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范文正公仲淹原文?

2023-12-21 00:24:4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范文正公仲淹原文?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出自文言文《范文正正直》。

原文: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翻译: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二、东轩笔录,范文正公仲淹悴?

魏泰《东轩笔录》卷三中有一则,写:范文正公仲淹,少贫悴,依雎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三、范文正公仲淹贫悴内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出自文言文《范文正正直》,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四、仲淹出处?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出自《送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

宋代 梅尧臣

王都重兵廪,命使总八方。

淮南舟车冲,三楚笼利长。

惟时有才彦,数计等桑羊。

八月赐诏行,朱斾插大航。

汴湍入秋涨,东鼓下镗镗。

今日发大梁,明朝过睢阳。

睢阳授经地,父老认道旁。

同业八十人,或贵或为郎。

先生殁大官,弟子无荷囊。

乃知诗书传,要在明三纲。

隋未闻仲淹,来学去佐唐。

唐初称名臣,鲜及杜与房。

亲见慕义人,专门起辉光。

我闻房杜流,已显惟王张。

云汉几万里,星宇争耀芒。

归来立螭头,莫爱鱼稻乡。

五、“仲淹少有大志?

意思是:范仲淹年少时就有非凡的志向,对于个人的富有、贫贱、赞美或诋毁、快乐或忧愁,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出自:《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二原文: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创之。译义:范仲淹年少时就有非凡的志向,对于个人的富有、贫贱、赞美或诋毁、快乐或忧愁,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每当慷慨激昂讨论天下事的时候,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一时之间士大夫风气大大振奋,纷纷崇尚风格品节,这是范仲淹首先倡导的啊。扩展资料:《续资治通鉴》作者为毕沅(1730-1797年),清江南镇洋人,字镶蘅,号秋忛,官至湖广总督。他对经学、史学、小学、金石学等,皆有涉猎和研究。《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毕沅生前仅初刻103卷,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220卷。《续资治通鉴》跟《资治通鉴》有不少出入,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叙事详而不芜。

六、仲淹顿首谢曰?

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

范仲淹磕头道歉说。

一、原文

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日:“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二、译文

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

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三、出处《宋史·范仲淹传》

七、仲淹什么意思?

仲淹指的是范仲淹,是我们熟知的宋朝名臣

不仅仅是他写出闻名天下的《岳阳楼记》,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更因为他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

范仲淹成为文臣武将效仿的典范,他的谥号是文正,能够担得起这个谥号的大臣,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数的过来的。

范仲淹年幼的时候生活条件并不好,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中进士,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参政的过程中,范仲淹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在他的方针政策下,流亡百姓和羌族回归,镇住了一直不安分的西夏,元昊不得不向宋称臣,不敢侵犯大宋的边境

1043年,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发起“庆历新政”,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目的,不过新政触犯守旧贵族官僚的利益,于是他们纷纷阻扰,不久后,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最后在上任颍州的路上去世,终年64岁。

范仲淹一生的成就想必很多读者都或多或少了解,但是在范仲淹成长的过程中有一段不太为人知的冷历史,就算史书中也是记录寥寥,那就是范仲淹曾经有个名字叫朱说,他中进士的时候也是用的这个名字,直到他成为朝廷大臣才认祖归宗的,该名为范仲淹的。

八、仲淹悯渔典故?

典故描绘的这样一个社会图画,一方面是欲得鲜鲈鱼的“江上往来人”的啧啧称赞;另一方面是为了生计而驾着一叶渔舟“出没风波里”的渔者的拚搏。“往来人”,未必全为富有的行商和有钱有势的人,但肯定是嗜食这体扁狭、色白、有黑斑、口大鳞细之鲈鱼,却又不从事捕鱼劳动的嗜味者。

驾舟“出没风波里”的渔者,却不是品尝鲈鱼美味的人。不劳而食,劳而不食。仲淹看不惯这种社会想象,心中多有不愤

九、范仲的故事?

范仲淹 (989年~ 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自幼孤贫 勤学苦读

公元989年,范仲淹在徐州出生。第二年.父亲便病逝了。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附近)一户姓朱的人家。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莱。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范仲淹的生活,有点象孔子的贤徒颜回;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他人叫苦连天,颜回却不改其乐.

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县)。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这里聚集了许多志操才智俱佳的师生。范仲淹十分珍惜崭新的学习环境,昼夜不息地攻读。一次,真宗皇帝路过南京,大家都争相前去观望,范仲淹却说:“日后再见,也未必晚。”闭门不出,坐读如旧。范仲淹凌晨舞一通剑,夜半和衣而眠。 数年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已然大通。

1015年春,他考中进士。不久,他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广德军位置在今安徽广德县一带,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接着,又调任为集庆军节度推官(集庆军辖境位置在今安徽亳州一带,节度推官是幕职官,从八品)。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为民治堰 热心执教

1021年,范仲淹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今江苏省东台县附近),做盐仓监官——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他发现当地多年失修的海堤,已经坍圮不堪,不仅盐场失去屏障,而且广阔的农田民宅,也屡受海涛威胁。遇上大海潮汐,甚至水淹泰州城下,成千上万灾民流离失所。官府盐产与租赋,都蒙受损失。为此,他上书给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今连云港至长江口北岸)沿海,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堤堰。对于这项浩大的工程,张纶慨然表示赞同,并奏准朝廷,调范仲淹做兴化县令,全面负责治堰。

1024年秋,来自四个州的数万以上民夫,在范仲淹率领下奔赴海滨。但治堰工程开始不久,便遇上暴风,接着又是一场大海潮,吞噬了一百多民工。一部分官员,认为这是天意,堤不可成,主张取缔原议,彻底停工。事情报到京师,朝臣也踌躇不定。而范仲淹则临危不惧,坚守护堰之役。

十、范仲啥字?

范仲淹(yān)字希文。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年少时家中贫穷却坚持读书,1015年,范仲淹科举及第,被授予广德军司理参军一职,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天圣初年,范仲淹任泰州兴化令,主持修筑捍海堰,世称“范公堤。”天圣六年(1028年),任秘阁校理,因奏请刘太后还政,被贬职至陈州。

仁宗亲政后,提拔其为为右司谏。又因谏言废郭后一事,与宰相吕夷简政见不和,被贬到睦州、苏州。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呈上《百官图》,针砭时弊,被指为朋党,又被贬到饶州、润州和越州。

康定元年(1040年),皇帝召其为陕西都转运使。康定二年(1041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与韩琦镇守延安,抵御西夏,时称“韩范。”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后升任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

由于触动了守旧派的根本利益,受到攻击,被指为朋党,被贬。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死于赴颍州途中,年六十四,葬于河南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下。宋仁宗亲书“褒贤之碑”,追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靖康元年(1126年),又追封魏国公。至清代先后从祀于孔庙和历代帝王庙。

范仲淹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著有《范文正公文集》,其所作《岳阳楼记》《渔家傲》为传世名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