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什么风俗
守岁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倒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吃年糕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同时是中华文明最集中、最直接的表现。我们过年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欢欢喜喜会庆祝大半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候里每年都会有相应的内容哦,过年的每一天都有说不尽的春节习俗呢。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细细说起来那真是说成一本书都说不完呢,那么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一、扫尘―春节前夕的准备。
扫尘我认为是过年前的一种准备工作,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捭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是为了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所以每年正月前就要把家里全部打扫一遍。后来这种仪式演就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的一种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在过年之前我们会从室内屋外到房前屋后都彻底进行打扫、洗刷一新,一家人干干净净地迎接新春,大家小户准备过年。
二、贴春联―春联和福字。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可以起到驱恶镇邪的作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并且可以装饰门户,看起来精致美观又喜庆。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现在,每逢新春佳节时,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福”字和春联贴于门上、墙壁上。贴上“福”字寓意“福气”、“福运”,还有的将福字倒过来贴,寓意“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和春联将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春联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祭祖―上坟祭祖。
中国人有祭祖扫墓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去世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在春节里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人们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我们家就会在年夜饭之前回到老家上坟祭祖,也要地方会初一时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春节祭祖的仪式其实也是家族力量的传承,我认为在春节祭祀祖先、跪拜祖先的这样的一个仪式里面,其实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跟整个家族的这样一个传承力量能够有一个连接的方式。在大年30这一天中午我们就会一起去上坟祭祀,去给已经去世的家人报报平安,并告知一年之中的种种等。同时会烧纸钱和离去的亲人一起过节,也是寄托哀思,同时告诉他们活着的人生活的很好,没有将他们忘记,以安慰逝者。
四、守岁―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一起看春晚、聊天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海洋。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直到今天,我们都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五、拜年―祝贺新春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去拜年。汉族就有拜年之风,,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到了我们现在也越来越普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也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以上我们描述的风俗外,人们还会吃饺子,给红包,吃年夜饭,逛庙会,踩高跷等等。
我知道的春节的习俗有很多,
如贴春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祭祖等。除夕这天,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派发“压岁钱”,然后“守岁”,迎接新年到来。在农历新年第一天,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恭祝新年大吉大利。从正月初一开始,人们会举行舞狮、放爆竹、拜年等活动。在年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还要相互走访拜年,以此来表达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愿。而每年的正月十五日,民间还有赏花灯、猜灯谜、闹元宵等庆祝活动。
下面分享的是春节期间的10个民间习俗,看看你知道几个?
一、新春扫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习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习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十、踩高跷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
1、守岁
年三十除夕夜守岁是必备的一项技能,在早几年能看到大半夜的十二点,灯火通明的,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但是我总感觉随着疫情的到来,我家这边的春节,除了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年夜饭,打打牌、搓搓麻将,年的味道淡了很多,之前会有的看着春晚一起等待新一年的到来,次数也少了很多,也和春晚办的越来越没那个味道有关?
2、贴年红
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贴年红”。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今年的春节终于抢到了支某宝的自制、自写的福字,就还挺好抢。而且免费包邮送到家,你别说质量还不错~比较满意。再加上自己剪得红纸窗花和福字的装扮,还有一些春联的装饰,把仪式感拉满!
3、压岁钱、迎财神!
压岁钱是汉族的传统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计时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给晚辈。压岁钱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认为可以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接财神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因为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都是钱钱!保佑平安、健康和来年发大财!我好爱!
这就是一小部分春节的风俗啦~望采纳~
1、吃饺子。吃饺子是春节民俗文化之一,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2、贴年画。贴年画在春节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3、贴春联。在过大年这一天早上起来,需要贴门神和贴春联。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俗象征,在过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是一个非常隆重的项目。
4、放爆竹。放爆竹这个春节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现在为了环境保护,很多地方已经禁止放爆竹,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依然保留这个习俗。
5、除夕守岁。在我国很多地区大年夜“守岁”,其实就是全家人无论长幼,过年当晚都不睡觉。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点钟之后才能睡觉,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只有在除夕“守岁”才能健康长大。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耍龙、游神、押舟、年例,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祭祀神灵、拜祭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等盛大的游神活动。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购置年节年货、贴春联、洗头沐浴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无论是什么风俗,春节都象征着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