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祭祀 > 正文

古代时期的很多皇帝为何都祭祀孔子?

2023-03-22 10:02:3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古代时期的很多皇帝为何都祭祀孔子?

这是因为古代封建王朝大都视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故而身为该思想创始人的孔子才会经常受到皇帝的祭祀。儒学是在汉代的时候开始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工具,而致使这一改变出现的原因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提出。

汉代在建立之初,国家所奉行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黄老学说因此得以在诸多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学说逐渐变得难以满足政治需要。尤其是当时诸多诸侯趁机发展壮大,继而对皇权造成威胁,甚至于汉景帝在位期间还爆发了影响甚大的“七国之乱”。基于这一发展趋势,汉代皇帝开始尝试以其他学说来取代黄老学说。

在这一背景下即位的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开始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儒家思想也因此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一政策是由董仲舒提出的,其中涉及到“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这些内容使儒学神学化,而神学化后的儒学恰好非常符合当时汉武帝急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政治需要。因为符合,所以汉武帝采纳了这一政策提议,儒学的地位也因此开始凌驾于其余学说之上。

这一政策被采纳之后,汉代随即进入到实践阶段。在借由罢黜刑法、增设博士以及任用儒吏等多个手段,外加长达十一年之久的实践时间,儒学终是成为正统思想。在汉代成功开了个头之后,随后的封建王朝也大都视儒学为正统。而儒学的正统地位带动了历代皇帝对该学派创立者孔子的推崇与敬重,为此历史上有不少皇帝都曾经亲自祭祀过孔子。其实这个举动亦是为了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从而让这一思想能够更好地维护中央集权。

这是因为古代封建王朝大都视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故而身为该思想创始人的孔子才会经常受到皇帝的祭祀。

二、明朝掌管祭祀的机构

我国古代祭祀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活动,是由多个部门协作完成的。具体到明朝来说,祭祀活动的总理部门是六部中的礼部,首先由礼部承旨做出祭祀的决策;之后由太常寺负责具体执行,鸿胪寺从中协助;光禄寺负责保管、准备祭祀的各种器具;钦天监负责选定吉日。

三、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 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 不争。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这段话什么意思,急用

 

孔子说:‘大凡有孝心的子女们,要孝敬他的父母,第一,要在平居无事的时候,当尽其敬谨之心,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食衣起居,多方面注意,第二,对父母,要在奉养的时候,当尽其和乐之心,在父母面前,一定要现出和悦的颜色,笑容承欢,而不敢使父母感到有点不安的样子。第三,父母有病时,要尽其忧虑之情,急请名医诊治,亲奉汤药,早晚服侍,父母的疾病一日不愈,即一日不能安心。第四,万一父母不幸的病故,就要在这临终一刹那,谨慎小心,思想父母身上所需要的,备办一切。不但穿的、盖的、和棺材等物,尽力配备,还要悲痛哭泣,极尽哀戚之情。第五,对于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方向,要尽其思慕之心,庄严肃敬的祭奠,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恭敬。以上五项孝道,行的时候,必定出于至诚。不然,徒具形式,失去孝道的意义了。’请点击“采纳为答案”

四、我们祭祀时上香、鞠躬为什么要以三为单位?

“三叩九拜”是古代的大礼,在一般的理解中,“九拜”就是连续拜九次,而礼法上真实的“九拜”却是另外的样子。 “九拜”是古代行礼时的九种礼拜方式。这九种礼拜方式分别叫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九拜所不同的不仅仅是名称,连其动作要领也大为不同。 稽首的基本要领如下:跪,拜手,然后手至地,首亦至地。稽首是拜礼之中最敬的方式,臣子对君主用此礼,为吉事之拜的最重者。顿首亦名稽颡,其基本要领如下:先跪拜手,然后手至地,首亦叩地。这种方式只用于凶丧之礼,为丧事之拜中的最重者。顿首与稽首不同之处在于,稽首头至于地而不叩,顿首头至于地而叩。空首的动作要领为:跪而拱手,头俯至于手,与心平。振动的动作要领如下:先拜而后踊。踊是什丧礼中最爱恸的表现,顿足,跳跃,以示哀之至也。吉拜的动作要领如下:先拜手,而后重复九拜中的“顿首”动作。也是丧礼之拜。凶拜的要领是先作“九拜”中的顿首而后再拜。奇拜之“奇”表示单数,在这里是拜一次的意思。褒拜指拜的次数在再拜以上。肃拜为女性用的礼拜方式,不跪,俯首两手下垂。 因此,“九拜”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它涵盖了古时所有的礼拜方式。“九拜”中既包括了吉礼,又包括了凶礼,既包括了男人行礼的方式,也包括了女人行礼的方式。很显然,在任何一次仪式之上,都不可能穷尽这九种礼拜方式,因为,“九拜”中包含了性质完全不同的礼拜形式。 所以,九拜不仅不是拜九次的意思,而且也不可能在任何一次仪式上听到行“九拜”之礼。

五、“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怎么解释(逐字逐句)

按:这一句出自《史记.五帝本纪》: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注意:这个伯夷是舜手下的官,不是商末周初那个“不食周粟”的伯夷)

下面的注解是:【集解】:郑玄曰:“主次秩尊卑。”【正义】:若太常也。汉书百官表云“王莽改太常曰秩宗”,依古也。孔安国云:“秩,序;宗,尊也。主郊庙之官也。”【正义】:静,清也。絜,明也。孔安国云:“职典礼,施政教,使正直而清明。”

又据《辞源》:太常,汉九卿之一,掌管祭祀宗庙和到郊外祭天。这样,全句可解释为:

舜对伯夷说:“唉,伯夷啊!我要任命(以,用,此处意为“任命“)你做“秩宗”,掌管祭祀宗庙和到郊外祭天。(希望你)不分白天黑夜,恭恭敬敬,做到正直而又清明。”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