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墓志铭全文?
一、曾国藩的墓志铭全文?
全文如下:
季弟事恒墓志铭
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八日丙寅,我季弟殁于金陵军中。逾月,丧过安庆,国藩设次哭奠如礼,遣之反葬。弟名国葆,字季洪,后更名贞干,字事恒。少则落落,自将脱去町畦,视人世毁誉,及书史褒讥微恶,不甚厝意;不随众为疑信,时或诘难参伍,大破群惑。尝应县试及学政试,再冠其曹。已而厌薄举业。不肯竟学。
咸丰三年,国藩奉诏讨贼,召募水陆诸军。季弟挈六百人以从,提督杨载福、侍郎彭玉麟,始皆客季弟所,为僚佐。季亟荐此二人为英毅非常器,已愿下之。四年三月,岳州兵败。季又亟白诸将无罪,已愿独坐之。其后杨、彭二人果以水师雄视东南,而诸将亦次第登用,掇取高官大名。独季弟黯然归去,筑室紫田山中,柴(闭)绝人事,身与世若两不相收。
八年十月,母弟国华战殁三河。季弟大恸。誓出杀贼,以报兄仇而雪前耻。鄂帅胡文忠公方广求将材,命季分领千人,自黄州建旆而东。十年正月,连克太湖、潜山。三月,始与叔弟国荃,会师以围安庆。十一年八月,克之。明年,为今皇帝元年。弟以正月师次三山。三山者,宣池群贼萃之区。军入援绝,寇十倍我,乃以计招降三县义民之陷贼者,噢咻而厉使之。得四千人,编伍约法,用破鲁港,克繁昌,下南陵、芜湖。而国荃亦以是时克东西梁山,徇和州、当途,夺采石。兄弟复会师,进薄金陵之雨花台。江东久虐于兵,沴疫繁兴,将士物故相属。弟病亦屡濒于危,定议假归养疾。适以援贼大至,强起战四十六日,贼退而疾甚,不可复治矣。
季弟初以功叙儒学训导,加国子监学正衔。克复安庆,晋秩同知,赏戴花翎。厥后,连克繁昌三县,天子虽以国藩前有辞赏之奏,犹特赐迅勇巴图鲁名号。至大破援贼,晋阶知府。命下而弟不及见矣!事闻,遂追赠按察使,照军营病故例议恤。诏书谓朝廷早欲擢用,特以国藩恳辞,留以有待。呜呼!圣主之于臣家,恩宠不訾。独惜国家欲大用吾弟,与吾弟欲得当以报国,两相须于微莫之中,而卒不克少待以竟厥志。呜呼!兹所谓命焉者非耶!
季弟生于道光八年九月二十日,春秋三十有五。曾祖讳竟希,妣彭氏。祖讳玉屏,妣王氏。父讳麟书,妣江氏。三代皆封光禄大夫,妣皆一品夫人。配邓氏,先弟十月卒。兄弟五人,自仲氏国潢外,四人者皆从事戎行。季无子,以国潢子纪渠嗣。同治二年,某月某日甲子,葬于某里某山之阳。辄叙次事状,系以铭语,以写吾哀。铭曰: 智足以定危乱,而名誉不并于时贤;忠足以结主知,而褒宠不逮于生前;仁足以周部曲,而妻孥不获食其德;识足以祛群疑,而文采不能伸其说。呜呼予季!缺憾孔多。天乎人乎?归咎谁何?矢坚贞而无怨,倘弥久而不磨。
二、家书曾国藩原文?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大概1500封,所涉及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细读此书,你会发现其中的经典语句简直是字字珠玑,受用一生。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3.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不靠他人为老实主意。
4.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5、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7、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8、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9、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0.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11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2、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3、禁大言以务实。
14、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5、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6、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7、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8、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曾国藩坚决反对为子孙购置产业,留给后人的只是耕读家风,他说:“将来若作外官,禄入较丰,自誓除廉俸之外不取一钱。廉俸若日多,则周济亲戚族党者日广,断不畜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
三、曾国藩原文讲解?
曾国藩相术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原文及译文如下:
第一神骨 :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
俗话说:“去掉作为谷外壳的糠,谷的精髓依然存在。”这说的是神。“山岳不崩塌,只是因为石作为镇压。”这说的是骨。一人的精与神,全在于双眼;一人的骨骼品相,全在于脸部。其他人(工农商军等)需要把身形与精神一起讨论,读书人要先观察他的神气与骨相,单刀直入,这是最重要的。
【解释】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测知人的气质了。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骼,是观人的第一要决。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水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四、曾国藩遗书原文?
曾国藩遗嘱原文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五、曾国藩屡败屡战原文?
典故原文:
闻诸先辈云: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元度乃得免罪。
释义:曾经听那些先辈说过,平江人李次青字元度本来是一个书生,根本不知道领兵作战。曾国藩命令他领兵作战,每打一次仗便败一次。
六、曾国藩檄文原文?
曾国藩讨太平天国檄文《讨粤匪檄》原文
为传檄事: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掳入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浚濠。妇人日给米一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而不肯解脚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船户而阴谋逃归者,则倒抬其尸以示众船。粤匪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此其残忍残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买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没则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祇。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粤匪焚郴州之学官,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朝不焚,无像不灭。斯又鬼神所共愤怒,欲一雪此憾于冥冥之中者也。
本部堂奉天子命,统师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救我被掳之船只,找出被胁之民人。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且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
是用传檄远近,咸使闻知。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奋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倘有仗义仁人,捐银助饷者,千金以内,给予实收部照,千金以上,专摺奏请优叙。倘有久陷贼中,自找来归,杀其头目,以城来降者,本部堂收之帐下,奏受官爵。倘有被胁经年,发长数寸,临阵弃械,徒手归诚者,一概免死,资遣回藉。在昔汉唐元明之末,群盗如毛,皆由主昏政乱,莫能削平。今天子忧勤惕厉,敬天恤民,田不加赋,户不抽丁,以列圣深厚之仁,讨暴虐无赖之贼,无论迟速,终归灭亡,不待智者而明矣。若尔披胁之人,甘心从逆,抗拒天诛,大兵一压,玉石俱焚,亦不能更为分别也。
本部堂德薄能鲜,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长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难各忠臣烈士之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檄到如律令,无忽!
七、曾国藩遗嘱原文?
曾国藩遗嘱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八、曾国藩家训原文?
【原文】曾国藩家训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九、曾国藩遗训原文?
一是慎独则心安。曾国藩教导子女,自修之道,最难的就是养心。而养心之难,就在于慎独。所谓慎独,就是人平常在人前能做到的修养礼仪,在独处时也要时刻牢记。这样做人才能无愧于天地,感受人生的快乐。
二是主敬则身强。曾国藩认为,一个完整的人,内在要恬静淡雅,外在则要恭敬严肃。不仅要恭敬天地、恭敬父母,就算是平时待人接物遇到的任何人和事,都要以恭敬的态度去对待。如此一来,就能在人前留下好印象,遇事也就能顺风顺水,也能令自己越来越强大了。
三是求仁则人悦。这一点与孔子的仁爱思想相同。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人若能将仁爱思想牢记心中,事事想人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别人都会看在眼里。此后做人做事,又何愁不能成功呢?
四是习劳则神钦。曾国藩说,一个人享受的生活,要与他日常的付出相匹配。如果一个大家子弟,整天好逸恶劳、无所事事,吃穿却是山珍海味、绫罗绸缎,这会连鬼神都看不过眼,上天就会给家族降下惩罚。因此,曾家子孙都要努力工作,辛勤劳动,这样神明才会保佑曾氏长盛不衰。
十、曾国藩的墓志铭是什么?
不信书,信运气。
曾国藩不仅功勋赫赫,而且学问极其渊博 ,相传,曾公有十三套学问,每一套都是大学问。遗憾的是,最终流传下来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曾国藩家书》和《冰鉴》。历史真相究竟如何,有待继续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曾公在文化传承和学问研究上有巨大贡献。
但就是这样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晚年却提出自己的墓志铭为:不信书,信运气。要知道,曾公正是靠着读书与勤奋,通过科举考试,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晚年提出这个理念,是对人生的否定,或反思,或还是另有他意?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