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祭天是怎样进行的?
天坛祭天是怎样进行的?
在天坛举行的祭祀活动中,以冬至日在圜丘祭天最为隆重。皇帝亲祭,祭前斋戒,届日亲自视牲,以示恭敬。祭祀过程行迎神、奠玉帛、进俎、读祝文、三献爵、受福胙、送神、望燎等各种仪式。皇帝率百官行三跪九叩礼,顶礼膜拜,仪制复杂,庄严而隆重。在圜丘举行的另一次祭天活动是孟夏时节举行的常雩礼。常雩礼即祈雨礼。祈雨又分常雩礼和大雩礼两种。正常情况下每年孟夏在圜丘为百谷祈膏雨,是为常雩礼。但常雩礼后不下雨,皇帝会每隔七天派官员向天神、地o、宗庙、社稷等神o告祀,三告仍无雨,则举行大雩礼。届时皇帝亲赴圜丘恭祷,不设卤簿,不除道,不作乐,不设配位,不奠玉帛,不饮福受胙。三献礼时用舞童16人,衣玄衣。余仪与常雩礼同。祈而有雨则需报祀“谢雨”。祈而多雨不停,还须举行祈晴仪式。天晴后还要报祀称“谢晴”。孟春上辛日祈谷,在祈谷坛举行,礼同圜丘祭天。“祈年殿”的“年”字本意为“谷熟也”,即祈求上天给一个五谷丰登的年景。
天坛和地坛是怎么回事?在什么地方?
天坛在故宫东南方,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4倍,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地坛,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为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坐落在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o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
扩展资料:
天坛是进行祭天礼仪的地方。
祭天作为人类祈求神灵赐福攘灾的一种文化行为,曾经是中国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至清末,一直举行祭天典礼,绵延约五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祭天祀典,并与1918年改天坛为公园。祭天典礼延续了约五千年。祭天礼仪即从历史角度系统介绍中国古代的祭天礼仪,展示中国的祭天历史即中国古代的祭天文化。
地坛是进行祭地活动的地方。
祭地活动源于远古。据文字记载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料载: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招地于泽中方丘)。起初,由于文化知识水平所限,人们尚不能认识与驾驭自然及社会力量,对自然界的众多事物现象解释不了,就臆想出超自然的什么“神鬼”,出现迷信,把万物归宿于天地神鬼的造化安排,若遇不解之事就求救天地神鬼给以保佑和恩赐,臆造出“皇天”、“地o”掌管天、地之一切,是至高无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坛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只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
扩展资料
天坛的历史来源
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坛
百度百科:地坛公园
天坛在故宫东南方,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4倍,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
地坛,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为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坐落在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
拓展资料: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只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在故宫东南方,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4倍,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外坛墙总长6416米,内坛墙总长3292米。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北高南低,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圆地方”。天坛的主要建筑物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其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相连结,由南至北分别为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
地点:北京市崇文区天坛内东里7号
地坛,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为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坐落在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o神”之场所,也是中国最大的“祭地”之坛。
地点:坐落在安定门外东侧
天坛(公园)祭天,地坛(公园)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