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祭祀?祭祀的来历?为什么祭祀?
一、什么是祭祀?祭祀的来历?为什么祭祀?
原因有两种:
1、祖先信仰 对祖先既可以被尊为神,也可以被称为鬼,神与鬼之间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祖先与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正是为了表达子孙的感恩与孝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中元祭祀才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2、天地信仰 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的知识水平有限。在与自然作斗争中,无法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自然规律和生产中的矛盾与变化。如日月的运行,火山爆发,暴风骤雨。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种种威胁,人们恐慌又无能为。 便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被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或者鬼指挥者控制着,因而把自然界的各种自然规律都归于鬼神之说,无法对抗,只能通过举行某种特殊的祭祀礼仪,来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起源: 食物民以食为天,最初的祭祀以献食为主要手段。 《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黍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研究文字的起源也会发现,表示“祭祀”的字多与饮食有关。 作用:为了向祖先祈求福佑,祈祷平安,风调雨顺,消灾灭病。
二、祭祀烧纸的来历?
民间祭祀烧纸的说法有多种,其中明朝人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有一段纸钱起源于唐朝的记载。
唐朝时期经常发生一些鬼神之事,于是人们就用纸钱替代帛用来焚烧,被称为“火纸”:
“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纸。故造此者名曰火纸”。
三、侗族祭祀活动来历?
祭萨节是由母性崇拜、祖先崇拜而衍生出来的祭祀节日。是侗族的传统节日,定于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卯日,这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
四、孔庙祭祀的用酒吗?
祭孔一直是中国传统祭祀中的重要仪式,甚至与祭天等大典等量齐观。自古以来,祭孔的用酒极为讲究,非一般白酒所能胜任,祭孔用酒必须是集儒家文化之精髓的“世间之绝品”,何况作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孔子曾是位豪饮之士。
《十国春秋》载:“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觚是古代盛酒的一种器具,容量约为二升。这样的酒量让现代人也瞠目结舌。但是孔子讲究规矩有度的喝酒,《论语·乡党》有“唯酒无量,不及量”,是说喝酒的人可以不限量,但要适可而止,尽兴不可过头,否则就有些违礼了。五粮液(31.22,-0.24,-0.76%)口感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喝后不会上头,即使酒量小,也不会造成气血紊乱、形体失态,这和孔子饮酒的规矩不谋而合。
有着3000年历史的五粮液向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其配方、工艺还是口味都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正是五粮液独创的以五种粮食为原料的独有配方以及勾兑工艺,才使得五粮液具备了“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蜇”的适中口味。中国酒文化研究专家李华瑞说,五粮液事实上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祭孔大典之所以选择五粮液也是基于这点。
五、中秋节祭祀土地神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春播、夏收、秋获、冬藏是主要的劳作活动。土地收成的情况,对于以此为生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对于土地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这种活动被称为“春祈”。到了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三说中秋节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春分祭日,秋分则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化而来。有确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调至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就有了中秋节。
六、酒的来历?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我国是世界三大酒文化古国之一,据有关考古,陕西临潼自家村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期酿酒工具“滤缸”,说明我国至少8000年前就开始酿酒。
酒可以说是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东西,不管大小喜事,聚会请客吃饭,总少不了酒,中国酒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个
中国酒起源一:猿猴造酒
历代文人著作多有记载,猿猴聚居出没的地方,常有类似“酒”大东西出现,“黄山多猿猴,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就,香气溢气,闻数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
“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气异常,名曰猿酒”
……
这些著作记载猿猴利用自然界的水果,百花酿酒,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行为?有待考究,中国酒的起源,起源于猿猴酿酒,或者最初就是人们模仿猴猿酿酒,然后不断的改进发展酿酒的技术。
中国酒起源 二:仪狄造酒
仪狄造酒,这里的“酒”指的是黄酒,三皇五帝时期,民间酒已经有各种各样的酿酒方法存在,仪狄作为第一个人,把这些酿酒的方法归纳总结,于是后世人们便将仪狄作为酿酒的鼻祖。
仪狄酿酒还有别的说法,《战国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翻译为白话文:禹的女人,命令仪狄监督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后,酿出来的酒甘甜美味,于是呈献给禹品尝,禹喝过后也觉得非常美味……
从此之后仪狄便成为了酝酿美酒的大师,是他完善了酿酒的方法。
中国酒起源三:杜康造酒
杜康造酒,这里是酒是高粱酒。““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日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酒法》。意思是说,杜康把没有吃完的剩饭,倒置于桑树的洞里,剩饭经过发酵后,发出芬芳的气味,酒就是这样酿的,没有奇特的方法。
这段记载杜康在日常的生活中,留心事物的规律,酒在无意中发现,最后把这些酿酒的方法记录总结下来,于是就杜康便成了酒的创始人。
中国酒的起源,如果非认定某人发明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酿酒的工序繁杂,并非某一个人就能胜任。其实酿酒,是劳动人民长年累月的实践积累,经过“杜康”、“ 仪狄”这类人,把方法技术归纳总结,后世按照先辈的方法,一代代流传!
七、中秋祭祀用什么酒?
中秋祭祀用白酒。从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来讲,中秋祭祀要用白酒。除了白酒还要有其它祭祀用品,比如水果,糕点之类的东西。祭祀,是中国的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八、周年祭祀用酒的讲究?
周年祭祝用酒的讲究是:敬天,敬地,敬祖宗
九、祭祀时酒和茶的摆法?
在进行祭祀活动时,酒和茶的摆放通常富含深厚的象征意义。
在商人的祭祀风格中,他们通常会采用大容量的酒器来彰显酒的庄严,把酒的饮用层面提升到精神寄托的高度。在一些地区的习俗中,拜神祭祀时会遵循"三茶六酒"或"清茶四果"的原则。例如,在我们华南地区,清明祭祖扫墓时,人们会把一包茶叶与其他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者斟上三杯茶水以祭祀先人。
至于茶,一些地区的家族长辈会在傍晚五时左右备好丰盛的祭品,其中就包括一杯茶水,放在祭桌上。在丧事纪念中,茶作为祭品的用法最初起源于民间,后来被吸纳进统治阶级的丧礼之中,并得到了推广。
总的来说,酒和茶在祭祀中的使用方式因地区、习俗以及祭祀对象的差异而异,但都是对祖先、神灵的一种尊重和怀念。
十、福建祭祀祖先风俗的来历是什么?
福州中元节祭祖习俗的来历
福州地区,各家祭祖悉在中午。祭时于祖先灵前焚烧楮陌,即“纸衣”与“冥钱”(亦作冥镪),谓以供祖先在冥间使用。纸衣为一种刻印有各种古代服装图式的薄纸,每10张折成为一套,外再用印有红色图案的黄色绣包袱,称为一服。
纸衣有精雅与简陋之别。精雅者别称“官衣”,供阀阅与富有之家使用;民间所通用的多为简陋。折成包袱的情况,两者相同。
冥钱为用草纸裁成小长方形,并于纸上用不完整的小圆铁鉴,打成同于前代制钱形状而为数颇多的小圆孔,用以代制钱。冥衣及冥钱均购自市而价至廉。抗日战争未发生前,到处都可见到,嗣后逐渐趋于减少而未见绝迹。
30年代,在福州及省内某些较大城镇,都有从上海输入而出于石印的“冥币”,横式,灰褐色,形式同于市上流通的钞票,面值只有1元的1种。上书“冥国银行”字样。“冥国”两字的发音同于“民国”,具有影射之意,抗日战争发生后,冥币输入中止,嗣后更因币值日跌,其在“冥间”亦失购买力,民间乃自行裁成大小相同的纸张,随意写下面值若干,即以为代。此种情况,在闽北各地近来仍有,且不限于祭祖,即对于其他的“鬼神”等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