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去世 > 正文

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2023-12-25 02:06:21  来源:网络   热度:

顺治能登基这件事情,让他后来都感慨连连,就算是皇帝,人生的际遇都是说不定的。

公元1643年,皇太极驾崩得匆匆,离世前并没有立下明确的储君,而他的长子豪格此时威望极高,年纪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所以众人纷纷都默认豪格来当这个新皇帝,只是出人意料的是,多尔衮却带头反对,并且表示要争一争这皇帝之位。

这便是大清入关前的“叔侄夺位事件”,多尔衮的底气来自于两个白旗:镶白旗、正白旗,豪格的支持来自于两个黄旗:正黄旗、镶黄旗,当豪格和多尔衮叔侄交锋的时候,顺治还只是一个六岁的小幼童。

假如是一个成熟的中原政权,那么诸如此类的“夺权”问题是不会存在的,即便是有,也只可能是皇子们互相争夺皇位,也不会演变成叔侄争位的局面,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都是因为在清朝入关之前,贵族政治还高于皇权政治,在贵族的眼中,皇权只是一个代言人。

皇太极驾崩的时候,豪格三十四岁,多尔衮三十一岁(豪格比多尔衮还要早出生三年),两者都处在人生相对成熟的一个阶段,而在皇太极时期,豪格和多尔衮都分别立下过大功劳,只不过多尔衮的能力显然更优于豪格,这就让满族贵族对两者的选择产生了犹豫。

豪格虽然能力不如多尔衮,可是豪格乃是正儿八经的皇太极之子,假如让多尔衮来继承这个皇位,那么多尔衮去世之后,又该谁来继承皇位?虽然贵族才是大清的底蕴,不过选择好一个领头羊,这也是一个保证子孙安稳该做的事情。

若是按照以前草原传统的“兄终弟及”继承制,那么满族就直接选择了多尔衮,不过皇太极掌握大权后,开始在内部进行汉化,修习礼法,这是为了日后能够顺利进入中原,如果在多尔衮问题上半途而废,那么皇太极等一众文臣的努力就白费了,显然不能乱来。

就这样,掌握着正白旗、镶白旗的多尔衮就这么“缠住”了豪格,虽然豪格也有正黄旗、镶黄旗的支持,但是满族贵族们却绝对不允许他们内乱,当僵持久了之后,就有人开始提出解决办法,那就是:

多尔衮、豪格都不当这个皇帝。

不管是多尔衮当皇帝,还是豪格当皇帝,其背后的本质乃是八旗贵族的大多数选择,可这其中存在一种情况,假如这两人登基都难以实现贵族们的利益最大化,那么他们就会放弃支持这两个人当皇帝的机会,再次选择别人。

这就是最初的八旗。

八旗制度建立于公元1601年,比起后金政权都还要早上15年的时间。

努尔哈赤在明末中的第一次大蜕变,便是来自于八旗制度的建设,努尔哈赤既是因为八旗制度的确立才成功、快速地统一女真,也是因为八旗制度,才将统一后的女真民族迅速融合且发挥最强大的战斗力。

八旗具体是指“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其中两黄旗乃是直属于大汗(大清皇帝),而在努尔哈赤一开始的计划中,其余的六旗就是由自己的儿子还有自己的侄子掌管,这意味着努尔哈赤并没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皇权制度,实行的是贵族政治。

后来经历了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去世,八旗之中的政治声音也不再像努尔哈赤时期一样统一、纯粹了,以前是大敌当前,八旗总能拧成一股绳,可随着政治的元素开始增多,八旗的利益就有不同。

所以八旗各怀心思,这才是豪格本应该顺利登基却被多尔衮阻挠的原因,多尔衮固然有夺位之心,但没有人支持,那也是不够的,甚至在多尔衮和豪格夺权期间,还有人劝多尔衮自立为帝,要知道自立为帝需要的力量有多强大,这些力量都是来自于八旗贵族的手中。

也许是豪格和多尔衮的性格,让八旗贵族慢慢明白一个道理,他俩年纪都不小了,在政治的角度来说,并不好“操控”,假以时日,也许会被这两个人“架空”权力。

多尔衮心思深沉,豪格性格暴烈,作为臣子,谁都不喜欢这种皇帝管着自己,不可否认的是,自古以来的臣子喜欢的都是好说话、不管事的皇帝,就这样,在多尔衮和豪格总觉得自己要赢的时候,八旗贵族就总是变卦、出幺蛾子,两人最终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事实上,在皇太极当年继承汗位的时候,就保证过绝对不会去动摇“八旗”各旗的势力,皇太极大半生确实都在玩弄权谋,吞并势力,可不管皇太极再如何吞并,他从来都不敢直接删减各旗的“牛录”(旗的组成单位)数量,所以不论皇帝是豪格还是多尔衮,都没人能动八旗的根基。

在多尔衮和豪格争权的最巅峰时期,大致可以分成三股“势力”。

第一股乃是尊豪格为主的两黄旗势力(并不止两黄旗),总共有117个牛录,是最强大的一派,也可能简称为保皇派。

第二股势力是尊多尔衮为主的两白旗势力(也并不止两白旗),一共有98个牛录,虽然比起保皇派少了将近20个牛录,可两白旗事实上乃是当年努尔哈赤留给阿巴亥三子的最强班底,所以两白旗平均水平比保皇派要高。

而这第三股势力,则是代善和济尔哈朗一起加起来的“中间派”,他们拥有96个牛录,而中间派,才是多尔衮和豪格争到底都没有赢家的根本原因,他们一直在摇摆,在观察,最终才决定了这两人都不选。

皇太极驾崩于崇德八年(公元1634年)的八月初九,而这三股势力在八月十四的时候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在保皇派和两白旗都要在议政大殿拱火打起来的时候,作为长辈的代善和济尔哈朗适时地喊了停,才让八旗免于内斗。

也是这一次大碰撞之后,多尔衮渐渐明白了什么,他感觉到他的皇位是坐不上了,当然豪格也是坐不上,也是这种醒觉,让多尔衮在后来的政治局势的变化中,比豪格率先抢占了先机。

前面讲到大清最初的政治模式,乃是“贵族政治”模式,并不是后来皇帝可以一个人完全可以说了算的高度皇权模式,而多尔衮也是在夺位的过程中,很清楚地考虑到这个本质,于是他很迅速地转变自己的思路:

想要拿权,不一定要当皇帝。

其实走出“皇权陷阱”是很难的,但多尔衮做到了,不得不说多尔衮是一个心性十分过硬的政治家,确定了事实和局势之后,多尔衮立即在私下进行了“动作”,主要就是由他来选择能符合他最大利益的“皇帝人选”,于是就这样,被他选中了庄妃之子,年仅六岁的爱新觉罗·福临。

在八旗还在明面上“明争”的时候,多尔衮已经开始暗中的布局了,他和庄妃的侍女苏麻喇姑多次交涉,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利益,八月中下旬的再次议政中,多尔衮提出了自己不再角逐皇位,推荐年幼的福临当皇帝的观点,这个观点一出,立即被八旗的几乎所有贵族同意。

福临年幼,正是他们最理想的人选。

不得不说,多尔衮的这一个办法,乃是当时最好的办法,虽然多尔衮失去了登上皇位的机会,可却避免了两白旗和两黄旗的矛盾冲突,也迎合了中间派的心思,放弃了坚持,获得最大利益,这就是多尔衮的睿智之处。

八月二十六日,登基大典举行,福临登上皇位,而因为福临年幼,政治交由第一摄政王济尔哈朗、第二摄政王多尔衮来管理,此前争夺皇位的豪格,在这场争斗中,一点实际的东西都没有获得,甚至不久后,多尔衮还屡次对豪格使出杀招。

虽然说福临登基设置了两位摄政王,可事实上多尔衮乃是一个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如何操纵权力,他是非常深谙其中内涵的,于是借着李自成在中原杀向北京的机会,多尔衮“借功掌权”。

济尔哈朗的性格和做事方式,逊色于多尔衮良多,鉴于济尔哈朗这个缺点,多尔衮在不久之后的“入关大战”中抢占了很多先机,首先是收服了吴三桂,然后又击败了李自成,最终带着大清朝廷进入北京,这一系列的作为,让多尔衮成为了大清名正言顺的“主人”,以摄政王之身份,行皇帝权力,济尔哈朗都被压过一头。

这是多尔衮这一生最巅峰的权谋之术,多尔衮虽然只是一个游牧民族出身,但是权术却脱颖而出,也难怪济尔哈朗、豪格、豪拜都被他抓得死死的,在多尔衮去世之前,朝堂之中几乎没有人能和多尔衮做对手。

在大清入关的时候,整个大清的统治者阶级都是欢呼的,但唯独一人是落寞的,那便是豪格。

豪格按理来说,就应该继承皇位,可在多尔衮和中间派的周旋中,他就糊里糊涂地丢掉了皇位,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弟弟福临登基,如果他不是皇太极长子这个身份倒还好,可他偏偏就是,这种处境只能说让他十分难堪。

多尔衮胜利了,虽然胜利得不够彻底,可他终究还是成为了大清权力最高的人,而这位胜利者,并不准备放过自己的那个失败者侄子。

入关之后,豪格依旧被重用,虽然他对多尔衮有意见,但对于征伐天下的命令,他却是义无反顾,公元1646年,豪格率领大军击败了张献忠,还亲自射杀了张献忠,这个功劳可谓非常之大,朝廷给予了豪格很高规格的嘉奖。

但在不久之后,豪格就被多尔衮暗算了。

公元1648年,豪格带着西征的大军回到北京,多尔衮还“假惺惺”地出来迎接豪格,豪格一下子还被多尔衮的热情麻痹了,谁知道刚转过头,多尔衮就说有人举报豪格的部下冒功等等一系列罪行,于是乎下令把豪格抓紧监狱之中。

豪格就这样稀里糊涂被抓住了,而且还连抗议的机会都没有,显然多尔衮根本就不是威胁和打压豪格,而是真的想把豪格往死里整,就这样,豪格被“囚禁”了一段时间后,就在狱中去世了,具体的死因历史并没有记载。

作为皇太极长子,豪格自小就被父亲和祖父努尔哈赤骁勇善战所感染,而在豪格的心中,始终认为武器和武力乃是获得一切的根本,这种逻辑其实也没有错的,只是一切都变得太快了,朝堂开始追逐权谋而不是纯粹的暴力了,豪格最终也因为落后被消灭掉。

这是一个理应当皇帝的“储君”的悲哀,而且豪格还是在狱中去世,不是在战场中牺牲,这种离开人世的方式,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耻辱”,也是在多尔衮去世被人清算后,顺治才给自己的兄长豪格平反。

顺治的大多数感慨,也是基于豪格的,因为他自己都知道,皇位本来就不应该是他的,而是豪格的,只是其中的政治交换,权力缔结打造了这种命运,他才六岁就稀里糊涂地当上了皇帝,豪格三十几岁却稀里糊涂地丢掉了资格。

顺治的母亲孝庄在皇太极生前也并不受宠,这种结果连皇太极都意想不到,因为皇太极大半生都在八旗的周旋之中获得最大的支持和权力,谁知道他这个不是任何一旗旗主的儿子,竟然当了皇帝。

而在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吞并了正白旗势力,加上正黄旗和镶黄旗,大清皇帝自此有了“三旗”之力,实力最为强大,也是后来皇权高度集中的根基,这三旗,也成为了后来常说的“上三旗”。

玩弄权力者,总是不幸的。

多尔衮在拿到了大清最高权力后,甚至让顺治对他从叔父摄政王一直改口到皇父摄政王,在世人看来,多尔衮这种情况虽然不是皇帝,但却比皇帝还要巅峰,那么多尔衮是不是还要酝酿机会夺取皇位呢?

可惜多尔衮做不到夺位,因为多尔衮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这就是多尔衮的不幸,他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竟然没有一个可以传承的儿子,仅有一个女儿,这便是他的悲哀,或许这件事情,也让顺治松了一大口气。

不得不说,玩弄权力者,精通权力者,大多数都是极其不幸的。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