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唐代墓志铭属几级文物?

2023-06-12 09:28:3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唐代墓志铭属几级文物?

唐代墓志铭属于国家的一级文物

二、姚崇墓志铭原文?

【唐】张说《姚崇神道碑铭》

源深自虞,派别从吴。避地鲁陕,居家洛都。

神明远契,岳渎冥符。翊圣斯偶,生贤不孤。

仁将勇济,孝与忠俱。学刃攒植,文锋迅驱。

才安卑位,即骋长途。惟实惟有,若虚若无。

再三军国,一二訏谟。戎柄尤重,王纶最枢。

兼司任切,久政荣殊。黻藻弥焕,丹青靡喻。

以宽容物,以鉴分区。外或行放,中恒礼拘。

箴虽诫口,诤亦忘躯。但睹浑璞,谁详瑾瑜。

伊皋尺寸,管乐锱铢。名正身遂,言诚愿孚。

方辞汉禄,更辱齐祖。既积而散,穷欢尽娱。

川归东极,日去西晡。上恻旒扆,旁悲路衢。

蓝田美玉,荔浦明珠。载广休庆,爰宏典谟。

丰碑乃立,盛业其铺。帝念频轸,仙毫特纡。

镌金刻石,凤篆龙图。七曜光动,三泉泽濡。

铨能叙事,理郁词敷。求旧铭实,惭殚恧芜。

缅思云雾,尚想江湖。有道之德,其何以逾。

延陵之墓,空此呜呼,存没终始,遐哉邈乎!

【唐】张说《姚崇神道碑文》仅存于《全唐文》,现在柳金福著《唐代姚崇家族碑志疏证》(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1.4.)P16也可见。姚崇神道碑铭是《姚崇神道碑文》的末尾部分。

《资治通鉴》云:“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然而,人非完人,史载姚崇纵其子代人请托,收受馈遗;庇护中书省主书赵侮受胡人珍遗案,为唐明皇不悦,被人非议。

三、上官婉儿墓志铭什么时候写的?

2013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一座单室砖券墓,该墓坐北朝南,水平全长36.5米,深10.1米。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第4、第5天井与第5过洞及甬道被大范围扰动,壁龛开凿于第3、第4过洞两侧,未被盗扰,形制和出土物皆保存较好。

甬道内放置墓志一合,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青石质,正方形。志石高、广皆74厘米,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满行33字,共计982字。四侧在整体联珠纹框内减地线刻12生肖,衬以缠枝忍冬。生肖皆为动物形象,生动写实。志盖四刹和志石四侧的线刻图案造型优美、錾刻精细,在唐代墓志线刻装饰图案中属难得的上乘之作。

四、韦应物写给妻子的墓志铭?

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撰并书《故夫人河南元氏墓志铭》2007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 墓志为青石材质, 长44cm, 宽42cm。 志文计二十七行, 满行二十七字, 共计708字, 字体楷书。 志石左下角受敲击残去一角, 全文残损有十余字, 其余字口皆完整如初。

五、秦琼墓志铭全文?

秦琼之子秦怀道的墓志铭

秦怀道(625年-684年2月21日),字理,唐朝名将秦琼之子,早年担任过皇帝侍卫武官千牛备身,后期只担任过绵州司士参军(从七品下)、常州义兴县令(从六品上)等低级官职。

秦怀道祖先为右扶风人(今陕西长安县西)汉朝山阳太守秦彭(?~88年),字伯平,《后汉书》归之于循吏,有传。先后子孙出仕慕容氏燕国,任乐陵郡守(治所是厌次县,今山东省惠民县),遂因官家于齐地(山东),成为齐州历城县(今济南)人。祖父秦爱,字季养,曾担任北齐咸阳王斛律武都幕府的录事参军,父秦叔宝,隋龙骧将军,唐高祖时擒尉迟敬德,拜上柱国、马军总管,授秦府右三统军,又除左武卫大将军,食益州实封七百户,改封胡国公,赠徐谯泗三州都督,陪葬昭陵。

六、唐李神通墓志铭释义?

回答如下:唐李神通墓志铭是一篇墓志铭,记述了唐朝时期的一位名叫李神通的人物。这篇墓志铭一共有六个部分,分别是序、记年、赞、志、铭、附记。

其中,序部分介绍了李神通的家族背景和他的学术成就;记年部分详细记述了李神通的生平经历和重要事件;赞部分表达了对李神通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志部分则介绍了李神通的学术成就和贡献;铭部分则是对李神通的墓志铭;附记部分则是对李神通后代的祝福和嘱托。

总的来说,唐李神通墓志铭是一篇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唐朝时期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的生平和贡献,对于研究唐朝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

七、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墓志铭?

古今中外,著名的墓志铭其实有很多,但本人最为喜欢的有两则,一是唐代韩愈为纪念好友柳宗元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二是近代陈寅恪撰写的《王国维墓志铭》。下文将其部分翻译成今文,如果大家也同样欣赏,可以购买相关书籍资料阅读。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个人拙译)

……柳宗元到柳州(当时属于贫困地区)任职后,慨叹道:“这里虽然蛮荒,但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顺应当地的风俗,制订了恰当的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有陋习,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常有人因未及时赎回儿女,而被债主没收做奴婢。柳宗元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很快这个方法被推广到附近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之多!

……刘禹锡(柳宗元的朋友)遭到贬责流放,应当去播州(今遵义市,当时非常贫穷落后,生活条件极端艰苦)。柳宗元知道后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刘禹锡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刘禹锡处境困窘,况且哪里又有与老母亲一起遭到流放的道理呢!”于是向朝廷请求,表示愿意自己与刘禹锡互换,自己去更加偏远的播州,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

…….

呜呼!士人到了穷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气!一些人,平日在街头巷尾称兄道弟,相互讨好,一起吃喝玩乐,天天夸夸其谈,强作笑脸,相互假作谦让,手握着手,表示愿意掏肝挖肺给对方看,指着上天和太阳发誓赌咒,表示生死都不会背叛对方。简直就像真的一样可信。然而,一旦遇到如汗毛与头发那么大的利害时,反眼就像相互不认识一样的相互陷害,不会伸出援救之手,反而会更加排挤,甚至做出落井下石事情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这些都是连禽兽都不屑于会做出的事情,而这些人还自以为计谋得逞而洋洋得意。他们听到柳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吧。……

《王国维墓志铭》节选原文: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个人拙译:

读书人之所以读书研究学问,是为了让心灵能摆脱俗世观念的囚禁,真理在能得意发扬光大。如果思想都不自由,我能可死亡。古今的先贤圣人们所共同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精妙道理,难道时哪些庸俗不堪的人能够向往的吗?先生用自己的死亡表明了独立自由的意志,并非为了某一个人的恩怨,也不是为乐某一姓的兴亡(暗示大清王朝)。呜呼!……先生您的著作论述,或许因为时代而不得彰显,先生您的学说,或许因为时代而有商榷的地方,但只有着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历经千万年的祭祀,与天地同久,永垂不朽。

八、李商隐为李贺写的墓志铭?

没有为李贺写过墓志铭,但写过李贺小传。

《李贺小传》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为诗人李贺撰写的一篇传记。这篇文章通过写李贺的一些轶事,从侧面烘托出传主的身份性格。全文构思巧妙,篇幅短小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九、白起的墓志铭?

白起,又名公孙起,根据白居易为其祖父白鍠缩写的墓志铭:“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代为名将,乙丙已降是也。裔孙曰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以及唐代宰相白敏中墓志:“白氏受姓于楚,本公孙胜理白邑有大功德,民怀之推为白公。其后徙居秦,实生武安君,太史公有传,遂为望族。”以后也还有其他名人学士为其所墓志铭。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