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带三次孝的禁忌?
一、一年带三次孝的禁忌?
在我们泰安肥城地区,农村有一个月内不能戴两次孝的说法,如果一个月内又有亲人过世,第二次就不能再戴孝了。一年内戴三次孝更是禁忌,一般是第三丧事就简单办理,不再戴孝,不穿孝服。
二、穿孝服的规矩?
在我国,很多文人士子喜欢穿着白色,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凸显自己的清高。先秦以前,地位比较高的人都会在正式场合穿着白色的衣服,如《管子》有云:“九和时节,君服白色”。但是,令人费解的是,为何我国传统的孝服也是白色呢?时至今日,在葬礼中我们仍能见到死者的亲人穿着白衣,借此来表示对死者的敬意和悼念。并且,在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里,丧服的颜色并非白色,而是与其相对的黑色。
从这里就能看出,颜色给人的观感是不一样的,至少,在西方国家,白色还有喜悦和欢乐的意味。那么,由此而引申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眼中的白色更加庄严呢?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传统孝服颜色这个角度切入。
不论是素衣、素裳、素服、素冠,古代丧服的称呼中通常会出现一个“素”字。素,其实就是“白色”的意思。自我国丧葬文化兴起,丧服的颜色便鲜有变动。
在周礼中,服丧的人要穿着“五服”。具体该穿哪一种丧服,还要看服丧者与死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亲疏有别的原则,服丧者会穿着五种不同的丧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当然,这“五服”只是规格和样式不同,颜色是清一色的白色。如果在周朝的葬礼中,有人穿着了黑色的衣服,这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轻则挨顿毒打被轰出葬礼现场,重则被盛怒的家属塞进坟冢里陪葬。
《论语》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羔裘玄冠不以吊”,这句话里的羔裘说的是黑羊皮,特指黑色的衣服。这种规矩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前,在清朝时期,虽然,寡居的死者遗孀可以穿着黑衣服,但是,在葬礼时仍要穿着白丧服。
所以说,之所以白色在中国人眼中如此严肃庄重,笔者认为是传统、心理、文化三方面导致的。我们知道,每个民族对颜色的寓意和象征理解不同,毕竟,各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心态迥异。中国人对颜色的独特理解,始于我国古代的文化、教育、政治基础上。
三、男士参加葬礼穿什么衣服?
一般情况下男士去参加葬礼,如果是自己的长辈去世,就要穿着校袍校帽校鞋。就是所谓的披麻戴孝。但如果是其他的朋友或者是朋友家的长辈去世,穿着尽量庄重得体。不能穿着颜色过于鲜艳的衣服。一般情况下选择黑色白色或者灰色比较适宜。深蓝色也可以。样式可以选择西装,衬衫或者是休闲装为主。
四、孝章是什么?
孝章,是在办理丧事的时候,直系亲属所佩戴的代表自己身份或者表达哀思的一种物体,一般分为大孝和小孝,
大孝就是佩戴到亲人的七期满,有地区,在亲人逝去后,在他的某一七举行大型的祭祀,作为孝子就要带到那一天,举办完祭祀仪式后,在亲亲人坟墓面前,同纸钱一起焚化,如果没有某一七做大祭祀,就在最后一个七七的时候,同纸钱一起焚化,这就大孝
小孝就是出殡完之后,安葬了,直接取下来烧掉就可以了,
五、为什么白色不许戴在头上?
白色不是不许戴在头上,而是有忌讳的人头上不戴白色,因为人们在办丧事的时间都是戴白色孝帽,戴白花,女孩子扎头绳。花圈也扎白色的,所以该为白色不是吉祥色。但这並不说明禁止,医院医生护生,酒店大厨不是都在戴白帽子吗?很多时尚男女在照样戴白色的旅游帽,很漂亮,自己喜欢就好。
六、吊孝如何行礼?
吊孝行礼各地风俗不同。我们这里一般都是主家择定家祭之日,接待亲朋好友前来祭奠,也就是吊孝。最尊贵的吊孝人就是姑舅(女的是娘家人,男的是外家人)主家要提前要派车去接,接到离家不远,全体孝子扶杖,捧牌位,遗像,打引魂幡,捧焚冥币的饺盆,以及香马奠酒,帮忙的抬贡桌,打花圈,乐队奏大乐到路上跪接姑舅。接时姑舅德高望重者向遗相,牌位上香化马奠酒,全体叩首,孝子向姑舅三叩首。然后,孝子分跪两边,供桌前行,姑舅捧遗容牌位跟后,孝子最后行至灵堂前,姑舅再上香,孝子再叩谢。姑舅引至堂屋吃饭,由专人小心翼翼招待。饭后出纸,放告,破孝。然后稍息片刻,姑舅瞻仰遗容,询问穿戴情况,巡察棺椁后至灵前讲话。提出意见,表扬好的,批评坏的。姑舅致祭之物有大礼,白布,挽樟,花圈,羊,以及各种时珍鸡鸭鱼等。
其他人致祭没有这么隆重,只需在灵堂前上香嗑头,晚辈戴孝帽,嗑头结束,孝孑谢礼,如"果自己比孝孑辈分低,就要还礼叩首,如果同辈只需作揖。带祭奠物品者,要取少许祭祀物品置于饺盆中,供亡人享用。大致如此。
七、重孙子的孝帽缨子什么颜色?
重孙子的孝帽缨子我们这里是红颜色的。在我们老家,一般老人去世以后,戴孝帽子都是有讲究的,如果是老人亲儿子,孝帽子是自己缝制的顶上在扎几根麻线。孙子就不一样了,孙子一般是找一块白布,在头上系个结就行了。
而到了重孙子这个帽子就比儿子还讲究,不担是缝制的有边有沿,顶上还缝一撮红颜色缨,这个外人一看就知道,老人岁数不小了,到有重孙子了。
八、人死后,亲人为什么要披麻戴孝?有啥寓意?
披麻戴孝的由来
在我国实行火葬以前,许多地方的老人去世后,安葬的时候总要最亲的人(如儿子)拜路,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送葬的人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只麻袋弄成披风样式,从头顶披戴到腰间。据民间说,这种特别的打扮还有来历呢。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他们成家以后都不孝敬老娘,还总是在娘面前夸口:“等娘过了,要好好热闹一番,让娘睡楠木棺材,要穿红戴绿,为娘唱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老婆婆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想教训他们一顿,尽到做娘的责任。老婆婆一夜没合眼,终于想出个办法。
第二天,老婆婆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了也不要你们花一文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扔在阴水洞里就行了。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天天看着屋后面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树林里的猫头鹰是怎样过日子的——一直到我闭了眼为止。”不花一文钱,这正中了两个不孝之子的心意,他们马上答应了。 兄弟俩本来无心看什么乌鸦与猫头鹰过日子,但经老娘一提醒,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了起来。
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的,这些小家伙不管妈妈飞来飞去衔吃的有多快,还是张大嘴巴,嗷嗷待哺。可是,小家伙长大以后又怎样对待生养自己的妈妈呢?小乌鸦还不错,妈妈老了飞不动,觅不到食,就让她待在家,衔来吃的填在她嘴里,等到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这样反哺之情,代代相传。而小猫头鹰却截然相反,妈妈老得不中用了,就把妈妈吃掉。令人伤心的是,小猫头鹰后来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这样反咬一口,一代吃一代。
兄弟俩越看越看不下去,如今这样对待老娘,将来孩子也这样对待我们怎么办?他们不敢往下想,渐渐地改变了对老娘的态度。可是,天不作美,兄弟俩刚刚开始孝敬赡养老娘,她老人家却偏偏过世了,兄弟俩后悔莫及。为了表示孝心,安葬那天,他们不是穿红戴绿,而是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猫头鹰毛色,披一件麻衣,并下跪拜路。
自那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有的地方百姓比较穷,穿一身黑衣服买不起黑布,于是就裁一条黑布戴在胳膊上。都是为了表示要永远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
九、老伴死后三大忌讳?
过春节的时候,大门上不贴对联 ,家里不能张灯结彩,早晨吃饺子的时候不要早起,要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再起再吃饭,家人不能穿的过于鲜艳。
一、热孝期间忌讳走亲访友,尤其是参与喜事。
直系亲属逝世一百天内,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须,不要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以免将本身的悲伤气息带给他人。尤其是婚礼、开业、道贺小宝宝出世等喜事,最好不要参与。
二、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带绿
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考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
现代社会,虽然因为作业生活等原因,许多朋友不穿那么长期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可是,仍是不行穿红带绿。
三、守孝期间,子女忌参与娱乐活动
古时候父母逝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行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