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悼念 > 正文

唐明皇为何喜欢杨贵妃?

2025-02-25 19:40:17  来源:网络   热度:192

一、唐明皇为何喜欢杨贵妃?

到本文开头所说的七夕盟誓,他们已经爱了十来年。对皇帝来说,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相爱十年,还能在七夕之夜,对天盟誓,浪漫得像两个初恋的高中生,也是旷古难遇的一对奇葩。

那么,唐明皇爱杨贵妃什么呢?有人说,爱她美丽。刚开始,唐明皇一见倾心,的确是因为杨贵妃长得美。唐明皇之所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也是因为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来,一定不是。美色是一朵无可奈何终将飘落的花,可一见而不可久玩也。那个没有护肤品不能整容的年代,年过三十的女人,能有多美?

事实上,唐明皇并不满足于杨贵妃一个人的美。有一回,唐明皇派人去民间物色美女,惹得杨贵妃醋意大发,“妃以妒悍,不逊”,像个嫉妒的悍妇一样胡闹。唐明皇龙颜大怒,派人把杨贵妃送回娘家。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惩罚。由此可见,杨贵妃的美,并没有长年累月地征服唐明皇。

有人说,爱她单纯。杨贵妃的兄弟姐妹虽然因她受封,因她高贵,杨贵妃并不喜欢搞政治,这与唐明皇已故的妻子不一样,也与他钟爱的武惠妃不一样。也许,这是一个原因,但我觉得不是根本原因。唐明皇曾说:朕得杨妃,如获至宝,此朕生平第一乐事耳。如果杨贵妃只是一个傻白甜,就不可能成为他的“贵妃宝宝”。

唐明皇五六十岁的时候,把贵妃视为生平第一大乐事,一来,表明他可能早已忘记上位之艰守位之难,二来,表明“贵妃宝宝”已经彻底征服了他。或者,没待她征服,他早已不战而降,如临天敌。换个美女,就像换件衣裳的唐明皇,为什么如此轻易地受制于“贵妃宝宝”?还有人说,因为不可思议的缘分。人世间的爱,是难以解释的,是外人无法觉知体悟的妖妹妹。如果你认为这样的解释说明,太玄虚,那么,你听听民国女作家张爱玲怎么说。她说,唐明皇爱的不是她的容貌,他爱她的热闹。这个说法,可能是对的。五十岁之后的唐明皇,内心应该是寂寞的。这个感情丰沛的老男人,寻常女子根本满足不了他的感情需求。你可以去西安碑林博物馆,瞧瞧唐明皇的字,犹如女人的眉毛,饱满地往上一挑,性感,夸张,好像还有一点儿忧伤。

这样的老男人,还是一个文艺男,音乐舞蹈诗歌,扒拉扒拉,一个都不少。只要你曾经文艺过,你就明白,心头不趴几个无以名状的寂寞忧伤,你就不是真正的文艺男。热闹,不是打情骂俏,哭哭闹闹,哄着他笑。人家唐明皇不仅是长安城里的天子,还是音乐家出身的梨园老板,总制片人,总导演,总教练,音乐总监,纵然弟子几百人,门徒众多,懂得他的,又有几人?杨贵妃懂他。

贵妃宝宝,是舞蹈家,你唐明皇谱一曲《霓裳羽衣舞》,她杨贵妃就能扭胳膊扭腰,给你表现出来。日常生活中,杨贵妃可能常常在不经意之间,让这个文艺老男人会心一笑。对一个越来越老,做了那么多年皇上的老男人,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这个老男人成功得太早,早早在政变中获胜,早早打败了对手,早早取得了开元盛世。当他甩动日渐老迈的步伐,登上高楼,瞅一眼长安城外迫不及待地坠入黄土高坡的夕阳,眼见那滚烫的圆圆的太阳,消失在地平线,不过一眨眼的功夫,虚无的寂寞会不会把他逼疯?这时候,他还会遥想三皇五帝的伟业,对列祖列宗焚香祷告,熬夜加班,宵旰图治,拼死拼活吗?要知道,革命前辈秦始皇在他揽杨贵妃入怀的年纪,已经作古了。那是一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过了五十又过了六十的唐明皇,除了热闹,还喜欢什么?比肥猪还胖的安禄山,来到长安,杨贵妃收这个日后发动安史之乱的乱臣贼子为干儿子,三天过后,用绸缎把他裹起来,当作出生三天的婴儿,放在襁褓中,在后宫玩“洗三”游戏,笑声从宫廷中飘出,老远就能听见。七夕盟誓四年后,唐明皇被迫赐死了杨贵妃,唐代的诗人作家编了很多死后的凄美故事。

七夕盟誓不过四年,这对老夫少妻的恩爱,在今天陕西兴平县的马嵬坡,刹车,坠亡,画上休止符。渔阳鼙鼓地动来,杨贵妃曾经为他“洗三”的干儿子安禄山,起兵造反。叛军来势汹汹,很快逼近长安,首都危在旦夕,唐明皇带上杨贵妃仓皇出逃。

走到马嵬坡,斩杀杨贵妃宰相堂兄的突发事件,把唐明皇搞懵了。他不相信杨家哥哥会谋反,然而,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肇事者进一步提出,杨贵妃也不能活。我们杀了她的哥哥,未来她跟您吹枕头风,哪有我们的活路?他着急地为她辩护,可是,你皇帝不杀贵妃,他们六军就站着不走。

没办法,唐明皇命令高力士,这个曾把杨贵妃领进自己世界的太监,把杨贵妃勒死在佛堂之中,再把尸首抬出来,给肇事者查验。

51年后,白居易好像身临其境地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在唐明皇的生命中,在那没有空调没有地暖的时代,杨贵妃就是一只冬天暖脚的壶,一只陶瓷的汤壶,温润如玉。自从马嵬坡香消玉殒那天起,唐明皇生命中的汤壶,就开始慢慢冷去。寂寞,如寒冬塞上的雪,越积越厚。马嵬坡那一天,不堪回首。

两年后,已经让位于太子的唐明皇,在局势稍稍安慰情况下,返回已经夺回的长安。返程路上,经过四川剑门,他以太上皇的身份,写了一首诗,表扬平叛的将士英才,反思励精图治实施儒家仁政的重要性。

然而,他的政治生涯从此落幕,已经继位的太子轻慢他,除了那个高力士,似乎没有多少人臣在乎他。寂寞之中,他越发地思恋杨贵妃。他想隆重地安葬她,搞不成,就偷偷地把她安葬在某个隐秘之处。杨贵妃的遗体早已腐坏,只有一个遗物,香囊,留在人世间。他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把她的画像,挂在一个偏僻的屋子里。每天早晚,他都去久久凝望。说明一下,这些细节,不是我的想象,也不是小说家的意淫,是正史的记载。下面,我再说说野史、文学作品中的想象。

受命寻访杨贵妃的道士,终于在天界找到了杨贵妃。听说唐明皇的使者来访,还没睡醒的杨贵妃急急起床,跟使者问人间的唐明皇:你现在还好吗?杨贵妃把一盒金钿分成两半,交一半给使者。这是他们定情之时,他赠她的信物。使者拿着信物,不肯走。人间天上不同路,你为什么还不走?使者对不解的贵妃说:你还能告诉我什么秘密?只有你和他知道的秘密。你告诉了我,我回去告诉他,他就不会怀疑我这个道士是骗子。杨贵妃说,既然如此,你就把天宝十年,七月初七夜晚的场景,连同我们发过的誓言,说与他听。

杨贵妃跟道士说完,兀自哭泣起来,“想到这誓言,我想马上回到人间,与太上皇合好。”道士跟他说,不必了,太上皇在人间,也活不长了,你多保重,不要自寻烦恼。公元762年农历五月初三,78岁的唐明皇在被迫迁居的兴庆宫,悲伤地走完了一生。

白居易一副很懂他的样子,给今夜想着七夕的你,留下中国情人节不可不知的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二、唐明皇比杨贵妃大几岁?

34岁。

李隆基比杨玉环大了整整34岁,老夫少妻,一直把杨玉环当作自己“女儿”来疼,对她十分的宠爱,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李隆基有了杨玉环以后,甚至不怎么上朝,平日里也跟杨玉环一起寻欢作乐,杨玉环能歌善舞,非常讨李隆基的欢心,甚至为她冷落了曾经受宠的梅妃。

三、唐明皇写给杨贵妃的诗?

唐玄宗曾经命李白为杨贵妃写过诗,就是《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东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四、杨贵妃与唐明皇到底是不是真爱?

不是。无非是想给安史之乱找个背锅侠,好掩盖帝王自己的失职。顺便利用杨玉环编造一个绝美浪漫的爱情故事,美化帝王形象。

五、唐明皇与杨贵妃有儿子吗?

从新唐书和旧唐书的记载来看,唐明皇和杨贵妃是没有子嗣的。但也有野史记载在杨贵妃进宫之前和她的前夫(即唐明皇的儿子寿王李瑁)是有两个孩子的(她和寿王的长子叫李(左人右爱),次子叫李(左人右不))

六、唐明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故事也是一段浪漫且凄凉的爱情故事。

杨贵妃最开始是嫁给唐玄宗的儿子李帽,杨贵妃嫁给李帽五年,其恩爱之极,后来杨贵妃和唐玄宗见面后,唐玄宗就被杨贵妃的美貌所迷住,不顾一切的想办法将杨贵妃纳为了妃子,这个按伦理来说就是乱伦,也因为杨贵妃曾是李帽的妃子,所以也成了唐玄宗一直没有将杨贵妃立为皇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玄宗非常的宠爱杨贵妃,有句诗叫做:“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看来这唐玄宗爱美人已经达到这个地步了,并且为了杨贵妃修建华清池让其在华清池中沐浴。

但是所谓红颜薄命,我们能知道的就是唐玄宗爱环为其修建华清池,给其所有钟爱之物,以及新鲜的千里之外的荔枝,只看到了长生殿的恩恩爱爱长长久久朝朝暮暮,却也不知道杨贵妃一人时在后宫中独自饮酒消愁,以及面对着众多嫔妃的暗里阴招,一个女人要遭受这些,却只为留在一个男人的身边,后来的唐玄宗为了帝国形式的危机,赐了白娟让杨贵妃在马嵬坡自杀,一抹红颜就这样的烟消云散于世间。

唐明皇赐死杨贵妃

杨贵妃是唐朝时期有名的美人儿,唐明皇宠她日夜不闻朝政,使国家从兴盛走向了衰败,这也引来了朝廷的不满,认为杨贵妃是红颜祸水,最后逼迫唐明皇将杨贵妃处死,杨贵妃就这样的烟消玉损,正是芳年就丢了性命。

七、以唐明皇杨贵妃为原型戏曲?

长生殿。

《长生殿》是由浙江昆苏剧团编演的昆曲剧目,于1954年夏首演。全剧分七场:《迎像哭像》《定情赐盒》《絮阁权哄》《制谱密誓》《陷关失守》《舞盘惊变》《马嵬埋玉》,另加《尾声》。

作品内容

唐明皇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国势强盛,但他却从此寄情声色,下旨选美。因发现宫女杨玉环才貌出众,于是册封为贵妃,两人对天盟誓,并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之物。杨玉环自册封为贵妃,荣耀及于一门,其兄弟姊妹俱有封赏。这年春日,唐明皇与杨贵妃游幸曲江,秦、虢、韩三国夫人随驾,唐明皇因爱虢国夫人不施铅华的淡雅之美,特命她到望春宫陪宴并留宿。杨贵妃知悉后,醋性大发,言语间触怒了明皇,明皇一怒之下,命高力士将她送归相府。此后,唐明皇坐立不安,后悔不已。高力士将此情景报与贵妃。杨贵妃遂剪下一缕青丝,托他献给明皇,明皇见发思情,命高力士连夜迎接回宫,两人和好如初。失机边将安禄山按律当斩,却因贿赂杨国忠,不但免于一死,反而升了官,从此骄横于朝廷,唐明皇失策竟将他调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一到范阳,招兵买马,妄图进兵中原,夺取天下。此时,唐明皇还沉湎在声色之中。杨贵妃新谱《霓裳羽衣曲》压倒梅妃《惊鸿舞》。

八、唐明皇这么爱杨贵妃,为啥不立她为皇后?

其实我觉得中国古代皇帝之所以立皇后,更多还是因为政治需要,并不是因为皇帝宠爱谁就必须立谁为皇后的,除了唐玄宗李隆基没有立自己宠爱的贵妃杨氏为皇后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

①、汉光武帝刘秀虽然更宠爱光烈皇后阴丽华,但是他刚即位的时候,还是出于政治需要,立西汉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皇后的。如果不是因真定王刘扬谋反而牵连他的外甥女郭圣通的话,那么光武皇后郭圣通和皇太子刘疆母子二人也不可能被光武帝刘秀废了的。

②、虽然晋元帝司马睿的第一位琅琊王妃虞孟母无子,而豫章君荀氏生下晋明帝司马绍和琅琊王司马裒,晋元帝司马睿的第二任琅琊王妃郑阿春又生下晋简文帝司马昱、武陵王司马晞、琅琊王司马焕三个儿子,同时琅琊王妃郑阿春又非常受到晋元帝司马睿的宠爱,但是因为琅琊王妃郑阿春从小父母双亡,她又曾经嫁给渤海田氏男子为妻,还给田氏男子生下了一个很可能已经成年的儿子,这些在当时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所以晋元帝司马睿很可能是担心影响东晋皇室的声誉,才不肯立琅琊王妃郑阿春为皇后的,唐玄宗李隆基之所以不肯立杨贵妃为皇后,很可能也是因为有类似晋元帝司马睿这样的心理,同时他也要照顾寿王李瑁的感受。

③、虽然宋武帝刘裕的第一位豫章公夫人臧爱亲只生了一个女儿刘兴弟,而宋武帝刘裕第二个豫章公夫人胡道安生下了宋文帝刘义隆,宋武帝刘裕的第三个豫章公夫人张阙生下了宋少帝刘义苻,同时宋武帝刘裕称帝后很快就册立刘义苻为刘宋皇太子,但是张阙却只是被宋武帝刘裕立为夫人,并没有立为皇后,可能是因为东晋豫章公夫人臧爱亲是宋武帝刘裕的糟糠之妻,所以宋武帝刘裕的皇后之位便永远是留给臧爱亲一个人的了。我觉得唐玄宗李隆基之所以不肯立武惠妃和杨贵妃两个自己宠爱的女子为大唐皇后,也可能是因为出于对临淄王妃王氏的愧疚,毕竟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在发动“唐隆政变”时,王皇后是为李隆基出了很多主意,出力甚多的,唐玄宗李隆基和王皇后的关系,应该是非常类似宋武帝刘裕和豫章公夫人臧爱亲这种夫妻二人共患难的关系的。

④、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武帝萧衍也与宋武帝刘裕一样,他们在称帝后,分别追尊自己的第一个已经去世的夫人刘智容和郗徽为萧齐、萧梁皇后,虽然他们仍然宠爱了几个女子,特别是梁武帝萧衍甚是宠爱丁令光,丁令光在萧梁首都建康城享受到的待遇是等同于萧梁皇后的,丁令光也非常类似萧梁版的杨玉环,但是梁武帝萧衍仍然只是立了丁令光为贵嫔罢了。因为萧梁贵嫔丁令光好歹为梁武帝萧衍生下了昭明太子箫统和梁简文帝萧纲兄弟二人两个相对优秀的儿子,丁令光本身的风评也不算太差,她都没能成为萧梁皇后,所以本来在大唐首都长安风评就不是太好的杨玉环,又怎么能成为大唐皇后呢?

虽然唐玄宗李隆基将寿王妃杨氏封为了大唐贵妃,但是因为唐玄宗李隆基仍然要通过“让太真娘子为昭成皇后窦氏祈福”的名义,才觉得自己可以“顺理成章”,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唐玄宗李隆基还是觉得这件事并不光彩的,又因为寿王李瑁虽然为武惠妃所生,但是他从小寄养在宁王李宪的家中,同时武惠妃和李林甫又害死了皇太子李瑛,所以这些原因很可能也成为唐玄宗李隆基为自己的行为找的自欺欺人的借口了。

其实从唐玄宗李隆基当时的情况来看,他完全可以将杨贵妃立为大唐皇后,而将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三人立为贵妃娘娘,这些事情只要交给高力士和杨国忠去办就可以了,问题是有没有这样的必要,因为皇太子李亨也并非杨贵妃所生,杨贵妃本人又没有孩子,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安禄山,也可能是想让安禄山来制衡李林甫和杨国忠二人的,所以唐玄宗李隆基完全没有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必要,特意在给自己再立一活着的皇后,毕竟前朝的不少皇帝也是如此,只要给自己的爱妃皇后一般的待遇就可以了,又何必一定要一个名头呢?

其实我觉得唐玄宗李隆基对杨贵妃所谓的“爱情”,都是后人被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这样的诗句蒙蔽了双眼,实际上唐玄宗李隆基在先后宠爱武惠妃、杨贵妃的同时,他仍然派人到民间搜罗了大量美女养在上阳宫中,在这一点上,唐玄宗李隆基像极了晋武帝司马炎,虽然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尽全力在美化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这种畸形的老年吃嫩草式的,就算放在现代社会,也会被舆论唾弃的所谓“爱情”,但是白居易在自己的另外一首题为《上阳白发人》的诗中,又通过一个老年宫女之口,委婉的揭露了唐玄宗李隆基耽误多少美少女青春的行为,不得不说,在对待感情这个问题上,晋武帝司马炎和唐玄宗李隆基算是古代皇帝中典型的渣男: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九、以唐明皇杨贵妃为原型的小说?

鲁迅一生中构思时间最长的长篇小说,是以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故事为原型的《杨贵妃》。从1921年6月翻译完日本作家菊池宽的短篇小说《三浦右卫门的最后》之后起意,一直到1934年1月在给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信中最后一次表明自己有写《杨贵妃》的意愿,前后近十五年,可以说贯穿了鲁迅人生的最后阶段。而这一构思,又经历了多次波折。

十、唐明皇杨贵妃跳琵琶舞第几集?

是第四集,初别寿王府,琵琶附歌声,琶音悠扬悦耳。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