气候学的创建人、奠基人,其中历史气候变迁是他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个领域,蜚声国际科学界。竺可桢在历史气候学上另一大贡献是历史物候学。竺可桢曾经在国内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他一方面重视物候的观察记录,自1921年留学回国的第二天直到1974年逝世的前一天,他每天观察并记录物候和天气;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历史物候资料,他与宛敏渭合撰的《物候学》一书中收集有丰富的历史物候资料和研究成,这在其他国家的物候著作中是少见的。
现代气象科学的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始终关注并“尽毕生之力”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他关于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奠基性研究,对于人们今天认识这一全球重大问题,具有基础的科学意义。
在历史地震学上的贡献
竺可桢在历史地震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和李四光共同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所组织编制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及有关研究工作。
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上的贡献
竺可桢毕生领导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掘事业,目的在于阐明中华民族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杰出贡献,以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研究历史上的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他本人也在天文学史、气象学史、地理学史、科学通史等方面进行研究,发表过许多论文。
“可持续发展”思想贡献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先行者,竺可桢始终从科学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他不仅在学理上大力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而且知行合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倾力躬亲,从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进程看,他的这些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科学家较早地、独立地关注并研究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中国科学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前瞻性的早期探索。
教育成就
竺可桢明确提出大学要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人才。
在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的13年之中,浙大从原来文理、工、农三个学院 16个系的规模,发展到文、理、工、农、师、法、医七个学院25个系(最多时达30个系)、10个研究所,教授也由原先的70余名发展到200余名,在校学生也由原来的500余人增至2000千余人。先后成为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浙大学生(诸如钱人元、程开甲、胡济民、叶笃正、谷超豪等)也达3500余人。换言之,这些人才后来几乎全是新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
人物荣誉
获得荣誉
1956年,当选为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员会主任。
1960年,被提名为苏联地理学会外国会员。
1966年,被授予罗马尼亚科学院名誉院士。
1967年,被载入英国编印的《国际名人录》。
2008年11月16日,被评选为“中国十大科技传播优秀人物”。
二、挽联对联
如何写好挽联和对联
挽联和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人们对于故人的思念和追思,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写好挽联和对联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功底,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写好挽联和对联。
如何写好挽联
挽联是葬礼上常见的文学作品,通常写在追悼故人的纸条上,悬挂在灵堂上方。写好挽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用合适的词语:挽联通常使用严肃庄重、寓意深刻的词语,要符合葬礼的氛围和主题。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词语,如思念、缅怀、永恒等,也可以适当引用诗词以增加文化内涵。
- 结构简洁明了:挽联的结构一般为四句联排,每句七个字,并且前两句与后两句有一定的呼应关系。要求用字得体、协调,不得有病句和语病。
- 表达真情实感:挽联是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要真实、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挽联,可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敬意和祝福。
- 注意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挽联有所差异,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尊重传统,避免不当言辞或造成误解。
如何写好对联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用来装饰门楣、墙壁或庭院的一种艺术形式。下面是一些写好对联的技巧:
- 平仄押韵:写对联时需要注意平仄的搭配和押韵的对偶,使对联的音韵和谐悦耳。一般来说,上下联的平仄要保持一致,上下联的押韵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对。
- 对仗工整:对联的对仗是指上下联在词义上的呼应,要求意义上相对、相协,不出现偏差和矛盾。对仗要工整,字数要对称,形成一种平衡美。
- 有文化内涵:对联既要求平仄对仗工整,也需要有文化内涵。可以引用典故、诗词或对联中蕴含哲理的意境,使对联既有美感又有意义。
- 注意书写规范:对联的书写要规范、工整,每个字要写好每一笔,字体要统一,字迹要清晰可辨。对联的摆放要整齐,与门楣或墙壁相协调。
总之,写好挽联和对联需要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积淀。在创作挽联和对联时,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工整和文化内涵的运用,同时要符合葬礼和家庭装饰的主题和氛围。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对您写作挽联和对联有所帮助。
(本文共计1000字)
三、对联挽联
在中国文化中,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代表着新的开始、团聚和祝福。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享受丰盛的年夜饭,互相交流亲情,传统的对联挽联也成为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环。
对联的意义
对联,也被称为"春联",是一种以对偶的方式写成的文字。它通常由两句对称的短句组成,每句短句由七个字或者五个字组成。春联的意义在于传递吉祥和美好的祝福,寓意着对新年的期盼和祈福。对联贴在门楣上,相信可以驱邪纳福,给家里带来好运和健康。
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祈福活动。早在唐朝时期,人们就开始在重要场合使用对联。最初,对联的内容是诗句或者文章的引用,用于装饰场所,带来吉祥和美好的氛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笔法和内容既要符合文化传统,又要具备创新性和独特性。写对联需要用到诗词的基本技巧,包括对韵、对仗和意境的把握。对联的内容通常涵盖吉祥、福气、健康和成功等主题,以表达对来年的美好期望。
对联和挽联的区别
另一种类似对联的艺术形式是挽联,也被称为对挽。对联和挽联在形式上非常相似,都是通过对偶的方式表达祝福和寄托情感。然而,两者之间仍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对联通常用于欢庆和喜庆的场合,如春节、婚礼或庆祝活动。对联的内容更为偏向祝福和吉祥。挽联则更多地用于悼念和哀悼的场合,如葬礼或纪念活动。挽联的内容通常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悼念之情。
对联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尽管对联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但它仍然在今天保持着活力。如今,人们在春节期间会互相交流挂在门楣上的对联,分享吉祥和美好的祝福。对联也逐渐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对联的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挂联,而是拓展到电子媒体和网络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对联创作,与更多的人交流和互动。
为了传承对联文化,许多机构和组织举办对联比赛和展览,以鼓励对联艺术的创作和创新。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对联爱好者和艺术家参与,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对联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成为文化界的热点话题。相关的研究和教育项目致力于传承对联的技艺和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对联艺术。
对联的未来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在未来发挥作用。尽管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但对联仍然能够传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融合,对联的形式和应用也将继续创新。例如,人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创造出更具个性化和互动性的对联形式。
无论对联的形式如何变化,其核心的价值和意义将永远不变。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祝福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四、竺可桢身高?
竺可桢个人简历
竺可桢个人简介
性别:男 生肖:狗
五行分析:缺土 星座:金牛座
学历:小学 净身高:176公分
网名:梧琮 人物体重:73公斤
民族:拉祜族 喜欢歌曲:《我们从古田再出发》
个人血型:B 爱吃的食物:羊肉串
宗教:神道教 喜欢的植物:杏树
出生年份:1962 喜欢的动物:翠鸟
五、竺可桢简介?
解答: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
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岁。
六、竺可桢名言?
1、现在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如果一个民族还是一味以享受为目的,不肯以服务为目的,必归失败。
2、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3、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一)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4、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
七、竺可桢结局?
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他是历史气候学的创建人,文革时期因周总理的保护没有受到冲击,于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岁。
八、竺可桢背景?
竺可桢全集
《竺可桢全集》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一本书籍,作者是竺可桢。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竺可桢全集
所属丛书
《竺可桢全集》
类别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内容简介
《全集》分两大部分,一是各类文稿和信函等,二是日记。《全集》收有作者文章始于1916年,收笔之作在他去世前一年,其间每年均有文字留存;内容涉及领域广,除气象、地理外,数理天文、地质生物、国际政治、中外历史、哲学名著、流行小说、诗词歌赋、博物杂俎,无不涉猎;笔下人物多,从毛泽东的特别召见,到桥头上撞见蒋经国、泳池中幸会陈毅,还有陈寅恪、顾准、钱钟书、黄万里等,也都出现在他笔下。
创作背景
竺可桢(1890—1974)是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特别是在浙江大学掌校13年的艰苦过程中,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精神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影响甚大。他的著述和各类文字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学术论文、科普作品等多达600万字以上。日记虽有散失,但保留下来的总量仍有1300多万字。1979年出版的《竺可桢文集》只收70万字,1984年摘选的《竺可桢日记》约300万字,也只是总量的四分之一。
为全面反映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文精神,2001年3月《竺可桢全集》编辑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宣告这一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家著作出版工程正式启动。编委会主任由时任中科院院长的路甬祥担任,编委会委员中有17人为两院院士。自2004年开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分卷出版《全集》。
九、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简介
大自然拥有无限的力量和魅力,无论是壮丽的山脉,广袤的海洋,还是繁花似锦的森林,都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发与感悟。竺可桢教授曾说过:“大自然是一部巨大的百科全书,它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有着浩瀚的语言,每天都在与我们交流着。只要我们用心倾听,就能领悟到其中的智慧和哲理。
山脉的语言
山脉是大自然中的巍峨之笔,它们高耸入云,巍峨壮丽。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山脉,就能聆听到它们的语言。
- 坚韧:山脉经历了亿万年的风霜雨雪,仍然屹立不倒。这告诉我们要坚韧不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往直前。
- 崇高:山脉耸立于大地之上,犹如大自然的守护者。它们让我们明白要崇尚大爱,保护环境,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
- 包容:山脉容纳了无数的生命,从丰富的植被到各种动物。山脉告诉我们要包容他人,接纳多样性,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海洋的语言
海洋是大自然的深沉之音,它们广袤无垠,藏着无数的秘密和谜题。只有真正了解海洋,才能听懂它们的语言。
- 宽容:海洋宽广无边,容得下所有的生命。这告诉我们要宽容他人,不论他们的背景和信仰如何,都应该平等对待。
- 独立:海洋拥有自己的规则和秩序,它们不受任何束缚。这启示我们要保有独立的思想,不被他人的意见左右。
- 博大: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生命力,它们给予人类无尽的恩赐。这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善待身边的一切。
森林的语言
森林是大自然最繁华的诗篇,它们是生命的摇篮和守护者。如果我们聆听森林的语言,将会被它们的声音所震撼。
- 执着:森林中的树木生长缓慢而执着,它们告诉我们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
- 平衡:森林中的生态系统相互依赖,它们呈现出一种完美的平衡。这启示我们要追求内心的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
- 生命力:森林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无论是绚丽的花朵还是欢快的鸟儿。它们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活出自己的精彩。
结语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就能领悟到其中的智慧。让我们保护大自然,与其共同生活,学会欣赏和尊重它们的语言。
十、关于竺可桢的资料?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建国前他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直至1949年奉命北上筹建中国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担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于1962年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他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呕心呖血,他不愧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