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好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先给大家说两个不常见的点:奠酒和祭拜。
老粉都知道,我从小就喜欢在白事场合围着法事先生转。他们做法事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词:“奠酒”,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奠酒是什么,因为方言里的读音,是“点酒”,我以为这就是活着的人给死者点了酒让他们喝。后来才渐渐知道,这个流程叫奠酒。偏远的地方,丧事保留得全且细,坐大夜时,停棺于堂屋,孝子贤孙跪在边上,主孝之人,要随时跟着法事先生做一些动作,这些动作包含感恩、忏悔等多种意义,喻示法师和孝子一起帮死者洗去这一生的所有,干干净净往生。每到一场法事到了一定阶段,大概相当于把死者送过了一个关头,他要入下一个关口,其魂魄在关口向你告别,就需要奠酒了。孝子们端上酒,心怀寂静,然后把酒倒在地上,是为奠酒。你们可以想象古人十八里相送的那种场景,过一个亭子敬一杯酒,以表达送别和思念。生死相通,几乎就是这个意思。坐大业时间,灵堂正中的跪垫大多时候是空着的,宾客进屋,第一件事,是要从香主事手里接过点好的香,磕头作揖。这个,就叫祭拜。而这也是常规情况下,奠酒和祭拜同时出现的少数时刻之一。过了这一天,奠酒就几乎不存在了。只有祭拜会年年如旧。
比如有一个习俗是死者过世的第一个春节,被称为点新年,这是死者在彼岸过的第一个年,所以要给他点新年。亲友乡故们,都会自发来他的坟前,带上果品花圈,焚香磕头,进行祭拜。
但,这时不会有奠酒的意思,哪怕同样是给他倒酒,这个操作,也只会被称为祭拜。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分呢?
祭奠经常组合在一起说,看起来没有太大差别。没有经过生死大礼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微妙的差距。但其实说穿了,核心的区别在于,祭是表达供奉的意思,奠是表达怀念的意思。
过世的人,人刚刚走,还没入土,还没有彻底不见,在家里或者找个地方,装饰成灵堂,或者陈设一个类似灵堂的环境,斟酒倾地,以为悼念,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奠。这时候对面的他,是家人、是熟人、是朋友,你只是跟他告别,对他说不舍,说怀念。相对而言,你们是平等的,所以只需要奠。
入了土已经彻底不见了,回去见他一面,焚香摆酒,磕头作揖,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祭。这时对面的他,是尊者,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神灵,你要供着他,请着他,所以要祭。
宏大的山川神祇的祭祀,就不说了,那是需要巨大的物品规制做支撑的。是不能从简的。而寻常的奠,只要有心,哪怕搭建一个简单的棚子都可以。
最后说个扎心的总结:
奠的时候,是我们与自己的亲人最后的近距离接触,我们为他们所能做的,还可以不只于奠;而祭,是我们与他们相处的最遥远的接触,我们为他们所能做的,仅仅只能是祭。
一个寄情感于水酒,音容都在眼前。
一个寄希望于烟火,万般都已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