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烧三七有什么讲究?
东北人烧三七有什么讲究?
死者埋葬后,还要进行祭祀。主要有“圆坟”、“烧七”、“烧百日”和“烧周年”等活动。
“圆坟”,在葬后的第三天,主要是亲近的孝子们,穿上孝服,抱上哀杖,抬着祭品,为死者祭奠,在新坟上添土。把纸钱点燃后,大家围着坟墓转三圈,用锨添土拍实。然后跪伏叩拜、上香、奠酒、痛哭,把所有的哀杖齐放于坟前。“烧七”即从死者去世之日起,每七天举行一次焚香烧纸祭祀的礼仪,不一定每七都烧,一般烧“一七”、“三七”、“五七”、“七七”、“十七”,俗话说“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烧七”时,要带上金银箔、香等供品上坟祭祀。“烧七”有时看死者几个儿子,就不烧那“一七”。如有三个儿子,则不烧“三七”。
烧五七有什么讲究要说什么?
按照传统,人死了之后的纪念仪式是很有讲究的。刚死的时候叫做七(也可以称为头七)就是从刚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断七。之后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渐渐的拉长距离,再大的哀伤也该渐渐的淡了。 这些之中,五七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说死了的人会在这一天回家,最后看看他的家人,然后去投胎,或是去阴司居住。我国民间一直有烧五七,七七的习俗,据说人死了以后,灵魂眷顾家人子女,不忍离去,要过了五七35天,有的地方是七七49天才肯离开去天堂,因此五七成了我国丧葬文化的重要环节而倍加重视。这一习俗源远流长,明人张宣在《疑曜·七七》中指出:里俗死人,每遇七日,辄设祭。 五七仪式需要什么呢?我们把要准备的东西分为三大类,比如可以烧一些纸钱,一般是将白纸或浅黄色火纸剪成铜钱的形状,焚化给死者,只要是冥币就行。还有给死者上香,表达对死者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同时感悟人生其实就是去染成净与奉献的真谛。另外准备些祭品火化给死者。这些祭献给神灵、死者的供品,是让他们享受供奉,保佑全家平安,消灾祈福,隐含着人们的诚孝之心。把酒醴、牛羊、植物等祭品奉献给上帝、先祖和去世的人,期盼着他们降下福禄,安享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