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诚心诚意的古诗?
一、形容诚心诚意的古诗?
1、人知结交易,交友诚独难。--三国 阮籍
2、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 魏 曹植《赠白马王彪》
4、卫霍真诚奉主,貔虎十万一身。--唐 卢群 《淮西席上醉歌》
5、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 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之任蜀州》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 抑》
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 卫风 木瓜》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 《》
10、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 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 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 《徒步归行》
1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4、故所设科条,其始甚迂阔,久之真诚溢出,吏民至不忍欺绐,遂以办治称。--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7、至念道臻,寂感真诚。--《汉武帝内传》
18、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 翁照《与友人寻山》
19、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 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0、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
2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王风 采葛》
22、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 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23、为而不矜,作而不恃。 --皮日休
二、扵,这个字念什么?
扵 =於=于
於
I
wū
1. 鸟名。参见“於鹊”。
2.叹词。
《书‧尧典》:“佥曰:‘於!鲧哉!’”
《诗‧周颂‧赉》:“时周之命,於绎思。”
朱熹集传:“於,叹词。”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於,音乌,叹词也。”
唐韩愈《独孤府君墓志铭》:“於,古风,襮顺而裏方。”
II
yú
2. 1.在。
《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於其党。”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丽靡烂漫於前,靡曼美色於後。”
汉刘向《说苑‧立节》:“义者轩冕在前,非义弗乘;斧钺於後,义死不避。”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普屯威神道碑》:“公之桑梓,本於此地。”
2.往。
《史记‧齐太公世家》:“晋使郤克於齐,齐使夫人帷中而观之。”
《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不听,使子胥於齐。”
汉刘向《列女传‧宋恭伯姬》:“伯姬以恭公不亲迎,故不肯听命。
宋人告鲁。
鲁使大夫季文子於宋。”
3.为(wéi)。
《老子》:“大道氾兮……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韩诗外传》卷二:“吾闻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吾望见吾子似於君子,是以情也。”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匠石回顾,朽材变於雕梁;孙阳一言,奔踶成於骏马。”
唐柳宗元《送萧炼登第後南归序》:“君子志正而气一,诚纯而分定,未尝标出处为二道,判屈伸於异门也。”
4.跟从;亲近。
《墨子‧非儒》:“孔某为鲁司寇,舍公家而於季孙。”
《史记‧周本纪》:“为王计者,周於秦,因善之;不於秦,亦言善之。”
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卷一:“按‘於’训‘从’,犹‘与’训‘从’也。”
5.依靠。
三国魏曹植《当来日大难》诗:“广情故,心相於。”
唐刘得仁《赠敬晊助教》诗之一:“便欲去随为弟子,片云孤鹤可相於。”
明徐渭《刘雪湖梅花大幅》诗:“花梅篠竹两相於,直榦横梢銕不如。”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蜀冈录》:“画楼真觉逊,茆屋偶相於。”
6.居。
《诗‧鄘风‧载驰序》:“露於漕邑。”
马瑞辰通释:“《广雅》:‘於,居也。’《左传》引《书》‘居安思危’,《吕览‧贵直篇》高注引《书》‘於安思危’。於即居也。
《序》‘露於’即‘露居’,与《定之方中序》‘野处漕邑’字异而义同。”
7.厚待;款待。
《吕氏春秋‧不侵》:“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於己也为念。”
高诱注:“於,犹厚也。”
唐韩愈《示儿》诗:“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於。”
钱仲联集释:“於,唐人习用语,谓款待也。”
8.泛谓对待。
9.介词。从;自。
《吕氏春秋‧知接》:“﹝桓公﹞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虫流出於户。”
《老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0.介词。在。
《论语‧述而》:“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晋水》:“晋荀吴帅师败狄於大卤。”
唐韩愈《送孟秀才序》:“今年秋,见孟氏子琯於郴。”
宋蘇轼《送淡公》诗之一:“常於冷竹坐,相语道意冲。”
11.介词。至,到。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今孤之怨吴王,深於骨髓;而孤之事吴王,如子之畏父,弟之敬兄,此孤之外言也。”
《西游记》第四九回:“那妖邪乃九年前海啸波翻,他赶潮头,来於此处,仗逞凶顽,与我争斗。”
12.介词。向。
《论语‧学而》:“子禽问於子贡。”
《史记‧赵世家》:“赵氏求救於齐。”
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上帝建白玉殿,遣臣於陛下索紫金梁一枝,长二丈,某月日来取。”
13.介词。犹以。
《墨子‧非攻中》:“杀人多必数於万,寡必数於千。”
《韩非子‧解老》:“慈,於战则胜,以守则固。”
《汉书‧晁错传》:“居则习民於射法,出则教民於应敌。”
清叶廷琯《吹网录‧龙城柳石刻》:“铸自何匠,铭自何年,俱莫可考,而玩其文义,於铭剑为合。”
14.介词。对,对於。
《孙子‧虚实》:“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颜俊道:‘……洞庭西山高家这头亲事,於家下甚是相宜,求老兄作成小子则个。’”清俞樾《春在堂随笔》附卷:“极言其以武臣掌机密而得军情,於国家不便。”
15.介词。与;跟;同。
《论语‧子路》:“吾党之直者异於是。”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且夫上骄则犯,臣骄则争。是君上於主有郤,下与大臣交争也。”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崔圆相公在家时,於姊妹戏於後园。”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与人无患,於世无争。”
16.介词。比。表示比较。
《礼记‧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
五代齐己《海棠花》诗:“繁於桃花盛於梅,寒食旬前社後开。”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本朝太宗时,三元不禁夜……後罢中元、下元二节,而初元游观之盛,冠於前代。”
17.介词。被。表示被动。
《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後汉书‧郑太传》:“燕、赵、齐、梁,非不盛也,终灭於秦。”
唐韩愈《曹成王碑》:“江东新刳於兵,郡旱,饥民交走死无吊。”
18.介词。给。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使狐偃将上军,让於狐毛而佐之。”
《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与管仲属孝公於宋襄公,以为太子。”
19.介词。如。
《荀子‧哀公》:“总要万物於风雨。”
杨倞注:“总要,犹统领也。风以动之,雨以润之,言统领万物如风雨之生成也。”
唐张九龄《开元纪功德颂》序:“昔我睿祖,即句骊於拾遗;今兹圣谋,易林胡於反掌。”
宋陈师道《代贺安西川表》:“伏惟皇帝陛下勤於尧禹,英类祖宗。”
20.介词。依。表示行为的依据。
《史记‧淮阴侯列传》:“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
《汉书‧吴王刘濞传》:“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於法当诛。”
21.连词。犹而。
《老子》:“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
《韩诗外传》卷四:“汝淮以为险,江汉以为池,缘之以方城,限之以邓林,然秦师至於鄢郢举,若振槁然。”
22.连词。与,和。
《战国策‧齐策一》:“今赵之与秦也,犹齐之於鲁也。”
《汉书‧杜钦传》:“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丰相之於舒信道,邹志完於吕望之,其为人似不类,然相与皆厚甚,不以乡里及同僚故也。”
23.助词。语助词,无实义。
《广韵‧平鱼》:“於,语辞也。”
《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
《论语‧学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宋蘇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小儿队》:“镐京广燕,方云集於缙绅。”
24.助词。结构助词。犹之。
《左传‧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於不暇,又何能济?”宋欧阳修《永州万石亭》诗:“天於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25.助词。表示语气。
《春秋‧定公五年》:“於越入吴。”
杜预注:“於,发声也。”
唐卢肇《汉堤》诗:“於惟馀甿,饥伤喘呼。”
26.古代地名。
《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既破魏还。
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司马贞索隐:“於商,二县名,在弘农。”
27.姓。
汉时有於单。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III
yī
3. 见“於微闾”。
於微闾
神话中的山名。
《楚辞‧远游》:“朝发轫於太仪兮,夕始临乎於微闾。”
王逸注:“暮至东方之玉山也。
《尔雅》曰:‘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玕琪焉。’”陆德明释文:“於,於其切。”
洪兴祖补注引颜师古曰:“即所谓医巫闾。”
三、写诗时父母可以用啥字尊称?
自己的父母称家父、家母,慈父,慈母;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已故去的父母称先考(父)先妣(母) 这是问题看历史时期,比如父亲根据构成父亲称呼短语的结构,特对父亲的称呼方式做了以下整理。 一、 以“阿”、“家”、“老”和“先”等字为前缀的称呼方式 (一)以“阿”为前缀的叫法,有以下几种 1、阿父` 《南史·谢诲传》:“女为彭城王义康妃,……(诲诛,)诲女被发徒跣与诲诀曰:‘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2、阿公 对父亲的方言俗称。
《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 3、阿伯 对父亲的一种口语称呼。
清人梁章钜《称谓录·一·方言·称父》:“吴俗称父为阿伯”。 4、阿耶 《乐府诗集·二五·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清代著名小学家钱大昕《恒言录·三·称父曰爷》条云:“古人只用耶字。
……《木兰诗》‘阿爷无长男’、‘卷卷有爷名’,本当作‘耶’字。杜子美《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自注云:‘《古乐府》不闻耶娘哭子声,但闻黄河之水流溅溅。’即是引《木兰诗》,初不作爷可证。木兰诗‘爷’字,乃后人所改。
又杜《北征诗》:‘见耶背面啼’,亦不作‘爷’。”今耶则作爷。 5、阿翁 明代著名小学家方以智《通雅·十九·称谓》中有这样的话:“方言:秦晋陇谓父为翁;今人作书于子,自称阿翁;称人之父曰乃翁。”按,方氏此说有失允当,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有“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乃翁”乃是陆游自指,而非称呼他人之父。
6、阿爹 《续古文苑·二十·汉·戴良·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昌黎集·二三·祭女孥文》:“阿爹阿八,使汝奶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孥子之灵。
”《水浒传》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那后生那里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听这厮胡说!……” 7、阿妈 这是女真人对父亲的口语称呼,在看清代特别是满洲人的小说或者电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叫法。
《元曲选·缺名·货郎旦·三》:“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 (二)以“家”为前缀的称呼方式。这类称呼主要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的父亲,有自谦的意味。有以下几种 1、家父 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太平御览·三四六·三国魏曹植·宝刀赋》:“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这里的“家父”,是曹植对其父亲曹操的称呼。 2、 家君 既用做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也用做对别人父亲的称呼。
《世说新语·德行》:“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有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唐朝王勃《滕王阁序》:“家君做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3、 家大人 清代著名的小学家王引之在他的著名著作《经义述闻》里每一篇的开首 都要冠上一句话:“家大人曰”,“ 家大人”,即王引之称呼自己的父亲王念孙。
4、 家严 金庸《天龙八部》:“甘宝宝问道:‘令尊可好?’段誉道:‘家严身体康健,托赖诸事平安。’”“家严”,是段誉对甘宝宝讲话时称呼自己的父亲段正淳。 5、 家翁 《隋书·长孙平传》:“鄙谚曰: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
” 6、 家尊 称呼别人的父亲。《世说新语·品藻》:“谢公(就是谢安)问王子敬(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固当不同。’”“家尊”,在这里是谢安对王献之父亲王羲之的称呼。
7、 家公 对自己父亲的称呼。《后汉书·二七·王丹传》:“(侯霸)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也用做对别人父亲的称呼,《孔丛子·执节》:“申叔问子顺曰:‘子之家公,有道先生,既论之矣。
今子易之,是非焉在?’” (三)以“先”为前缀的称呼。这类称呼一般用于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有下面的几种 1、 先父 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左传·成九年》:“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这是自己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也可以用来称呼别人死去的父亲,《晋书·鸠摩罗什传》:“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
’”这里的“先父”,指的是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水浒传》第一回:“王进笑道:‘……为因新任一个高太尉,原被先父打翻,……’” 2、 先君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以坚部曲还策。”裴松之注引《吴历》曰:“先君(即指孙坚)与袁氏共破董卓。
”也用做对别人死去父亲的称呼,如《魏书·穆绍传》:“老身二十年侍中,与卿先君亟连职事。” 3、 先府君 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苏洵《嘉佑集·十四·送石昌言使北引》:“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儿子给父亲写行状,一般也用这样的称呼,如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写有《先府君行状》。
4、 先考 这种说法不用于口语,一般在祭文、灵位或者碑文中出现,《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死曰考……”唐朝张九龄《曲江集·十七·追赠祭文》:“谨以醢脯庶羞之奠,敢昭告于先考先妣之灵。”这是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也用于称呼别人死去的父亲,北魏《元诱妻薛伯徽墓志》:“先考授以礼经。
” 5、 先人 对别人死去父亲的称呼。《左传·宣十五年》:“尔用先人之治命。”这里的“先人”,指的是魏颗已经死去的父亲魏武子。 6、 先子 女子对丈夫死去父亲的称呼。《国语·鲁语下》:“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
”韦昭注:“先子,先舅季悼子也。”“舅”字解释如下。 7、 先舅 女子对丈夫死去父亲的称呼。《尔雅·释亲》:“姑舅,则曰……没则曰先舅、先姑。” 8、 先君子 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宋邵伯温《闻见前录》自序云:“伯温早以先君子之故,亲接前辈。
” 9、 先夫子 对自己死去父亲的称呼。清朝钱谦益《重修素心堂记》:“吴江张益之先生,余之先友也。余儿时闻诸先夫子:益之世居越来溪水。” 10、先公 对自己死去父亲的称呼。晋朝陆云《答兄平原书》:“先公克构,乃崇斯堂。
”清朝黄宗羲《移史馆先妣姚太夫人事》:“先公被逮,太夫人每夜向北辰而拜,祈声酸苦。” 11、先帝 现在皇帝对死去的上一代皇帝的称呼。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12、先卿 古代君主对臣子已经死去父亲的敬称。《宋史·理宗纪》:“工部侍郎朱在进对,奏人主学问之要,上曰:‘先卿《中庸序》言之甚详,朕读之不释手,恨不与同时。’”顾炎武《日知录·先卿》:“称其臣为卿,亦可称其臣之父为先卿。
” 13、先严 对死去父亲的敬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兄弟襁褓时,先严、慈便相继弃养,亏得祖父抚养成人,以有今日。” (四)以“老”为前缀的称呼,这类称呼一般用于子女称呼父亲,表示一种亲昵。
有下面几种 1、 老爷子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老舍《骆驼祥子》:“‘也不是我说,老爷子,’她撇着点嘴说,‘要是有儿子,不象我就得象祥子!可惜我错投了胎。’” 2、 老公 此说见于《南北史续世说》。
原文为:“高昂兄弟并劫略。其父次同语人曰:‘吾四子皆凶狠,我死后有人与我一楸土耶?’及次同死,昂起大冢。对之曰:‘老公!子生平畏不得一楸土,今被压,竟知为人否?’”老公即是高昂对他父亲高次同的称呼,相当于现在的“老头”。
3、 老太爷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尊称别人的父亲(也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或公公、岳父)。” 4、 老爷子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对人称自己的或对方的年老的父亲。” 5、 老子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一》:“予在南郑,见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八岁,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大范老子、小范老子,盖尊之以为父也。”《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王夫人道:‘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宝玉笑道:‘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
’” 6、 老爷 封建社会大家族里对自己父亲的称呼。《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宝玉一面登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 7、 老爹 儿媳妇对公公的方言称呼。
8、 老大人 对别人父亲的敬称。《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各位司、道大人听扫这里,因为署院说的是他老大人,一齐肃然起敬。” 9、 老太公 对别人父亲的敬称。元朝人谷子敬《城南柳》第二折:“当日死了你那老太公,怎么生下你这个小业种。
” 10、 老太爷 对别人或者自己父亲的敬称。《红楼梦》第一百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这块玉还是祖爷爷给我们老太爷,老太爷疼我,临出嫁的时候叫了我去,亲手递给我的。” 11、 老父 对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 12、 老公公 女子对丈夫父亲的方言称呼。 13、 老儿 父亲的俗语称呼。
宋朝人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二卷:“今人呼父曰爹,语人则曰老儿。” 14、 老爷 子女对父亲的一种称呼。元朝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老爷休道一桩事,就是十桩事,你孩儿也依的。” 15、 老尊 父亲的别称。
《醒世恒言》第 卷《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原来父母虽亡,他的老尊原是务实生理的人,却也有写田房遗下。” 16、 老汉 对别人父亲的称呼,含有轻蔑的意味。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猪与鸡》:“等你老汉儿回来,老子再跟你算帐。
” 17、 老头儿 对自己父亲的称呼,有亲昵的意味。元朝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正在教场耍子,老头儿呼唤,须紧走一遭。” 18、 老头子 对父亲的一种称呼。王跃文《国画》:“皮杰越是喝酒,话就越多,嗓门也越高:‘兄弟们,我在外面自己闯天下,沾不了老头子的光,靠的就是些难兄难弟。
搭帮兄弟们啊,老弟我才万难混了碗饭吃。老头子,他不端掉我的饭碗就算开恩了。……’” (五)以“令”为前缀的称呼。该种称呼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别人的父亲。 令尊 和别人交谈时,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以“令”字为前缀称呼,也是一种固定的结构,如“令堂”、“令爱”、“令弟”…… (六)以“尊”为前缀的称呼,此类称呼大多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 1、 尊大君 《晋书·谢鲲传》:“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
’” 2、 尊大人 也是对父亲的一种称呼方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父子天性,岂能终绝……郎君先回,求亲友于尊大人面前劝解和顺,然后携妾于归,彼此安妥。” 3、 尊公 《三国志·魏志·袁尚传》“十月至黎阳”句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刘表遗谭书:‘天笃降害,祸难殷流,尊公殂殒,四海悼心。
’” 4、 尊府 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序》:“李生之尊府,以侍御史管汴之盐铁。” 5、 尊侯 干宝《搜神记》第十八卷:“后有一法师过其家,语二儿云:‘尊侯有大邪气。’儿以白父,父大怒。” 6、 尊翁 《荡寇志》第九十五回:“尊翁归天,我还不曾来吊唁。
” 7、 尊君 《世说新语》中卷上《方正》第五:“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8、 尊人 古代指称父母,近代多用做对方父亲的专用敬称。叶圣陶《北上日记·三月二十七日》:“其尊人方患气管炎,年已八十有二岁,颇为可虑。
” 二、单字称呼 即以一字成词来称呼父亲的词汇,有如下几种 1、大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山东省聊城市的一些县市有这种方言叫法,如茌平县的赵官屯乡。 2、爹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广雅·释亲》:“爹,父也。
”《梁书·始兴王儋传》:“民为之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爹在家怎么教你的?……’”这是很多北方人对父亲的称呼方式。
现在由于普通话的普及,小孩子一般都用“爸爸”来称呼父亲了;在农村,“爹”这个词还用做儿媳妇对自己丈夫父亲的称呼。 3、爷 《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之水鸣溅溅”。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 4、伯 (读bê) 对父亲的一种方言称呼。山东省宁津县中东部一些乡镇有这样的叫法。一般是称呼对方的父亲,在大曹等西部三个乡镇里,只保留了一句骂訾语。
按《说文·人部》:“伯,长也。”段注:“凡为长者皆曰伯。”在宗法社会里,父亲是整个家庭的首脑人物,称父曰伯,或源于此。 5、哥 这种称呼方式只在古代的某一时期、某些人物曾经如此叫过,并不普遍。
一般用做自己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父亲。《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曰:‘四哥仁孝’。”这里的四哥指的是唐玄宗的父亲唐睿宗 。也有父亲和儿子交谈时自己称呼自己的。清代梁章钜《称谓录》云:“淳化帖有唐太宗与高宗书,称哥哥敕。
父对子自称哥哥,盖唐代家法如是。” 6、父 对父亲的书面称呼。《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易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7、爸 这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而产生的对父亲的单音节叫法。
在现在的父亲称呼利用率上和它的双音节结构“爸爸”相差无几。 8、叔 这种称呼范围不大,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及茌平县的一些乡镇里存在着这样的叫法,如菜屯、丁块乡等地方,自己的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小的,则对父亲如此称呼,一般是直接面对相称;这是指的对生身父亲而言;称呼继父或者养父为叔的则为普遍一些。
9、舅 古代妇女对丈夫父亲的称呼,《尔雅·释亲》:“姑舅在则曰君舅……”唐朝诗人朱庆余诗《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问舅姑。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该诗第二句中的“舅”就是诗中的这位新婚少妇对她丈夫父亲的称呼。
此外,在一些保留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形态的少数民族社会里,“舅”,是子女对自己生身父亲的称呼。 10、 《中华小字典》该字条下云:“吴人呼父也,见《广韵》,今苏人呼父为爹,当为 之转。” 三 双音节称呼方式 除带前缀的双音节称呼之外,还有两种对父亲的双音节称呼方式,如下 (一)非叠音方式 1、父亲 这种方式也可看做后缀称呼。
如还有母亲、娘亲等称呼, 中心词后加“亲”而成。这种形式用例颇多,兹不列举。 2、岳父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妻子的父亲。也叫岳丈。” 3、岳丈 见上。 4、泰山 丈夫对妻子父亲的称呼。
《水浒传》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执手对丈人说道:‘泰山在上……’” 5、丈人 对妻子父亲的称呼。《水浒传》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只见众邻居,并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也做“老丈人”。
(二)叠音称呼方式 1、 爸爸 这是在普通话通行之后的普遍称呼法,作为现代汉语的规范性用语而存在的。 2、 爹爹 父亲的方言俗称。《宋诗一百首·孔平仲·代小子寄翁翁》:“爹爹来密州,再岁的两子”、“爹爹与奶奶,无日不思尔。
”《续传灯录·七·归宗可宣禅师》:“爹爹妈妈,明日请和尚斋。”在传统的戏剧剧本里还存在着这种称呼方式。 喜欢看和喜欢听传统曲艺节目的人,对于这一称呼应该是很熟悉的。 3、 哥哥 见于上文单字称呼中之5“哥”引清梁章钜《称谓录》文。
4、 公公 妻子对丈夫父亲的称呼。《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秦氏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这都是我没福:这样好的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家女孩似的待……’” 以上是对父亲称呼方式的梳理。
由于本人经历有限,所阅既少,复才疏学浅,故于父亲称呼方式仅知如此。从中演绎推举,并全其称呼者,仆所不敏,以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