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神通墓志铭什么内容?
一、李神通墓志铭什么内容?
李神通墓志铭的内容大致为其生平事迹和家世背景以及对其的赞誉。 据《新唐书》记载,李神通是唐代宰相李林甫的三子,因才干出众而成为唐代著名将领和官员。其墓志铭中通常会详细叙述其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功勋和贡献,以及其家族的光辉历史。同时也会表达后人对其的赞誉和缅怀之情。墓志铭既是对逝者的纪念,也是对后人的激励和教诲。
二、唐李神通墓志铭释义?
1. 唐李神通墓志铭是唐代武则天手下重臣李靖的墓志铭,记录了其生平事迹和功绩。2. 据《旧唐书》记载,李靖有“神通”之才,是唐朝的名将之一,曾参与许多重要战役,尤其是平定安史之乱的战役中可谓功不可没。在政治上也是明智稳重,为人忠诚正直,深受武则天信任。3. 墓志铭中记录了李靖独特的为人处事之道,强调了诚信和爱国主义精神。墓志铭是重要的历史文物,给我们了解唐代历史和人文精神带来了重要的资料和启示。
三、李神通墓志铭现存哪里?
李神通墓志铭现存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不夜城陵园。李神通是唐朝时期的权臣和宰相,对于唐朝的政治和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他的墓志铭被认为是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根据记录和文献记载,他的墓志铭现存于西安市的不夜城陵园。不夜城陵园是一个大型的陵园,里面收藏着很多历代名人的墓志铭和陵墓,如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等人的陵墓。因此,如果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可以前往陵园寻找其他历史文物并进行参观和学习。
四、以墓志铭书法碑刻装饰家居好吗?
虽然不怎么信风水什么,但不建议用墓志铭书法碑刻装饰家居,毕竟影响心情。
如果很喜欢那种风格,可以找书法家写嘛,内容可以选择题主喜欢的。
其实写书法的一般很少这样做的,一定要追求这样的雅趣?
可以用汉画像砖拓片 在让书家题跋,挂在家里和辦公室 作装饰。
青铜器拓片也可以,当然要题主喜欢才好。
五、李建成墓志铭全文?
李建成墓志,盖为盝顶形,阳文篆书“大唐故息王墓志之铭”。志为方形,边长52厘米,高11厘米,四侧无纹饰。其志文仅55字:“大唐故息隐王墓志 王讳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师 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 葬於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作为太子的墓志,55个字实在太过简短了。寥寥几句只告诉世人,李建成死于武德九年六月,贞观二年正月葬于雍州长安县高阳原(如今西安市丈八沟、郭杜镇一带)。内容仅记载死者名字、谥号、死亡时间、下葬时间和地点,没有一般墓志应记载的生平、功绩、评价等。
铭文解读
经专家对该墓志进行了研究后认为,该墓志显著特征为志文“隐”(谥号)字为重刻,证明“隐”字之前为另外一字。
专家参照《唐会要》对李建成所上谥号争议一事的记载,结合墓志磨损后残留笔画推断,修改前谥号为“灵”字,改为“隐”谥,既没有贬低建成政变失败者的命运,又有一种对建成结局的怜悯,没有步入失败者必然被抹黑的必然结局,脱离了世人的惯性思维,唐太宗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
一个“隐”字包含唐太宗对政变有隐蔽的心态,他对政变的定性,除了体现出宽广的仁君胸怀之外,更希望臣下和民众隐讳的谈及以至于不谈,从民众的心中彻底根除,这应该是太宗将谥号改“灵”为“隐”的根本态度。除此心理需求以外,唐太宗不想因为李建成和玄武门事件而影响深远,在政治上“隐”表明态度,凡事归隐、蔽去,既往不咎,以江山社稷为重,以民众福祉为重。这也是其苦心踟蹰后藉李建成谥号向民众表达的政治主张。
学者们认为,李建成墓志的出土,将唐太宗对政变后建成的评价体现出的进退两难的态度真实地反映出来,其同意谥为“灵”字后觉不妥的心态,虽然史书不载,却以墓志的真实存在保留了下来,反映出太宗对玄武门事件后的恻隐之心和政治立场,可弥补史料之不足。
六、李誉墓志铭译文?
答:欧阳询《李誉墓志》译文:
唐故左光禄大夫上柱国德广郡公李公墓志公讳誉,字安远,陇西狄道人也。水行膺运,大启鸿名。云气降祥,世官命氏。飞将立功,克昌之道弥盛;武昭分派,霸业之助有云。曾祖僧养,随赠使持节大将军荆淮浙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毓德埋照之几,卷怀前代;追远饰终之策,见旌身后。祖,周司徒肃文公,和邦国而五教以宽,理阴阳而四时不忒。父广达,随柱国成阳公,武艺绝伦,英姿秀出。效彰沙瀚,绩著蕃维。
公长发庆灵,近资遗训,才望既华,民誉俄远。仪表焕以旁照,灵府豁以洞开。捎云蔽日之姿,虽因地势;冲波截流之志,将运天池。随大业中,以功臣之子授正平县令。虽庭中宇下,非骏骥所游;文阳缦阴,异割鸡之用。犹心存治术,勤恤民隐。丧乱方始,阖境蒙赖。(寻而,帝将迁德,情切乐推,举全邑而会兵。几宁,唯杖剑命前驱,而清驰道,是用分麾,)拜银青光禄大夫,绛郡太守。仍从麾旆,问罪商郊。授右一统军,即行军总管也。
寻封正平县开国公。利涉河广,非复滹沲之疑;先据永丰,还符敖庚之说。屈突通未悟,兴王尚乖。同德公率领骁锐频破支军。寻与大军相会,乃纳降款,以功授金紫光禄大夫。又进平弘农,即镇陕部。皇上亲御戎轩,载清瀍洛,授公行军总管,频破贼徒,授光禄大夫。
武德元年除上柱国右武卫大将军,华阳冲要,控驭遐远。连率之重,允归才望。除使持节总管,粱兴通洋巴安集七州诸军事、梁州刺史。武德二年,定封德广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以内营总管从皇上平刘武周于晋阳,军还,授右翊卫大将军。又从平王世充、擒窦建德、灭刘黑闼、枭徐圆朗。攻战之术,气冠万夫;赏命之行,并驱三杰。六年出为使持节、金直南丰迁洵房六州诸军事、金州刺史。公数年之中,总督二部,王化伊始,风俗未和。纠之以威刑,训之以礼教。声绩之美。独擅当时。八年入为右卫将军,以本官授行军总管,权捡挍晋州都督。
贞观元年,大义功臣,用弘赏典,别食益州,封户三百,仍除使持节都督,潞韩辽泽四州诸军事、潞州刺史。公以兹善政,牧此精民。虽雨施云行,仰资上圣,而崇山增海,允属共治。二年,授右光禄大夫,行怀州诸军事,怀州刺史。三河隩壤,万里承风。岁序未移,颂声载路。寻以疾归于京师,拜左光禄大夫。惟公感淳粹之淑灵,廪清明之雅量。博文约礼,妙尽师资。观德曲成,自然神悟。竦贞干于百寻,振长飚于千里。韫严凝之气,则廪若秋霜;怀温润之姿,则暧如冬日。通知四夷之事,暗合九变之图。其言必信,其行必果。确乎难夺,卓尔不群。未为寒暑易心,不以朱蓝改质。
载伫(伫)兴运,永慨横流。叶并纬之谋,识真人之谶。负青霄而远逝,背丹穴以来仪。与绛灌而比肩,为微泸之称首。功成身退,宠命愈隆。运促道销,行哥奄及。以贞观七年八月十六日薨于雍州通义里,春秋五十九。皇情轸悼,赗赠加等,太常考行,谥曰密。公粤以八年岁次甲午正月甲戌朔廿四日丁酉,葬于高阳之原。前夫人刘氏,彭城人,祖昶,上柱国秦州总管、彭国公,风度宏远,有大功于周室,父丰,开府仪同三司、广武郡公,识怀明悟,标令望于隋氏。夫人言容表德,柔顺为姿。来自公门,降嫔君子。未及偕老,遽先朝露。武德元年九月十六日薨于京宅,春秋卌二。
爰及兹辰,终此同穴。世子哀缠巨痛,思切寒泉,用刊贞石,式旌重壤,乃为铭曰: 昌绪洪源,崇基华胤。带地成纪,极天增峻。积德兰熏,重光玉润。克生才子,培风远振。伟哉风力,焕矣仪形。含姿赳赳,擢秀亭亭。雄图壮志,武纬文经。将探吕穴,且应樊星。炎政不纲,神州乱象。圣皇膺运,贤臣效响。道照经纶,义深归往。缱绻心腹,绸缪庆赏。万方靖乱,九伐乘几。常参秘策,毕从戎衣。出总形胜,入卫宫闱。钩陈比象,冕服增晖。望空穷纪,浮生观化。照乘销华,连城埋价。灼灼徽范,冥冥长夜。泉路有穷,芳尘无谢。
七、李建成妃子墓志铭全文?
其铭
曰:
震坊东辟,兑野西垂。良人伫伉,淑媛来仪。彩涵珠浦,色掞琼枝。融情班试,勖礼秦迤。其一。展养/椒庭,承欢桂宇。少阳中馈,重离内主。四德顺规,三从叶矩。麟趾兴咏,螽斯振羽。其二。鹤关流赏,/龙闱促宴。毂响侵雷,壶娇耸电。玉台既毁,金觞不荐。哀怨惸闺,离披飙霰。其三。六疾晦明,九泉/幽阻。属纩严掖,归魂幼女。兆登居蔡,莹开宿
楚。缟骑长斯,朱旗峻举。其四。周原古隧,汉邑/荒忂。东望吾子,西望吾夫。风吟拱木,鸟思平芜。悲哥一奏,泣涕双濡。
八、碑刻和墓志铭指的是同一回事吗?
不是同一回事。
碑刻,泛指刻石文字或图案。最早的碑刻文字,首推秦朝的“石鼓文”。多数的碑刻有毛笔写件兰本或书丹上石。但有些摩崖石刻及石窟,往往不经书写而直接用刀在石面上雕凿。
墓志铭是人们给去世的人所撰写的,主要是放在墓里,会把这个人的生平事迹全部刻在石碑上,因为有时也指墓志上面的文字,所以叫墓志铭
九、以碑刻而著称的“李北海”是谁?
以碑刻而著称的“李北海”是李邕。
李邕(648〜747年),字泰和,广陵江都(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人,曾经担 任北海太守,因此世称“李北海”。李邕资质极其优秀,才力超出常人,并且刚毅 忠烈,嫉恶如仇,擅长文章的名声最为盛大,当时被称有“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六绝。
书法刚开始学习王羲之,得其精髓之后,就放弃旧日习惯,将二王一派行书的 灵秀与北碑的方正庄严巧妙地糅合起来,吸收南帖的灵活多变,而不取其柔弱的一 面;除却魏碑的呆板,而保留其厚重的一面,在广泛接受前人成果的同时,不自觉 地将他自己的性情和人格外化到笔墨之中,形成自己的一套风格,当时有“书中仙 手”,“右军如龙,北海如象”的美誉。
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 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曾说: “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苏东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 頫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 “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
李邕的传世作品有《叶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东 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 传世书迹 以《岳麓寺碑》、《李思训碑》最为世人重视。
其中《岳麓寺碑》,又称《麓山寺 碑》,立于730年,李邕撰文并且书丹,兼具行书与楷书,现今保存在长沙岳麓山公 园内。流传至今的宋代拓本有故宫博物院藏本、赵声伯藏本、苏州博物馆藏本三种。
十、李建成墓志铭全文意思?
李建成墓志,盖为盝顶形,阳文篆书“大唐故息王墓志之铭”。志为方形,边长52厘米,高11厘米,四侧无纹饰。其志文仅55字:“大唐故息隐王墓志 王讳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师 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 葬於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作为太子的墓志,55个字实在太过简短了。寥寥几句只告诉世人,李建成死于武德九年六月,贞观二年正月葬于雍州长安县高阳原(如今西安市丈八沟、郭杜镇一带)。内容仅记载死者名字、谥号、死亡时间、下葬时间和地点,没有一般墓志应记载的生平、功绩、评价等。
铭文解读
经专家对该墓志进行了研究后认为,该墓志显著特征为志文“隐”(谥号)字为重刻,证明“隐”字之前为另外一字。
专家参照《唐会要》对李建成所上谥号争议一事的记载,结合墓志磨损后残留笔画推断,修改前谥号为“灵”字,改为“隐”谥,既没有贬低建成政变失败者的命运,又有一种对建成结局的怜悯,没有步入失败者必然被抹黑的必然结局,脱离了世人的惯性思维,唐太宗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
一个“隐”字包含唐太宗对政变有隐蔽的心态,他对政变的定性,除了体现出宽广的仁君胸怀之外,更希望臣下和民众隐讳的谈及以至于不谈,从民众的心中彻底根除,这应该是太宗将谥号改“灵”为“隐”的根本态度。除此心理需求以外,唐太宗不想因为李建成和玄武门事件而影响深远,在政治上“隐”表明态度,凡事归隐、蔽去,既往不咎,以江山社稷为重,以民众福祉为重。这也是其苦心踟蹰后藉李建成谥号向民众表达的政治主张。
学者们认为,李建成墓志的出土,将唐太宗对政变后建成的评价体现出的进退两难的态度真实地反映出来,其同意谥为“灵”字后觉不妥的心态,虽然史书不载,却以墓志的真实存在保留了下来,反映出太宗对玄武门事件后的恻隐之心和政治立场,可弥补史料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