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堂董氏膏方是真的吗?
一、董奉堂董氏膏方是真的吗?
福州董奉与庐山遗迹
与华佗齐名于世的董奉,是三国时代福州长乐人。他一生行医济世,救死扶伤,不收钱财,仅要求重病治愈者,在山上种五株杏树;轻病治愈者,种一株杏树。于是,几年后杏林满山,故人们便以“杏林春暖”来赞誉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名医。
至今,在长乐有一座山就被称为董奉山,而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则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均为纪念董奉。
董奉年青时离开福建前往江西庐山学道,继续民为除害。当时由于江西江河溪涧里多出现巨蟒,常危害人畜,董奉设法杀之。据《庐山志》卷七记载:“浔阳城东门通大桥,常有蛟,为百姓害,董奉治之,少日见一蛟死浮出。
”《浔阳志·董奉太乙观》还记载:“董奉居庐山大中祥符观”。张景诗云:“桃花漫说武陵源,误杀刘郎不得仙。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说的是董奉是在庐山逝世后成仙的故事。
同时,《庐山志》还记载董奉在江西行医期间,有一县官女儿得了怪病,医疗无效,请董奉医治即愈,于是县令便把女儿嫁给董奉为妻。
因董奉常年累月要外出为人治病,怕妻子孤单,便收养一女为她侍候。
董奉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在庐山上建有董奉馆。《真仙通鉴》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可见董奉有一套养生之道。
二、康熙是董鄂氏之子吗?
康熙的养母不是董鄂妃。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顺治时期,北京痘症流行,康熙帝长兄牛钮前已夭折,次兄福全被寄养在大臣家里。玄烨降生后,孝庄命苏麻喇姑照料孙儿。康熙帝约三岁时,为了避痘,住在宫城西华门外今北长街路东一所宅第(雍正时改名为福佑寺)。
康熙帝晚年回忆道:“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康熙帝幼小在宫外避痘,到皇父逝世前不久,出痘痊愈,重返皇宫。
幼年的玄烨,主要由三个人——保姆朴氏(先为顺治帝乳母)、乳母瓜尔佳氏和苏麻喇姑等抚育。她们对玄烨晨昏调护,夙夜殷勤,“克慎克勤,惟爱惟和”。
三、董氏追远堂是同宗吗?
董氏追远堂是同宗
董氏家谱字辈:士,为,其,基,贤,良,绍,德,方,卜,凤,来,明,盛,瑞,道,发,乾,元,以,光,新,忠,显,同,发,焕,祚,兴,师,世,德,大,宜,昌,永,治,中,万,代,国,回,朝,忆,念,祖,文,德,天,成,宗,永,兴,启,昌,盛
四、董美人墓志适合初学吗?
《董美人墓志》适合初学。理由是:《董美人墓志》是隋志小楷中第一,属历代墓志的上品。其书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笔法精劲含蓄,淳雅端庄遒丽。
从结体面目看,隶意脱尽,楷法纯一,已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异。还有该墓志用笔外方里圆、华美坚挺,给人以清朗爽劲,古意未漓的感觉。
五、魏碑是楷书吗?
魏碑是楷书,是楷书之中的一种书体。从广义上来讲,小篆,隶书,魏晋小楷,魏碑,唐楷到后来的馆阁体,全部都是楷书。魏碑是介于隶书和唐楷之间的一种楷体字,属于楷书的一种。
六、董氏金谷仓是大品牌吗?
董氏金谷仓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品牌,
它在食用油行业拥有着非常高的声誉。而且,这款油采用的是黑龙江优质大豆原材料,经过多道工序精心提炼而成,保留了大豆的营养成分和天然香味。
七、董氏校草是谁?
董晨,2010年网络红人。
北京人。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08届学生。
董晨曾经以俊朗外貌被誉为继李易峰后的第三代国民校草,被整容专家陈焕然大赞为中国完美五官的男生,面部五官比例精准堪称完美。
董晨因在自己的博客中大肆表白自己欲追求凤姐,言词劲爆,而搭乘凤姐顺风车,他的面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从此,董晨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广泛,不完全统计已被转载近千万次,董晨的生活迅速起了变化称为“民间帅哥”、第三代“国民校草”,甚至有了自己的粉丝团。
国民校草董晨
八、董氏木门是几线品牌?
二线品牌。
江山市董氏木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是一家以从事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8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46.8万人民币。
九、华山碑帖是魏碑吗?
不是。
西岳《华山庙碑》全称《汉西岳华庙碑》。东汉延熹八年(165)立,隶书,郭香察书。22行,行37字。原碑已毁。碑旧在陕西华阴西岳庙中,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或谓碑嘉靖中犹在,一县令修西岳庙石门,碎之为砌石(见明赵崡《石墨镌华》)。此碑为著名汉碑之一。其结体方整匀称,气度典雅,点画俯仰有致,波磔分明多姿,是汉隶中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代表作品。
十、董鄂氏是汉族还是满族?
董鄂氏满族姓氏,为八旗著姓。董鄂为满语译音,许多史书也有译为“冬古”、“东古”、“东果”、“东峨”、“董额”、“董古”的。
董鄂氏配偶为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是顺治帝一生之中最爱的人,去世后追封皇后。现电视剧以及漫画中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名字,历史并没有记载姓名。
姓氏起源:董鄂源冬古河之名,后为部落名,最后成为姓氏。冬古河之名,最早见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九月,明廷敕谕建州左卫都督凡察“安插尔等于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同李满住居处”的敕文中。冬古河即今天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大雅河上游支流黛龙江。董鄂氏人先人,原居图们江上的瓦尔喀(今珲春)地方。关于董鄂氏的起源,有学者认为,董鄂氏在明末以前即是女真部落温火卫,祖居颜楚河和摩阔崴海湾(今俄罗斯波西耶特湾)地区,后南迁至辽东浑江、冬古河地区。正统五年(1440),温火卫随建州左卫西迁而到达明廷为之规定的范围之内,在冬古河上定居,遂以地为姓,称董鄂部、董鄂氏。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温火卫与董鄂部(东阿部)很可能是并用的。明末努尔哈赤起兵反明,董鄂部的首领何合里、鲁克素(伦布)带领建州五大强部之一的董鄂部加盟努尔哈赤并与之联姻。势力强大的董鄂部为后金的崛起和董鄂氏家族在清前期的强势地位都奠定了重要基础。根据清代《啸亭杂录》记载,作者的朋友董鄂·铁保一度考证认为,董鄂氏出自觉罗氏,觉罗氏族源原是北宋宗室赵氏的后裔。金朝时被掳至北境,久处变为土著成了女真人。但这一考证置信度并不高。亦有学者尝试将董鄂氏在金代的族源考证推演为术虎氏。在26支归附努尔哈赤的部族中,董鄂氏有三支,即何和礼、鲁克素、兑齐巴颜三支,依次分别隶属正红、正白、镶红三旗。经学界初步考证,鲁克素为董鄂部诸领袖中最长者,故列为首位,其次为兑齐巴颜、何和礼、喀喇。何和礼初来归时,便是受了鲁克素的命令,鲁克素此举有“试水”的做法,让何和礼带领五百名兵归后金,努尔哈赤赐以公主,授额驸。努尔哈赤再招鲁克素,鲁克素与其弟带四百兵来归,努尔哈赤赐名“鲁克素”,授其子席汉备御世职。
历史名人
清初五大臣之一的何和礼(又译何和里、何和哩),康熙朝名将董鄂费扬古。
顺治后妃
顺治帝后妃中有多位董鄂氏。
一是孝献皇后(即端敬皇后,追谥)。就是历史上最为人所熟知是顺治帝的宠妃,董鄂妃。董鄂氏,内大臣鄂硕之女,弟弟费扬古,曾祖父鲁克素。生荣亲王,早夭。顺治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八月廿八日 拟晋封董鄂氏为皇贵妃。
二是贞妃董鄂氏,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女。殉世祖。圣祖追封为皇考贞妃。
三是宁悫妃董鄂氏,在世祖时号庶妃,子一,福全。
胤祉嫡福晋
董鄂氏,都统、勇勤公鹏春之女
父正红旗都统、一等勇勤公朋春。曾祖父和硕额驸和硕图。
胤禟嫡福晋
董鄂氏:都统七十之女
父正红旗/正黄旗都统七十。堂兄朋春,曾祖父和硕额驸和硕图,杜雷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