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湖州历史名人的故事

2023-01-22 01:29:38  来源:网络   热度:

湖州文化历史悠久,湖州是古代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被誉为“文物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同时也有许多名人在此地诞生。湖州的历史名人有:

一、吴均

吴均(469―520),南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安吉县)人。他出生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梁初,柳恽任吴兴太守时,召为主簿,常与赋诗,后为建安王记室,又迁国侍郎,入为奉朝请。他为人耿直,写《齐春秋》时,不顾梁武帝萧衍的忌讳,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梁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焚其稿,而遭迫害。

后又奉诏撰写《通史》,皇自三始,迄于齐代,未成而卒。曾注范晔《后汉书》,著《庙记》、《十二州记》、《钱塘先贤传》等百余卷,都散佚。散文以写景见长,文体清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如《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等,皆工于写景,清新秀逸,艺术成就较高,为六朝骈文之名作。

诗亦刚健清新,富有感情,明人辑有《吴朝请集》。他还写有志怪小说《续齐谐记》等。吴均的作品“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自其文风清拔,而有“古”气,自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二、沈约

沈约(441―513),南北朝时梁代著名文学家、诗律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德清县)人,历仕宋、齐、梁三代,后助梁武帝登位,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后至尚书令,卒谥隐。他也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禺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

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这些诗词藻绮丽,偏于雕饰,对当时的文风很有影响,但内容狭隘平庸,走入了形式主义的歧途。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在沈约的少年时代,他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沈约从小就是这样的立志不变,勤奋好学,而这也是他成才的原因。

三、陈霸先

陈霸先:陈高祖黄武帝陈霸先(公元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汉族。吴兴郡长城县(今长兴县)人,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南北朝时,陈氏家族迎来了家族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陈氏后裔陈霸先移梁之祚,以禅让的方式建立起陈朝。

陈霸先出身于乡里小吏,却好读兵书,精于武艺军事,明达果断,博大胸怀,又逢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时代,就如鱼得水,以其威武贤德,得民心于天下,开创了陈朝。可以说他和他所建立起来的陈朝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而陈霸先本人堪称南朝的“第一英主。”卞孝萱这样认为。陈霸先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湖州长兴县。

根据史料记载,陈氏虽是当地的大户,但是在门第之见很深的南朝,陈家也只能算作寒门而已。但正是这样的寒门内,却出了个未来的英主陈霸先。《陈书》中称陈霸先“读兵书,多武艺”,而南史中更是记载他:“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在当时,能够读史籍、兵书,又多武艺的人可称得上是文武全才了。从村官到皇帝“这就是卞孝萱对陈霸先政治道路的评价。

最初,陈霸先只是乡间小吏。而后,怀着满腔报国之志的他,来到梁都建康(今南京)做一个看守油库的小吏,在得到梁朝贵族的赏识后,平步青云,并因在广东一带平叛有功而名声鹤起。最终,成就陈霸先帝业的是那场著名的“侯景之乱”。通过平定“侯景之乱”,功高一世的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并于太平二年(557年)废梁称帝。

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夏秋之交终于得准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闲情逸致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大德三年 (1299),赵孟\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位虽无升迁,但此职不需离开江南,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赵孟\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拜赵孟\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五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将赵孟\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赵孟\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赵氏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夏秋之交终于得准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闲情逸致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大德三年 (1299),赵孟\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位虽无升迁,但此职不需离开江南,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赵孟\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拜赵孟\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五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将赵孟\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赵孟\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赵氏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 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的为人。 尽管很多人因赵孟\的仕元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鉴于赵孟\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散藏在日本、美国等地的赵孟\书画墨迹,都被人们视作珍品妥善保存。

赵孟\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干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此外还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唐朝诗人孟郊(德清人);

唐朝“大历十大才子”之首的钱起(吴兴人);

著有“三言二拍”的凌蒙初(吴兴人);

南朝开国皇帝陈霸先(长兴人);

清朝篆刻大师,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安吉人);

清朝学者俞曲圆(德清人);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陈英士(吴兴道场人);

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主将钱玄同(道场人)、沈尹默(竹墩人);

现代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南浔人);

现代的“海空卫士”王伟;

“潘公”潘季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果夫、陈立夫,沈约,“茶圣”陆羽,沈家本,胡援,王启民,左手书法大师费新我,国民党元老戴季陶、朱家骅、张静江......

另外: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史家称李白、李煜、李清照为词家“三李”,其词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李煜的祖父李升是南唐国的建立者。据《吴越备志》和清同治《安吉县志》载,李升本姓潘,安吉(时属湖州)人,父为安吉县訾将,淮南将军李神福侵湖州时将李升父子虏去,李升就成了李神福的家奴,改姓李。一日,吴国丞相徐温到李神福家,见到李升,非常喜欢,经李神福同意,徐温收李升为养子,并更名为徐知诰。徐温死后,升篡政,于吴天祚三年(937)即位于金陵,改国号为南唐,年号为升元。并恢复李姓,仍称李升,李升在位时,曾致书吴越国王,以祭祀祖宗的祠堂、田产都在安吉为由,欲以毗陵(今常州)换取湖州,末果。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黄歇 朱冶 曹不兴 沈充 王羲之 戴逵 陆修静 丘渊之 沈约 吴均 丘迟 柳恽

吴均 裴子野 陈霸先 张僧繇

隋唐

释?智永 姚思廉 道宣 徐坚 沈千运 颜真卿 钱起 张志和 陆羽 沈既济

李季兰 皎然 孟郊 沈亚之 杜牧 杨汉公 陆龟蒙 高闲

宋元

赞宁 燕文贵 张先 梅尧臣 孙觉 苏轼 朱肱 米芾 毛滂 叶梦得 方勺 刘一止

沈与求 胡仔 沈瀛 葛立方倪思 姜夔 施元之 陈振孙 程大昌 牟t 周密

钱选 管道升 王蒙 沈梦麟 黄王介

凌云 严震直 闻良辅 陈霆 陈良谟 顾应祥 唐枢 吴承恩 茅坤 慎蒙 吴维岳

徐中行 潘季驯 沈节甫 许孚远 温纯 臧懋循 朱国桢 丁元荐 凌迪知 凌蒙初

董斯张 茅维 茅元仪 陈忱 魏耕 智旭 梁小玉 闵齐 姚翼 张睿卿

严我斯 蔡启樽 吴绮 董说 徐倬 胡渭 孙在丰 蔡升元 沈炳震 沈铨

鲍?(字西风) 严遂成 戚蓼生 丁杰 施国祁 姚文田 王以衔 严可均 许宗彦

周中孚 陈杰 费丹旭 吴云 汪日桢 俞樾 凌奂 刘镛 陆心源 沈家本 傅云龙

汤绪 刘锦藻

现当代

吴昌硕 崔适 单士厘 朱孝臧 周庆云 庞元济 王一亭 莫觞清 徐自华 沈寿

庞元澄 陈其美 金城 钱病鹤 姚勇忱 徐一冰 刘承干 俞寰澄 徐森玉 梁希

沈尹默 沈兼士 任鸿隽 钱玄同 陈嵘 赵紫宸 沈迈士 李彦士 陆志韦 蔡声白

钱壮飞 诸闻韵 慎微之 叶桔泉 雷震 沈兹九 李泉生 杨光 邱望湘 俞平伯

章荣初 诸乐三 陈啸空 沈西苓 王宇椿 陆学善 傅任敢 蔡昌年 潘德明

钱仲联 潘子农 朱渭深 丁舜年 邱式邦 赵罗蕤 王文林 刘旭沧 陈又新

钱三强 徐迟 王宗淦 张珩 徐舜寿 张龙翔 盛志勇 王仁 屠守锷 史之华

丁是娥 潘镜芙 钟万勰 钦俊德 卢良恕

参考资料:

沈万三也是湖州人哦

我也是湖洲人啊

一周热门