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精辟诗句大全
一、墓志铭精辟诗句大全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我有两次生命,一是出生,一是遇见你。
二、墓志铭佳句霸气
《李璧墓志》的笔法特征以方笔为主,既有明显的凿刻痕迹,猛劲而果断,又间以圆笔及弧线来调节,以化解戾气而增加柔美的成分。
并且书写感强,虽然是凿刻而成,但对比其他碑版,《李璧墓志》在点画之间关联性较强,粗细对比较为明显,俯仰向背之间的呼应更为合理,这很容易使我们将其与墨迹书写产生联想,也有利于我们窥探其书法用笔的规律所在。
三、墓志铭精辟诗句有哪些
1. 莎士比亚坟墓的碑文。
英文是他自己事先写好的:Good frend for Iesus sake forbeareTo digg the dust enclosed heare;Blest bee ye man that spares these stonesAnd curst bee hee that moves my bones.朋友,看在耶稣的分上,请勿挖掘此处的墓葬。容得此碑者,受到祝福,移我骸骨者,遭到诅咒。
2. 启功先生66岁写的《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还透。
名虽杨,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溢曰陋。身与名,一起臭。
3. 英国诗人雪莱(P.B.Shelley)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4. 爱尔兰诗人叶慈(W.B.Yeats)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5. 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G.B.Shaw)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6. 美国作家海明威(E.Hemingway)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7.法国作家司汤达(Stendhal)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
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8.杰弗逊(T.Jefferson)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9.法国哲学家卢梭(Rousseau):“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10.美国幽默作家马克-吐温(M.Twain):“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四、最经典的墓志铭短句
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以及对死者深深的怀念。
五、墓志铭诗词
1.《临终诗》
年代: 唐 作者: 薛准
旧国深恩不易酬,又离继母出他州。
谁知天怒无因息,积愧终身乞速休。
2.《道傍儿》
年代: 宋 作者: 黎廷瑞
落日古道傍,依依闻哭声。
云是田舍儿,垂髫才九龄。
前母久已没,后母无复情。
饥寒夙所更,驱役不得停。
3.《后母》
年代: 宋 作者: 佚名
命也可奈何,怨辞安敢形。
但愿后母心,回慈念孤生。
4.《琴操十首·履霜操》
唐代:韩愈
尹吉甫子伯奇无罪,为后母谮而见逐,自伤作。
本词云: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谗言。
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
5.《戏文·杀狗记》
元代:徐田臣
昔日有一人姓王,名祥,其弟王览。
王祥是前娘之子,王览是后母之儿。
有继母朱氏,信听奶娘谗言,要害王祥,令王祥到海州卖绢前去。
后妈
1.父亲的继配。又称后母,口语中又称后妈、后娘等。
2.指被过继子女的养母。如《隋书·房彦谦传》: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
出处
1.《仪礼·丧服》:"继母如母。" 贾公彦疏:"谓己母早卒或被出之后,继续己母。"
2.《贞观政要·孝友》:"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
示例
1.《元典章·礼部三·丧礼》:"继母,父再娶母,同亲母,齐衰三年。"
2.清·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墓志铭》:"公早失恃,事继母刘淑人如已母。"
3.巴金·《秋》:"他们的继母周氏 在房里等着他们。"
六、墓志铭?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通常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出自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按志者,记也;铭者,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