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如何祭拜亲人吗(缅怀故去亲人可以这样做)
中元节如何祭拜亲人吗(缅怀故去亲人可以这样做)
“ 全民普法,阅读有礼 ”活动
火热进行中~
轻松学法律,保护你我他
惊喜大奖等你来拿!
祭祀先祖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从小就听老人们说
“七月半,鬼乱窜”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
“中元节”俗称“鬼节”
但是
信则有,不信则无
只要一身浩然正气
就能做的正行的直
毫无畏惧!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具有重要意义:
✦ 一是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让人们慎终追远。
✦ 二是发扬推已及人,救济众生的义举,换得世界清平。
非常富有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开展中元活动的时候,要跳脱“鬼”的角度,传承孝道文化。
中元节的传统习俗
祭祀祖先
在这个 特殊的日子 ,我们少不了要缅怀我们的去世长辈亲人。因此,很多人会通过焚香、烧纸钱、点蜡等活动祭祀祖先。
放河灯
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很多地方都有,河灯也叫“荷花灯”、“水灯”一般是纸糊的或折纸的荷花,在底座放上小蜡烛或油灯。中元夜放在河流湖泊之中,任其漂泊。
祈丰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会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
各个地区的传统习俗略有不同,但都是为了追思故亲,体现了慎终追远的传统文化。
但是, 为保护城市环境,减少安全隐患,倡导移风易俗 ,成都市城管委、成都市 公安局 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中元节期间禁止在公共场所焚烧祭祀用品的通告》,禁止在公共场所焚烧祭祀用品。
如何文明环保祭奠?
环保祭祀 ,前往骨灰寄存处或安葬骨灰公墓进行祭祀,提倡“五个一”祭祀方式,即:献一束花、挂一根丝带,念一封信,读一首诗,唱一首歌。既温馨,又能寄托思念之情。
家庭追思 ,在家里与亲友围聚在一起,在逝者遗像前,捧上一杯清酒,用鲜花、供果以及逝者生前最喜爱的物品,鞠躬、默哀追忆亲人,传达思念之情。重温家庭美德,继承亲人遗志,珍惜幸福生活。
远程祭祀 ,通过网络、 微信 等方式,委托公墓工作人员擦拭墓碑、敬献鲜花并录传一段视频。这种祭祀方式环保而且方便,没有时间和地点限制,远在他乡工作繁忙也能用环保、文明的方式寄托思念,让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得以传承。
网上祭祀 ,通过开设有网上纪念馆的公墓或殡仪馆,采取绿色低碳的网络祭祀来缅怀亲人,以肃穆、环保、节约、低碳的方式缅怀逝者。
音乐追思 ,听亲人最喜爱的歌曲,看照片、忆往事,进行往生回忆,表达对已故亲人的缅怀之情。
这些方式并不悖于传统祭祀的精神,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升华, 顺应绿色环保趋势,符合新时代新风尚。
最后
工妹儿再次温馨提醒大家
不管在城区还是在乡村
消防安全不是儿戏
请注意防火
一定要清洁、文明、安全祭祀
你还有哪些文明祭祖的方式
快来 留言 区分享给大家吧~
图 | 来自网络
祭祀只是拜神吗?古代人是怎样操作的?
提起祭祀,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概念可能就是每年清明节扫墓祭拜祖先的样子,源自对祖先的信仰。但是祭祀真的只是拜拜祖先那么简单吗?实际上祭祀大有来头。
祭祖是我国传统的祭祀活动之一,一般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现在,我们一般都在吃团圆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
看过《红楼梦》的小伙伴可能都记得有贾府除夕祭祖这一幕: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
祭祀祖先之事在我国古代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早在先秦时,就有“祭祀产业不入官”,到宋朝开始成为历朝历代遵循的制度。
《大明会典》载:“凡籍没犯人家产、田地内有祖先坟茔者,不在抄札之限”
祭祀的方式:活人祭祀
在相对久远的朝代里,我们时常能够联想到活人祭祀的画面,而最为典型的就是商朝时期。
按照甲骨文记载,商人用活人献祭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是“卯”祭,这个字是人或牲畜被掏空内脏之后、对半剖开悬挂的形状,如同今天屠宰流水线上悬挂的猪羊。
事实上,食人风俗在原始人群中广泛盛行,但进入农业社会后就不是常态了;活人祭祀在商朝中期最鼎盛,此后逐渐减少但偶尔还能发现。另外要注意的是人殉和人牲不同,人牲是鬼神的食物,人殉是鬼神的侍从,我们这里讲的是人牲。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妇好墓
其他献祭方式包括奉献人牲的内脏、鲜血、头颅。加工人牲方法有烧烤、滚汤炖烂、风干成腊肉等等,这都是加工食物的方法,因为他们就是奉献给神灵的饮食。
祭祀中为什么总是用到酒?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关于祭祀的仪式上,总是有酒的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酒被发明后,饮酒成为贵族生活中的快事,但造酒的同时要消耗大量粮食,因此酒显得尤为珍贵,秉承着要将最美好的事物献祭给神明的原则,酒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另外,在远古时期,主持祭祀活动的主要是奉祀天地鬼神、祈福禳灾的巫医。酒,作为一种药品,巫医们往往随身携带,因此各种活动中往往都能看到酒的身影,祭祀也不例外。
《东京梦华》中的“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赉送”,都描绘了祭祀当天用酒的场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酒与祭祀之间形成了庄严肃穆、神圣不可侵犯的特有联系。
宋・陆游・《社饮》:“倾家酿酒无遗力,倒社迎神尽及期。先醉后醒惊老惫,路长足蹇叹归迟”,《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樽还酹江月”这个酒洒入江水的动作,实际上也是古代祭祀习俗的延续。
祭祀中酒的选择可以分为“五齐”与“三酒”,“五齐”酿造时间较短,颜色浑浊且酒味较淡,因重古贵质的传统,至敬不尚味,“五齐”在祭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的“泛齐”,酿造时间最短,工艺最简单,酒在酿成之时上面还有汁滓浮泛,但最为珍贵,被应用于大祭当中。
祭祀的对象:天神、地o和人鬼
《周礼・春官》中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即天神、地o和人鬼。天指的是天界神灵,也因为敬畏天神,所以有了“头上三尺有神灵”等俗语。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泰山举办封禅大典祭天,借此来彰显自己的“天子”身份。祭祀之前,儒生们纷纷建议,要将车轮用蒲草包扎,避免伤害山上的草木;在祭祀之处要用菹秸铺在地上,以示敬意。
祭祀
而“不信邪的秦始皇”并没有采取儒生们建议,结果在半路就被暴雨袭击,十分狼狈。(在无神论者看来这个就是偶然事件,但是在相信玄学的人眼里,他们会觉得是触怒了天神导致的。)
地界神灵包括土地神、山川神、动植物诸神。以农立国,先人对土地的有着不可替代的崇拜意识。
秦汉以后直到明清,统治者祭地或者与祭天同时同地在南郊进行,为郊祀天地,或者在北郊夏至日专门祭祀。
随时间的变迁,祭祀制度肯定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天地祭祀始终是皇帝亲自参加的大典,适逢国家大事还要单独派遣官吏祭告。
人鬼:比如我们现代还保留的祭祖就是典型的对象。
在古代更是意义非凡:发挥了凝聚同族、激励后代的作用。
无论将士出征、结婚生子,适逢人生大事都要进行祭祖。
周武王发兵攻打殷纣时,曾带着周文王的神主出征,在先祖的庇佑之下,大获全胜。
而在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忽迎娶妫为妻后,由于没有第一时间告祭宗庙,因此受到了当时人们的指责。
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与发展,食人的陋习早已被摒弃了,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另一方面就是社会文明的进步。而遗留下来祭祖的习俗,个人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一种信仰寄托。
历朝历代一些祭祀的初衷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虽然有些方式违背了我们现在的道德层面,但也进一步说明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是需要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