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汝南公主墓志铭稿

2023-06-14 09:25:3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汝南公主墓志铭稿

虞世南是初唐的著名书法家。唐太宗时,因被封为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他书学智永,得二王真髓。其楷书代表作品《孔子庙堂碑》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洒落,风神俱足。

行草书《汝南公主墓志铭》用笔自然圆劲;结体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章法一气贯通。

二、汝南公主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二十一女:

襄城公主,下嫁萧锐(宰相萧瑀之子),更嫁姜简。

汝南公主,早逝。

南平公主,下嫁王敬直(宰相王珪之子),更嫁刘玄意(凌烟阁功臣刘政会之子)。

遂安公主,下嫁窦逵,又嫁王大礼。

长乐公主,下嫁长孙冲(凌烟阁功臣长孙无忌之子)。

豫章公主,下嫁唐义识(凌烟阁功臣唐俭之子)。

北景公主,下嫁柴令武(凌烟阁功臣柴绍之子)。

普安公主,下嫁史仁表。

东阳公主,下嫁高履行(凌烟阁功臣高士廉之子)。

临川公主,下嫁周道务。

清河公主,下嫁程怀亮(凌烟阁功臣程咬金之子)。

兰陵公主,下嫁窦怀悊。

晋安公主,下嫁韦思安,又嫁杨仁辂。

安康公主,下嫁独孤谋。

新兴公主,下嫁长孙曦(凌烟阁功臣长孙顺德之侄)。

城阳公主,下嫁杜荷(凌烟阁功臣杜如晦之子),又嫁薛瓘。

高阳公主,下嫁房遗爱(凌烟阁功臣房玄龄之子)。

金山公主,早逝。

晋阳公主,早逝。

常山公主,未出嫁而死。

新城公主,下嫁长孙诠(凌烟阁功臣长孙无忌之侄),更嫁韦正矩

三、唐朝汝南公主

唐朝书家——虞世南

虞世南:南朝陈武帝二年。公元(55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终年81岁。越州余姚(今浙江)人。

字伯施。他在陈、隋二代都做过官,入唐时已上年纪,唐太宗让他当了“参军”。贞观七年封为永兴县子,又一年进封为县公,故后人也称虞永兴。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他的书法,得到智永的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传统,收到很好的效果,称得起接魏晋之绪,启盛唐之作,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家。他的楷书笔圆体方,外柔内刚,无雕饰气。

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相传有一次,唐太宗把虞世南召来说:「朕近日来,已命人将大明宫的巨幅屏风装饰一新。你才思敏捷,书法精妙,快把一百零五名烈女的小传用工楷写在屏风之上。」唐太宗边说着便拿出稿本,把这些烈女的主要事迹一一介绍给虞世南听。虞世南听完圣意,来到大明宫,凭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一边挥毫,一边构思,在屏具上写了起来。为了保持脸部与屏面平行,虞世南忽而垫凳而上,忽而又弃凳蹲下,笔法纯熟,姿态稳健。只花了一昼夜的功夫便完成了任务。虞世南写毕屏风,犹无倦意,细心校阅一过,竟一字不误,一笔未改!

他的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可与《兰亭序》比美。

1、《孔子庙堂碑》:楷书,为历代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

唐高祖李渊武德和九年(公元626年)十二月立碑。记唐高祖立孔德伦为褒圣侯并新修孔庙事。

2、《汝南公主墓志铭槁》:行书,温润圆秀,笔意近似宋代米芾,所以也有说是米芾的临本。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书。

四、汝南公主墓志铭高清

一、欧阳询(557—641年),各体皆能,尤工楷、行。其楷书结体规矩,平中寓险,用笔硬朗劲挺,峻峭奇崛,自成面目,人称“欧体”。

《九成宫醴泉铭》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立于唐贞观六年(632年)。其书结字紧凑匀称,用笔方整险绝;“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明陈继儒语)。明赵涵《石墨镌华》更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卜商读书帖》这段文字见于《尚书·大传》,并收入《艺文类聚》卷五五《杂文部·读书》,与史籍相较,帖中个别字有出入。从书法上看,笔法严谨又不失生动气韵,点画的起止处强化方切硬折。欧阳询晚年将北碑用笔特点融于二王书风,而兼容南北正是“欧体”独到之处。

二、虞世南(558-638年),书法承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传授,又取魏碑入楷法,楷书自成风韵,遒丽清和,外柔内刚。

《孔子庙堂碑》原本称《东观帖》,明代王世贞曾收藏,后辗转入清内府。其间曾为董其昌所得,董其昌大为赞扬。虞世南书此碑成,以墨本进呈唐太宗,太宗把王羲之所佩右军将军会稽内史黄银印赐给虞世南。虞世南亲笔写的谢表,宋时曾刻入《群玉堂帖》,已佚。此碑书法俊朗圆腴,端雅静穆。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此碑刻成之后,“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未几火烬”(清杨宾《大瓢偶笔》)。

《汝南公主墓志》行草书,墨迹。纵25.9厘米,横38.4厘米,为纸卷墨本,行书18行,每行12字至15字不等,共222字。汝南公主是唐太宗之女,早逝。虞世南为其撰写墓志。此是草稿,萧散虚和,遒媚不凡。如欧书外露筋骨,虞书则内含刚柔,这不仅见于二人楷书,而且见于行书。故言“永兴真行如秀岭危峰,处处间起”,是贴切的比喻。

三、褚遂良(596-658年),为人笃实,治学谨严。书法学欧阳询、虞世南,后直取“二王”,融汉隶。楷书自成一家,世称“褚体”,体势扁方,形态疏朗而气息内敛,用笔瘦劲,方圆兼施。

《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唐代褚遂良书。楷书,共1463字。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立。共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为避高宗讳,碑文两个“治”字,均缺末笔。《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大字阴符经》楷书,墨迹本,共96行,计461字,传唐代褚遂良写于唐永徽五年(654)。钤有“建业文房之印”、“河东南路转运使印”等鉴藏印。其书字笔画瘦劲,但结体宽博,尚保留隶书的笔意。此外《大字阴符经》有许多楷的笔意,如起笔直下与收笔的引带都加强了字内的联系,使其更为生动活泼。

四、薛稷(649-713年),书学虞世南和褚遂良。时人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语。《广川书跋》称“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成一家”。

《信行禅师碑》,又名《隋大善知识信行禅师兴教之碑》,越王李贞撰,薛稷书。唐神龙二年(706)八月立。石已久佚。现仅存清何绍基藏宋拓孤本传世。剪裱本,册尾残损,正文共25开,另有跋一开半。正文125行,每半开5行,行7字。每半开纵19.8厘米,横13.5厘米。此本现已流入日本,为日本京都大谷大学所藏,仅1700余字。碑文内容记述隋代名臣信行禅师之兴佛教事迹。此碑书法瘦劲妍媚,上承褚遂良之遗绪,下开宋徽宗瘦金书之先河。其艺术风格比《升仙太子碑阴》书法更为华美、典丽。可以说这是薛氏书法由虞世南书体转向褚遂良书体的一种反映。此碑为薛稷的代表作,而且薛氏书迹传世极少,更可见此碑之价值。此碑明显的汲取理褚书的特色,有一种清健娟秀的风韵。尤其是竖法的微曲轻勾,纯然是褚书的面目,然于笔的起落间又流露出自己的风格,不失为唐楷佳品。

五、大唐汝南公主墓志铭清晰版

汝南公主为唐太宗第三女,夭折于贞观十年(636)。

  《汝南公主墓志铭》,精神意态酷似王羲之《兰亭序》,如“至”、“左”、“右”、“地”、“生”等字,就与《兰亭序》相仿佛。综观全篇,圆活舒展,姿荣态秀,潇洒平和,点画虽瘦而风骨棱棱。

六、《汝南公主墓志》

指的是唐朝初期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位书法家。前三位,有的并称“初唐三大家”。

欧阳询(公元557-641)初唐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由陈、隋入唐,深得李世民的赏识和器重。历任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博通经史,编撰《艺文类聚》100卷。书法初学二王,后遍学秦汉篆隶、魏碑,各体俱精,楷法独尊。楷书劲险刻厉、法度森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世称“欧体”、“率更体”。

清代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评:“千门万户,规矩方圆之至者矣,斯所以范围诸家,程序百代也。”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楷书碑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姚辩墓志铭》、《温彦博碑》等,隶书碑有《房彦谦碑》、《唐宗圣观记》等,行书帖有《张翰思鲈帖》、《梦奠帖》、《卜商帖》、《千字文》等,草书有《千字文》残本。书法理论有《用笔论》、《三十六法》、《八诀》等。《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上、《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八皆有传。

虞世南(公元558-638) 初唐书法家。字伯施,浙江余姚人。最在陈国当官,隋朝,任秘书郎,入唐后由太宗引为秦王府参军,后任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性格沉静寡言,容貌柔弱,志性则刚烈。唐太宗称虞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五绝。

他编撰我国第一部类书《北堂书钞》,集古籍160卷。他的书法学二王,圆融遒逸、外柔内刚。流传的书法作品以《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为最著名,行书墨迹有《汝南公主墓志》(疑是宋人摹本);书法理论有《书旨述》、《观学篇》、《笔髓论》。明项穆《书法雅言》评:“世南传之智永,内含刚柔,立意沉粹,及其行草,遒媚不凡,然其筋力稍宽骳耳。”《旧唐书》卷七十二、《新唐书》卷一百零二皆有传。

褚遂良(公元596-658) 初唐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贞观末年,与长孙无忌受唐太宗遗命辅政,高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官至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后因反对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贬到爰州(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当刺史,一年后逝世。书法学欧阳询、智永、二王,融会汉隶,对《礼器碑》的学习最深,此碑书法精妙俊逸,有纤而厚之赞,褚氏变隶书为楷书,使书法方圆俱备、婉美华丽,世称“青琐婵娟、不胜罗绮”。他又精于鉴定二王真迹,是当时的权威。

流传书法作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千字文》、《房玄龄碑》、《枯树赋》、《太宗哀册》、《倪宽赞》、《清娱墓志》等。

清梁巘《评书》说他:“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之议。”《旧唐书》卷八十、《新唐书》卷一百五有传。

薛稷(公元649-713) 初唐书画家。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他是魏征的外甥,景龙中,出任昭文馆学士,睿宗立,拜为中书侍郎,参知机务,历太子少保,以翊赞功封晋国公,世称“薛少保”。后因预知窦怀贞谋害玄宗事,被赐死于狱中。

书法学虞世南、褚遂良,是褚遂良的得意门生,当时的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足见他“锐精临仿”。《广川书跋》说他“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成一家”。用笔纤瘦,正是宋徽宗“瘦金书”所效法。

薛稷能画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以画鹤著名。他当时在长安、洛阳及四川等地留下不少画迹,他所创屏风六扇鹤也为人传摹效仿,到五代黄筌出现以前,薛稷画鹤一直被人公认为是难以超越的精湛技艺,可惜作品未流传下来。书法有《信行禅师碑》。

初唐四大家的书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楷书的风格都是“清秀瘦劲”,其中欧阳询楷书更为突出,贡献也最大,并与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九成宫》,历来被奉为学习楷书的楷模。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