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陈忠康的徒弟?

2025-03-09 07:49:14  来源:网络   热度:58

一、陈忠康的徒弟?

李石。李石是陈忠康的徒弟。陈忠康功夫老到,自成一派。他为人正直,急公好义。在江湖上享有盛名。

李石拜师后跟随师傅学习武功,他天资聪明,刻苦好学,功夫精进。学成武功后,他外出游历江湖,结交了很多武林朋友,巩固切磋武功。晚年李石隐退江湖,不问世事。

二、如何评价陈忠康老师的书法水平?

反正我是挺喜欢他的字的

三、陈忠建老师的楷书教学是否存在问题?

谢邀。

陈忠建老师的视频我以前看过不少,大概是两三年前,所以,我也只是初学者水平。

我和你看法差不多。笔法不够精准,可能是没有受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当然,我所谓严格的基础训练,是以国内书法科班的做对比,我知道一些书法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本科阶段,这种临帖,基本都是能做到笔准、形似。

当然,对于完全依赖自学的爱好者来说,陈老师的视频还是有很多借鉴意义的,尤其是边写边讲解,算是很好、很完整的教学视频了。况且,没收学费,性价比已然很好了。

四、陈忠康是个残疾人吗?

不是

陈忠康,1968年生于永嘉,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 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曾工作于温州市博物馆;96年辞职,专门从事书法教育工作;2000年调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2005年始在 中央美术学院攻读 博士学位(2008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师从 邱振中教授。书法取法二王,用笔精熟,法度森严,是典型的学院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今书坛为数不多的实力派青年书家之一,曾多次获得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和比赛的最高奖项。可以说陈忠康是传统贴学的忠实继承者,在青年书法爱好者中曾一度形成了“陈忠康书风”。他的作品,用笔理性,气息舒缓,每幅作品中我们仿佛都能看到历代书法大家的影子,如“二王”、颜真卿、苏轼、米芾、黄庭坚、 何绍基等,对传统极强的消化吸收能力,乃当今中青年书家中所少见,更是当今中青年书法爱好者中为数不多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

五、如何理解陈忠康“每个字都写好了就是好章法”这句话?是否太过随意了?

相墉老师的理论我是很佩服的。但是他对章法那个讲解,因为用的是自己写的字作为例子,说服力不强,延伸到古帖作品当中还有待商榷。

陈忠康老师的原意是什么我不太清楚。这里只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形式章法在很多书上是混为一谈的。如果细分的话,我认为还应该区分一下形式和章法。比如手札式、团扇式、对联式等等,这是形式。上下字呼应的实连、虚连、形连,中轴线的对正、摇摆、错位等等,这是章法。如果陈忠康老师讲的是针对后一类的章法问题的话,我觉得有道理。

在书法当中,间架结构称为小章法,字与字之间是中章法,行与行之间是大章法。呼应、对齐等等章法上的原则,很大程度上是用笔和结构的拓展延伸。比如说赵孟頫的“京”,结构大体上是首点居中对齐

当他大量的字采用了这种规整形态的结构时,他这幅作品的章法也会有意偏向于规整端正。

米芾的《蜀素帖》单字的横抗肩较大,中竖相对居中略有偏左倾。那么整体章法上也会呈现同样的形态。尽管有线格作为约束,但仍然不自觉地左倾

比如这个经典的连带。红框处的“气”,作为汉字他是写错了要删掉的,但是从书法角度上看,这个气字字中的笔势连带流畅自然,实连较多。那么“”气力复何如也一行“”的实连,其实也就是单字内部实连的一种延伸。正是有了字中的连带,才会有字外的连带。反之,例如欧阳询的行书,字中笔画的连带相对较少,字与字之间相对的呼应也就偏少。

所以古人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单字的笔画都连带不好,那么不可能把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写好。间架对不准,那么整行就很难对准。如果单字能够写好,章法方面固然需要一些拓展延伸,但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反之,如果章法是强行地提前学习,那么基本上不可能协调起来,也就谈不上好章法了。

六、崔寒柏和陈忠康的书法,你更喜欢谁的?为什么?

我只看可识度有多少,什么会员呀主席之类的无所谓。装神弄鬼的一律划过。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