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邓小平曾邀请马拉多纳来华踢友谊赛,最终结局如何?
迭戈・马拉多纳这个名字,相信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1986年的世界杯上,几乎仅凭他一己之力勇夺世界杯冠军的宝座,是世界杯史上的经典一战。马拉多纳也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是一位全球闻名传奇人物。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1987年,即马拉多纳赢得墨西哥世界杯的第2年,邓小平曾专门托人邀请他来中国踢一场友谊赛。
1987年时,邓小平已经83岁了,他为何要邀请马拉多纳来中国踢足球呢?马拉多纳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关于这个故事,还要从“爱球如命”的邓小平开始说起。
提到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个人爱好,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他喜欢“打桥牌”,然而事实上,邓小平其实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铁杆球迷”。三大球中,邓小平最喜欢的还是足球。可以说,足球、桥牌、言菊朋的京戏是邓小平一生中最大的三个爱好。
1920年10月,为寻求救国之路,邓小平前往了法国,开始在诺曼底区巴耶男子中学学习。当时邓小平家里并没有多少钱,为了赚取学费和生活费用他需要一边学习一边工作,闲暇之余踢踢足球,看看球赛就成了他放松身心的一大爱好。
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法国巴黎举办,此时已身在巴黎的邓小平,对自己身边的这场 体育 盛事十分看重,十分想亲眼观看奥运会中的足球比赛。
然而,当时足球赛门票是5法郎,相当于邓小平一天的生活费了,他哪有钱能够去现场观看 体育 比赛呢?
因此,邓小平只得咬着牙错过了一场又一场的球赛,直到7月份乌拉圭踢瑞士的决赛即将开始时,邓小平终于忍不住了,他觉得如果自己错过了这场球赛,会后悔一辈子。
问题是怎样才能进去看球呢?邓小平想了很久后,目光突然停在了自己的一件夹克衫上,犹豫了片刻后,邓小平拿起夹克衫跑到了一间典当铺里,过了一会儿,他拿着换来的钱买了一张门票跑去看了决赛。
虽然那天他买的位置很高,但是邓小平看得仍然十分高兴,即便过了几十年,他仍然记得那场决赛赢得是乌拉圭。
1927年,刚回国没多久的邓小平因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跟随中央机关一同迁往了上海。当时的上海可以说是“乌云密布”,为了安全起见,上海市内的很多党员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身份,都减少了不必要的外出活动。
然而,即便是如此危险的环境下,邓小平仍然做好伪装后偷偷地去看球赛,由此可见,他是一位多么“爱球如命”的人。
解放后,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做起了搭档。贺龙和邓小平一样,也是一个足球迷,当西南地区的局势基本安稳下来之后,曾在西南军区组建了两支足球队。
1952年7月19日,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奥运会,新中国为了参赛还专门组建了首届国家足球队,可惜因为一些国家的恶意阻拦,导致我国代表团抵达赫尔辛基时迟到了十天,没能参加比赛。
当国家队回国后,邓小平和贺龙商议了一下后,决定邀请国家队来和西南军区队踢一场比赛。西南军区队相较于国家队而言并不算十分专业,因此在比赛中多次拦截失败让对方射门,好在西南军区队守门员曾雪麟经验丰富,多次成功救险。
对这场比赛,邓小平和贺龙看的十分专注,时不时的为双方运动员鼓掌叫好,看的十分尽兴。
不久后,邓小平调入中央工作,虽然工作变得异常繁忙,但是邓小平仍然没有放弃看球的爱好,闲暇时就经常往北京先农坛 体育 场跑。
当时国内正式的足球比赛很少,邓小平因此连 体育 馆里的教学比赛都“不放过”,经常拿着一碟瓜子,一杯绿茶,一根烟跑到主席台上“观战”。
对于邓小平的喜好,他的家人并不是全都能够理解。有一次,邓小平带着全家人一块去看足球比赛,有一位家属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意思来,撇撇嘴说道:“一群人抢一个小皮球,抢了半天还进不了,有什么好看的?”
虽然邓小平这么说,但是当看到进球时,他也会兴高采烈地鼓掌,如果踢得不好,他也会说:“这踢得什么球,臭死了。”
1962年,上海足球队在北京和吉林足球队进行了一场比赛,身为一名足球迷的邓小平当然不会错过这次盛况,专门前往 体育 场观看了两支足球队的对决。
当时的上海足球队正值鼎盛时期,曾出现过4支甲级队参加全国足球比赛的盛景。面对风头正盛的上海队,吉林队自然不是对手,惨败收场。
全程旁观了比赛的邓小平从此对上海队青睐有加,直言吉林队虽然勇猛,但是踢得没有章法,而上海队踢得巧、技术好、战术高,队员还很年轻、有前途,所以能赢。此后,只要有上海队的比赛,邓小平基本不会错过。
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召开时,上海队也前往北京参加了比赛,邓小平对此十分高兴,亲临现场观看了上海队参加的每一场比赛,亲眼见证了上海队3:3力平河北,6:0大胜吉林,2:1战胜辽宁,顺利获得亚军的宝座。
对上海队表现十分满意的邓小平,还专门将来北京开会的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叫去,叮嘱道:“我最喜欢看上海足球队的比赛,你回去之后,一定要搞好这个队。”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邓小平在看完一场少儿足球比赛时,就提出了“足球运动要从娃娃”抓起的意见。
1977年那场中国青年队和中国香港队的比赛,让邓小平看到了不少的问题,认识到我国的足球水平相较于国外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因此在比赛中场休息时,邓小平专门叮嘱身边的国家体委负责人,我们应该派几名裁判去德国学习,培养自己的国际裁判,提高我们国家裁判的水平。
第一届“长城杯”最终以中国青年队取得胜利告终,比赛结束后,邓小平亲切地接待了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们,并叮嘱他们今后要积累经验,尽快提高我国足球的集体水平,以便将来走出国门去。
可惜,虽然邓小平对中国足球高度重视,但是中国足球发展仍然十分缓慢,连亚洲都没冲出去过。
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决心要创建一个“足球特区”,派遣青少年远赴巴西、德国“取经”,学习两大 体育 强国的先进足球战术和足球理念,提高我国足球运动的水平。邓小平的这个举措,让我国的足球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与此同时,邓小平对足球运动在我国的传播也十分的重视,他知道,如果一门运动只有小众人员参与,自娱自乐的话,是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的,只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才能让足球运动真正在我国发展壮大。
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预选赛时,中国队在北京工人 体育 馆迎战阿联酋队,原本在办公室里收听广播了解比赛情况的邓小平听的正开心的时候,广播电台突然间中断了针对比赛的解说,插播了一条时事新闻。
这让邓小平当即大为光火,专门让秘书给宣传部门去了一个电话,提出:“广播电台以后播报比赛实况的时候,一律不准插播新闻。”
后来电视在国内兴起后,广大人民群众开始通过电视观看足球比赛。当时,中央电视台每晚8点总会雷打不动地滚动播放政治新闻,这也让喜欢看比赛的观众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1992年1月,中国国奥队在奥运会足球外围赛亚洲区决赛上迎战科威特队,当天晚上7点59分,胡志军刚刚踢入一球,还没进行回放,电视台就插播起了新闻,广大球迷顿时怨声载道,纷纷给中央电视台打电话,要求不要在直播比赛时插播新闻。
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对此也很无奈,告诉球迷们这个事情电视台无权做决定,只有上级部门通知才能停止插播新闻。就在球迷们以为此事无法改变时,仅仅过了几天,他们突然发现比赛时突然不再插播政治新闻了。
原来,邓小平那一天也看了球赛,因此专门委托邓办的工作人员给中央电视台打去了一个电话,下达了“比赛直播时不要插播新闻”的指示,从此以后,中国球迷才得以在电视上看上完整的足球比赛直播,随着看球人数的增多,足球在我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1986年5月31日至6月29日,在墨西哥举办了第13届足球世界杯。参与这次比赛的虽有24支足球队,然而本届世界杯却被称为“一个人的世界杯”。因为在这场比赛中,诞生了“球王”马拉多纳。
在这届世界杯中,面对把足球玩成摔跤了的韩国队,马拉多纳一连送出三次关键性的助攻,帮阿根廷取得了胜利,紧接着,马拉多纳又成功突破了意大利的铁桶阵,取得关键性进球,1:1平意大利,挽救了阿根廷队。
在四分之一决赛上,面对因马岛战争结下“死仇”的英格兰队,马拉多纳虽然因为“上帝之手”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是“上帝之手”进球后仅仅三分钟,他就独自一人带球奔袭60多米,绕过5名英格兰防守球员和一名守门员,完成一记“世纪进球”,将英格兰队淘汰,以至于连英格兰队的粉丝都不得不承认,当马拉多纳进球的那一刻,“他简直就是上帝”。
在1986年世界杯的7场比赛中,马拉多纳为阿根廷队奉献了5球5助攻,三次间接助攻,可以说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将阿根廷送到了世界杯冠军的宝座,也因此,1986年世界杯被国际足联制作的官方纪录片称为“一个人的世界杯”。
马拉多纳在世界杯上的表现,让他成为了享誉全球的知名巨星,在全世界各国都拥有粉丝,其中甚至包括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邓小平对马拉多纳十分欣赏,称他为“那个小个子”,此后凡是有马拉多纳的比赛,他一场都没错过。
1986年世界杯成功举办一年后,邓小平逐渐产生了邀请马拉多纳来中国踢一场友谊赛的想法。
正巧当时意大利工业复兴公司董事长罗马诺・普罗迪,正代表工业复兴公司在中国和中信集团协商建电厂相关事宜,因此中方决定请他帮忙。
当普罗迪和中信达成协议准备回意大利时,中信集团董事长突然邀请他进行了一次秘密商谈。普罗迪对这次会谈完全没有准备,因此当中信董事长告诉他,邓小平同志想邀请马拉多纳来中国北京 体育 馆踢一场友谊赛时,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在普罗迪看来,这件事情实在太过离奇了,邓小平和马拉多纳,一个是政治家一个是足球明星,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竟然会产生联系,如何不让他感到惊愕。
也许是看出了普罗迪的不解,中信集团董事长提醒他,这次比赛到时候将有6亿人观看电视转播。
普罗迪当然明白这背后的商业价值,而能够与从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交好,赚取更多利益,对于普罗迪而言也是好事情。因此他回到意大利后,积极地联系马拉多纳和他所在的意大利那不勒斯队,撮合马拉多纳前往中国。
那不勒斯足球俱乐部知道,如果马拉多纳去中国将会带来不小的利益,但他们也无法干涉马拉多纳的个人意愿,因此只是表示不会反对。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马拉多纳本人对这件事情却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直言道:“我的合同里面没有条款要求我去意大利之外的地方比赛。”并通过索要高额出场费的方式婉拒了邓小平的邀请。
马拉多纳所提出的高额出场费,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因此这事因此只得作罢。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此事过去九年之后,马拉多纳竟然还是来中国了。
1996年5月,中国足协下属公司天平公司通过美国安朋国际文化交流公司与马拉多纳所在的阿根廷博卡队进行洽谈,邀请马拉多纳和博卡队访华。
马拉多纳方面提出了极其昂贵的出场费和苛刻的条件,比如要求出场费必须先交给美国或香港的指定银行,来华人员必须乘坐飞机头等舱或公务舱,到达中国后必须入住五星级酒店,其中博卡队领队和马拉多纳本人必须住高级套房,博卡队包括保安在内在华期间所有费用均由中国公司承担。
不算马拉多纳高昂的出场费用,光机票钱和马拉多纳等人在华的费用就多达上百万人民币。然而即便是如此条件,天平公司还是全盘接受了下来。
1996年7月21日早7点15分,马拉多纳与教练比拉尔多、世界级球星冈萨雷斯等人乘坐飞机抵达了北京机场,准备参加“96中阿足球对抗赛”。
这次对抗赛总共分为两场,上半场于7月25日在北京工人 体育 场进行,下半场于7月27日在成都举行。这两场比赛中,马拉多纳给中国球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成都的那一场比赛,更是让所有球迷目睹了马拉多纳高超的球技,大呼过瘾。
除了这两场正式的比赛之外,马拉多纳还踢了一场特殊的比赛,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这在这场比赛中,和马拉多纳踢球的是北京什刹海体校的孩子们。踢这场比赛是马拉多纳自己的要求,这场球赛他踢得很尽兴,中国的孩子们也为能和“球王”踢球感到非常的高兴,对足球更加热爱了。
在中国期间,马拉多纳除了在足球方面给中国球迷留下了深刻印象外,他不拘一格的行事风格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如,在华期间马拉多纳曾多次玩“失踪”。光是在北京他就接连“失踪”了两次,第一次被两辆警车给送回了宾馆,第二次跑到故宫里玩了很久,直到深夜才回到住处。
在成都期间马拉多纳又想方设法地溜了出来,搭乘一辆三轮车四处游玩。到达目的地后三轮车夫不愿意要他的钱,马拉多纳就在车夫的衣服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对于马拉多纳而言,这次中国之旅中他过得很开心,不但专门邀请天平董事长李博伦前往阿根廷访问,而且还对李博伦表示,自己愿意放弃阿根廷的足球生涯,来中国当教练,因为中国人民很友好,球员素质也很高,有发展潜力。
1996年7月28日,博卡队从成都双流机场飞抵北京首都机场,之后乘坐飞机飞回来阿根廷。可惜的是,身为马拉多纳“球迷”的邓小平没能和他见一面,不失为一件憾事。
除了邓小平之外,我国还有其他领导人也对足球有着莫大的兴趣,比如毛主席就曾经是一位“传奇守门员”,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足球甚至一度成为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劲旅。
不过,国足想要“重返巅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