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圈上如何书写挽联?
常用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悼念XXX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千古
左联:YYY敬挽
右联:XXX一路走好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同志千古(党员称同志)
左联:YYY敬挽
基督教徒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XXX安息主怀
左联:YYY敬挽
右联:XXX安息主怀
左联:YYY携全家敬挽
直系隔代长辈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奶奶我们永远爱您
左联:全体孙辈携重孙叩拜
右联:爷爷我们永远怀念您
左联:长孙YYY携重孙叩拜
公墓烈士陵园纪念碑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左联:YYY敬献
右联:革命先烈名垂青史
左联:YYY敬献
单位送员工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单位送男员工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悼念XXX千古
左联:YYY敬挽
单位送女员工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悼念XXX音容宛在
左联:YYY敬挽
儿女给父亲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哀悼严父XXX大人逝世
左联:不孝儿YYY跪拜
儿女给母亲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哀悼慈母XXX孺人逝世
左联:女人YYY女婿ZZZ携全家跪拜
学生给老师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沉痛哀悼XXX老师千古
左联:Y届Y班全体敬挽
普通祭奠花圈花篮挽联右边一般用:沉痛悼念XXX千古、哀悼XXX千古、XXX安息、XXX仙逝等。
对社会有功绩的人祭奠花圈花篮右边一般用:追悼XXX千古、永垂不朽一词。
花圈上写“悼念XX千古;右 友XX敬挽”,前面的内容依旧保留。
晚辈花圈挽联的写法讲究
1、挽联鼓号以后距离地面20cm左右,花圈左为上联,右为下联。以画圈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右面是上联。
2、要注意调节字的问题,无论上联下联字有多少,开头与结尾最好平齐。
3、给长辈献花圈要用敬挽,给晚辈或平辈献花圈要用哀挽。
4、永垂不朽不能乱用,也只能用于国家领导人或烈士。
晚辈花圈挽联的格式写法
挽幛多是独立成幅的,也称"礼幛"。挽幛通常用整幅绸布作成,也有用纸糊装裱成轴的,称为"礼轴"。为了便于悬挂,挽幛一般为竖式,上面的文字为直写。
挽幅,也是挽书的一种,它与挽幛的差别在于挽幅多是横挂的,挽幛则都是竖挂的。挽幅上面的文字一般为横写。[转自第一公文网:
挽幛、挽幅的题辞不拘形式、不限字数,有只写一个"奠"字的,也有多字的,但是常以四字句为多。挽幛、挽幅用语可用稳定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撰写合适的文句,但应留意挽幛、挽幅属追悼送礼之用,在文字说话上,要直抒胸臆、真挚凝炼,颂扬而不外褒、伤心而不凄惨,应具有褒扬哀悼之意。
挽幛、挽幅的制作没有一定的程式,小大由之,因地制宜;字体可楷可行可草,完全由送挽者自己决定;白字黑纸或黑字白纸,也可以布代纸。挽幛是竖挂直写方法,文字务必从右向左分三局部书写;挽幅是横挂横写方法,文字则应从上而下分三局部书写。
第一局部,面向挽幛右手边(挽幅上顶边)顶头写上死者的姓名加颂词(亦称上款);第二局部,正中间写上祭悼语,祭悼语一般不要超出上款和下款,且字距要一致。也可不要这一局部;第三局部,面向挽幛左手边(挽幅底边)顶尾写上送挽幛、挽幅人的姓名、身份称呼和时间。
挽带,也有叫"花圈挽联",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敬仰、悲伤而敬献花圈、花篮时撰写的联语。挽带也由上半联和下半联组成。在实际应用中,挽带的写法和形式有一定的程式,书写时要慎重选择挽语的用词,尤其是上半联,对死者颂词称呼不能够搞错,因人用词,恰如其分。上半联、下半联的写法因用词的差别而多种多样,常用的上半联有"哀悼"、"追悼"、"追悼"格,也有"千古"、"歇息"格;下半联有"敬挽"、"泣挽"、"同挽"格,"率子"格和"叩拜"、"泣拜"、"哀献"格等。
挽带的是非、宽窄要视花圈、花篮的巨细裁剪,挽带的下端要剪出二个尖角,挂在花圈、花篮上呈八字型。书写挽带的字体可以是行书,也可以是楷书,但务必是同一种字体,通常是白底黑字。在书写式样上,一般下半联的第一个字要比上半联的第一个字低1-2个字的位置。
例: 友××××××××× 敬 挽
悲痛哀悼 ××××××××× 同志
学生 ××××××××× 拜 挽
×××××× 恩 师 千 古
邻里××××××××× 哀 挽
哀悼××××××××× 仙 逝
女儿 ××××××××× 泣 挽
敬爱的 爸 爸 歇息吧
哀祭文是专门用于治丧过程中的应用类文体。虽然内容简单,形式也未几,但是,在写作上和形制上却有较高的要求,不能够疏忽搪塞。
挽联,是古时候挽歌的变体。挽歌是古时追悼死者的丧歌。《晋书・礼志》中"魏汉故事,大丧及大臣之丧,执绋者挽歌。新礼以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古丧歌有《薤露》、《蒿里》两章"使挽柩者歌之,世亦呼为挽歌"。
挽联作为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是汉民族民间的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起初多以诗、词、歌等韵文体表达对死者的追悼之情,后渐渐形成一种对子的形式来表达。历代文人多以五言或七律等形式写作挽联,以寄悲伤,但不用于赞美。相传在宋代就写挽联了。陆游《老学庵条记》载,赵元镇(鼎)承相被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云:"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现在的丧葬活动中,挽联仍被普遍应用,成为丧家治丧时的必备之物。
挽联属专用联,是专为追悼死者而写的对子。因此,写挽联不但要求情感真挚,还要留意挽联的写作特征。
(1)挽联的时代性。挽联是反应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载体。因此,随时代的变迁,挽联的内容也会起相应的转变,如:"宝瑟无声弦柱绝,瑶台有月镜奁空",是旧时丈夫追悼妻子的挽联,用在现代夫悼妻就多了点陈腐气。
(2)挽联的针对性。做挽联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死者的职位地方、身份、情操和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情感也要切合事物与场地。挽联不能够换用,也不能够通用,这应该是挽联的写作灵魂。
如挽丁玲
剪柳东风,节见穷时,一曲桑干传广宇
凝尘瑶瑟,情伤雪夜,百年有女耀高丘
即使是有些"通用联语",其通用范畴也是非常有限的。
挽联是属于对子中的专用联,因此,撰写挽联,一定要控制对子的素质特点和形式特点,这是写好挽联的关键。
(1)对子的形式特点。一般的挽联(对子)是由两句组成一联,上句叫上半联,下句叫下半联。挽联不管何等长(有些长联,上、下半联是由十几个字甚至几十个字组成的),何等短,总是由上半联和下半联组成,并且,上半联和下半联要搭配好,序次不能够颠倒。挽联的是非要视悬挂场合而定,太长字小不醒目,太短空洞不美观,应巨细适中、美观大方。
(2)对偶的形式特点。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成双作对地排列组合。严格的挽联,不但要求字数相等、句法相同,还要求词性也一样,对仗非常灵巧。
你说的没错,花圈上一般只写“悼念XX千古;右 友XX敬挽”之类,挽联是单独写的,单独悬挂,并不挂在花圈上,因此与花圈上的不冲突。挽联的一般在下联左下侧写敬挽人名字。
如果不能单独写挽联,就在花圈两个条幅上写,右边写“寿终德望在”,左边写“身去音容存”,再在左边的条幅左下方写“友XX敬挽”就是。再说这个由丧事方去写,你说你要求,看他们怎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