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恩节是几月几号这是一个缅怀先烈的节日
中国感恩节是几月几号这是一个缅怀先烈的节日
中国感恩节是几月几号
一、中国感恩节是清明节,在每年的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不过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二、2017年清明节的时间是:04月04日农历03月(小)08日星期二。
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是一个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其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和祭祖。
四、清明节上坟扫墓和祭祀祖先,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倡导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传统和“感恩”文化。
中国感恩节的相关习俗
扫墓
在清明节前后有扫墓祭祖的习俗,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一般要去祖先墓地铲除杂草,放上供品,祭奠先人。然后在坟前上香祈祷,燃纸钱金锭。
踏青
清明节期间,正是大地回春之时,很多人会趁着扫墓之余,顺便带着一家人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这种活动古人称之为踏青。
插柳
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节期间正是杨柳发芽抽绿之时,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据说把柳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或者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有祈福辟邪之效。
放风筝
清明节放风筝也是民间非常流行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把心中的烦恼和苦闷写在扎制的风筝上,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就意味着烦恼和苦闷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蹴鞠
在古时候清明节要禁火寒食,为了防止身体虚弱的人耐不住寒冷伤身,古人在清明提倡进行体育活动。而蹴鞠也是古代人们清明节最喜爱的一种游戏。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缅怀革命先烈的资料(中国的)
缅怀革命先烈的资料:
1、宋教仁(1882年-1913年3月22日,31岁),在上海遇刺后不治身亡,时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195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为革命烈士。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
2、佟麟阁(1891年-1937年7月28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中将副军长。佟麟阁,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国民党追赠陆军2级上将。佟麟阁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
曾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1926年9月五原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
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十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作出了贡献。
一、杨开慧烈士
杨开慧烈士是毛主席的爱人。她1921年入党,在长沙郊区开展农民运动。1930年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了严刑拷打,但敌人丝毫无法动摇她对革命的信心。1930年11月,年仅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
二、董存瑞 烈士
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北怀来县南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在党的培养下参加了党领导的各种抗日活动。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工作积极、做战勇敢,先后立过四次大功,得过三枚奖章。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线,与敌人同归于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董存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要学习英雄精神,沿着英雄的道路奋勇前进
三、黄继光 烈士
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扩展资料
革命烈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在人民革命斗争、保卫祖国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者的尊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0年10月15日《关于革命烈士的解释》,凡辛亥革命以来,确系为革命及抗日而阵亡和死难的人员,称为烈士。
同年12月11日,内务部发布《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和《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规定:凡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人民公安部队因参战、公干牺牲者(被俘不屈、 慷慨就义或被特务暗杀等)。
革命工作人员在对敌斗争中牺牲者或因公牺牲者,民兵、民工因参战牺牲者,均称烈士。1980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重新发布了《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符合规定的,可批准为革命烈士。
赵博同志曾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他始终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他身患肺结核、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上级发给他一瓶鱼干油丸,而他却不肯服用,马上派人送到医院,给伤病员补养身体。在一次战斗后,部队缴获了一部分小麦,后勤部门悄悄给赵博留下100公斤,赵博知道后,不讲情面,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派人磨成面粉,送给党校改善生活。有人说他是老一套,他回答:“这个老一套是党的优良传统,万万不能丢。”
赵博同志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对违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从不姑息。有一次部队行军,经过敌占区青竹湖一带。他发现身后的马正在吃大田里的大豆,立即批评了警卫员小任,教育他说:“不论在根据地还是在敌占区,都要紧密依靠群众。”当时有个县长贪污腐化,群众影响极坏,经查实后,赵博立即召开区委会议,给予这个县长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的处分。
邓小平同志革命故事------赤脚草鞋革命路
话说邓政委当初刚刚来到右江,身穿笔挺的西装,脚蹬乌亮的皮鞋,没几个人懂得他的真实身份。有人猜他是大阔少,有人猜他是专家学者,还有人猜他是大班新贵。总之,那些势利小人都把他看成“高等”人员,有的人甚至向他投去怀疑的目光。可是,不几天,邓政委干起工作来便判若两人:若换上一套中山装,他便是堂
堂正正的革命干部;若换上一套军装,他便是精神抖擞的将士……什么大阔少、专家学者、大班新贵的一点儿影子也没有了。这下子,邓政委的革命领导形象树了起来,并终于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邓政委换上了一套壮家服装,打着赤脚,在东兰魁星楼起草《共耕社条例》,就同当地农民一模一样。从此,邓政委就把他乌亮的皮鞋丢弃了。我们的同志猜想,邓政委打赤脚,那是他要“与农民打成一片”哩,语言中表露了对革命领导的几分敬意。那时,韦拔群在武店开办一个军政干部训练班,
邓小平同志革命故事------赤脚草鞋革命路
话说邓政委当初刚刚来到右江,身穿笔挺的西装,脚蹬乌亮的皮鞋,没几个人懂得他的真实身份。有人猜他是大阔少,有人猜他是专家学者,还有人猜他是大班新贵。总之,那些势利小人都把他看成“高等”人员,有的人甚至向他投去怀疑的目光。可是,不几天,邓政委干起工作来便判若两人:若换上一套中山装,他便是堂
堂正正的革命干部;若换上一套军装,他便是精神抖擞的将士……什么大阔少、专家学者、大班新贵的一点儿影子也没有了。这下子,邓政委的革命领导形象树了起来,并终于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邓政委换上了一套壮家服装,打着赤脚,在东兰魁星楼起草《共耕社条例》,就同当地农民一模一样。从此,邓政委就把他乌亮的皮鞋丢弃了。我们的同志猜想,邓政委打赤脚,那是他要“与农民打成一片”哩,语言中表露了对革命领导的几分敬意。那时,韦拔群在武店开办一个军政干部训练班,
常恩多(1942年8月9日病逝,终年47岁)
常恩多原任国民党百十一师师长,后于重病中率部起义,病逝前一天将部队交给了党和人民。他一生廉洁清苦,家庭陈设就象一家普通老百姓。在南通驻防时,居室只有一床一桌,每天吃的是高梁米饭、菠罗叶饼、小豆腐等东北乡土饭食。在他病危嘱托后事时,不提妻子和孩子,却关切地询问遭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后越狱逃走的三三三旅旅长、中共地下党员万毅什么时候回部队。他把仅有的60元钱送给了服待他一年多的徐文斌,又把一套呢军装送给跟随他19年的副官刘唱凯。
赵博同志曾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他始终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他身患肺结核、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上级发给他一瓶鱼干油丸,而他却不肯服用,马上派人送到医院,给伤病员补养身体。在一次战斗后,部队缴获了一部分小麦,后勤部门悄悄给赵博留下100公斤,赵博知道后,不讲情面,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派人磨成面粉,送给党校改善生活。有人说他是老一套,他回答:“这个老一套是党的优良传统,万万不能丢。”
赵博同志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对违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从不姑息。有一次部队行军,经过敌占区青竹湖一带。他发现身后的马正在吃大田里的大豆,立即批评了警卫员小任,教育他说:“不论在根据地还是在敌占区,都要紧密依靠群众。”当时有个县长贪污腐化,群众影响极坏,经查实后,赵博立即召开区委会议,给予这个县长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的处分。
邓小平同志革命故事------赤脚草鞋革命路
话说邓政委当初刚刚来到右江,身穿笔挺的西装,脚蹬乌亮的皮鞋,没几个人懂得他的真实身份。有人猜他是大阔少,有人猜他是专家学者,还有人猜他是大班新贵。总之,那些势利小人都把他看成“高等”人员,有的人甚至向他投去怀疑的目光。可是,不几天,邓政委干起工作来便判若两人:若换上一套中山装,他便是堂
堂正正的革命干部;若换上一套军装,他便是精神抖擞的将士……什么大阔少、专家学者、大班新贵的一点儿影子也没有了。这下子,邓政委的革命领导形象树了起来,并终于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邓政委换上了一套壮家服装,打着赤脚,在东兰魁星楼起草《共耕社条例》,就同当地农民一模一样。从此,邓政委就把他乌亮的皮鞋丢弃了。我们的同志猜想,邓政委打赤脚,那是他要“与农民打成一片”哩,语言中表露了对革命领导的几分敬意。那时,韦拔群在武店开办一个军政干部训练班,
为纪念伟大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缅怀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原遂川县井冈山区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茨坪的东北边山岗上建造一座纯木质结构、正面书有“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的纪念塔;1951年将木质塔拆除改建成砖木结构的纪念塔,在塔顶立一泥塑红军战士雕像,但外型比较粗糙;1956年,井冈山区人民政府又在遂川县政府的支持下,将纪念塔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塔顶重塑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手持钢枪的红军战士雕像;塔顶的正面是原遂川中学王教导员手书的“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从五十年代开始,这座塔就成了向国内外宣传井冈山的主要形象标志。
1972年,井冈山革命委员会组织井冈山建筑队工人拆除塔顶红军战士雕像,并将塔底扩建为5.5米X5.5米的正方形,塔高11米,塔的四面均镶刻有凹形“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整座塔基占地103平方米,塔前与红军烈士墓相连,铺有水泥地面和水泥台阶,四周松柏常青、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