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大墓地 > 正文

廖仲恺简史?

2024-08-10 16:06:1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廖仲恺简史?

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侨商家庭。1893年父亲病故后,随母亲回到广州,并于1896年入读香港皇仁书院。1897年,在叔父的安排下,他与香港地产商何戴的女儿何香凝在广州结婚

二、廖仲恺母亲

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1972年9月1日),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棉村(今佛山市南海区)人,生于香港,中国国画家。何香凝女士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是廖仲恺先生的革命伴侣。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作品包括《狮》、《梅花》、《高松图》等,曾出版画集有《何香凝画集》、《何香凝诗画辑》、《双清诗画集》等。1972年9月1日逝世。

三、廖仲恺祖籍?

祖籍广东梅县程江镇。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陈江镇)人,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近代民主革命家。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四、廖仲恺的弟弟?

廖凤舒(1865-1954)又名廖恩焘,是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胞兄,陈香梅女士之外祖父,别字风书,别号凤舒、忏庵。广东惠阳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政治系毕业。1908年任清政府外交官。曾代表袁世凯出席南北议和会议,其弟廖仲恺为南方政府代表。

五、廖仲恺什么学历?

廖仲恺是大学学历,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号夷白,字仲恺,广东省惠阳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

廖仲恺和何香凝夫妇是同盟会重要的参与者,是国民党中左派的代表,支持外跟苏联合作,内跟中国共产党合作,结果于1925年8月20日被右派暗杀。

六、廖仲恺的笔顺?

廖的笔顺是:点、横、撇、横折、点、提、横折、点、提、撇、捺、撇、撇、撇

仲的笔顺是:撇、竖、竖、横折、横、竖

恺的笔顺是:点、点、竖、竖、竖折/竖弯、竖、横折、横、竖弯钩

恺〈形〉

(形声。从心,豈声。本义:欢乐,和乐)

同本义

恺,乐也。——《说文》。按,豈,愷实同一字。

中心物恺。——《庄子·天道》。又如:恺悌(和乐平易,平易近人。也作恺弟,岂弟);恺恻(和乐恻隐);恺豫(和乐)

夫不勤勤则前人不当,不恳恳则觉德不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

七、廖仲恺的哥哥

廖凤舒(1865-1954)又名廖恩焘,是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胞兄,陈香梅女士之外祖父,别字风书,别号凤舒、忏庵。广东惠阳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政治系毕业。1908年任清政府外交官。曾代表袁世凯出席南北议和会议,其弟廖仲恺为南方政府代表。

1915年3月,任驻古巴代办使事,兼驻古巴总领事。1917年11月回国。1922年2月,暂代驻朝鲜总领事。1925年1月任金陵海关监督;12月派代驻智利公使馆代办使事。1926年2月,兼任驻巴拿马公使。

1927年2月,任驻古巴公使。1929年10月回国。1934年6月,任驻马尼拉总领事。后辞职经商。1944年5月充任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45年秋被捕入狱,获释后移居香港。1954年病逝。年80岁。工诗词,著有广州方言诗《嬉笑集》、《粤讴》、《扪虱谈室词》等。

八、廖仲恺的诀别诗?

       廖仲恺的诀别诗共有三首,其中,《留诀内子》二首,《诀梦醒女,承志儿》一首。

        留诀内子

  (一)

  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

  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二)

  生无足羡死奚悲,宇宙循环活杀机。

  四十五年尘劫苦,好从解脱悟前非。

  诀梦醒女,承志儿

  女勿悲,儿勿啼,阿爹去矣不言归。

  欲要阿爹喜,阿女阿儿惜身体。

  欲要阿爹乐,阿女阿儿勤苦学。

  阿爹苦乐与前同,只欠从前一躯壳。

  躯壳本身臭皮囊,百岁会当委沟壑。

  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

  尚有一言须记取,留你哀思事母亲。

九、廖仲恺,哪里人?

廖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现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

主要作品:《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籍贯:广东省归善县(今广东省惠城区)

毕业院校:香港皇仁书院、早稻田大学

主要成就

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此后,全力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极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与中国共产党人精诚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

十、廖仲恺的主要事迹?

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侨商家庭。1893年父亲病故后,随母亲回到广州,投奔时任清政府招商局总办的叔父廖志岗,并于1896年入读香港皇仁书院。1897年,在叔父的安排下,他与香港地产商何戴的女儿何香凝在广州结婚。

甲午战争时期,中国遭受帝国主义欺凌,使廖仲恺萌生了强烈的爱国民主思想。1903年,廖仲恺与何香凝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旅居日本期间,夫妇二人与孙中山先生相识,深为孙中山先生的坚定革命信念与精神打动,他们向孙中山先生表示,“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从此,夫妇二人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踏上了艰辛的民主革命道路。

1905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协助孙中山先生建立中国同盟会,廖仲恺担任同盟会总部的副会计长和外务部干事、外务部副部长。夫妇二人在东京的家,成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联络站和聚会场所。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廖仲恺回到广州,先后担任广东都督总参议、总统府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何香凝也到达广州,协助丈夫。1912年5月,廖仲恺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司长,实行地税换契法、整理财政和税收等措施。但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但廖仲恺和何香凝矢志不移地追随孙中山先生,组织发动“三次革命”,奔波于日本、上海和广东等地。1916年3月22日,在革命者发动多次起义的打击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922年8月,孙中山先生先后会见了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和苏俄使节越飞的代表,决心联俄联共,接受改组国民党的建议。廖仲恺两次奉命前往日本与越飞会谈,在国民党改组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廖仲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中央党部工人部部长和农民部部长。同年,廖仲恺协助孙中山先生筹建黄埔军校,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代理委员长。

国民党一大后,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蓬勃兴起。廖仲恺重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运动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与共产党真诚合作,积极支持工农运动。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继续坚定维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支持国共合作,维护国民革命方向,并不断批判和揭露国民党右派的本质,由此引起国民党右派的仇视。廖仲恺却平静地说:“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的。”他还表示:“为党为国而牺牲,是革命家的夙愿,何事顾忌!”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前往参加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会议途中,被国民党右派豢养的暴徒刺杀于中央党部楼前。

廖仲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推动者,为中国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周恩来曾赞誉他“一生苦斗,革命为党,牺牲为国”,高度评价他是国民党之重心、“工农运动和反帝国主义运动的积极领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