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去世 > 正文

有什么亲人去世安慰自己的古诗?或者乐观开朗的古诗?

2023-10-17 22:41:37  来源:网络   热度:

抱歉,亲人去世而安慰自己的故事我想了又想,还是没想到,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对的还望指正。古人多多少少还是被忠孝礼仪限制住的,思想远不如今天多元化,亲人去世按最简单的看法来想“哭的越是惨越是伤心跟去世的人感情越好”所以写出来往往是唯恐写的不够凄切悲伤,至亲如父母这种涉及到孝道的时候,那就更加要写的悲戚免得担了不孝的罪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倾诉本就就是一种能够帮助宣泄情感安慰自己的做法,诗人在写悼文写古诗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情感释放,诗人只需要把自己感受到的悲伤写的淋漓尽致便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宽解,再在诗句中安慰自己未免有些多此一举,而且还会影响感情的抒发和诗词的意境。细细想来古代哲学里最爱开解人看破生死的除了佛家便是道家了,传闻庄子在妻子去世后倒是“方箕踞鼓盆而歌”只可惜没能把歌词记下来,不然用来回答这个问题说不定妥当,但是细细想来这宽解之语却又未比适合今人了。庄子“由悲转喜”是因为他有所悟而这份顿悟只怕并非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有的。“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把人从“没有生命的状态到有生命的状态再到死亡”的过程和“春夏秋冬花开花落”的过程类比,人的死亡就好比冬天来到是自然规律所致,有人会为了冬天的来临而哭泣嘛?生死都是命数。这般话即便明白了道理只怕也是难以共情的。而佛家也是多半以佛理开解,对于禅悟之人那是在合适不过的了,可对入世之人这些道理未免显得有些疏远了。至于对逝去之人不显悲戚反而乐观开朗,放在古代只怕这行为于礼不合,多半是要被道学先生批判一番的。即便是庄子这种圣人,在儒家还未被奉为正统之前,对亡妻的达观也被友人狠狠奚落一番,何况活在封建礼教下的一般人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