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什么勾勒从上古到祭祀之地
史记的什么勾勒从上古到祭祀之地
在事业单位考察中,涉及的常识比较宽泛,例如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科技常识、地理常识等,需要大家进行平时积累。今天就简单梳理一下文学常识中考察比较频繁的《史记》,以及延伸知识点,你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浏览一下,积累小常识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西汉司马迁,其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被称为我国第一部 “正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在史学、文学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知识深化:
1.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叙述历史的一种史著体裁。
纪传体: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来编排、叙述史事的一种史书体裁。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
注意区分:《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被称为“编年体之祖”。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
《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2.作者及作品相关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相、司马迁
史学两司马:西汉司马迁、北宋司马光
史学双璧:《史记》与《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3.内容构成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本纪: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世家:记述王侯封国史迹。
列传:记述帝王诸侯外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
表:用表格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记述制度发展。
4.“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是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的二十四本正史的统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二十四史”之首即《史记》,最后一部即《明史》,若加上《清史稿》,则合称为“二十五史”。其中,“前四史”文学、史学评价颇高。
5.“前四史”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亦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南朝范晔的《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西晋陈寿的《三国志》(纪传体)。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当政时期的三千年历史。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同时史记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的内容涵盖了三千年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黄帝时代开始,再到汉武帝时期结束。司马迁是汉武帝当政时期举国闻名的历史学家,其对于历史有一定的研究,于是著成了史记。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榜样,仿效这种体裁修史相继而起。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作品鉴赏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独特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中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六乐”的祭祀含义分别是什么?
六代乐舞是我国上古音乐的最高等级,它们是用于郊庙祭祀的,《云门》用以祭祀天神;《大咸》用以祭祀地神;《大韶》用以祭祀四方;《大夏》用以祭祀山川;《大蠖》用以祭祀商人的始祖;《大武》用以祭祀周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