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所在地有哪些正在消逝的手工艺呢?
一、大家所在地有哪些正在消逝的手工艺呢?
坐标泉州,前几天刚整理了我所在地正在消失的一些手工艺,看原文 看完泪奔 | 渐行渐远,泉州那些正在消失的老手艺
手动搬运一下:
泉州作为中国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有着诸多的历史光环。“一条海上丝路,万千非遗瑰宝”,这座有历史的城市,充满着历史沉积给予的文化,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民间遗存着众多别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妆糕人、木偶头、漆线雕、竹编、补篮等。
这些凝聚着老祖宗智慧的传统手艺,让我们儿时的记忆五彩缤纷。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街尾的铁匠铺早已拆迁变成了高楼大厦;那个喜欢边干活边和人唠嗑的补锅匠人很多年前就被子女接去了大城市;居住的那条老街上,再也找不到刮胡、修面、挖耳和按摩一整套的剃头师傅传统服务。让人念念不忘的小时候,那些老手艺,变成了回忆,许多年后,也许这些手艺会慢慢被人遗忘。
“妆糕人”
还记得那些年的“妆糕人”吗? 小时候村里的戏台处、老人会旁边经常有“妆糕人”来,特别是节日或者村里请戏班子的时候,“妆糕人”行走于咱厝的乡间小巷,背着一身行头,吸引了许多孩童。
泉州"妆糕人"源于中原汉族的"捏面人",是以粮食为主要创作原料民间传统艺术。
"妆糕人"以传统大米粉、糯米粉、调色素、蜡油等为原料,经过祖传工艺加工,配制成为五颜六色的糯米团,以搓、捏、团、挑、揉、压、按、擦、拨等多种捏塑手法,再借助刀、梳子、剪刀等工具,经过制作,塑成高约10厘米的"妆糕人", 最后用竹签竖穿,可以举着或插着。
现在,“妆糕人”外观造型已从传统的、粗犷形的手工制品发展到精致的、细腻的、惟妙惟肖的手工艺术品。虽然技艺越来越精湛,但随着时代的繁荣变迁,妆糕人被各式各样的新奇玩具取代,这个行当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
“眠床”漆雕画
漆工艺起源于髹漆,是髹饰、绘画、雕刻相结合的工艺。雕漆又名漆雕, 可分为副红、剔犀、剔彩、堆红、款彩等。雕漆趋向写实,刀工圆润细腻,装饰图案颇具特色,图案主要以花卉鸟禽、山水人物为主,当然还有民间传说故事。
传统闽南人的“眠床”是家里的主要家具,因此髹饰“眠床”成为了油漆匠的主要活儿。
64岁的惠安漆雕工匠庄顺华,他用自己的手艺,将床上的三面主板都镶嵌着雕漆画,画面光彩照人,色彩鲜艳,线条委婉流畅。
如今,人们不再使用传统的“眠床”,庄顺华也“无用武之地”,但他舍不得放弃他那“推光漆雕”这门手艺,他坚持不停的漆着、刻着,用这门手艺创作成作品,用“漆雕推光”手艺把时间留住,把故事记住。
锡雕
对于老泉州人来说,锡器是日常居家的生活用品,也是重要的礼器、祭器,大户人家一般置有“房内九件”和“厅堂九件”,诸如斗灯、果盒、花瓶、酒壶等,极尽典雅华丽。
相传在清末锡业鼎盛时期,仅泉州的打锡街就有三、四十家打锡作坊,制作日常家居的生活用品和礼器、祭器,这也是这条市区商业街的得名由来。如今锡器早已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淡出,锡雕行业自然随之没落,尽管打锡街的名号得以保留,昔日锡业的辉煌却再难觅踪影。
直到1985年,消失半个世纪的“连发锡铺”字号在其第五代传人杨峰岩的工作室内恢复。“连发锡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53年,既是有据可查里泉州最为古老的一家锡铺,也是目前唯一仅存的一家。虽然自1930年代起,杨氏家业不再以“连发锡铺”相称,隐姓埋名的几十年里,四代杨家人始终没有放弃过这一门手艺。
“连发锡铺”已经是传奇,它的传奇还在继续:它是泉州的最后一家锡铺,但这不会是一个哀伤的故事。
通草画
通草画从晋朝起一直到各朝代都有出现,19世纪初,广东一带有人把通草的树心切成薄薄的切片,代替纸张创作水彩画。
通草片很容易染色,而且颜色鲜艳不易脱落,其植物纤维松散,当水彩运用到通草纸上时会渗透进去,看起来立体、鲜艳,甚至有刺绣的视觉效果。
通草画曾经漂洋过海、风靡欧美各国。吴小锦是泉州石狮非物质文化遗产——立体通草画的第二代传承人,也是泉州仅剩独守美丽画卷的一人。小锦自幼热爱美术,她将普通的通草根茎切成薄片,一笔一画一刀地将平面的薄片变成立体的画作,是吴家不同于其他地区通草画手工艺者的拿手绝活。父亲吴为家是她从小到大的偶像。去世前,父亲曾交代吴小锦“要把通草画发扬光大”,吴小锦从此立志要把全部的青春献给艺术,至今孑然一身。
“补篮”
竹篮就是用竹子编成的篮子,叫做竹篮或竹篮子。竹篮的应用相当广泛,可用来装菜,洗衣,盛物件。作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生活用品,传统手工竹篮具有经久耐用、用途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
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泉州地区人人家里几乎都至少有个竹篮子,因此“补篮”这行业也成为了一份非常吃香的工作,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篮具的普及,加上经济压力等原因,这个行业渐渐走向衰弱,多数人都已转行。
“补篮,补神篮”,目前还在坚守这个手艺的南安东田“补篮”人王明民,坚持每天骑着摩托游走在每个乡镇的街头巷尾,吆喝声带给大街小巷一抹生气,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地叫他“补篮的”。他曾也想过要子女继承他的手艺,但他儿子却打趣地回应他“补篮”是“钱途”黯淡的行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补篮”或许终究要被陈列在时间的展览馆里,但那一声声吆喝、一个个篮子,却依然形成一股暖流,融化在我们心里。
“打铁”
说起打铁,就是铁砧、铁锤、风箱、火炉一起,关帝庙、大榕树下都是栖身处。风箱呼呼,炭火熊熊,锤子叮叮当当,旁边围着一群孩子看热闹,听打铁师傅讲笑话侃大山,那乐趣,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
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打铁居首不无道理。打铁,需成天陪伴高温炼炉,忍受炎热奋力抡锤,是常人难以坚持的沉重体力活。在德化县浔东路,徐氏父子徐德曲、徐有德至今仍张罗着一间铁匠铺,数十年的口碑使其闻名遐迩。
有人说,铁匠这个行业会消失。未来会如何,老徐不知道。晚辈们上了大学,将有不同的生活。他和儿子能做的,就是做好当下,打好每一个铁具。在这个枯燥的过程中,他们也许会成为打铁这门传统手艺最后的守望者。
“锔瓷”
锔瓷,闽南俗称补瓷,以前家家户户都要补缸、修碗,锔瓷匠常走街串巷揽生意。
锔瓷活有24道工序、136种工艺。锔瓷匠在锔补瓷器的过程中右手拉弓,左手握着金刚钻,沿着瓷器裂缝两侧钻出小孔,再用铜丝将裂缝铆固,选择适当的锔钉,将其横跨裂缝钉进去,后面用瓷粉和鸡蛋清填入缝隙。
现在锔瓷却已经是一门如今鲜少人谋生和守艺的行当,濒临失传的千年技艺。不过,其使用价值虽渐已湮灭,但艺术价值正被挖掘。通过锔艺术表现手法,将哲学之美与古玩鉴赏紧密结合,经过修复与再生的“炸壶”等锔瓷活工艺,在私人订制的经济圈中成为了一枝独秀。
随着文化生态的演变、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都逐渐被机械化取代,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去了那些冗繁的制作工序,让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老辈传承的手艺渐行渐远,甚至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虽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传统手工艺被替换,似乎在情理之中,但手工工艺充满着手工艺人在文化的传承所付出的心血,潜隐于物件上的温情与灵魂,是难以在流水线复制的商品上嗅到、触摸到。
手艺人常说:“我不做也许就再也没人做了,可能这就是一个承诺,给自己的承诺,给传统文化的承诺”。听之,总令人潸然泪下。
华夏大地的神奇工艺,这边汇集了数百种技艺,有需要可以看看 技艺-华夏匠人,值得信赖的工艺美术服务平台
二、手工艺者还是手工艺人?
那要看个人对手工艺的看法,在我看来工艺做好,做到极致了!就叫手工艺人。
三、古代手工艺或手工艺人的称呼是什么?
一般称为匠或者匠人。
中国历朝历代皆是重道轻器。匠为末业,匠役至微。一旦编入匠籍,世代不得脱籍。
匠人是兼具力工和匠人角色的手艺人,他们大多是文盲,活在最底层,备受欺凌,工作是粗俗而肮脏的。匠人们没有话语权,为主流社会所排挤,更休谈著书留名了,所以没什么特殊的称呼。
四、手工艺产业?
手工艺品的品种非常繁多,如:宋锦、竹编、草编、手工刺绣、蓝印花布、蜡染、手工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各地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充分的展示了中国手工艺术的风采。
五、星梦工艺手工活?
不要相信这样的手工活,网上的手工活都不靠谱。
对方会轻而易举地卷走你的押金,或者让你交材料费设备费,但你做出来的产品永远不合格,对方以质量为理由拒绝付款,你就会血本无归啦。
六、延庆手工艺?
1 非常丰富多样。2 延庆位于北京市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手工艺文化资源,包括剪纸、织锦、泥塑、木雕、石雕等等。3 除了传统的手工艺品,延庆现在也在发展一些新型手工艺品,如皮具、手工制鞋等,这些手工艺品也非常具有特色和魅力。如果你对手工艺感兴趣,不妨到延庆来体验一下。
七、手工艺:手工足球如何制作?
手工可以制作很多种足球工艺品。
按照形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32面60个顶点的多面体足球。可以用硬纸、薄木版、塑料片来做,需要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自己画就可以,打印也可以,有剪刀/刀片和胶水就够了;也可以在小片的边缘打孔,用线绳缀合。只要各边长一致、拼合密切,成品就很漂亮。第二类:填充型软面圆足球。一般是用布,填充物可以用各种纤维、碎纸、碎布等。想做成黑白足球,同样是12面+20面,分别用黑白色;想做FIFA足球或其它特殊图案足球,就自己设计布面。如果有条件在布面打印球星签名,还可以做成袖珍“签名球”噢! 第三类:组装球。90年代流行过一种立体七巧板似的球形挂件,是由几块不规则形状的部件拼合成一个圆球。DIY可以用橡皮切割,或者用木块,不同部件可以涂不同颜色,成品表面就会形成抽象的色块图案,很有意思。不过,这种工艺品的DIY难度很高,尺寸稍有偏差就组装不起来了。第四类:中国结足球。这也是颇有难度的,是进入21世纪后兴起的。可以用冰花结,也可以用斜卷结制作。成品外观圆润,纯色杂色都有,图案多样,别有趣致。要制作,先学中国结!也是弘扬国粹了。
八、适合男人的手工艺?
适合男性的手工艺种类有很多,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创造力、耐心和细致的品质,还可以作为礼物赠送亲朋好友或者作为装饰品装点家居空间。以下是一些适合男性的手工艺建议:木工:木工是一项非常适合男性的手工艺。从简单的木块切割到复杂的木雕,木工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技能和工具。你可以学习制作简单的木制玩具、家具或者学习制作木雕艺术品。皮革工艺:皮革工艺是一项非常有质感的工艺,适合制作各种皮具,如钱包、护照夹、皮带等。你可以学习皮革的切割、染色、缝制等技巧,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皮具。编织:编织不仅仅适合女性,男性也可以学习编织技术。你可以尝试编织毛线、麻线等材料,制作帽子、围巾、袜子等物品。这不仅可以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品质,还可以制作出非常实用的手工艺品。陶艺:陶艺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手工艺,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技巧和材料。你可以学习制作陶器、瓷器等艺术品,也可以尝试在陶片上创作画作。摄影:摄影是一项非常适合男性的手工艺。通过拍摄照片,你可以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你可以学习拍摄技巧、暗房技术等,制作出具有个性的摄影作品。纸艺:纸艺是一项简单但有趣的手工艺。你可以学习制作纸花、纸鹤、纸星星等艺术品,也可以尝试制作纸雕画或纸编作品。以上这些手工艺都是非常适合男性的,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你发展创造力和细致的品质,还可以让你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
九、手工艺人的文案?
1. 手工艺人是有趣的、有价值的创造者。2. 手工艺人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美感的作品,这是机器所不能取代的。3. 手工艺人的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对于手工艺、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能够促进当地手工艺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文化和经济的双重财富。4. 要突出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同时也要传递出手工艺人的创造精神和文化自信,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手工艺的魅力。
十、形容手工艺的诗句?
1、针线倦拈,帘帏低卷,别般风味。——宋 杨无咎《柳梢青》;释义:做针线已经累了,散乱地拿着针。帘幔低垂,别有一番滋味。;
2、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宋 李重元《忆王孙》;释义:夏天躺在竹床上,吃冰好的瓜凉滋滋的,慵懒地穿针引线,无梦长长的。;
3、强拈针线解春愁,只是无情绪。——元 赵雍《玉耳坠金环》;释义:勉强自己拿起针线解导春愁,只是没什么情绪。;
4、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唐 孟郊《古意》;释义:开始学针线,也并不是学习裁缝。用不是彩色的线,绣一朵白色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