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刘驎之,翻译急需翻译?
一、南阳刘驎之,翻译急需翻译?
【原文】
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弓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
【译文】
南阳郡有一个人叫刘驎之,字子骥,喜欢游山玩水。他曾经有一次到衡山去采药,深入山中却忘记了返回的路。他在一个山谷中看见一条溪流,溪流南岸有二座用石头修筑的圆形粮仓,一座门关着、一座门开着。溪流水又深河面又宽,无法渡过去。他想要回去,却迷了路,好在遇到一个为做弓箭来砍伐树木的人,问明路径,才得以回到家。听有的人说,圆形粮仓中所储藏的都是神仙配制的灵丹妙药以及各种其他东西,刘驎之就想重新去寻找,但却再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
二、南阳刘驎之翻译?
【原文】
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弓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
【译文】
南阳郡有一个人叫刘驎之,字子骥,喜欢游山玩水。他曾经有一次到衡山去采药,深入山中却忘记了返回的路。他在一个山谷中看见一条溪流,溪流南岸有二座用石头修筑的圆形粮仓,一座门关着、一座门开着。溪流水又深河面又宽,无法渡过去。他想要回去,却迷了路,好在遇到一个为做弓箭来砍伐树木的人,问明路径,才得以回到家。听有的人说,圆形粮仓中所储藏的都是神仙配制的灵丹妙药以及各种其他东西,刘驎之就想重新去寻找,但却再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
三、《寄刘尊师》古诗原文及翻译?
《咏柳》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代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 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四、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黔之驴
唐代: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就躲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小心的靠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之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跑的远远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渐渐地老虎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敢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轻慢地碰撞、依靠、冲撞、冒犯它。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很有道行,声音洪亮好像很有本领,当初如果不使出它的那点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由于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落得像这样的下场,真是可悲啊!
注释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治所在今四川省彭水县,辖地相当于今彭水、酉阳、秀山一带和贵州北部部分地区。现以“黔”为贵州的别称。则:却。庞然:巨大的样子。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稍出近之:渐渐地接近它。慭(yìn)慭然:惊恐疑惑、小心谨慎的样子。莫相知:不了解它。他日:有一天。大骇:非常害怕。远遁:逃到远处。且:将要。噬(shì):咬。益:逐渐。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击它。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荡:碰撞。倚:靠近。冲冒:冲击冒犯。不胜怒:禁不住发怒。蹄:名词作动词,踢。计之:盘算着这件事。跳踉(liáng):跳跃。㘎(hǎn):同“吼”,怒吼。乃:才。去:离开。类:似乎,好像。德:道行。宏:洪亮。向:以前,当初。疑畏:多疑又害怕。卒:最后,最终。是:这样。
五、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
宫之奇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段重要史实。它源于诸葛亮所著的《诫子书》中的一篇奇文,名为《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这篇文章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宫之奇谏原文翻译
宫之奇谏是诸葛亮向刘备上表之一,内容隐晦独特,字里行间透露着智慧与谋略。以下是对宫之奇谏原文的翻译:
奉天子之命,使臣在王而前,本道在咫尺,而三年不通。若使内外不睦,推之以禽夺之以武。今陛下崇灵宫而封隆科第,使贼人得志,高者无难宫遶而安可小之居,下则势孤而群小无限。
此自代、奈何失于众?自夸者无志而人劣者矣,不君臣之义也。是以号令不行而法不服也,内有逆子而外有凶人也。今曰天下非众非德,而靡人争进,伐家议退。姧心天纵,克士无名;君子反成,贼人长饰。
朽质既激而无共焉,力竭则死而无所原不也。将苦务多而不为乎上体,所版克则不复也。虽有云奏而理有一律,死罪草创而无人服也,置以至功而人不见,实无所往而藏在幽者,若彊作则亡者可也。
然则天不独轸而人不独善,经始于奢而民始于忿。忿将在外而政与胥同,荒以为道,逆以为名也。山谷非所耕也,民意咨嗟而百役殚治也。且内有豪杰之气而外有祸乱之人也,恶乎贤英而好乎辩巧,安取中木而确疏焉?
巨似之相宜而不类也有秩,在如斯之辞而不用为过邪?细切之物和而不试也择,将自此作而可以制也哉?然则实言区区而人所不闻,邪言类类而人所菁玫然。君子密行之以图悔,谋言之而人不效是也。
愿陛下之纷乱有所宽容,臣愿以死报矣。
宫之奇谏的深意
宫之奇谏一文虽然言简意赅,却蕴含着诸多深意。这篇奇文从开篇就表达了诸葛亮对当时国家政治状况的担忧与忧虑。
诸葛亮首先谈到了道路的封闭不通。这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封闭,更是对于信息与沟通的闭塞状态的形容。他认为如果内外不和,推诚以待,则势必会导致动乱和内外交困。同时,他也在文章中揭示了官场中的自夸和人劣现象,以及号令不行、法不服的现象。
诸葛亮进一步指出,朽质激发而没有共同目标,即使尽心竭力也无法实现改变。他还警示说如果苦心经营多年都没有得到上位者的重视,那么将来可能会没有人再投身于这份工作,使社会秩序不断恶化。
随后,诸葛亮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其中包括政府内外的腐败、以权谋私的现象以及领导不得人心等。他认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贤者不得志、辩才受限,如何选择正确的人才成为一大难题。
宫之奇谏最后以诸葛亮表达对国家纷乱状况的担忧,并表示宁愿以死来对国家贡献的决心与忠诚。
宫之奇谏的启示
宫之奇谏作为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史实,对于后世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展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位智慧谋略的政治家,对于国家政治状况的敏锐洞察力。诸葛亮通过文章中的种种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当时政府腐败、社会动荡等问题,使人深思当代政治。
其次,宫之奇谏还表达了一种忠诚与献身的精神。诸葛亮宁愿以死报国的决心,展示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无论在哪个时代,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个人。
宫之奇谏还激发了人们对于国家政治的关注和思考。这篇奇文不仅仅在那个时代引起了轰动,更在后世广为流传。我们作为当代人也应该关注国家的发展和政治状况,积极参与社会,为国家的繁荣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是一篇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环境的思考与警示。它通过诸葛亮深邃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表述方式,揭示了当时政治上的种种问题,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与反思。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它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六、《赠刘景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赠刘景文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七、不龟手之药原文及翻译
最近,关于不龟手之药原文及翻译的议论纷纷而起。这篇文章会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个话题,并提供一份原文以及对应的翻译。
什么是不龟手之药?
不龟手之药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手脚冰凉、四肢无力等症状。据传,这种药方最早由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创制,效果非常显著。
不龟手之药的原文及翻译
以下是不龟手之药的原文:
不龟手之药
材料:黄耆、黄蓟、杜衡、菊花、当归、阿胶、鹿茸、乳香、没药、辛夷、巴豆、蜈蚣、三七、赤芍、白芍、川芎、川椒、川楝子、暖宫七先生、雷丸(各适量)
炮制: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制成药膏。
服用方法:每日早晚各取一颗药丸,用温水送服。
功效:温经活血,散寒止痛,调和气血,养颜补肾,强健四肢。
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禁止使用此药方。忌酒、辛辣食物。如出现不适,请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以下是不龟手之药的翻译:
The Prescription of Bu Gui Shou Zhi Yao
Ingredients: Astragalus, Schisandra, Duhuo, Chrysanthemum, Angelica, Donkey-hide gelatin, Deer antler, Frankincense, Myrrh, Magnolia biondii, Croton, Centipede, Notoginseng, Red peony, White peony, Ligusticum chuanxiong, Szechuan pepper, Szechuan chinaberry, Warm Palace Seven Gentlemen, Thunder pill (appropriate amount each)
Preparation: Grind the above ingredients into fine powder, and add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honey to make an ointment.
Method of administration: Take one pill in the morning and one pill in the evening, with warm water.
Efficacy: Warming meridians,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dispelling cold, relieving pain, harmonizing qi and blood, nourishing and beautifying skin, and tonifying kidneys, strengthening limbs.
Precautions: Pregnant and lactating women should not use this prescription. Avoid alcohol and spicy food. If any discomfort occurs, please stop the medication in time and consult a doctor.
不龟手之药的功效与注意事项
不龟手之药作为一种传统药方,具有多种功效。它可以温经活血,散寒止痛,调和气血,养颜补肾,强健四肢。对于手脚冰凉、四肢无力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禁止使用此药方。此外,使用不龟手之药期间应忌酒、辛辣食物。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结论
不龟手之药作为一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改善手脚冰凉、四肢无力的症状,具有显著的功效。然而,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使用此药方是禁止的。在使用不龟手之药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
八、《送友人之京》古诗原文及翻译?
《送友人之京》的作者是唐代的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
作品原文
君登青云去,余望青山归。
云山从此别,泪湿薜罗衣。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古诗原文及翻译?
出自《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十、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①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
⑨赐:恩惠
⑽阙:侵损,损害
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
15.因:依靠
16:敝:损害
17:知:通智
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
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撤离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一)词类活用
①军:晋军函陵。军,意为驻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远:越国以鄙远。远,意为远地、远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③贰:且贰于楚也。贰,意为从属二主,数词活用为动词。
④阙:若不阙秦。阙,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削减。
(二)文言虚词
①而:今急而求子。而,根据具体语境应译为“才”。
②是:是寡人之过也。是,指示代词,当作“这”讲;因为本句是个判断句,所以译
为“这是我的过错”。
③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于,介词,对于。
(三)一词多义
1.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如,比得上。
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又失之者也——顾炎武:《文章繁简》,表转折,“至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刻舟求剑》,像。
若潜师而来,国可得也——《左传·殽之战》,表假设,如果。
2.说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石钟山记》,说法。
说备使抚表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劝说。
请说之——《墨子·公输》,陈述。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同“悦”)高兴。
3.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婉言。
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