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的祭祀方式?
一、泰国的祭祀方式?
泰国人的祭奠习俗
泰国人在死者火葬后的第二天清晨,要备三担食品斋僧,称为担三担。藤筐内装满食物,有饭锅、柴炉、辣椒、蒜、葱和荤菜等。三担所装食品相同。扁担和藤筐束缚着白布,由死者身穿白色衣衫的三个儿女各挑一担。另有三人手捧三法衣,在前引路。到寺院火葬台后,围绕骨灰堆绕行三圈。一边绕行一边拉长声音呼喊三声,其他人要回答三声。绕行完毕将担子施舍给僧人,然后洒法水超度亡魂,担三担仪式即完成。火葬后,收骨灰时间各地不同。在曼谷,有火化当日收取的,也有在第二天拾取的。但在农村和其它地区,多在火葬三日后收骨灰。收骨灰时要先观察骨灰呈何形状,有时可发现骨灰象小孩足迹或某种动物脚印,据说这是死者转世之标记。还要将遗骨组拼成人体形状。先组拼成仰卧状,头部朝西,表示死亡。然后再重新组拼,头朝东,表示死者再生。并将茉莉花、香水和零币撒在遗骨上,然后由其儿女将遗骨收起,用小盒盛装。有的存放在寺庙,有的带回家中。
二、祭祀兴起于哪个国家?
中国的祭祀起源于远古时代,人们对于神秘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就渴望获得自然的庇佑。商朝时祭祀活动大量兴起,最初确实起到增强族群凝聚力、增加士兵战斗士气、促进商部族发展的作用。
日本祭祀起源于中国的神话时代,经历了神佛、政教合一变迁,现是祭祀活动较盛行的国家之一。
三、国家有公开祭祀女娲吗?
答:没有公开祭祀女娲。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与女娲有关的民俗活动有女娲祭典
女娲祭典,流行于河北省涉县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日,来自晋、冀、鲁、豫四省的人们都要前来朝拜女娲,由此形成影响深远的娲皇宫庙会,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祭拜活动以颂扬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功德为主,主要内容包括民祭、公祭、朝拜等。女娲传说及与其有关的婚嫁、生育、人生礼仪、岁时节庆等民俗事象构成了奇特的民间文化现象。涉县的许多村名、地名都与女娲文化有关,如弹音村与女娲造笙管有关,磨盘村与女娲造人有关等。
2006年5月20日,河北省涉县申报的女娲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祭祀在古代国家的地位?
一、中国人自古有祭祖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按竹书纪年所记:“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仗而庙祀之。”这便是祀祖的滥觞,从此以后,历代的帝王,都重视对祖宗的祭祀。供奉食物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方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祭拜先祖的意义却是相同的,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佑和保护。
二、祭祖的意义是
善尽孝道,儒家视“祖先崇拜”为“孝道”之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致也。”(《中庸》十九章)。祭祖的基本含意,是要后代子孙对于死去长辈尽孝,孝顺的表达除了在生前的奉养,亦包括死后的祭祀,从安葬开始,安葬之后继续祭祀,以表明子孙对长辈的敬意与孝心;慎终追远“慎终”是对死亡的慎重态度,在死亡时谨慎处理;“追远”则是死后继续的纪念。孝道的表达从临终的安葬到死后的祭拜,对儒家或中华文化传统而言,主要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维护宗族是祭祖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增强族系的血脉联系,保持家庭的身份,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使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保持完整与永久的仪式。祭祖活动间接促使后代子孙紧密团结,形成互助的宗亲,并对本家本族有更深的认同感与向心力,藉以维护宗族,让同一血脉、姓氏的人因此更团结互助;安家固邦:就治国而言,古代封建制度下,孝顺与齐家、治国是相通的,《礼记》将祭祖视为治国之本,《论语》人若能行孝道、祭祖之礼则治国之道就好像显明在手掌之上。
三、祭祖的起源与演变:
祭祖的来源:我国先人在夏、商时代,在信仰天(上帝)和神示之外(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伊训》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尚书•太甲》)也已相信人的灵魂。说文上说:“人所归为鬼”释言曰:“鬼之为言归也。”故古人称死人为归人。礼运上说:“形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可见古人除了相信人灵魂外,还相信在今生后,还有另一个世界,人死之后,灵魂就归到那里去(人死之后有某种形式的存在,是一切宗教信仰的基本前提)。这些死后的灵魂和生人能互相感通。他们如同其他神祗一样,对自己的子孙有施福降祸的能力。《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上说:“念兹皇祖,陟降庭上,维予小子,夙夜敬止。”故人为敬礼祖先,求其施福避祸,供奉祭献,这是祭祖的由来。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先人们把自己的祖先神化了,即有施福降祸的能力。
祭祖风俗最远可以追溯至三千八百多年前。据《竹书纪年》记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商朝明“示”表祖先,“示者,乃是殷人先公先王之通称。”《殷卜辞中先公先王续考》:“商人以大乙、大甲、祖乙为三示,是先王亦称示矣。”祖的本义是祖先神灵所依附的神主,原始时是像,商代用木牌位,叫“示”;周叫“主”。殷人把天看作自己的祖先,周代人把祭天和祭祖平等看待。《祭法》第二十三章有这样的记载,“宗祀父于明堂以配上帝”和“配天必以始祖,配帝必以父”。认为祭天和祭祖都表达出不忘本地报答恩情的意义。“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礼记 郊特性》)当时人把上帝称为“天”,周王又自命为天子,更将对上天的崇拜与宗法的制度互相结合,以天为人的祖先。渐渐地,祭天与祭祖便成为中国传统宗教的核心,而占卜、问卦更与它们紧密结连,然后发展成自然崇拜及鬼神崇拜。
四、 从祭祖的目的及价值观看祭祖
一) 祭祖的目的: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敬佩、感恩之情。
1)《礼记•郊特性》中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荀子•礼论》和《史记•礼书》中都说“先祖者,类之本也”;因此,天地是万物的本源,先祖是人之源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依靠天地提供的资源和借鉴祖先的榜样及经验,人类为了不忘自己的“本”而祭祀祖先,而且,后代子孙为了表达对祖先开创之功的感激之情和不忘祖先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而祭祖;所以,祭祖便成了人们表达尊敬和感恩祖先的重要方式。
荀子在谈到祭祖的时候说“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可见,祭祖的主要目的不是向祖先祈福免祸的活动,而是为了表达子孙报本思亲之情;而且《尚书•泰誓》中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既然“人”是万物之灵,因此,“人”去世后是值得生人对之示以尊敬之情的。正如【中庸】十九章:“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致也。”又如孔子所说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所以,子孙后代隆重的举行祭祖仪式是表达对祖先的思慕之情,用现代的名词来说,祭祖就是人道行为。因此,祭祖是中国的血源亲情在文化方面的表达,对死者的祭祀是血源性的,文化性的,伦理性的。
2)因“天生蒸民”(《诗经•大雅•蒸民》)、“天之生此民也”(《孟子》),所以,人类同出一源,从这个角度上说,英烈人物也是人类的先辈,只不过由于人类的发展而无法追查这些英烈人物的后代子孙具体是哪“祖”哪“宗”了。对这些英雄人物的祭祀同样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功德的感恩与怀念。
因《礼记•法祭》中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事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 … …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因此在最初,人们祭祀伟大而又功绩的古代人物,不是认为他们能够赏善惩恶,而是因为他们对人类的生存和对人生命的保护付出了努力和做出了巨大贡献;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所以,人们祭祀他们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敬佩以及追念和感恩之情。
二)伦理性价值:
1)善尽孝道:儒家视“祖先崇拜”为“孝道”之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致也。”(【中庸】十九章) 。祭祖的基本含意,是要后代子孙对于死去长辈尽孝,孝顺的表达除了在生前的奉养,亦包括死后的祭祀,以表明子孙对长辈的敬意与孝心。由孔子说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中可知丧葬祭祀之礼本身即是孝道的一环,是孝思的体现。
2)慎终追远:“慎终”是对死亡的慎重态度,在死亡时谨慎处理;“追远”则是死后继续的纪念。孝道的表达从死后的安葬到死后的祭拜,对儒家或中华文化传统而言,主要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3)维护宗族:祭祖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增强族系的血脉联系,保持家庭的完整与永久的仪式。祭祖活动间接促使后代子孙紧密团结,形成互助的宗亲,并对本家本族有更深的认同感与向心力,藉以维护宗族,让同一血脉、姓氏的人因此更团结互助。藉祭祀使人在子孙中获得不朽,令家族和子孙因血缘关系而追念不忘。
4)安家固邦:就治国而言,古代封建制度下,孝顺与齐家、治国是相通的,【礼记】将祭祖视为治国之本,【论语】人若能行孝道、祭祖之礼则治国之道就好像显明在手掌之上。因此鼓励全国上下都当孝顺,使家庭、社会、国家安定巩固。因此祭祖发挥了加强家族意识、整合社会的功能。
无可否认,儒家祭祖的幅度不是纯粹伦理性的,因为它多少也带有一点宗教色彩。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地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宗教色彩与基督信仰并不矛盾。而是可以调和的,因为祭祖与基督信仰的冲突是“多神思想”和“一神思想”的冲突,例如:中国人相信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甚至相信人死后可以降祸或赐福,但是我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中国人相信皇天上帝是宇宙间最大的神,任何别的神都是由他所创造,属他所领导,“文王既没,在帝左右”。如此,它就与基督信仰有了切合点,因为基督信仰同样相信人的灵魂是不死不灭的,而且活人可以选择圣人(在世有德之人,升天的人)作为自己的中保,为自己转求天主,而且,每个圣人都有其职责,如维亚内是本堂主保,安东尼是寻物主保等。
二)祭祖的社会功能:
⑴祭祖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乍看起来,祭祖是一种民间信仰,是对祖先灵魂不死的种种祭拜,但仔细研究,祭祖的文化含量极大。如为了安葬祖先、安慰生者,必举行葬礼,留下许多墓葬和随葬品,这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供养祖先,要修家庙、建祠堂,从而留下许多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在祭祖活动中,留下许多祭文,事后又修家谱、编族谱,这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还形成一门学问——“谱系学”。至于祭祖活动所留下的礼器、乐器,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而所用的音乐、舞蹈,正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
五、泰国国家代码?
该国的国家代码是:0066
泰国,是一个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其坐落于中南半岛中部,西部与北部和缅甸、安达曼海接壤,东北边是老挝,东南是柬埔寨,南边细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
泰国实行经济自由政策,9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跻身成为亚洲四小虎之一,是世界新兴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一,世界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该国是世界最闻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是佛教之国。
六、泰国接壤国家?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与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接壤,东南临泰国湾(太平洋),西南濒安达曼海(印度洋)。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雨、凉三季。年均气温24~30℃。 所以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离泰国最近
七、泰国国家介绍?
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如丰富多彩的各种节日,水上人家的清新生话,闻名于世的古典舞和民族舞,饶有趣味的哑剧和洛坤剧,别具一格的泰拳、斗鸡、玩鱼等,都令人“乐不思蜀”。
这里到处是金碧辉煌、尖角高耸的庙宇、佛塔,无处不有精致美观的佛像、石雕和绘画,这些在长年青绿的椰林掩映下的古迹,为泰国妖媚动人的热带风光增添了无限绚丽的色彩。并增加了许多神秘的气息。
八、几几年我国祭祀孔子第一次由民间祭祀改为国家祭祀?
2004年以前,大陆祭孔一直处于民间状态,直到2004年曲阜市政府介入,才成为政府公祭。
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使祭孔成为规模空前的盛会。曲阜孔庙大成殿为主会场,云南、甘肃、天津、上海、浙江、台北、香港等地以及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华人共襄盛举。
九、泰国的国家来历?
1、泰国人主要为泰族,泰族发源于中国的南部,于公元第十一、十二世纪移居到泰国。考古学家在泰国东北部的曼清发现许多古老的遗迹,证明泰国的文化起源于大约五千年前的青铜文化期。
2、泰国人指长期生活在泰王国的各族人民。泰国共有30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老挝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以及苗族、瑶族、桂族、汶族、克伦族、掸族、塞芒族、沙盖族等山地民族。泰语为国语。90%以上的民众信仰佛教,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民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十、泰国新西兰哪个国家好玩
泰国 vs 新西兰:哪个国家更适合您的旅行?
无论是在国外畅游还是仅仅寻找旅游目的地,泰国和新西兰无疑都是热门选择。这两个国家各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对于那些计划前往的旅行者来说,可能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到底是选择泰国还是新西兰呢?本文将比较这两个国家的旅游特点,助您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自然风光
无论您更偏爱热带雨林还是冰川湖泊,泰国和新西兰都能满足您的需求。泰国的热带气候让其成为植被茂密、瀑布众多的热带天堂。而新西兰则以其壮丽的山脉、湖泊和冰川而闻名于世。如果您喜欢探索自然美景,新西兰可能更适合您。
文化与历史
泰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亚洲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从古老的寺庙到传统的泰式按摩,泰国的文化绝对让人着迷。相比之下,新西兰的文化相对较年轻,但是其拥有丰富的土著文化和独特的毛利传统,同样值得一探究竟。
美食体验
无论是泰国的辛辣烧烤还是新西兰的新鲜海鲜,这两个国家都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选择。泰国的小吃摊和夜市让您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泰式美食,而新西兰的优质牛羊肉和海产品也是不容错过的美味。
活动与体验
- 泰国:潜水、沙滩瑜伽、大象营、水上市场
- 新西兰:滑雪、徒步旅行、冲浪、巨人遗迹探险
泰国和新西兰都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体验,无论您喜欢冒险还是寻求放松,这两个国家都能满足您的需求。无论是在泰国的安达曼海畅游,还是在新西兰的弗兰兹·约瑟夫冰川徒步,都将让您的旅行充满惊喜和刺激。
交通与便利性
泰国作为东南亚的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而且航班和火车等交通工具非常频繁。相比之下,新西兰的地理位置稍显偏远,但是其独特的风景也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您可以考虑各自的交通便利程度。
总结
泰国和新西兰都是迷人的旅行目的地,但是根据个人的偏好和需求不同,适合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您喜欢热带气候、美味的食物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那么泰国可能更适合您;而如果您向往壮丽的自然风光、冒险的户外体验以及优质的海鲜美食,那么新西兰可能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