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丈夫死后留下的女儿叫什么?

2023-04-13 11:43:3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丈夫死后留下的女儿叫什么?

丈夫死后留下的妻子,有加层褒义的意思,其生下来的儿女叫遗孤,女儿叫遗腹女。

《东观汉记·刘平传》:“﹝ 刘平 ﹞抱 仲 遗腹女而弃其子。” 清 钱谦益《张昭子墓志铭》:“ 昭子 娶 苏氏 ,生遗腹女,曰 慰 家。”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七:“他给我留下一个遗腹女,我帮人赚钱把她养大了。”

丈夫死前己经出生了的女儿叫遗孤女,丈夫死前怀胎尚未出生的女儿叫遗腹女。对于妻子来说无论哪种女都是自己的亲生女。各地称谓习惯不一致,甚至差别很大,方言也各有特点,我所说的是我们东北地区的称谓习惯,不知和其他地区有多少相似度。

继女,,,,,,,,

二、不是每个买好坟墓的人都会有墓志铭|读《月光落在左手上》

在诗人这个身份之外,余秀华的身份还包括农民、脑瘫患者,或许这些身份是她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否则早已在中国没落的诗歌不会为这位写诗人带来如此多的目光。虽然诗歌在这个国度已经不受待见很多年,但它却平等的对待着每一个热爱诗歌的人。我读余秀华的这本《月光落在左手上》的时候,感受到的是她对诗歌的热爱和诗歌给她的慰藉,而那些世俗所定义的身份在她的诗歌面前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现实的生活对于余秀华是不易甚至是不幸的,她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从小就患有脑瘫导致身体行动不便。她说,“时光落在村庄里,我不过是义无反顾的捧着/如捧一块玉/身边响起的都是瓦碎之音”。她想要把自己的生活过成玉,可是她目光所及之处却却都是瓦,在村庄里她没有同类,没有人懂她的喜怒哀乐和忧思惆怅。“在遥远的村庄里抒情,没有人知道我/没有人知道我腹腔的花朵,鸟鸣,一条蛇皮/没有人知道我体贴一棵草/也没有人知道我的宝藏。”

她的婚姻也并不幸福,在父母的包办下,余秀华嫁给了比她大12岁的丈夫。在《婚姻》这首诗里,她把诗歌比作吃了就会过敏的柿子,然后反复的问“我为什么会有一个柿子”。与非自由的婚姻相比,她更喜欢自由的孤独,但是对于一个年轻时候的余秀华来说,自由是奢侈的。“这辈子做不到的事情,我要写在墓志铭上/――让我离开,给我自由”。

只有真切地感受过生命本身的悲哀的人,才能体悟生命的真谛。在余秀华的诗歌里,不易的生活和不幸的病痛让她更加接近痛苦和死亡,同时也让她更加接近快乐和生命。

“她是一次次复活的人:她熟谙死亡,熟谙生活”。病痛的折磨让她在生活中一次次接近死亡,又一次次回到生活,而在这两者之间,她在诗歌里尽力地找寻着生命的秘密和难得的幸福。对她来说,幸福是“一个俗气的农妇怀抱的新麦的味道,忍冬花的味道/和睡衣上残留的阳光的味道”。她的幸福是简单的,也是纯粹的,既然生命到头来本就是一场空,那么真切地去爱着身边美好的事物就好了。“是否有一颗高贵的灵魂不是我在意的/田间小麦长势良好/喜鹊一会儿落在书上,一会儿落在地上”,这些生活里最简单的镜头就足够余秀华去爱上生活,然而在越来越复杂的生活里渐渐迷失的我们,却早已经忘记了生命本来的意义。

虽然余秀华的婚姻是不幸的,但是她依然对爱情充满向往。虽然她也叹息过“爱情不过是冰凉的火焰,照亮一个人深处的疤痕后/兀自熄灭”,但她却依然在情诗里写满了人间烟火温暖。

读这些诗句的时候,我脑海里那个脑瘫患者的形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爱情所带来的美好感受,我相信当诗人写这些诗句的时候也是如此。在《张春兰》这首诗里她描写了一个婚姻不幸的农妇,她的丈夫杨柏林“不知道她半夜起来/对着村边的河水发呆/也不知道她眼睛里的东西叫做:忧郁/忧郁多高贵啊,农村人不适宜/他偶尔动手打她/她一言不发,她的眼睛闪闪发光/杨柏林绝望地/浇不灭这光”。生活没有善待余秀华,身边也没有人懂她的忧郁和幸福,但这悲哀的生命,依然无法浇灭她眼睛里的光辉。

她说:“经历了那么多灰心丧气的日子/麻雀还在飞,我还在搬弄旧书”。她说:“在床上的时光都是我病了的时光……/冬天的时候手脚整夜冰凉/如同一个人交出一切之后的死亡/但是早晨来临,我还是会一跃而起/为我的那些兔子/为那些将在路上报我以微笑的人们”。

余秀华是充满了大家闺秀的中国女诗人中的一个农妇,就像一个破衣褴褛的人冲进了一堆衣着华丽的人们的舞会。然而诗歌这场舞会会平等的善待每一个人,在悲哀的生命之外,余秀华在诗歌的文字里找到了平静的力量和幸福的根源。而她对于诗歌的贡献也从来不因为她在这个世俗的身份而有所改变,当初的农民和脑瘫患者也好,如今的作协副主席和名人也罢。

她在诗里说:“我的墓地已经选好了/只是墓志铭是写不出来的”,但其实她的诗歌就是她最好的墓志铭。而健康的生活在社会中上层的人们呢?墓志铭会是银行卡里的余额还是翻云覆雨的权利?我们都会在临死前用自己的积蓄为自己买好一块墓地,但不是每个买好墓地的人都会有墓志铭。

三、漾濞县仇氏古墓考证

        2018年春分之日,余随母返乡漾濞省亲,小住几日,适逢清明将至,与表兄一同前往苍山脚下,梅花村东岸,雪山河畔,祭扫先祖古墓。外高祖父(我外婆的爷爷)仇玉林与外高祖母(我外婆的奶奶)马氏古墓保存完好,矗立绿树青草之间。两座古墓靠山面水,背后是苍山西坡层峦叠嶂,前面是雪山河水灵照清冽,古墓内墓志铭书法笔力刚劲,内容详尽,细细读来耐人寻味,于是对所有墓志铭及碑文拍照,回来后查阅资料,认真研读后,撰写该文探讨研究。

一、外高祖父仇玉林墓志铭

主墓碑碑文:

公讳玉林麟斋其字也,原籍昭通府恩安县城南迎凤桥。自起云公生定祥公娶杨氏生公子,公八龄失恃,十三龄并失枯焉。生处乱世,少读诗书,矢志游戈,秉性强忍,忠心报国,娇娇然有虎威臣之气节焉,其簪缨之世系,阀围之流传。彰彰可考,毋庸赘述。缅公之质资,生当治世,抱膝长吟,岂久作钱池之物,熟料纷纷兵燹,投笔从征,此亦公之所遇不幸也,然而尽有可志者焉。

公之半生候蒋军门南征北阀,除暴安良,屡战屡克,其汗马功劳不为不多也。厥后迤西既克,受邀上赏,保奏蓝翎守备衔尽先补用千总并获恤赏田房亩数若干,足供刍马之场也。而公则慕此地之风土人情,固隶籍焉。公原配马氏生二子,长曰登高,次曰登鳌。登鳌尚幼,登高生子云銮。

公生于道光丙午年(1846)正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光绪乙巳年(1905)三月二十一日午时。迄今门第光辉,芝兰挺秀,其畅著有胜人几许者,爰为铭曰。

        从墓志铭碑文看,外高祖父,姓仇名玉林,字麟斋,生于道光丙午年(公元1846年)正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光绪乙巳年(公元1905年)三月二十一日午时。享年59岁。

        外高祖父仇玉林原籍是昭通府恩安县城南迎风桥(昭通府志中有记载此地。),其爷爷名为仇起云,其父亲名为仇定祥,娶杨氏,生仇玉林一子(从正碑文记录,有个弟弟仇玉清)。仇玉林八岁母亲去世,十三岁父亲去世。生逢乱世,少读诗书,矢志游戎(从小立志要从军)。秉性强忍,忠心报国,骄骄然有虎臣之气节(从小气宇轩昂,气质形象上虎虎生威,一看就是军中虎将之像)。仇玉林的家族自古就是簪缨之世系,阀阅之流传,彰彰之可考,毋庸赘述。外高祖父仇玉林家族几代人都是做官的仕宦家族。

“公之质使,生当治世,抱膝长吟,岂久作浅池之物。熟料纷纷兵焚,投笔从征,此亦公之所遇不幸也然而尽有可志者焉。”这段墓志铭我理解为,撰写者感叹仇玉林的才华出众,如果生逢治世,一定不会是池中之物,一定会大展宏图,拥有一番丰功伟业,可惜生逢乱世,非常不幸。

“公之半生侯蒋公军门,南征北伐,除暴安良,屡战屡克,其汗马之功劳不为不多矣,厥后迤西既克爰邀。”  从家母曾祖母马氏墓志铭的内容可以佐证到,仇玉林是在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时年18岁)在贵州兴义猪拱箐从军到蒋宗汉麾下。(蒋宗汉(1836―1898),云南鹤庆人,彝族,官至参将,腾越厅总兵,贵州提督。平定同治年间云南杜文秀反清政权的清廷著名将领,清朝廷钦赐黄马褂,赏双眼花翎,一品大员,自己出资10万白银修建金沙江上第一座大桥―金龙桥,清史稿中有诸多记载,百度百科有详细介绍。)先祖仇玉林一生戎马,身经百战,每战必胜,墓志铭侧碑的挽诗有记载歌颂。

“赏保奏蓝翎守备衔尽先补用千总,并获恤赏田房亩数若干,是供刍马之场也。而公则慕此地之风土人情,因隶籍焉。” 

        根据杜文秀帅府秘录所载,壬申年(1872年)三月初四,杨玉科率部分三路攻漾濞,四月十日杨玉科亲临漾濞,策划攻城之计。四月十四日漾濞全境失守,清军已经控制漾濞全境。大清同治十年(公元1872),蒋宗汉带兵从漾濞平坡合江翻越苍山斜阳峰,配合杨玉科等攻打大理城,壬申年(1872年)腊月初九,大理城破,杜文秀服毒自杀,大理境内为清军收复。

        外高祖父仇玉林在同治八年四月(公元1869年)攻克姚州城(楚雄姚安县)后,娶马氏为妻,同治十年(1872年)攻克漾濞后,仇玉林喜欢漾濞的山水风土人情,清廷赏赐的土地田舍,可以用来喂马的草场都有了,于是就隶籍在漾濞了。参考外高祖母马氏墓志铭,云南巡抚岑毓英奏请朝廷,将漾濞叛产皆分与清军属下诸军将士,安家于漾濞,同时戍卫漾濞的军事城防,安家漾濞的清军将士,成为练家之亲(起源于曾国藩湘军团练)。据清史稿和漾濞的一些文史资料,1872年漾濞城攻陷后,恢复清朝行政体制,设漾江镇守司,归属蒙化直隶厅,派驻“守备”一员,统辖“百总”二至四个,兵弁二百人。清军占领漾濞后,先后派蔡标及丁槐驻守。民国年间,丁槐依然占有漾濞淮安屯的诸多判产田地。蔡标,贵州威宁人,清军著名将领,百度百科有介绍。丁槐(百度百科),鹤庆人,清军著名将领,书画大家,民国期间成为军阀,势力颇大。

    外高祖父仇玉林去世的时候,墓志铭上写明,原配马氏,生有儿子,长子仇登高,次子仇登鏊,登鏊尚幼,登高已经育有一子,起名銮。正墓碑记录仇玉林的三女仇银妹,嫁与王家(漾濞淮安屯),在外高祖母马氏墓志铭中有记载。

二、正碑碑文与侧墓碑挽诗词

正碑文

钦加协镇衔署龙陵管参府调补提标大营游府  愚弟 李桂芳月桥氏顿首拜题

大理府儒学生员通家世侄  杨伊(员)注:括号内字已经辨认困难。

皇清诰授昭武都尉赏戴蓝翎仇公讳玉林府君之墓

注:清代授予封号有两种:五品以上诰授,五品以下敕授。

昭武都尉:清朝九品十八阶(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未入流者为吏。昭武都尉为正四品。

李月桥的军衔为:参将(参府)补提标大营游击(游府),侧碑提诗署名:知事李月桥,武官职位同时还有文官职位,搞不明白,此处考证不出详尽历史。

(清朝绿营兵军官有游击,秩从三品,位次参将,为将军、督、抚、提、镇分领营兵,也有充各镇中军官者。)

大理府的杨相臣(伊员)为通家世侄,也查不到相关资料。

公姿禀异常,武略振家邦,自幼从军政,性刚本自强,上能筹国策,下能安善良,不论天与地,战不畏锋芒,凯旋歌不断,威名漾濞江,如公存胜德,山高与水长。

          -----------------------------知事李月桥谨识

英敏如君,诰后光前,克敦百行,情性昭然,待人以厚,处世以谦,贻谋奕翼,立功战前,不骄不傲,儒雅为群,课儿耕读,持家切严。老而不倦,心广体胖。为人忠直,福泽绵绵,仰公之风,如水之源。

-------------------------------世侄杨相臣谨识并笔

三、从外高祖父仇玉林的墓碑和墓志铭来考证,先祖仇玉林生平大概如下,1846年出生于昭通府恩安县城南迎风(凤)桥(此地查昭通府志和恩安县志有详细记载)的世代官宦人家,八岁丧母,十三岁丧父。少读诗书,聪敏过人,相貌堂堂,少年时就有虎臣之像。1864年十八岁从军,跟随清庭云贵名将蒋宗汉在贵州兴义猪拱箐,平定苗民叛乱,后一路西征,平定滇西杜文秀反清政权,攻城拔寨,屡战屡胜,智勇双全,战功卓著。同治八年(1869年),攻克滇西楚雄姚安府,娶马氏为妻。外高祖父仇玉林与外高祖母马氏成婚三年后,安家漾濞,从后来外高祖母马氏的墓志铭可以看出,外高祖母马氏相夫教子,治家课农,温良贤德,夫妻双方在漾濞度过了平静而幸福的的三十多年家庭生活。

        外高祖母马氏是姚安府的回族女子,美貌贤惠,在随后的马氏墓志铭考证中,再一一叙述。

 

四、先祖马氏的墓志铭:

皇清诰赠马氏宜人仇母马氏墓志铭

        宜人马氏者,姚州人,蓝翎守备卫补用千总恩安仇君玉林之配也,同治三年守备君以义勇应募从手猪拱箐已,隶蒋状勤公宗汉旗下,解省城之围,遂乘胜西上,所向克捷,以八年四月克姚州,娶宜人于营,次当是时,军锋锐甚,节节进取,凡克迤西大小数十城寨,守备君弥役不从,盖被坚执锐,身在行闲,不能身恤其私者数年,宜人于是扰攘干戈之际,备历艰险乱平。

        岑襄勤(云贵总督岑毓英)奏与漾濞叛产分给诸将士,守备君与焉自足,遂家漾濞而室家,新造牵萝斩棘,治家课农,宜人内助之力居多,事守备君敬克厥爱(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摘自《椋氖椋氛鳌罚馐停貉厦魇す劝驼婺艹晒Γ淮劝す厦鳎突嵴嫖薰Α#轿奁遭瑁采侥幸慌嫌榧蓿轮劣诔扇耍沤翊信呃喑平诹胁拍苤率牵倘灰玻欢喾蚪套樱诩蟪旨遥岳痛嵊谥文谡呶人涠豢缮僭眨蛞巳苏呤且玻巳撕笫乇妇迥辏孕吃暾率兆洌砟炅澹幽卸说歉呃遏岚炎埽顺⒗缡约憾0眨蝗耍释跏稀

        宜人,封建时代妇女因丈夫或子孙而得的一种封号。

        宋代政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或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 代七品官妻、母封宜人, 明 清五品官妻、母封宜人。

        这篇外高祖母马氏的墓志铭写的古风古韵,烽火硝烟中,外高祖父仇玉林18岁在同治三年(1864年)投笔从戎,从军于蒋宗汉麾下的清军中,平息贵州猪拱箐苗民叛乱后,随清军解救云南省城昆明之围(注:同治六年(1867年)杜文秀派女儿杜凤扬率20万大军围攻昆明长达两年之久,杜凤扬于同治九年(1870年)被清军在昆明威远街白鹤桥处以极刑。)

        同治八年四月(1869年)攻克姚州,娶外高祖母马氏于军营中,墓志铭中的文字意思是成婚后,外高祖父仇玉林忙于战事,披坚执锐,攻城拔寨,三年都没有时间来顾及自己的小家庭,让外高祖母马氏在刀光剑影的兵戈岁月里,受尽了担忧而又艰难的生活。

        云贵总督岑毓英奏请朝廷,将漾濞叛产分与诸将士,(注:清朝同治年间云南杜文秀叛军平定后,朝廷解散了十万清军。)

        新造牵萝斩棘,治家课农,宜人内助之力居多。语出唐・杜甫《佳人》诗:“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先祖马氏是个闲内助。

        外高祖母马氏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对丈夫恭顺关爱,立碑撰文者把马氏比作古今列女传中的女子。

        外高祖母马氏去世于宣统元年(1909年),享年六十五岁,按此推算,先祖马氏应该生于1844年,比她丈夫仇玉林长两岁。

        从给先祖仇玉林和马氏的写墓志铭的文章能看出,墓碑书法隽秀,撰写者满腹经纶,才思敏捷,引经据典,从文章内容看,两篇墓志铭应该出自一个人之手,这个写墓志铭的人是谁?此人才高八斗,从墓碑的现有文字中落款中,为杨中显先辈撰文。

        杨中显先辈为光绪癸卯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云南乡试第二名(亚元),乡试地点在云南大学校园内的致公堂、会泽院。1903年为清朝最后一次乡试,第一名(解元)是剑川周钟岳,后东渡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政专业,赵潘的弟子,曾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

        1903对于云南来说发生了诸多的历史事件,这一年石屏袁嘉谷在河南开封(历史称此次科举为“汴围”,《辛丑条约》规定杀死过外国公使的城市五年内不得举行会试。)经济特科第一名状元。

        1903年在云南动工修建滇越铁路,昆明巡津街和铁路各个站点,留下了很多黄色的法式建筑。

五、先祖马氏挽诗词:

猗嗟宜人,惟义所向,助哉夫子,杖戈戒旦,二子翼人,克承其家,诜诜(众多的意思)诸孙,其实其葩,鹤鸣之麓,竹梅青青,双碑屹立,贻以兹铭。

癸卯恩科举人补用知县姻晚杨中显顿首拜撰

岁贡进士吏部候选儒学训导(愚弟)施士英子俊顿首并书

        挽诗的题写者都是儒生官宦,可见外高祖母马氏是在漾濞县有较高社会地位和威望的女性,挽诗词读来像《诗经》,题写的两位大人,尚需时日,查找地方府志,寻访宗亲和后人。

        如今互联网的强大,实在是令人惊叹,2020年仲秋,在网络上查找到杨中显的资料,以下是网络上查到的杨中显先生的资料。

        丁焕东先生(昆明著名书画家)的曾外公杨中显先生,历史上,曾经是一位叱咤风云于一时的大手笔,著名的近代历史人物,书法大家,求书者络绎不绝。一九0三年,曾考中云南癸卯科乡试第二名举人,俗称亚元。第一名为剑川的周钟岳先生,俗称解元。杨中显先生曾担任过北京直隶都督朱家宝的主任秘书;天津道台谢履庄的秘书长;辛亥革命时,任北京《大自由报》的主笔、总编辑。回云南后,护国军入川,他任罗佩金的上校主任秘书官,随军入川,持掌机要。很多护国电文,多出其手,被黎元洪大总统授予三等文虎章和三等嘉禾章的奖赏。

        后来,杨中显先生又任顾品珍滇军总司令、云南省省长公署的少将秘书长;继任云南省都督唐继尧督府枢要课(第二课)课长(同少将衔)。直至一九二七年,发生龙云、张汝翼、李选廷、胡若愚四镇守使联合倒唐的“二六”事件。杨中显先生受到惊吓后转为怔忡病,终不治而亡于昆明,时年四十九岁!他的书法被直隶都督朱家宝所推崇,称之为:“公书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而自成一家。然公墨,亦自当为世所宝,不特笔划之功也。”

        施士英是漾濞柏木铺人,晚清拔贡,清末民国初年漾濞的文人士绅,素有锦绣文章,漾濞建庙修祠,有很多他撰写的文章,1912年与漾濞几位德高望重的士绅,共同努力,向时任云南都督蔡锷申请设立漾濞县,得道省府批准,结束了漾濞历史上曾经附属永昌府和蒙化厅的历史。(  自是至于民初几及百年,漾濞地位仍如古之附庸。朝廷恩惠少及多闻,差徭征输比较必重。)

六、外高祖母马氏墓碑正碑

        正碑字迹已经不太清楚了,如果有机会清洗后拓片,字迹会清晰容易辨别,也利于今后的历史考证。

七、当撰写先祖古墓考证的时候,看着墓碑的文字,内心起伏跌宕,悲欣交集,读史明智,鉴往知来。漾濞县是我的故乡,少年时代随父母移居昆明,离开故乡的三十几年里,偶尔回乡。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自己的故乡后来会成为一个点,如同亘古不变的孤岛。像每一滴酒回不到最初的葡萄,我也回不到从前的年少。

2020年11月17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