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大墓地 > 正文

胡雪岩年表?

2024-07-31 17:29:1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胡雪岩年表?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县人,红顶商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

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中法战争爆发后,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加上官僚压榨,胡雪岩最终破产,客死杭州。

二、胡雪岩家境?

胡雪岩自幼家境贫寒,生计无靠,为了生存,他从小就到杭州城的“信和”钱庄当学徒。在当学徒的时候,他聪明灵敏,又能说会道的,于是就在三年学徒期后,就被掌柜的留了下来做伙计。

  在做伙计的时候,又经常单独出去收债、放款,干了好几年,都从来没出现过纰漏,于是就被安排到分场去做工。而胡雪岩发际,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胡雪岩的第一个靠山

  当时杭州城有一个落魄书生,名字叫王有龄。他虽然是个官二代,但是由于父亲早逝,家道没落,自己也穷困潦倒的。

  当时没人看的起王有龄,包括胡雪岩。但是自从胡雪岩偶然听到王有龄说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有一天,王有龄在饭店持久,说起来自己如果进京城打点的话,可以用混一个盐大使。但是自己却不想做盐大使,想做知县。虽然知县官职小,但是却能杀人、能活人,可以借此做一番事业。

  胡雪岩当时正在旁边,一听到这话,立马觉得此人颇有见解,于是问王有龄:你进京打点,需要多少银子?

  王有龄回:五百两。

  第二天,胡雪岩便交给王有龄一个包裹,里面是500两银子。这500两银子,可以说是胡雪岩“挪用公款”得来的,若是王有龄失败了,不仅自己饭碗丢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要赔进去。

  王有龄感激涕零,表示自己绝对忘不了胡雪岩的大恩。事实的确是这样,做了官的王有龄步步高升,从江苏布政使、湖州知府,一直当到了浙江巡抚。

  王有龄的官做到哪里,胡雪岩的财就发到哪里。

  通过王有龄的介绍,胡雪岩先是代理官府公库,后来又开办丝行,一步步的积累起了原始资本。

  但是好景不长,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王有龄在战场上战败而自杀,而胡雪岩,也失去了靠山。

  第二个靠山出现

  王有龄去世之后,胡雪岩想要再找一个靠山,便把目光放在了浙江巡抚的左宗棠的身上。

  当时,左宗棠西征新疆,却因为军饷不够而发愁。而胡雪岩主动找到他,给他出了这样一个主意:

  当时还在平定太平天国,左宗棠的部队中,还有很多参加过太平军的士兵,这些士兵刚从俘虏变成士兵,肯定会有矛盾心理,害怕将来拿着自己参加过天平天国而开刀。

  而左宗棠依照胡雪岩的点子,发了一道命令:承诺太平军人,如果愿意归降,只要稍接受处罚,再捐点钱,就可脱罪。

  如此一来,左宗棠士兵的心态平衡了,左宗棠又凑到了军饷,可谓是一举两得。

  成也左宗棠,败也左宗棠

  在胡雪岩借着左宗棠发财时,他也不知不觉中卷进了权利争斗的漩涡。

  左宗棠和李鸿章,后来都曾出将入相,被列入“晚清四大名臣”,都是为朝廷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但是两人在政治上的主张却有出入,当时,左宗棠主张“塞防”,认为新疆才是国防要塞,只有保住了新疆,才能保持京师的安全稳定。

  而李鸿章则主张海防,他认为外敌将来自海上,应当把西征的军费,做海防之用。

  结果左宗棠抬棺入疆,收复失地,升、封二等恪靖侯。一时之间占据了上风。收复新疆的钱谁出的?胡雪岩。他不仅赞助了一个大头,还给部队送去了诸多草药、军饷。

  而李鸿章这才意识到,想要扳倒左宗棠,还是得要从胡雪岩身上下手。因为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钱袋子,只要胡雪岩倒了,那左宗棠必定会受到制约。

  1882年,胡雪岩在山海创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收国内的新丝数百万单,打算把中国的丝织行业垄断了。结果这个举动惹怒了外商,随即,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

  “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这就是做生意。”这是胡雪岩曾经最有名的经商秘诀,如今,却成了八个坛子只有四个盖子,胡雪岩的手脚,也开始有点乱了,而现在,偏偏有人要盯死那个没盖的坛子。

  而这个时候,李鸿章开始下手了,他收买了胡雪岩最得力的手下,让其发布“胡雪岩没钱了”的言论,让在胡雪岩钱庄存钱的人都去兑换银票,然后用自己的身份,怂恿外国的洋行、银行去找胡雪岩要钱。

  而在李鸿章授意下的盛宣怀也下手了,盛宣怀联络各地富商,联手搞垮胡雪岩。在胡雪岩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纷纷表示不会借钱给他。

  在胡雪岩已经山穷水尽的时候,李鸿章又出了一个狠招,那就是派一些下三滥去勒索、敲诈胡雪岩。直到这个地步,胡雪岩的资金链是彻底断开了,他辛苦打造的商业帝国也随之轰然崩塌。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

  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了斩草除根,李鸿章还指示亲信举报胡雪岩“贪污挪用国家粮饷”,慈禧大怒,直接抄了胡雪岩的家,革了胡雪岩的职。

  这一招“痛打落水狗”,直接把胡雪岩打得仅剩半条命。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胡雪岩用了30年创造出来的商业帝国,李鸿章用了三天就将它搞垮,在胡雪岩临终前的遗嘱里面,他留下了三句话:

  第一,后人不要经商,第二,后人不要从政,第三,胡李不通婚。”

  在死去的最后一刻,胡雪岩还喃喃道:"白老虎可怕,白老虎可怕“,这白老虎,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左宗棠说他:“你是生逢其时,财色双收,官居二品,商界知名。”

  胡雪岩答:“我是天从人愿,赌博一生,看似风光无尽,实则如履薄冰。”

  不过回首看胡雪岩的一生,他的经商之道,的确是为人所称赞的。尤其是他的经商之道,到今天看来,仍然很有道理,比如:

  1、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

  2、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大小如一。

  3、如果你有一乡的眼光,你可以做一乡的生意,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可以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

  4、上半夜想想自己,想想别人。

  5、想要干大事,就必须懂得跟别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怀里捞。

三、胡雪岩传奇?

胡雪岩的的确确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从一个没有文化的学徒成长为红顶商人,凭的就是熟谙人性并实行之的毅力。当然,尽管他是商人但他也有家国情怀,这也为他能做大做强的根本。为了让希望报销国家的人才能得到提拔,想尽办法。为了民众免于战乱,勇于牺牲小我的毅力。胡雪岩值得所有人学习

四、胡雪岩墓?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中村杨家门鹭鸶岭。

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 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

以上信息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五、胡雪岩家世?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六、胡雪岩,导演?

电视剧《胡雪岩》的导演是金韬。

该剧讲述了战乱中两次机智的应变使胡雪岩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他便顺势依附于左宗棠的麾下。胡雪岩一面为左宗棠筹粮,一面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继尔又独揽替左宗棠代购洋枪洋炮的生意,并为左宗棠计划在福建创建的马尾造船厂筹集资金,后又首举外债。

胡雪岩对左宗棠军务的支持引起了慈禧的注意,御封其为四省税务代理总管,后又御赐黄马褂,封为一品顶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红顶商人。

七、胡雪岩解说?

我们知道晚清“红灯商人”胡雪岩是徽商的代表。那么,什么是徽商呢?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古徽州府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

那么为什么由新安改名为徽州呢?此地为什么称为徽州呢?

据《宋书·地理志》载:“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古往今来其地名来源众说纷纭。其中历史上存在两种说法:地理因素和词义因素。

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缘于山水之名,其二缘于地方之名。

第一:“山水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有徽岭与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罗愿《新安志》始载起,后世元、明、清的历代志书都沿用这一传统说法,如清弘历(乾隆帝)《徽州府志》云:“盖郡境存徽岭、徽溪,扬之水出焉,说者以为取诸此”;

第二:“地方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广记》及《徽州府志》里就持存有此说法。

词义因素方面,也有两种解释

其一,“徽”字含有“绳索、捆绑、囚禁、束系、约束”等意思。其二,“徽”字还有美好之意。

第一:汉朝杨雄在《解嘲》中有云:“徽以纠纆,制以斧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曰:徽,“纠绳也”。徽绳意同徽索,指捆绑囚犯的绳索。所以南朝时期的梁朝统治者叫嚣对宣扬“神灭论”的范缜其人宜“置之徽纆,肃正国典。”其中徽纆同为绳索,所区别者在于两股盘成之绳索称纆,而三股绞成之绳索叫“徽”。有趣的是,在宋朝,规定歙州进贡朝廷的物品,仅是白苎和澄心堂纸。那白苎正是用以结绳的原料。历史上竟然也有这样的巧合。当然,徽字还可作动词用。唐代刘良曾经注解说:“徽,系也”,就是捆绑的意思。

北宋统治者改用徽字作州名,实际上与当时发生的一桩重大历史事件有关,那是北宋宣和二年十月,歙籍人方腊在毗邻歙州的睦州建德军青溪村聚众起义,十二月,他率领起义军攻陷歙州。未久连战攻略东南六州五十二县。赵宋王朝急遣童贯统领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围击镇压,历时一年,“杀贼八千”,到翌年四月平息了战乱。五月,朝廷诏令改歙州为徽州,同时将睦州建德军改为严州遂安军。这一举措意思很明显,它是朝廷对策动农民起义之地人们实行牢牢束缚和严加管制的体制,透现出宋徽宗及其臣僚们对方腊起义者们畏惧且心存余悸的心态。由此可见,徽州因其取名,历史依据之可信性更强。

第二:清弘历《徽州府志》记载:“或云:徽,美也,故以为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样解释未免牵强,理由在于改名时正值战乱初平,统治者惊魂甫定,由此获名恐难做出稳妥的解释。

倘若从积极良善的方面来看,人们倒是宁可更愿意把“徽”字释作美好,因为徽州此地毕竟山辉川媚,南朝梁武帝称赞“新安大好山水”,南宋思想文化界巨擘朱熹曾题“新安大好河山”六字,而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赋诗写到:“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难道这些不都正是有力的佐证根据么?

八、胡雪岩 谥号?

       胡雪岩没有谥号。

       谥号是指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死后,后人为了方便对其生前为人做事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只有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才拥有谥号。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职业巅峰之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被称为“活财神”。

        但是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于于中洋蚕丝贸易大战,市面巨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胡雪岩家资去半,资金周转不灵,同时朝廷密查胡雪岩,已备抵债,后终于被革职查办,查抄家产,终因贫困交加,郁郁而终。

    对于清政府,胡雪岩是以朝廷罪人收场,所以是不会给他封谥号的。

九、胡雪岩传与胡雪岩全传的区别?

这是两本书,《胡雪岩传》作者:京城说书匠,讲的是晚清“第一巨富”,得赐黄马褂第一商人胡雪岩收复杭州城、平定边疆叛乱,且看传奇浙商胡雪岩扼腕命运。从走街串巷白手起家,到得贵人相助富可敌国,“红顶商人”胡雪岩独特的经商才能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已然被演化成了传奇。

《胡雪岩全传》作者是方言,是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了胡雪岩一生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了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广阔历史背景下,胡雪岩由商而官,亦官亦商,暴起暴落的历史画面。

十、胡雪岩经商精髓?

胡雪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人之一,他的经商精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诚信经营:胡雪岩一直坚信诚信是经商之本,他始终坚守诚信原则,对待客户、合作伙伴都以诚相待,赢得了广泛的信任和尊重。

眼光独到:胡雪岩具有敏锐的商业眼光,能够准确判断市场趋势和商业机会,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善于借力:胡雪岩非常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发展自己的事业,他通过与政府、官员、商界领袖等建立良好的关系,为自己的商业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勇于创新:胡雪岩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勇于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和领域。

善于管理:胡雪岩非常注重企业管理,他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企业高效运转,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之,胡雪岩的经商精髓在于诚信、眼光、借力、创新和管理等方面,这些经验对于今天的商业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