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玄墓志的结构和用笔特点?
一、张玄墓志的结构和用笔特点?
结体多以扁方为主,左右开张,但内宫谨严,布局疏朗。
用笔精到,点画笔法丰富,爽利中含丰润,明快中有带飘逸。这是魏碑中的独特笔法。例如,“一撇”、“一捺”和“钩”是此碑的典型笔法。书写时尤其注意运笔中的提按和顿挫,“撇”的变化多端,有的呈现魏体的标准撇法,即力满气足将笔锋送到末端,再含蓄收笔,有的短撇收笔迅速而饱满。“捺”不同于魏体的常见特点,行笔中强调提按,这是传承隶书捺法,但收笔含蓄不出锋,多以嘎然而止之态呈现,显得非常有力,却又不失动势。“钩”法也是同样道理,圆厚而饱满,出锋含蓄。
二、如何临张黑女墓志点画?
说到《张黑女墓志》,可别以为墓主人是个女人,长得还比较黑,哈哈,说个笑话。不过,此处“女”不读男女的“女”,而通“汝”。
一、《张黑女墓志》简介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简称《张玄墓志》。
北魏时有南阳太守名张玄,字黑女,清代时因避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改名为《张黑女墓志》,后来就一直这样叫了。
此碑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10月。正书,20行,每行20字,共367字。原石久佚。仅存清代书家何绍基所藏之原拓剪裱本,今藏上海博物馆。
二、《张黑女墓志》的特点及价值
“黑女”碑石面积不大,字亦不大,却对后世影响广大。张氏何以幸运?是谁有如此眼光请了一个卓越的书写者,将一个小小的南阳太守,不知不觉地流传千古。
人们没有考查到无名的书写者,却把有名有姓并不伟大的“黑女”记住了,这虽然有些苍凉,但这功劳绝对是无名的书写者,若泉下有灵,他也许胸怀坦荡,哈哈大笑。
那么这墓志究竟妙在哪里呢?
其中何绍基盛赞《张黑女墓志》曰: “余既性嗜北碑,故模仿甚勤,而购藏亦富。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 然道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张黑女墓志》 用笔亦方亦圆,亦刚亦柔,具有浓浓的隶意。造型朴实秀美,内紧外松,扁方疏朗, 妙趣横生。
整体看上去有些字结构似平不依规矩搭配,过于内敛,但内敛之中往往充满奇趣、睿智,充满风骨与力量。
三、临习要点:
1、临写时要多取横势。横画短,竖画长,其形必长;横画长,竖画短,其形必扁。 明白此理,自然能把握其特点。
2、线条隐含隶书笔意。临写时可预先反复研读汉代隶书碑版,弄懂隶书的源流和用笔方法,体会隶书的美学特色,必要时可先练练隶书的基本笔法,从而更快地学好此碑。
3、方圆穿插,既不圆滑又不刻板,显得雅逸脱俗。运笔中依势而行,适时变化, 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由生疏转熟练,再转为生动,线条便不会拘谨。
4、结字收敛,左右搭配轻松,点画浪漫洒脱,没有左低右高的特别姿势,显得平和而不庸俗。有些字看似搭配异常,却饶有情趣。
通篇观之,没有长戈大戟,亦无剑拔张之势,却充满了生命的鲜活气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三、高道悦墓志是谁书写的?
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刻。
高82厘米,宽82厘米,厚14厘米。正书28行,行30字,无撰书人姓名。高道悦,字文欣,辽东新昌安乡北里人。《魏书》,《北史有传》,但俱无生率及葬地记载,此志均有说明记载。书法精妙,骨气洞达。1965年在德州市城北胡官营出土。原藏于德州市图书馆,1983年转藏于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四、养子养女刻碑上怎么写?
如果您想为养子或者养女刻写墓碑,可以参考以下格式:一、关于称呼1.1 如果您想表达养育之恩,可以使用“养子”、“养女”来称呼。1.2 如果您想表达深厚的感情和亲情,可以使用“亲子”来称呼。二、关于姓名2.1 如果您知道养子或养女的生物学姓名,可以在墓碑上写下其生物学姓名。2.2 如果您是收养了孩子并改了他/她的名字,可以写下其收养后的姓名。三、关于出生日期3.1 如果您知道其生日,可以在墓碑上写下其出生日期。3.2 如果您不确定出生日期,可以写下收养日期或者他/她离世的日期。四、关于寄语4.1 您可以在墓碑上写下感激之情,如“感激你给予的关爱和陪伴”。4.2 您可以写下对养子或养女的思念和怀念之情,如“你的离去让我们永远的思念”。总之,刻写养子或养女的墓碑需要体现对亲情的感激,表达对其的无尽思念,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格式。
五、李璧墓志的基本笔法?
《李璧墓志》的笔法特征以方笔为主,既有明显的凿刻痕迹,猛劲而果断,又间以圆笔及弧线来调节,以化解戾气而增加柔美的成分。
并且书写感强,虽然是凿刻而成,但对比其他碑版,《李璧墓志》在点画之间关联性较强,粗细对比较为明显,俯仰向背之间的呼应更为合理,这很容易使我们将其与墨迹书写产生联想,也有利于我们窥探其书法用笔的规律所在。
六、郭虚己墓志适合初学吗?
适合。
《郭虚己墓志:初拓本》为郭虚己墓志的初拓本。《郭虚己墓志》有篆书志盖,悬针篆十六字:[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有人以为可能出自颜直卿之手,尚待佐证以助推论。墓志为楷书,志文与书写皆颜真卿一人所为。墓志高一百六十点五厘米,宽一百零五厘米,有浅界格,字径二点五厘米左右。共三十五行,每行十五字至三十四字不等,凡一千一百一十五字。另有[剑南节度孔目官征仕郎行太仆寺典厩署丞张庭询检校],一行二十三字,合计共一千一百三十八字。出土时不慎将墓志撞裂,由左侧最后一行[沲]字至右侧第二行[书]字呈凹形断裂,有三十余字受不同程度损伤,殊为可惜,是故,此墓志无完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