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王氏墓志铭译文?

2023-03-21 10:38:03  来源:网络   热度:

王氏墓志铭译文?

作品原文

亡妻王氏墓志铭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 ,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译文

在治平二年(1065)五月二十八日这一天,赵郡苏轼的妻子王氏于京师开封因病辞世。六月甲午将灵枢停在京城的西门外。于次年的六月壬午在眉州城东北彭山县的安镇乡可龙里把妻子下葬了,妻子的坟墓位于父亲和母亲墓葬的西北约有八步远的地方,我现在为她做墓志铭如下:

死去的妻子叫王弗,是眉州青神县人,她父亲是乡贡进士王方。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我苏轼,为我生了儿子叫苏迈。未嫁之前,在家里她很孝顺父母。嫁给我之后,对我的父母也很孝顺,她的端庄、严肃在当地是很有名声的。刚嫁来的时候,她没有告诉我自己认字。她见我读书,就坐在我的旁边,我不明白她是否懂得我读的书。后来,我读过的书会有忘记的地方,她就会记得这些地方的内容。我问她一些书籍她基本上都记住了,这件事以后我才知道她聪敏且文静。

她陪同我苏轼去凤翔府做了签书判官,我经常外出办公事,每次回来她都详细询问我办事的情况。她还经常警告我:“你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办事一定要处处小心啊。”每天她告诫我的这些话我父亲也曾经告诫过我。我在外和朋友们说话的时候,她常常站在屏风后面仔细地听,等我回来她还能复述出来我们曾经说的话。还说:“某个人讨论问题很有偏见,常常走极端化。但是你的意见本来就是正确的啊,那为什么还要和这帮人讨论呢!”凡是有事情来求我办的人来和我套近乎,她总告诫我:“这种人是不能长久做朋友的,这个人这么快就和你交上朋友了,不符合常理,因此,遇上坏人也是很容易的,这种人还是别交的好。”不久,她的看法果然被证实了。仅仅二十七岁她就告别了人间。在刚刚失去她的时候,我父亲吩咐我说:“你媳妇是和你一起同甘共苦的人,你不能忘了她啊。以后有机会,千万把她埋葬在你母亲墓旁。”不到一年,我的父亲也离开了我。我苏轼遵奉父亲的遗嘱把她安葬在我们家的墓地中。我给她做铭文,内容如下:

你能在九泉之下跟随着咱们的母亲,我却没有这种机会。真是可悲啊!失去了你我就失去了永远的依靠。你虽然离开了我,但今生我能有幸娶你做妻子,你作为儿媳能够安葬在公婆身边,我也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了。真是可悲啊!

陕西出土一墓志铭,揭开1000多年前武则天的什么秘密?

导语:在《资治通鉴》中,关于武则天,有这样一个介绍,武则天杀害了自己的女儿之后,便又杀害了自己的儿子。虽然史书是历史上的成功者所编撰的,但它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觉得史书的记载需要有实际考证,那么在陕西曾出土了一墓志,将史书上的记载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让大家更加对史料深信不疑。

一、武则天升职记

虽然我们作为后人,只能在所有遗留下来的记载中,将整个事件进行拼拼凑凑,从而得出最符合客观实际的史实。在《旧唐书》中,并没有丝毫提起武则天的这些黑历史。其实也可以理解,在历代统治者中,向来是不愿意将自己的过错主动地摆在世人面前,供世人指指点点,以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据更大量的史书比对,武则天确实和大家相信的一样,不仅位高权重,并且心狠手辣。

在武则天还是一个昭仪的时候,她诞下了一位公主,也就是安定公主。在史书记载中,武则天为了和当时的王皇后抗衡,一心想绊倒她。在精心谋划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时机,武则天悄悄地将自己的女儿害死。在这样的行为之后,她全都嫁祸给了王皇后。当时的王后百口莫辩,并且作为对武昭仪威胁最大的人之一,所有人也自然而然地相信,这件事就是王皇后所为,也就是因为如此,皇后成功的被武则天扳倒,这件事成为了她成功的垫脚石。

据唐朝的盛世之后,来到武则天时代,唐朝已经发展得非常好了,可以说是闻名中外。在这样一个社会之下,民风是非常开化的,所以当她作为女皇的时候,虽然有过不和谐的声音,但好在她的能力是能够胜任的,世人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在史书的记载中,武则天不仅杀害了自己的女儿,还毒害了自己的儿子。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儿子已经是一位储君之才。

二、儿子李弘当上太子,与武则天心生隔阂

李弘是武则天的长子,在唐高宗还在世之时,便把她封为了太子。这位皇子有仁爱之心,就像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个治国理世的奇才,并且心怀天下。李弘的心肠是比较柔软的,特别是在处理萧淑妃的孩子的事情上。

在无意之中,李弘发现了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几乎处于被关押的状态,她们深陷其中,并且没有自救能力。甚至两人已经年满三十岁,竟然还没有嫁人。按照辈分来讲,她们是李弘的姐姐了,他怀着仁爱之心不忍看着姐姐们继续受苦,便向皇上求情,让她们能够恢复自由,并且把生活水平提高一些。好在他的这一切请求都得到了回应,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也获得了新的生活。

但这一切都被武则天看在眼里,稍微了解史实的人就会知道,武则天和萧淑妃一直关系不太好。而她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大儿子,如此帮助萧淑妃的子女,这更是让她心生记恨。也就是因为这一件事,武则天和儿子李弘产生了隔阂,也为后来她伤害自己的儿子,埋下了伏笔。

三、李弘24岁暴毙,武则天嫌疑最大

在历史上,唐高宗治国理事的能力,被武则天独断专横的能力所压制。无论怎样,武则天是一位精通政事的才女,在治国理政方面,武则天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并且她行事果断,作风坚决,有着威严的皇家气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唐高宗也很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诸多权力,移交给了武则天的手上。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唐高宗本身的身体也不太好,没有那样的身体素质来继续掌管朝政。

但在武则天执政的后期,随着李弘的年龄逐渐增大,也真正有了负担起国家责任的能力。这时的唐高宗很想将权力收回,并交给自己的儿子手上。也就因为如此,手握大权的武则天,和理所应当继位的太子李弘,两人因为权利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当李弘还只有24岁的时候,就突然暴毙而死。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人们不得不将怀疑的对象投到武则天的身上。而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很清楚了记录了太子之死,便就是武则天所为。而后来在陕西出土的墓志铭上,证实墓地的主人阎庄和太子的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从中出土的蚁床和鹤板,便是太子李弘的所有物。从这些迹象中,也表明太子的死并非简单的正常死亡,更大的可能是1000多年前的武则天所为。

结语:从陕西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来,武则天确实极大可能是李弘致死的元凶,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没有骗人。虽然她如此心狠手辣,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女子,她的确是世界上颠覆一切的史诗级人物。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