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悼念 > 正文

妻子一周年忌日丈夫如何扫墓?

2023-01-12 08:25:1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妻子一周年忌日丈夫如何扫墓?

妻子去世一周年,丈夫念在妻子在世时的深情厚爱,在忌日愿意给妻子上坟扫墓,乡村规矩不阻拦,但也不倡导。丈夫去给妻子扫墓时,没有忌讳。按照正常规矩即可,只是行礼时,不用跪拜,鞠躬即可。夫妻阴阳相隔,人间悲剧,但人死不可复生,要想开点,不要过于悲痛,伤心,要节制哀痛,不要伤了身体。

妻子一周年忌日丈夫到墓地记拜一下

那就去看看他,给他扫扫墓,买束鲜花放在他面前

二、丈夫去世后,坟墓旁边栽的菊花活了,是好事儿吗?

应该是好事情,菊花本来就是祭奠去世的人的,有些事情不要太过于迷信,自己感觉是一个好兆头就可以了。

菊花是悼念死者的,菊花活了是好事,今后有好日子过,但也不要太迷信,

是好事情的。我们纪念祖先不是都用菊花吗

我感觉很好很不错,菊花本来就是祭拜用的应该很不错。

应该是个好兆头吧

三、刘亚楼夫人翟云英,婚后18年丈夫病逝,用24年完成他3个遗愿

1928年,远在千里之外的苏联,诞生了一个小女孩。

她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给她起名翟云英,母亲安娜叫她塔玛拉。

这个有着中俄两国混血的女孩,祖籍便在中国的渤海之滨。

翟云英的父亲翟凤岐,祖居就在天津的咸水沽,世代贫困的他,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有的只是在田间劳作,去海边赶海。

不久,父亲给他找了老师,教给他写字,读书。也因此,翟凤岐在以后的日子里,有点文化,对翟凤岐参加苏联红军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次水灾过后,本来就贫困不堪的翟家,更是雪上加霜。

为生计所迫,他们不得不举家迁往关东,在大连定居下来。

背井离乡的日子,远非搬家之前想象的那样。翟凤岐只能在大连打工度日,但是翟凤岐的工却越打越穷。

终于在1912年,离家,往北边走去,直到深入俄国腹地,这个冰天雪地的地方,并且在苏联过了自己最难忘的生活。

那时的俄国,由于沙俄的黑暗统治,民不聊生。列宁领导的革命火种正在燃起。

翟凤岐在异国他乡,没有亲人,不会俄语,自己和来自中国的人,一起做苦工,养活自己。

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加入了苏联红军,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

但是在一场战争中,翟凤岐不幸受伤,被担架抬出了战场,离开了自己的战友,开始别样的生活。

负伤后的翟凤岐被护送到了伊凡诺沃,在这里他养好了伤,被安排进了纺织厂当了一名工人。

不久后,翟凤岐和一名俄罗斯姑娘结婚,1928年,这一对跨国婚姻家庭也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父亲给她起名为云英。

翟云英两岁时,父亲翟凤岐听到了一个笑话,说公寓失火了,中国人会抱起自己的母亲,冲出危险。

听到这里,翟凤岐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自己离家近20年未归,为了能养活自己,能拼出一番事业,撇下了自己年迈的母亲。

和妻子经过一番争论之后,翟凤岐带着妻儿,踏上了回家的路。

不久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便几乎成为了日本人的天下,而东北的老百姓便进入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中。

翟凤岐也因为子女上学的问题,让出了自己所有的房子,搬到了满是贫民的香炉礁,夫妻两个开始为儿女的教育,更加忙碌起来。

有了一点积蓄后,翟凤岐将儿子送到了协和实业学校,将翟云英送到了大同女子中学。

当时在日本人统治下的大连,中国人的日子并不好过,日本人不拿中国人当人看,即使是受教育的机会,日本人也是限制的,在香炉礁这个地方,受教育的女孩子更是少之又少,翟云英是如此幸运,父母让自己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为了读好书,她也是本本份份,学习积极,勤奋简朴。最不能忍受的便是日本人欺负中国人。

随着中国军民的坚持不懈,日本人逐渐开始走向败势,此刻的日本人受到打击以后却更加嚣张,他们把气撒到中国老百姓身上,百姓的生活也因此更加难熬。

但是再大的苦难也不能使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低头。

翟家父母,作为从俄国十月革命走出来的人,更不可能屈服,他们一样在日本人的重压下,一天又一天地斗争着。

哥哥毕业了,翟云英长大了,父母衰老了,灾难却在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的时候来临了。

父亲看日本人要完蛋了,经常和老乡们讨论,却被无赖听到,告诉了日本人,就这样,老翟家便遭了难。

翟云英和母亲变卖了值钱的东西打点,加上父亲遭受严刑拷打死不承认,终于敌人同意保外就医。

翟云英和父亲来到了北京,和哥哥嫂嫂生活,帮助父亲治病。

本来身体虚弱的父亲,经不起在路上的奔波,在北戴河永远闭上了双眼。

兄妹二人埋葬了父亲,又踏上了回家的路。

日本人无条件投降以后,共产党解放东北,翟家的生活也逐渐好转,出卖父亲的汉奸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翟云英在这个时候,第一次知道中国共产党,自己也对人生再次燃起了希望。随后她全心全意为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努力。

哥哥嫂嫂有了工作,自己也站上了香炉礁的讲台,她不仅仅有了自己的收入可以养活母亲,还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教给穷人们,在很多前辈的帮助下,她很快被列入了党员的发展对象,并且分到了房子。

翟云英的热情,大度,勤劳,积极也给别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此时,一个名叫王松的人,也逐渐进入了翟云英的生活。

这个王松,就是名将刘亚楼。

而翟云英并不知道,这个男人将会是自己的一生挚爱。

1946年的一天,市里的领导韩光和王西萍给翟云英捎信,让她有空就去玩儿。

到了以后,翟云英隐约觉得,和她平常去玩儿的时候有明显的不同。

平时,一般都会先问她的工作,而这次,领导竟然如此关心起了她的生活。随后一位男同志就开门进来了,然后就闲聊起来,内容无非就是关于她的工作父母生活。而翟云英也感到了一丝丝尴尬,就先离开了。

平淡无奇且尴尬的一次相亲就这样结束了,这看起来好像《亮剑》里田雨和那个副军长的聊天,都是革命老干部一样地相亲,但是不同的是,这段相亲在以后的日子里,可能便成了翟云英和刘亚楼日后回忆时的一段有意思的插曲。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翟云英对刘亚楼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而刘亚楼见到翟云英便一见钟情了。

翟云英作为一个中俄混血,有着大眼睛,深眼窝,高鼻梁,穿着干净整洁,她是刘亚楼喜欢的类型。

此时的刘亚楼有着比较特殊的身份,说其特殊性,除了他化名王松之外,还担任着苏军警备司令部和中共大连市委的联系,他也帮助大连市委解决了很多困难,王松的名字在这个地方也被广为人知。

1949年8月,刘亚楼赴苏联商议筹建空军的事宜

随着交往多起来,刘亚楼和大连的领导也成我好朋友,自然他的个人问题就随着了解的深入而逐渐提上了日程。

但是婚姻对于刘亚楼来说已然很心累了,两次婚姻的失败,让他对婚姻死心。

可是,韩光和陈西萍两个热心肠的人,要给他解决个人问题,而翟云英似乎成为了刘亚楼相亲对象的不二人选。

但是,翟云英生活刚刚进入正轨,还没有准备好恋爱,但是热心的大姐陈西萍却坐不住,她直接告诉翟云英,王松因为工作一直没有成家,想给他们介绍一下。

翟云英大吃一惊,这个消息来的这么突然,自己丝毫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过了几天,王松打来了电话,他说对翟云英印象很好,想进一步加深一下理解。

此时翟云英的想法想必很多人都感同身受,第一次相亲的尴尬,对于一个陌生人突然的热 情感 到手足无措,想尽快摆脱对方。

可是因为是王西萍和韩光的介绍,她还是去了,谁知这一次见面,就注定了二人17年的厮守。

再见刘亚楼,翟云英对他有了很深刻的印象,他的言谈举止,他的体贴入微。

这些都是刘亚楼来自伏龙芝军事学院的严格训练下形成的习惯。

无论是哪一点都是无可挑剔,都是加分项。

刘亚楼知道翟云英的顾虑,一个35岁的男人会不会有家室?刘亚楼便对她敞开心扉,和翟云英介绍了关于自己的一切,终于使翟云英放下了顾虑。

随之,他便提出要见翟云英的母亲。

翟云英的母亲安娜,从来到中国以后,便很少遇到懂俄语的,见到会俄语的刘亚楼感觉格外亲切,刘亚楼用俄语和她交流,和她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自己喜欢翟云英,一次又一次对她承诺。

面对这样有绅士风度,体贴入微并且有着流利俄语的刘亚楼,翟云英母亲也频频点头表示满意。

在父母满意,朋友的祝福,罗荣桓的批准下,二人买了套西装,买了条连衣裙,摆了两桌婚宴,就这样结婚了。

之所以婚姻这般简单,主要还是因为时间紧迫。刘亚楼自己私人时间并不多,百万大军正等着这位统帅出征。翟云英也似乎明白了,作为一军统帅,可以这样耐心和自己在一起,但是在战争中,却是不能延误片刻的,刘亚楼能从百忙之中有时间是多么不容易。

很快,刘亚楼被任命为东北野战军参谋长,翟云英也要跟随丈夫的脚步去往哈尔滨。

他们的北行之路并不平坦,同在东北的大连和哈尔滨,他们的航线却绕道平壤,历尽千辛万苦才从大连到了哈尔滨驻地。

在这里,对于翟云英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但相比于自己的小家来说,这里更是一个大家庭。

翟云英作为东野司令部的新媳妇,她没有任何秘密,从家庭到她和刘亚楼相亲,认识,相爱的经过,全部出现在了刘亚楼的结婚报告。而大家对翟云英也更加亲近,仿佛就是一家人。

但是对翟云英最好的,还是罗荣桓和林月琴。

虽然是新婚夫妻,虽然刚搬了新家,但是刘亚楼并没有留恋儿女情长,而是接着就去了部队。

翟云英在这个地方人生地不熟,也多亏了罗荣桓和林月琴让她在这个地方有了归属感,刘亚楼知道,妻子是第一次离开家去这么远的地方,不久就将她的母亲,弟弟接来了她的身边。

自己的生活一下子就充实了起来,不但进入了民主联军办的学校,很快被批准正式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随之,进入了哈尔滨外国语学校,翟云英也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哈尔滨外国语学校里讲俄文比较多,自然这里也比较流行俄语。虽然作为中俄混血,但是翟云英的俄语甚至不如自己的丈夫,这可能和缺少系统的学习有关,而一学习起来,她的俄语更加得心应手。

虽然丈夫忙于工作,但是有了母亲在身边,有了林月琴大姐,还有这个大家庭,翟云英的生活也算充实。

1948年6月,翟云英为刘亚楼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她也因此而休学。

顺利度过产假之后,翟云英为母亲找了个看孩子的帮手,紧接着便又回到了学校读书,虽然几个月没有学习,她也很快便适应了再次入学的生活。

在翟云英心里,比学习更重要的,就是丈夫的安全。

此时正值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在翟云英生完孩子之后,刘亚楼又很少回家了。她很清楚丈夫的工作,知道他是为整个国家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的,不止他们这个小家,更有千千万万家庭。

让翟云英记忆犹新的一次,刘亚楼回家,正赶上敌机轰炸,只见刘亚楼奋不顾身,在院子里指挥,先让大家进防空洞,而自己仍旧像个钢铁侠一样,仿佛有金刚不坏之身。就这样不知道关心自己的丈夫,怎么能让翟云英放心得下。

虽说胜利在望,可是当时林彪和罗荣桓身体都不好,而年轻气盛的刘亚楼肯定要多分担一些,看着丈夫在前要管着成千上万的官兵,在家里还要照顾家人,自己再不懂事,只会让丈夫更加担心。

是啊,革命太难了,共产党太难了,辽沈战役中的官兵将士也太难了。但在毛主席精明的战略思想下,在全部的官兵努力下,国民党在辽沈战役中遭受了巨大打击。虽然我们打了一场场胜仗,但是形势依然激烈,仍旧为丈夫安全担心的翟云英,也跟随丈夫的脚步,一路南下。

平津战役的战斗形式丝毫不亚于辽沈战场。天津战役是平津战役制胜的关键,这场战役也是刘亚楼戎马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一仗。但是对刘亚楼来说,这场战役也是最难打的一仗,刘亚楼不仅仅要和敌人斗智斗勇,自己更是指挥30余万人,和首长立下了30小时打下天津的军令状,平津战役最为关键的时刻也即将到来。

在后方的翟云英,对此是不知情的,她只记得自己被拉到了一个叫杨柳青的小镇里,在这里她看到了丈夫,随之被丈夫告知这个地方被敌人发现,自己又懵懵懂懂地转移。

走后,她听说自己曾经呆过的那个小镇果真被投了炸弹,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天津已经解放,过了没有多久,北平也和平解放,翟云英又搬家了,只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们这次搬家,再也不是随军转移了。

平津战役后,东野华野两大野战军云集北京,饱受战乱而落寞的北京城也随之热闹了起来,刘亚楼和其他总部人员住进了六国饭店和北京饭店。那段日子里,几乎所有人都在解放的欢呼中,刘亚楼和翟云英也参加了各种庆功宴,在庆功宴上,翟云英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首长齐聚北京,也第一次和周恩来总理握手。

住在饭店总归不是长久之计,罗荣桓于是在原宋庆龄家找到了空房,他们嫌房子太大,便留下一半,让刘亚楼家也搬进去了,翟云英和刘亚楼也算有了自己的小窝。

不久,刘亚楼又要负责一件大事情:中国人民解放军要建立空军了,他们也不用到南方去了,刘亚楼担任空军司令,要去苏联学习谈判,翟云英在周总理的安排下也和他们一行人搭上了北去苏联的列车。

到苏联的第二天,刘亚楼便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翟云英也开始了在医院的治疗,因为生孩子时的医疗条件不好,她患上了严重的妇科病,在苏联医生的治疗下,她的病情也有了很大的好转,剩下来的事就是等待丈夫谈判完毕,赶快回国,她已经迫不及待想见到母亲和孩子了。

回国以后,刘亚楼又进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空军需要飞行员,需要飞机场,来自苏联的专家也接踵而至,刘亚楼的工作相比往常更加紧张了起来。

看着丈夫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而奋斗,翟云英自然也不闲着,她想要再次回到教室好好学习。现在有了学习的机会,她希望自己可以学医治病救人。1949年年底,翟云英考进了医士学校,毕业后她分配到了儿童医院上班,在这里,翟云英看到了很多处理疑难杂症得心应手的前辈,深感自己学习不够深入,经验不足。

她决心再进一步去学习深造,翟云英选择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对于妻子的选择,刘亚楼没有明确表态,但是他十分理解妻子的性格,结婚的时候,翟云英就表示自己绝不靠丈夫养着。丈夫的钱她从来不花,平时给母亲,给孩子买东西,她都是花自己的钱,从来不问丈夫要,宁愿自己因为没钱难到掉眼泪,宁愿刘亚楼追问的时候自己守口如瓶,自己也坚守着这份执着,这份尊严。

即使刘亚楼对妻子的选择有不同意的态度,但是他仍旧给翟云英带回了一张上海军医大学的报名表,1953年,27岁的翟云英作为一名学生,又一次踏入了校门。在这里的日子,对于翟云英来说是比较充实的,也是比较艰难的,不仅仅有繁重的课业,更有对母亲,对子女对丈夫的思念,她一有时间,便会给丈夫织毛衣,作为放松方式,也是对丈夫的那份思念。

刘亚楼在家里,为了让妻子安心学习,便包揽了一切家务,害怕岳母思念女儿,他还托人买回苏联特产孝敬她。看到丈夫打理的这么井井有条,翟云英也没有了后顾之忧,自己安心学习,直到1957年毕业,回到了北京,在北京空军医院当上了内科医生。

在空军医院里,翟云英也是有口皆碑,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人际关系上,自己也从不以将军夫人自居,自己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医生。

她终于干上了自己喜欢的职业,虽然辛苦,但是她的内心是欢喜的;而作为空军司令员夫人,她还要真正当一次夫人,外国将领带着夫人来访,自然也需要中国空军司令员带着夫人出席活动,翟云英每次遇到这种事情,首先想到的便是自己的病人,微笑、握手、进餐她恨不得马上结束,马上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1962年,曾经铁打不坏的翟云英也累到了,患病后,得到了组织的深切关照,医院批准她休假半年,经过治疗和休息,她被安排到离家比较近的门诊上班,在门诊,和医院相比压力要小一些,翟云英也决定趁空闲时间多陪伴家人,把这些年亏欠家人的,都补上。

翟云英去门诊工作前,和丈夫进行了一次长谈。

和丈夫长谈后,翟云英便对工人更加上心了,在空军门诊部,工人们敬重她,感激她,原因只有一个:翟医生对他们非常亲近。

1964年,是刘亚楼当空军司令员的十五个年头,钢铁侠一般的身体也出现了负荷运转。

那是在他去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访问归来之后,翟云英看到丈夫那一刻震惊了,刚分别十几天,竟然像变了个样子,面色蜡黄,神情憔悴,就连他自己也感到容易累,精神不好。

这句累和不好触发了翟云英的敏感神经,她知道丈夫身体肯定出现问题了,并且是不好的问题,急忙叫丈夫去医院检查。

可是听到医院两个字,对于刘亚楼来说就是浪费时间,人生面临着很多选择,而刘亚楼的选择对他是致命的,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却是没有任何遗憾的,在身体面前,在党和国家面前,刘亚楼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直到身体实在支撑不住了,才被迫到医院参与治疗。

在和医生探讨病情的时候,翟云英泪如雨下,丈夫的病已经拖了一个多星期了,他错过了治疗的最佳黄金时间,留给刘亚楼的时间不多了。

可能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有所察觉,刘亚楼突然加快了工作频率,前往广东和美军侦察机再次决战。然而在回京期间,极度疲惫再一次让刘亚楼身体不适,不得不中途前往上海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表明:刘亚楼的肝脾明显增大,质地中等偏硬,食道静脉曲张,肝功能不正常,怀疑肝硬变。

对于这个结果,刘亚楼不知道,翟云英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刘亚楼的广东之行有了很大成果。

此后,中央军委批准:刘亚楼同志暂时停止工作,集中精力休养治病。他们去了上海华东医院,翟云英陪伴丈夫走完了最后一程。

在上海的起初一个月,情况是乐观的,刘亚楼的肝硬化也开始缓解,但是随着他病情好转,刘亚楼又躺不住了,他心里只有工作,只有空军作战和空军建设,自己边工作边治疗,,缺乏休息使他的病情再度恶化,周恩来总理指示医疗组要尽最大努力,挽救刘亚楼同志的生命。

随着刘亚楼病情恶化,翟云英也加入了丈夫病情的讨论,从开始到现在,翟云英对丈夫的病情已经被隐瞒了太久太久,当看到丈夫便血的时候,翟云英才意识到,这一切可能无法补救了。

这一晚,翟云英坐在刘亚楼的病床前,他拉着妻子的手,他们回忆着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回忆着他们怎么恋爱怎么结婚,回忆着关于他们结婚十七年以来的一切。

这一刻,可能他们才意识到,这些年来,为了各自的事业,他们夫妻对双方的陪伴都太少了。

4月23日,刘亚楼进入肝昏迷状态,翟云英意识到,丈夫可能快不行了,她和留在北京的张秘书商量,一定要让孩子见刘亚楼最后一面。孩子们进门,看到瘦弱,脸色蜡黄的父亲,都难过万分,但是谁也不敢哭出声,默默听着父亲说对他们的期许。

孩子们散去后,刘亚楼向妻子交代身后事:

这三件事情,在刘亚楼心里的分量是最重的,尤其是对刘亚楼父亲的赡养,刘亚楼父亲太不容易了,从1910年刘亚楼刚出生就没有了母亲,从小到大,无论多困难,父亲也要供他读书,直到1927年参加了共产党,每每和妻子说到父亲的时候,刘亚楼都感叹父亲的不容易。此刻,翟云英对丈夫的嘱托,说了一遍又一遍,答应了一遍又一遍,刘亚楼握住妻子的手,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妻子一定会完成自己的心愿的。

1965年5月7日,刘亚楼闭上眼睛,再也没有醒过来。

四天后,中山堂内悬挂着刘亚楼将军的遗像,遗像下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覆盖着的骨灰盒,上面黑底白字的横幅上写着:悼念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刘亚楼同志。

翟云英被大家包围着,被无数满脸泪水的人包围着,仿佛所有人都想把她的悲伤分走。

看到刘亚楼整理井井有条的家,看到家里每个地方都是丈夫的影子,翟云英哭了,这一次她哭的是那么彻底,身边没有人安慰,每一滴泪水仿佛都融进了对丈夫的思念。

但是翟云英并没有被打倒,经历了这场家庭的巨变,她也因此变得更加坚强。经历了十年动乱以后,国家复苏了,孩子们也长大了,父亲刘德香在翟云英的孝顺中安详去世了,安娜妈妈的亲人时隔50年也终于找到了,1989年,翟云英一家9口终于实现了苏联之行。翟云英终于完成了丈夫临终前的嘱托。

在刘德香老人去世后,翟云英也没有断绝闽西的亲情,他们仍旧和刘家的后人往来,继续帮丈夫给自己的家乡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2019年10月17日,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之际,现任空军司令员来到了刘亚楼家中,看望91岁高龄的翟云英,中国空军的建立是刘亚楼舍生忘死15年的成果,是他看着中国空军从建立到发展,为空军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