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悼念 > 正文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

2025-02-25 16:42:1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元稹和白居易的诗?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元稹的诗:《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行宫》,《杏花》。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暮江吟》,《忆江南》。”

二、白居易元稹互赠的诗?

白居易和元稹互赠的诗有《禁中夜作书与元九》、《得乐天书》、《梦微之》、《酬乐天频梦微之》、《舟中读元九书》、《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折箭头》、《和乐天折箭头》等。

三、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当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缓。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心同为友,三及芳岁寒。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暑宣。

所气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四、白居易劝元稹酒诗?

白居易和元稹是中唐的双子星,两人曾一同高中进士,一同领导新乐府运动。

两人自相识后,一直有诗歌唱和,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公元810年,元稹由于得罪了朝中的权贵,被贬谪到江陵。

他曾写下五首《放言》,“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愤懑之情可见一斑。

五年后,白居易也步了元稹的后尘,被贬为江州司马。

而比起元稹,白居易显然乐观多了。

他想起当年好友写的《放言》,一时感慨万千,也写下了《放言五首》。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三,全文如下: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应该算是白居易最有哲理的一首诗了,你可以不会背,但至少要读一次。

若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那就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白居易写这首诗的目的就是为了安慰元稹,让他不要灰心,不要着急,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等到时机一到,是非曲直终会大白。

诗歌首联便开门见山地指出要告诉他一个“决狐疑”的方法,但是他又不直接说这方法是什么,而是卖了个关,说不是“钻龟与祝蓍。”

古人迷信,常常会通过占卜来预测吉凶,而白居易却明确指出不用这个方法,那么他的方法是什么呢?

接下来的颔联,他就开始委婉地说出这个方法。

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试玉”,一个是“辨材”。

虽然这是两件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要做成这两件事都需要一个共同的条件——时间。

白居易举这两个例子就是为了告诉元稹,告诉世人,时间会证明一切。

如果说颔联是正面论据,那么颈联的两个例子就是反面论据了。

诗中的周公就是指西周曾辅佐成王的周公旦。

在周公初辅政时,很多人都曾怀疑他有谋朝篡位的嫌疑,当时流言遍布,可是在成王成年后,周公便还政于他,历史证明周公是一片赤胆忠心。

而王莽恰恰和周公相反,他曾推翻西汉的政权,建立了新朝。

在他露出狼子野心之前,他是何等的谦卑有礼。

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谦谦君子居然会谋朝篡位,历史同样证明了他的谦恭只是表象。

所以说千万不要被一时的假象所迷惑,时间会告诉我们真相。

接着的最后一句,是紧接着颔联发出的反问,发人深省。

如果当初周公和王莽在真相大白之前便逝世了,那么周公的中心,王莽的野心又有谁会知道呢?

白居易这里其实也是为了安慰元稹,当时元稹听说白居易被贬江州后是“垂死病中惊坐起”,本就在病中,又听闻好友遭到不幸,再联想到自身的遭遇,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而白居易自然不愿见到好友如此灰心丧气,所以便写下这样一首诗来安慰好友。

他相信终有一日,时间会还他们清白,还他们公道,而他们只需静静等待。

而事实证明白居易是对的,后来元稹也曾一度复起,甚至官至宰相。

而这一切和白居易的鼓励不无关系。

全诗虽然宛如大白话,却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你可以不会背,但至少要读一遍。

五、元稹和白居易对诗?

白居易的原诗是这样的:“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大概意思就是白居易清晨的时候思念友人元稹,感到悲痛惆怅,便在内心问元稹:昨夜你在千里之外,因为什么事而想念我呢?使我昨晚在梦中见到了你。元稹收到白居易诗后,便和了这首《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诗的前两句,表达了元稹对于和友人白居易之间“山水万重”阻隔的感叹,因通信和交通的不便,元稹对于能够收到好友的寄诗感到十分不容易,并且为好友在诗中所说的关于梦中都在关心着自己,深深的感动。通过元稹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人世间珍贵的深挚友情

六、元稹写给白居易老婆诗?

元稹没有写给白居易老婆诗,有写给白居易的诗,如下: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被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当他听到好友白居易也蒙冤被贬后,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贬,分隔两地。

元稹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前一天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写下这首诗作答。

还有《得乐天书》、《重赠》、《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寄乐天》。

七、元稹和白居易都有哪些互对的诗?

不知道题主所说的互对是不是唱和诗,以下整理了一些他俩的和诗。

《赠樊著作》白居易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

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

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

其嫂曰庾氏,弃绝不为亲。

从史萌逆节,隐心潜负恩。

其佐曰孔戡,舍去不为宾。

凡此士与女,其道天下闻。

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

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

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

君为著作郎,职废志空存。

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

何不自著书,实录彼善人。

编为一家言,以备史阙文。

《和乐天赠樊著作》元稹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

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

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

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

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

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

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

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

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

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

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

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

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

贻之千万代,疑言相并传。

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遍。

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

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

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

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

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

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

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

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

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

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

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感鹤》白居易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

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

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和乐天感鹤》元稹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

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

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

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

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

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

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

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习为饱,亦可薰为荃。

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赠吴丹》白居易

巧者力苦劳,智者心苦忧。

爱君无巧智,终岁闲悠悠。

尝登御史府,亦佐东诸侯。

手操纠谬简,心运决胜筹。

宦途似风水,君心如虚舟。

泛然而不有,进退得自由。

今来脱豸冠,时往侍龙楼。

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

冬负南荣日,支体甚温柔。

夏卧北窗风,枕席如凉秋。

南山入舍下,酒瓮在床头。

人间有闲地,何必隐林丘。

顾我愚且昧,劳生殊未休。

一入金门直,星霜三四周。

主恩信难报,近地徒久留。

终当乞闲官,退与夫子游。

《和乐天赠吴丹》元稹

不识吴生面,久知吴生道。

迹虽染世名,心本奉天老。

雌一守命门,回九填血脑。

委气荣卫和,咽津颜色好。

传闻共甲子,衰颓尽枯槁。

独有冰雪容,纤华夺鲜缟。

问人何能尔,吴实旷怀抱。

弁冕徒挂身,身外非所宝。

伊予固童昧,希真亦云早。

石坛玉晨尊,昼夜长自扫。

密印视丹田,游神梦三岛。

万过黄庭经,一食青精稻。

冥搜方朔桃,结念安期枣。

绿发幸未改,丹诚自能保。

行当摆尘缨,吴门事探讨。

君为先此词,终期搴瑶草。

《酬乐天醉别》元稹

前回一去五年别,此别又知何日回。

好住乐天休怅望,匹如元不到京来。

《酬别微之(临都驿醉后作)》白居易

沣头峡口钱唐岸,三别都经二十年。

且喜筋骸俱健在,勿嫌须鬓各皤然。

君归北阙朝天帝,我住东京作地仙。

博望自来非弃置,承明重入莫拘牵。

醉收杯杓停灯语,寒展衾裯对枕眠。

犹被分司官系绊,送君不得过甘泉。

《早春忆微之》白居易

昏昏老与病相和,感物思君叹复歌。

声早鸡先知夜短,色浓柳最占春多。

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

可道眼前光景恶,其如难见故人何。

《酬乐天雨后见忆》元稹

雨滑危梁性命愁,差池一步一生休。

黄泉便是通州郡,渐入深泥渐到州。

八、白居易与元稹互赠的诗?

白居易作:《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五声宫漏初鸣后,一点窗灯欲灭时。

我在宫中值夜与你修书,直写到五声宫漏响过,窗前灯盏已呈半明欲灭之状。想对你说的话有很多,提笔写满两张纸,写完也不装进信封,而是一直反复读呀读呀,生怕遗漏点什么。

元稹回:《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我手持乐天寄来的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家人惊疑不定,忙问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我如此伤心?可我这时已经伤心得不能说话了。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测起来:能使他如此关心的人恐怕也只有白乐天了!

九、元稹酒后调侃白居易的诗?

元稹和白居易是诗词界里一对感情最深厚的好友,曾有人这么形容元稹和白居易:他们不是穿一条裤子的关系,而是穿一条内裤的关系。

这话乍听有点粗俗,但用来形容他们的关系却十分的恰当。今天,给大家分享六首元稹写给白居易的深情诗词,不是爱情,胜似爱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被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当他听到好友白居易也蒙冤被贬后,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当时的元稹病得很重,已经卧床好多天了,但听到白居易蒙难,却惊得“坐起”了。

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贬,分隔两地。

元稹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前一天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写下这首诗作答。

《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元和十一年,元稹和白居易分别任通州和江州司马,他们常常有书信往来。一天,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

当他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伤心?

而诗人这会儿已经伤心的不能说话了,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测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激动,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伤心。

够得上他如此关心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重赠》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元稹和白居易在一次久别重逢又将分别之时写下这首赠别之作。

故人久别重逢,本不愿再分开;但不得已又别,恋恋难舍。于是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无限的惋惜和惆怅。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元稹独自伫立在花前,一天天地打发着时光。当年和老友白居易在花前痛饮的时光是多么的快活啊。如此却只剩下自己在这里虚度美好的春光。

《寄乐天》

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

灵氾桥前百里镜,石帆山崦五云溪。

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

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元稹给白居易写信说,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老朋友你可以长出两个翅膀,赶紧飞过来和我痛痛快快的畅饮一番,不醉不归。

十、元稹和白居易文学常识

元稹和白居易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诗人,对于文学常识的掌握对于理解他们的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元稹和白居易的文学常识。

元稹

元稹,字微之,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唐代文学才子的代表之一,才情出众,作品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元稹的代表作品有《离骚》、《遣怀》等,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他擅长描绘人物内心的矛盾与痛苦,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情感传递给读者。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他是唐代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都非常突出。

白居易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等,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著称。他善于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

元稹和白居易的共同点

元稹和白居易都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在文学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

  • 表达情感:元稹和白居易的作品都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特点。他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表达,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感。
  • 关注人性:元稹和白居易都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思考。他们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使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深度。
  • 形式多样:元稹和白居易的作品形式多样,既有律诗、绝句等传统形式,又有词、曲等新体诗。他们善于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描写现实生活:元稹和白居易的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

元稹和白居易的不同点

尽管元稹和白居易有许多共同点,但他们在文学风格和创作主题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 文学风格:元稹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他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诗意。白居易的作品则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为主要特点,他注重表达情感的直接性和真实性。
  • 创作主题:元稹的作品多以个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为主题,他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揭示,使读者能够对作品产生共鸣。白居易的作品则多以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为主题,他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
  • 影响力:元稹对后世的文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虽然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但对后世的文学影响相对较小。

总之,元稹和白居易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诗人,他们的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掌握关于他们的文学常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并深入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