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发明八卦图的?八卦图在他的那个时代有什么重大意义?
一、伏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发明八卦图的?八卦图在他的那个时代有什么重大意义?
伏羲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被尊为“人类共主”、“天下之王”的人,是名义上的第一个华夏统治者。他威严睿智,爱护人民,具有人格魅力并且着于实干。
他见人族靠天吃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且经常经受自然灾害的侵害,就像发明一种类似“天象预报”的观测系统,以最大程度避免地震、火山、洪水等等灾难的破坏。于是殚精竭虑以人族的上古巫卜文化和最初的道家文化为基础,以乌龟的龟壳引发灵感,创造了“伏羲八卦”。从此,人类也有了能够预测天象,趋利避害的能力,为以后的《易经》、八卦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八卦图在人类的蛮荒时代担当着规划流程、战前占卜、拜祖祭祀的重要理论依据。是人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瑰宝。
伏羲是三皇之一,与女娲是兄妹,蛇身人首。
传说伏羲做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周公作爻辞,孔子作传。
据说伏羲看到河图后突发灵感,作了八卦,其实没必要那么认真,传说而已。
伏羲是中国上古时期的英雄人物,其事迹多为传说,无从考证。八卦图是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伏羲发明它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生存和迁徙问题,所以八卦中的各个单卦最初所代表的也是伏羲在当时所观测出的各种自然现象――包括太阳、雷电、风沙、寒热、植物、高山、水源、时间、方向等等。
二、祭拜上古大神该怎么做?
如果是古代的首先肯定要用牲口祭祀,甚至活人祭祀。还要用产自楚地的包茅滤酒,来供奉大神。
三、古代祭祀的习俗和流程是什么,想要具体的解释和说明
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把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进入文明社会后,物质的丰裕,使祭祀礼节越来越复杂,祭品也越来越讲究,并有了一定的规范。
四、古人清明节时是怎样祭祀的?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人是怎样过清明节的?上坟扫墓,祭祀故去亲人当然是必有的项目,可除此之外,古人在清明节时还要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
踏青
野外踏青就是古人清明之所好。对此,唐朝诗人顾非熊有《长安清明言怀》诗记之:“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清明踏青郊游的情景,宋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诗也有描写:“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其实,古人清明踏青的热闹景况,明代《帝京景物略》记录得最为详细:“岁清明,桃柳当候,岸草遍矣。都人踏青高梁桥,舆者则褰,骑者则驰,蹇者徒步。既有挈携,至则棚席幕青,毡地藉草,骄妓勤优,和剧争巧。厥有扒竿、筋斗、筋喇(弹拨说唱)、筒子(变戏法)、马弹(马戏)、解数、烟火、水嬉。”
荡秋千
清明时节,古人还喜欢玩荡秋千,这也有诗文所记。唐诗人韦庄曾有《长安清明》诗云:“紫陌乱嘶红叱拔,绿杨高映画秋千。”明人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也描绘了清明荡秋千的情景:“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古人过清明喜爱的活动项目。清《帝京岁时纪胜》记云:“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盆,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曹雪芹《红楼梦》也有诗云:“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斗草”
搞点体育游戏,同样为古人过清明所喜欢。比如,有一种叫做“斗草”的游戏就很受古人欢迎。宋代词人晏殊有一首《破阵子》词,就描写了清明玩这种游戏时的欢乐情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香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除了上面这些娱乐活动,古人过清明节,不同地区的人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
“饭牛”
古时清明节这天,我国许多地区有“饭牛”的讲究:清明日一大早,这些地区的人家都要把高粱、玉米、豆子等粮食煮熟喂牛,让牛饱餐一顿“好饭”。所谓“打一千,骂一万,就等清明这顿饭”,说的就是这情形。
有些地区,古人在清明“饭牛”后还要在牛的额头抹上红粉子,说是这样可以辟邪。
吃苦菜
古时一些地方还有清明吃苦菜的习俗。清明节的头天晚上,人们都要到野外挖苦菜,苦菜挖来后,要放在家里的旱磨磨眼里,等早晨拿出来蘸酱卷煎饼吃。古人认为,清明吃了苦菜,可保眼睛明亮无疾。
“爬桥”
“爬桥”是古时在我国北方地区盛行的清明习俗。
五、古代人上坟祭扫包括哪两项
祭祖的形式大致有三种:
一是较为普遍的方式,即在祖宗葬地(一般在本村的坟地)举行,俗称“上坟”,时间主要是忌日和传统重大节日(中秋除外),如除夕、清明、中元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六月初一等。由家里的男人携祭品香纸到坟前,摆放祭品、水酒,然后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其间还压坟头纸。上坟习俗尤以清明上坟最为隆重,前一天早上还要去给祖先坟上“添土”,以示家族人丁兴旺。大多数农村家族,儿子结婚,也要去上坟,含义是告诉祖宗,儿子成家,人口又多了。另外, 人死后第7天黎明,家人到坟前祭奠致哀,称“垒七”。此后每7天一次,一般“五七”而毕,也有垒到“七七”的。人死第100天时亲属儿女备供品祭奠,叫百餮,旧时有的扎上摇钱树,纸箱,纸柜焚化坟前,现在只是烧些纸钱。
第二种方式是家祭,即不到坟上去,或与上坟同时进行,把写有直系宗祖的牌位或谱系图供在正堂或“家庙”,全家或全族人一齐祭祀,在家祭的称“请家堂”,仪式十分庄重。我们村子祭谱,由家族里辈分最高的老人主持,一般过年的时候跟续谱同时进行。近几十年来,由于推行火葬,公墓已成普遍,上坟也有在公墓进行的。
还有一种形式是“遥祭”,也叫“请”,因天气不佳,不能出门,或是离乡客居外地,不能亲临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设祭,向着故乡祖先墓地方向,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