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与郭虚己墓志铭哪个好?
一、多宝塔与郭虚己墓志铭哪个好?
多宝塔和郭虚己墓志属于同一时期风格相同的楷书。从取法角度来说,因为多宝塔更为世人所熟知,因此知名度更高,甚至可视为颜体代表作,但是郭虚己墓志从艺术水平来讲完全不逊于多宝塔,两者风格相同。只是多宝塔字数更多,更方便取法借鉴,学习效果更理想。
二、颜真卿郭公墓志铭译文?
颜真卿郭公墓志铭原文是用繁体字来书写的文言文章。此文中能用繁体字来书写的字有:颜、志和铭共三字,具体书写为:颜字是半改字,彦旁不变,页繁体中頁,如同倾写傾,颐写頤一样写顏。志繁体写誌,铭的钅旁在繁体写金,铭写作銘。此文译文写作:顏真卿郭公墓誌銘。
三、郭虚己墓志风格特点?
1997年10月,偃师市首阳山镇砖厂发现唐墓一座。墓葬为土洞墓,受到严重破坏,随葬器物无存,只在甬道内发现墓志一方,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撰书,是当前发现的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最早作品。此墓志单字结构严密,笔划刚劲有力。它和《多宝塔碑》前后相承,风格基本一致,而现藏最早的《多宝塔碑》拓本,是北宋拓本的影印本。
新出土的《郭虚己墓志》保持颜真卿楷书原始风貌。墓碑青石,高107厘米、宽104厘米、厚4.5厘米。盖顶篆书:《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正文楷书,35行,满行34字,共有1150字。本帖为九七年刚从河南出土颜碑,保存完好,字口清晰,为目前已发现颜氏(41岁书)最早书法作品。
四、郭虚己墓志适合初学吗?
适合。
《郭虚己墓志:初拓本》为郭虚己墓志的初拓本。《郭虚己墓志》有篆书志盖,悬针篆十六字:[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有人以为可能出自颜直卿之手,尚待佐证以助推论。墓志为楷书,志文与书写皆颜真卿一人所为。墓志高一百六十点五厘米,宽一百零五厘米,有浅界格,字径二点五厘米左右。共三十五行,每行十五字至三十四字不等,凡一千一百一十五字。另有[剑南节度孔目官征仕郎行太仆寺典厩署丞张庭询检校],一行二十三字,合计共一千一百三十八字。出土时不慎将墓志撞裂,由左侧最后一行[沲]字至右侧第二行[书]字呈凹形断裂,有三十余字受不同程度损伤,殊为可惜,是故,此墓志无完拓。
五、郭休墓志铭原文?
郭休(公元276年-公元324年),字伯奇,晋朝时期东晋文学家、官员。他的墓志铭至今仍被视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下是郭休墓志铭的原文:
皇食尚贡,文物馈赠,公侯卿士,各有司官,或为彝器,或为笥箧,或为银绶,或为玉帛,或为金石。以显尊卑,以表荣辱,以资互好,以示鸿业。故君子有所斋戒,有所戒惧,有所约束,有所奋发,有所自勉,有所自强。其志不可回,其势不可挫,其道不可废。此皆文物之力也。
故曰:“有情乎士,士而能直道者,益以文物。”又曰:“文物者,庶乎人情,而教庶人事。”又曰:“文物者,君子之宝,而无文物者,庶人之困也。”
余幼好学,尝鉴闻达观,读《诗》《书》《礼》《乐》之经典,郭璞《汉书》之史传,王粲之文,咏史忘形。士之忧国忘家,忧生忘死,以成名于天下,此皆文物之力也。
余年二十余,登第锵锵,以诗赋闻名,咏史之长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声名远扬,遂被推荐至京师,以才华被授以要职,奉使于外,巡行于内,历官三十余年,位至中书令,尝以《春秋》镌义,以《诗》谕民,以《礼》定制,以《乐》和风。夫人生在世,岂有常者乎?然而余之志不可回,余之势不可挫,余之道不可废。此皆文物之力也。
余临终,睿宗成大业,庙堂之上,社稷之下,万世之功成事立,此岂余之力也?此是天道、人事之力也。然而余以此为荣,以此为励,以此为勉,以此为志。尝闻死者,无以为乐者也。余以此为乐,以此为乐。此皆文物之力也。
余之墓志,不以声名自矜,不以功勋自夸,不以文章自骄,而以文物自感。自感则不骄,自矜则不傲,自夸则不狂。故曰:“君子之志,诗书礼乐也。”此皆文物之力也。
六、苏妲己墓志铭原文?
本世纪初,考古队在河南发现了一座商朝的古墓,经过初步勘探,专家们惊讶的发现这竟然是苏妲己之墓!而墓志铭所记载的内容更是颠覆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苏妲己的看法!
据墓志铭记载,纣王原名“帝辛”,孔武有力,嗜好战争,登基之后四处征伐,苏妲己就是他最得意的“战果”,据墓志铭记载:“公元前1047年,帝辛发动大军,攻击有苏部落。有苏部落抵挡不住强大的商军进攻,在灭亡和屈膝间,有苏部落首领选择屈膝,献出牛羊、马匹及美女妲己”。
在商朝末期,周部落尚效忠于纣王,此时西伯侯还在朝廷为官,由于宫廷的权力斗争,西伯侯获罪,被纣王软禁了起来,最终绝食而死。至此,周部落与商朝结下了矛盾。在西伯侯死后,他的继任者姬昌开始励精图治,实施仁政,周部落的实力大增,并且得到了周边各部落的支持。后来周部落联合其余部落一同发动了对商朝的战争,并最终灭亡了商朝。
由此可见,苏妲己非但不像人们口中所传言的那样不堪,她的行为甚至可以媲美代大唐和亲的文成公主等人,可以称的上是大义凛然的女中豪杰。
七、大将军郭逵墓志铭来历?
宋初,其先人徙居京师,后卜葬洛阳,遂定居。父郭斌。郭逵以父荫补北班殿侍。宝元、康定年间,西夏元昊扰宋朝沿边州郡,郭逵兄郭遵为延州西路都巡检使,被西夏兵杀死,宋廷优恤,录郭逵为三班奉职。时范仲淹正任陕西都部署,郭逵即隶其麾下,待他如子侄一般。 郭逵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很有战略眼光,为众佩服。当时,有这样两件事反映了郭逵的才智。一是军中议论攻西夏取灵武。郭逵表示反对,他说:“地远而食不继,城大而兵不多,未见其利。”结果出师不久,泾原任福全军覆没。众佩服郭逵有先见之明。二是对将领葛怀敏的看法。郭逵认为他“喜功徼幸,徒勇无谋”,故“他日必败朝廷事”。不久,葛怀敏果然兵败身死。由此郭逵被众誉为知兵者。后调任真定兵马监押,平保州兵变。 郭逵办事,极为精细认真。庞籍镇河东时,以郭逵权知忻州。这时,契丹来使请求割取天池庙地。庞籍久不能决,于是委托给郭逵处理。郭逵查阅有关文书档案,发现有一通太平兴国年间契丹写给天池县的信,提到:“遥祀天池庙有应,以属南朝地,未敢擅修。”据此,向契丹使者出示信件表示拒绝,使契丹无法再争,大为折服。 嘉祐初年,湖北溪蛮彭仕羲反宋,郭逵加带御器械,为荆湖北路兵马钤辖兼为澧州知州。郭逵先抓获了彭仕羲的亲信,安置在自己身边为小史,并向他了解那里的山川地形和防务虚实。嘉祐三年(1058),即以小史为向导进兵围剿,连破罗城峒及贺府等二十多处险隘,攻拔新州,乘夜向彭仕羲的根据点桃花州挺进。彭仕羲弃城逃跑,余部皆降。郭逵以战功迁为礼宾使,徙荆湖南路兵马钤辖、邵州知州。累迁容州观察使、泾原路副都部署。 治平二年(1065),郭逵以检校太保同签书枢密院。出领陕西宣抚使,判渭州。宋神宗即位后,迁静难军留后,改宣徽南院使,判郓州,又改镇鄜州。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朝廷拿不定主意。边将种谔接受了西夏嵬名山的投降,并攻取了绥州,但西夏人却杀死了宋朝官员杨定。朝廷舆论认为,应该放弃绥州,皇帝甚至下诏,要焚烧后放弃绥州。郭逵坚定地认为,绥州不能烧,也不能放弃,而应当坚守,用以安置嵬名山举族而归降的1.3万人。因此郭逵果断地隐匿了诏书。不久,西夏提出用塞门砦和安远砦来交换绥州。郭逵认为这很可能是空口欺诈,他提出一个条件,即必须先行交出塞门、安远二砦,才可交移绥州。由于郭逵派出的使者有西夏西平王在祥符间写的一封信,证明塞门、安远二砦的界址在长城岭下,西夏使臣无法驳斥,此事遂以宋朝保有绥州而告终。朝廷下诏表彰了郭逵,说:“渊谋秘略,悉中事机。有臣如此,朕无西顾之忧矣。”郭逵加检校太尉、雄武军留后。 熙宁九年(1076)正月,交阯李乾德攻陷广南的邕州等地,朝廷拜郭逵为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经略招讨使,兼荆湖南北路、广南东西路宣抚使,携同在鄜延与河东的旧将士,前往征讨。郭逵认为广源州是咽吭之地,兵甲精锐,不先攻取必有腹背受击之患。他又分析到刘应纪是彼方的谋主,不先擒刘应纪,则军声不会大振。于是确定了攻击重点的方针。一战而胜,刘应纪投降,军威大振。接着,又攻拔了决里隘,并乘胜攻取了桄榔、门州等地,与李乾德在富良江决战。李乾德无路可走,奉表请降。这时,郭逵原有的30万大军,由于冒着炎热进入瘴疠之地,伤亡逾半数,军粮也尽,虽一水之隔不能再进,乃班师回朝。后贬左卫将军,西京安置,闲居了十年。哲宗即位后,一度起知潞州,进广州观察使,知河中等职。以左武卫大将军致仕。元祐三年(1088)病故,享年67岁。死后赠雄武军节度使。
八、虚己以游世怎么样?
这句话出自庄子的《山木》第二篇结尾,“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译文:一个人倘能听任外物、处世无心而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世,谁能够伤害他。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不要太自我、太自私、太把自己当回事。一个人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太把自己当回事,那么就很容易与别人起冲突。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当回事,不以自我为中心,放下自以为是、放下偏见和无用的面子,谁又能伤害他呢?
扩展资料
1、“虚己以游世”出自庄子·《山木》第二篇,市南宜僚见鲁侯。
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
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脩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
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
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为君车。”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
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
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2、庄子·《山木》由各自独立的九则寓言故事组成,每则寓言故事的主旨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体验和感悟,不乏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3、庄子(前369-前286),华夏族,姓庄名周,字子休,享年84岁。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样版,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参考资料来源:
九、郭若虚的哪个作品有鉴贤愚?
《图画见闻志》是宋代郭若虚编撰的一部画史著作,共六卷。
《图画见闻志》为继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而作。卷一《叙论》十六篇,仿张氏前三卷之作,其中《论制作楷模》、《论衣冠异制》、《论气韵非师》、《论用笔三病》、《论曹吴体法》、《论三家山水》、《论黄徐体异》、《论古今优劣》等,均为专题论文,多有独到之处。
第二卷至第四卷为《纪艺》,载唐会昌元年(841年)至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间画家小传,并有评论。
第五卷为《故事拾遗》,记唐、朱梁、王蜀画家故事。第六卷《近事》记宋、孟蜀、辽、高丽等画坛轶事。此书广作征引,资料翔实,常有独到见解,是一部由史论、传记、绘事遗闻三部分构成的绘画史。
十、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的意思?
“乘物以游心”的寓意:必须虚心以应世,虚而待物。“乘物以游心”意思是顺应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遨游。出自庄子《人间世》:“且夫乘物以游心,讬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