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墓志铭完整版

2023-06-14 14:25:3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墓志铭完整版

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撰并书《故夫人河南元氏墓志铭》2007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 墓志为青石材质, 长44cm, 宽42cm。 志文计二十七行, 满行二十七字, 共计708字, 字体楷书。 志石左下角受敲击残去一角, 全文残损有十余字, 其余字口皆完整如初。

二、墓志铭合集

现在通行的楷书“年”字,从字形看,可算是纯粹的「记号字」(参裘鍚圭)。其较早期的字形的形符及声符已不复见。《康熙字典》把其字归入「干」部,看来是不得已的做法。  甲骨文年字形象人负禾,字作「秂」形,「人」既表义又标音(参王辉、沈培;按︰「人」、「年」同韵在某些闽南话中仍保留著)。

「秂」,《玉篇.禾部》训其义曰︰「欲结米」,

《集韵.真韵》谓︰「禾欲结者」,即是禾将结实。

二字书所训正与「秂」字构形初义暗合。禾熟可收割,捆成一束,人方可负禾。故「秂」形构本义应是谷熟收成。亦可指一年中庄稼的收成,这个意思保存在後世用语如丰年(丰年即丰收之年)、年景及年成。

又可能由於禾谷每年一熟,故以之作纪时之用。  西周以後金文字形讹变,原初所从「人」形中央或增圆点,或加横画成「千」形,整字作「秊」形。其形为睡虎地简、小篆所承。

金文有的在「千」形下加一画,讹变成「千字下面加一横」形(按︰非「壬」形,参「」)。一说古文字时增横画,无意︰从千乃从人所衍变,从乃从千所衍变(参李孝定)。

战国金文有字形下部所从讹作「土」。  小篆从禾千声。王辉认为千字从十人声,年为人声之孳乳字,故可与人同音,可备一说。  马王堆汉墓帛书年字写得有点像後世的「手」形。

东魏楷书有将年字作从禾从干形的(见高湛墓志)。

而形近现在通行的楷书「年」字於南朝时已见(如萧憺碑)。  甲骨文用其本义。卜辞常见「受年」一语,读作「授年」,意思是授予好收成(参陈秉新)。  又用作纪时名词。古时谷一熟谓一年。

卜辞︰「贞自今十年(又)五」(《合集》24610),其中年即用作此意(徐中舒),表示十五年。

若此例之分析可信,则《尔雅》之说可商,因为殷人很可能已有以「年」作纪时之用。

《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姑勿论《尔雅》之说可信否,郭璞之注仍可参︰「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邢昺疏》︰「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  金文常用「年」作年岁之年,其中「万年永宝」乃金文之习语。  另外,西周有以「禾」、「人」二字作「年」字用之例。

如北子觯︰「北子乍(作)宝尊彝,其迈(万)禾(年),孙子子永宝」(《集成》修订增补本6507)。其中「万禾」,禾当读作「年」。

甫人父匜︰「甫人父乍(作)旅匜,[其]万人(年)用。」方濬益、杨树达认为其中「人」应读作「年」。

「人」作「年」用的例子亦见於成白邦父壶及季朁罍。  战国文字中,年字除用为人名和本义外,均作时间单位用(参何琳仪、陈秉新)。  战国「年」字与农作物收成丰硕与否关系至紧,许慎对这一点有握要的理解,他的说法亦与传世文献十分吻合。《说文》︰「本作秊。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传》曰:『大有秊。』(按︰指《春秋经.宣公十六年》)」

「大有年」之意可参《春秋公羊传.四.桓公三年》︰「彼其曰大有年何?大丰年也。」何休注曰︰「谓五谷皆大熟成。」「大有年」即「大丰年」,而「大丰年」即是五谷成熟、大丰收之年。

「有年」之意可参《春秋谷梁传.桓公三年》︰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古人重视农作物之收成,从他们对丰年之祈求可见一斑。《周礼.卷廿四.籥章》︰「凡国祈年于田祖」,郑玄注︰「祈年,祈丰年也」。

  相关汉字: 干,秂,人,千,秊,,壬,土,手,禾

三、墓志铭?

    公讳晔,字日华,检校工部尚书讳托之曾孙,武昌县令讳郴之孙,赠太仆少卿讳偃之第三子,于修为叔父。修不幸幼孤,依于叔父而长焉。欧阳氏世家江南,伪唐李氏时为庐陵大族。公成平三年举进士甲科,历南雄州判官,随、阆二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拜太子中允,太常丞,博士,尚书屯田、都官二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九,终于家。

    (公)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初为随州推官,

四、墓志铭的含义是什么

1. 墓志铭是一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家族背景等信息的碑文,通常刻在墓碑或墓地的石头或金属板上。它是一种表达对逝者哀思、缅怀和纪念的方式,也是一种展现社会历史、文化传承的形式。

2. 墓志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的墓志铭通常是用大理石制成的,刻上逝者的名字、出生年月、死亡年月以及一些赞美的话语。在中国,墓志铭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记载帝王或高官显宦的生平和功绩。

3. 墓志铭的内容通常包括逝者生平事迹、家世背景、参政历程、文学艺术成就等方面的介绍,也有的添加了亲友的祭文、传略、題詞等。墓志铭既是一种纪念逝者、表达哀思的形式,也是一种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4. 刻写墓志铭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范。首先要确定逝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和主要事迹;其次要根据逝者的身份、地位和生活背景确定所采用的语言、文字、格式和内容;最后要确定刻石的材料和工艺,一般以石材为主,也可以使用金属、木材等材料。

5. 墓志铭的创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学和艺术素养,这需要作者精熟文字、熟悉历史、懂得表达。同时,为了保证墓志铭的可读性和美观度,还需要有一定的雕刻技术和审美能力。

总之,墓志铭是一种记载逝者生平、事迹、家族背景等信息的碑文,它反映着逝者的生命历程和社会历史、文化传承。刻写墓志铭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范,精熟文字、熟悉历史、有一定的雕刻技术和审美能力也是必要的条件。

五、墓志铭范本和图片

孝心不错嘛现在会写这个的东西的人不多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格式,但我抄了一篇范文供你参考: 龚公暨德配张孺人墓志 公讳西汉,大庸谢家垭龚氏,祖籍江西,生于一九四七年,殁于一九九九年,享年五十二。

德配孺人张氏,生于一九五四年,殁于二OO一年,享年四十七。脉生二子,长子福胜,入城务工;次子福军,工程师。父一生崎岖坎坷,幼过继其伯父,尔后退回,十二岁辍学务农,廿八立室。母一生亦甚为清苦。父母一世躬耕于穷山僻壤,读书甚少。不学则愚,未谋世面则寡,屡受人之欺亦不怪矣。如此平庸,何以记之?不敬宗族何谈爱国爱民族?此忠也;不齐家何以治国平天下?此义也;无父母之抚育何以成就今日之事业?此孝也。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于是为父母立碑于老屋岗东坡,寄望后人敬睦宗族,团结互助,成就正业,带其功德于此前,增辉祖上,添彩宗族。龚氏后人定兴也。次子 福军 拜撰 公元二OO四年十二月十七日

六、墓志铭参考

说到《张黑女墓志》,可别以为墓主人是个女人,长得还比较黑,哈哈,说个笑话。不过,此处“女”不读男女的“女”,而通“汝”。

一、《张黑女墓志》简介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简称《张玄墓志》。

北魏时有南阳太守名张玄,字黑女,清代时因避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改名为《张黑女墓志》,后来就一直这样叫了。

此碑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10月。正书,20行,每行20字,共367字。原石久佚。仅存清代书家何绍基所藏之原拓剪裱本,今藏上海博物馆。

二、《张黑女墓志》的特点及价值

“黑女”碑石面积不大,字亦不大,却对后世影响广大。张氏何以幸运?是谁有如此眼光请了一个卓越的书写者,将一个小小的南阳太守,不知不觉地流传千古。

人们没有考查到无名的书写者,却把有名有姓并不伟大的“黑女”记住了,这虽然有些苍凉,但这功劳绝对是无名的书写者,若泉下有灵,他也许胸怀坦荡,哈哈大笑。

那么这墓志究竟妙在哪里呢?

其中何绍基盛赞《张黑女墓志》曰: “余既性嗜北碑,故模仿甚勤,而购藏亦富。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 然道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张黑女墓志》 用笔亦方亦圆,亦刚亦柔,具有浓浓的隶意。造型朴实秀美,内紧外松,扁方疏朗, 妙趣横生。

整体看上去有些字结构似平不依规矩搭配,过于内敛,但内敛之中往往充满奇趣、睿智,充满风骨与力量。

三、临习要点:

1、临写时要多取横势。横画短,竖画长,其形必长;横画长,竖画短,其形必扁。 明白此理,自然能把握其特点。

2、线条隐含隶书笔意。临写时可预先反复研读汉代隶书碑版,弄懂隶书的源流和用笔方法,体会隶书的美学特色,必要时可先练练隶书的基本笔法,从而更快地学好此碑。

3、方圆穿插,既不圆滑又不刻板,显得雅逸脱俗。运笔中依势而行,适时变化, 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由生疏转熟练,再转为生动,线条便不会拘谨。

4、结字收敛,左右搭配轻松,点画浪漫洒脱,没有左低右高的特别姿势,显得平和而不庸俗。有些字看似搭配异常,却饶有情趣。

通篇观之,没有长戈大戟,亦无剑拔张之势,却充满了生命的鲜活气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七、墓志铭介绍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八、墓志铭资料大全图片

神道碑、墓志铭区别

1、神道碑,指的是⽴于墓道前记载死者⽣平事迹的⽯碑。多记录死者⽣平年⽉,所作贡献等。神道即墓道,碑,指的是⽴在墓道上的碑。记录帝王⼤⾂⽣前的活动,也指神道碑上的⽂字记录。

2、墓志铭严格来说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平事略,⼀般为散⽂;铭则⽤韵⽂概括全篇,⼀般在志⽂的末尾,往往有铭⽈开头,内容是歌赞死者、表达悼念。墓志铭会刻⽯埋于泥⼟中。⼀般撰写墓志铭的⼈似乎没有规定,但死者的后⼈往往会找那些较有名望的⼈撰写(名⼈主动写除外),⽽酬劳往往⼗分丰厚。

3、神道碑亦即刻于坟墓前所⽴⽯碑上的⽂字。开始于汉代,但到了六朝,只有天⼦和诸侯可以⽴神道碑。后来只能是三品以上要员⽅能如此。由于⽴神道碑的⼈⾝份特殊,所以撰写者也必须较为特殊,⼀般是德⾼望重或⾝居要职者,甚⾄可能是皇帝亲笔撰写。碑⽂的内容主要叙述墓主⽣平事迹,有时可能很长。

墓表即刻于墓地前地上所树墓碑及其碑上的⽂字。随着国家禁令的逐渐放开,普通⽼百姓的碑⽂渐渐由原来只是书明墓主到可以有碑⽂,如此它和神道碑相通了。其内容主要是概述墓主的⾝份特征、⽣平德⾏以及⽴碑缘由。撰写⼈⼀般是当地有影响的⼈物,特别是碑额上题字,必须如此。

神道碑和墓志铭的区别,主要是他们的作⽤不同,当然盛⾏的年代也不同。神道碑⽴于地上,写作时假定的读者是将来的⼈,写作的⽬的是为了纪功⽴德。墓志埋于地下,写作的⽬的是为了在沧海桑⽥之后,表明墓葬的位置。墓表有⽴于墓前的地⾯上的,也有⼀些埋⼊墓中,其中的⼀些墓表代表了地上碑刻转变为地下墓志的中间类型。

墓志铭的⼤量出现,和魏晋之后丧葬习惯的转变有关,曹魏提倡薄葬,因此禁⽌私⼈⽴碑。东汉时期⽴于地⾯的⼤量碑刻因此转⼊地下,以墓志形式埋⼊墓中。出⼟的最早的墓葬⽯刻多做碑状,有的题作“墓表”。墓志的形状和“志”这个名称,是在⼗六国之后才渐渐固定的。

九、墓志铭资料大全及解释

元绪墓志的释文释义如下:

元绪墓志用笔劲健而富于变化,方笔处见棱见角,圆笔处劲中显柔。结字端稳而不呆板,中正者结构缜密,变化者又多奇趣。

此石所有笔形的刊刻都非常清楚,字口干净,非常易于识别点画的形状、字形的体势;临习起来,大可省去猜解笔画字形的苦恼,其笔画的精确,字形的清晰为习者来方便。谈到这里,笔者窃以为,习魏楷从此碑入手当是上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