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是怎么消失的

2023-06-14 08:11:1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是怎么消失的

父亲王正

王旷(276年—320年),字世弘,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父亲,东晋大将军王导堂弟。历官丹杨太守、淮南内史、淮南太守。善隶书、行书

掌握朝政的司马越派王旷去救壶关(宝按,司马越之遣王旷救上党是谋弱司马睿之计)。310年王旷率三万军(其中应有淮南郡5千兵,其余2500兵,不知何所来)。与刘聪战于上党,全军覆没,王旷下落不明

二、王羲之 墓

不用预约

王羲之故居旅游区是书圣王羲之晚年归隐之地,位于嵊州市金庭镇。这里四面环山,前拥五老峰,后靠瀑布山放鹤峰,左立香炉峰,右峙卓剑峰,唐代诗人裴通称:“越中山水奇丽,剡为最;剡中山水奇丽,金庭洞天为最。”主要景点有书圣殿、右军祠、雪溪书院、潺溪阁、书法园林、书画长廊,以及王羲之墓等。

三、王羲之墓葬

曹操盗了九次的墓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曹沫的墓。因为历史记载中,曹操盗墓的确切对象是曹沫的墓,同时曹沫也是曹操的祖先。据传曹沫墓中葬有大量财宝,因此引起了曹操的兴趣。曹操多次派人去盗墓,但都没有得手,最后一次竟然败露了,被晋国治罪。曹操盗墓九次的传闻成为了历史故事中著名的八卦之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墓穴和财宝的追求和热爱。延伸内容:目前,曹沫的墓葬尚未被考古学家发现。而曹操盗墓的故事也被文学和艺术界广泛地传颂和演绎,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王羲之墓被毁

第一,年代久远,难以保存。

其实,王羲之是一位非常高产的书法家,即便皇帝们收集了大量的真迹,偶尔还会有遗落于民间的少数因为年代久远,无法保存下来。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卒于361年,当时的书法作品大多是写于纸张或者棉帛之上,很难保存至今,俗话说“纸寿千年”,王羲之时代到我们现在都已经快1700年了,有些物理保存条件不好的再就毁坏了。

第二,唐太宗的喜爱

历史上出现了一位王羲之的超级迷弟,就是唐太宗,在至上的权势和钱势双重诱惑下,为了收集到了王羲之的真迹,他是用尽一切办法。有一种说法就是他当时已经把全天下的王的字全部收集其齐了,可见他的喜欢。其实帝王喜欢才是造成一幅真迹都没有的重点原因。因为帝王嘛,不管是哪一个朝代,都少不了改朝换代的局面。一旦改朝换代,一些东西就要被损坏。另外这些权贵活着掌握在手,去世了也舍不得留落他人手上,仍做陪葬入土,而这些字画往往在他们死后被带入地下,比如兰亭序就是传说被唐太宗带入陵墓了,而墓中保存不了纸品。

第三,被历代王朝兴衰更替所毁灭。

一千多年经历了多少的朝代,战火纷飞,每次的改朝换代都要毁坏大量的书画,比如,梁武帝的珍藏几百副王羲之的话被烧,北宋破灭的那次名人书画毁坏,对唐朝以及唐以前的书画简直是一直毁灭性的打击。近代圆明园这样的毁灭。几乎很难保存,遇到战乱年代,黄金白银才是硬通货,古玩字画大多或毁于战火、或流失海外。

五、王羲之的父亲王旷简介

王旷只有一个儿子书法家王羲之

六、王羲之墓在哪

生平简介: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祠于墓前。

资料扩展

主要事迹1、入木三分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2、相聚兰亭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七、王羲之父辈

王旷(276年—320年),字世弘,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父亲,东晋大将军王导堂弟。历官丹杨太守、淮南内史、淮南太守。善隶书、行书。

王旷,约于305年8月任丹阳太守,到306年初被陈敏驱逐。

西晋的八王自相残杀,造成天下大乱,朝政最后落入东海王司马越之手,时在305年左右,司马越全面掌权。追随东海王的第三代琅邪王司马睿奉命镇守下邳,由于王旷与司马睿是姨兄弟,王旷306年初(也可能是被陈敏驱逐之后),来到了下邳。此时,局面已不可收拾,再加上北方少数民族乘机南侵,朝廷岌岌可危。

王旷给司马睿画策出路:朝廷不稳,北方不保,是时想要有所作为,必谋镇建邺,吾兄导与东海王之司马王衍友善,可从中为王兄通语,再王兄可请徐州刺史裴盾、安东府长史裴邵转请于东海王妃,睿从其计,并使王旷游说王氏精英。东晋人裴启所撰《语林》说:“大将军(敦)、丞相(导)诸人在此时闭户共为谋身之计,王旷世弘(旷字世弘)来在户外,诸人不容之。旷乃剔壁窥之,曰:‘天下大乱,诸君欲何所图谋?’将欲告官。遽而纳之,遂建江左之策。”此事当在306年。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